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邹福梅,这还是我太爷爷给我取的名字,我想他是希望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吧。如他所愿,我确实是挺幸福的。早早就过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我是一位全职妈妈,现在女儿都十岁了。为了更好地托举孩子,我也一直在摸索着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很荣幸能够加入拆书帮,这是我的初舞台。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觉得它也是我的一份可能性。
【过渡语】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和拆书帮的缘分吧,以前我是一个很爱学习,但是很不会学习的人,自从我接触了拆书法,才发现学习竟然还可以这样。可以通过一本书的关键知识,来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拆书法也叫i便签法,是一种成人学习的方法论。它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来学习,通过对一本书的重点知识进行重述,关联和反思自身经验,并规划出行动,让学习者拆为己用,也可以促进组织学习,效果相当于参加一场培训。
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就是拆书帮。拆书帮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舵。它由青年学习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平时会举办很多活动,拆书家们在这里可以释放自己的能量,也能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成为拆书家。
【过渡语】
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运用拆书法,来拆解《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里面的一个片段,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请大家花1-2分钟阅读拆页内容,阅读完请示意我一下。
【原文拆页】
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过渡语】
好的,大家差不多浏览一遍了。那我们正式进入片段《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的i便签。我先来还原一个场景,大家也来帮我发现下其中的问题,好吗?
What
孩子:妈妈,我饿了!
妈妈:你才吃过东西就饿?不可能!
孩子:我真的饿了!
妈妈:怎么会!赶紧先将作业写完!
发现其中的问题了吗?妈妈一直在否定孩子的感受,让他不要相信自己。
所以很多时候,原本应该会很融洽的亲子关系,经常莫名其妙就发展成了鸡飞狗跳的一幕。
Why
其实,养育中呈现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亲子关系的紧张。建立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好的沟通氛围,而良好的沟通氛围需要家长有足够的共情能力,能够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并能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感受,因为只有孩子感受好了,他才会做得好。
How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的感受呢?这里有四步骤。
1,认真倾听。
倾听是达成沟通和协作的基础。首先,我们要全身贯注地听孩子在表达什么。
2,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比如,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试着说出他们的感受。
比如,这件事令你不开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比如,真希望我能马上变出一只冰淇淋…
Where
在亲子沟通中,需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感受,同样,这个方法在很多日常沟通中,也可以运用它
A1
记得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她看起来有点焉焉的,我问她怎么了。
她说:“”今天考语文了,发挥得不好,作文写得不好。”
我说:“怎么可能?作文可是你的强项!”
她说:“我感觉我偏题了!”
我说:“别瞎想了,肯定是你想多了!”
我原本是想安慰她,好让她宽心。可是这并没有让她情绪好点儿,她反而显得更加闷闷不乐,也不再跟我说什么,去到自己的房间了。
针对这件事,我有反思如下。
1,女儿因为考试发挥得不好,她心情有些沮丧,我有看到她的情绪,也能做到接纳她的感受,并尝试安慰她,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不错。
2,由于我方法方式不对,最后不但没有激励到她,反而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加深了她的负面情绪。
3,在沟通中,共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共情不是单方面接纳对方感受,还要帮助对方面对他的感受。
【过渡语】
一切不能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浪费,学习了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我将用它促进下自己的行动,于是,我做了以下行动规划。
A2
我的目标是从今天开始,一周之内,我将尝试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质量,沟通中除了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我希望我还能做到帮助她面对自己的感受,如果按满分十分来计算,我争取量化表上达到每日平均分8分。
行动步骤:
1,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贴上“感觉好才会做得好”的便条,并准备一张可将行动量化的表格。
2,当孩子向我表达的时候,我会刻意保持倾听,听完简单回应她的感受,不光接纳和尊重她感受,我还要帮助她面对自己的感受。
3,每天晚上睡前,在行为量化表上做记录并打分,另外,将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记录下来,并保持调整动作。
4,一周结束,依据行动量化表做一次大复盘。
【结束语】
以上,就是《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的片段拆解,现在我们回顾下这张i便签,我们首先重述了原文片段,接着关联了自身经验,最后做了具体的行动规划,这就是i便签法,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的分享到这里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