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我是菜心,在拆书帮参与活动、组织拆页分享,已经2年多,最喜欢琢磨的书目便是沟通类主题工具书。此外,还有两个标签是:营销工作者、户外爱好者。
【学习目标】
今天带来的拆书分享,围绕人际沟通中的常见场景:多人谈话。希望通过本段拆页的学习,后续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聆听对方、诚实地表达自己,避免自嗨式地聊天,有张有弛地去改善谈话氛围。
接下来,进入书籍的介绍。
【FAB法介绍书籍】
拆页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
F: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沟通类书籍,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平和而神奇的沟通方式,包含如下4个沟通元素:不带评论的观察、表达感受、说出需要和提出具体的请求。全书十三章,结合丰富的生活场景,逐一分享非暴力沟通四个元素的真实运用,启发更多读者理解和运用这种沟通方式,继而更好地化解沟通冲突、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A:微信读书上有87%用户推荐,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也高于8.5分,既经典、也畅销。
B: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不同于其他沟通类书目,这不止是一本沟通指南,更是一本关系滋养指南!
作者并不主推拿来即用的高效沟通步骤,反而是真诚地指出,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原本就是很难的事。可达成有效沟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又是如此重要。因此,作者提出4个沟通元素,鼓励大家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沟通语言,避免沟通双方的误解,继而去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说出彼此的需要,在平和的沟通氛围里,彼此协助、彼此支持。
今天的拆页主题是关于“改善谈话氛围”,会看到表达感受、说出需要的一种真实应用,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场景,去尝试多做改善。
先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拆页原文。
【R-阅读原文】
【R】所选拆页,包含how的内容,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容
使谈话生动有趣
有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这样的谈话是很累人的。它只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而无法帮助我们与他人加深联系。这种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怎么做才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使谈话生动有趣呢?
我的建议是,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难做到这点。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
例如,如果一位邻居又一次讲到她20 年前痛苦的经历一—她丈夫抛弃了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我们也许就可以插话说:“听起来,你现在还是愤愤不平。你很需要关心和体贴?〞人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和接纳。他们也没有意识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与讲故事相比,更容易得到他们所期待的联系。
使谈话生动有趣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有一次,在参加聚会时,我觉得气氛很沉闷。于是,我就对其他人说:“对不起!我有点不耐烦,因为我想与大家加深联系,却又没有做到这一点。我想知道,我们刚才的谈话能否满足你的需要;如果能满足,满足的是什么需要。”
其他九个人瞪着我,仿佛我往菜汤里扔了一只蟑螂。幸运的是,我当时能够用心体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你们不高兴是因为你们想继续谈下去?”
一片沉默。接着,有个人回答说:“不,我没有不高兴。我只是在想你说的话。是的,我也觉得刚才的谈话很无趣。实际上,我已经烦透了!”
听到他的回答,我很惊讶,因为刚才他的话最多。现在,我将不再为类似的事情感到惊讶:我已经发现,如果听的人很烦,说的人一般也会觉得很无聊。
【what】
我相信这是一段能让大部分人感同身受的内容,沉闷的对话,其实随处可见。类似一段冗长而无聊的工作会议,会议组织者对现场失控,发言者则坚持各自的议题疯狂输出,沟通效率低、交谈氛围差。那么,在碰到这样让人不愉快的交谈时,我们除了被动的忍耐,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这段拆页提供了一种改善“沉闷”的沟通新视角,当我们有意识地去“正视”一段不愉悦的谈话时,往往可以发现导致对话变得“沉闷”的原因,对症下药,从交谈双方的感受出发,来逐步调整对话内容,通常可以挽救一场失败的对话。
【how】
因此,当我们遇到一段“沉闷”的对话,并不可怕
参照文中两段对话示意,可以看到2步改善“沉闷”氛围的行动建议:
1/ 尽快提醒说话的人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们在充分表达时,的确很容易“失焦”。比如,回到一段冗长而无聊的工作会议上,如果发言者都只是围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大谈特谈,我作为听会的参与者,就会产生困惑“你的宏伟蓝图、远大设想跟我有什么关系?”
因此,这时候如果会议组织者,或者任何一个人轻声问一句:“刚刚聊到的项目设想,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支持?”
当我们说出这句提醒,发言者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来会议上寻求协作支持的。接下去的交谈,才会从一个人的“自嗨式发言”,转变成“具体的协作探讨”
2/ 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
“提醒”这个行为,相对比较柔和,有种旁敲侧击的意思,有时候发言者会在听到提醒后,转变交谈内容,但有时候,陷入一种上脑式的疯狂输出,根本停不下来。
那么,就需要再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表达。同样回到这场冗长而无聊的工作会议上,我们不如直接表达:“不好意思,我有点迷惑,我以为这场会议是来确认大家的工作分工,但我听到现在,也不知道究竟需要我们支持什么呢?”
【where】 个人感受,大部分的“沉闷”都跟工作有关,不过还有一类对话也容易沉闷,比如 家中长辈齐聚一堂,开始追问“什么时候结婚呀?什么时候生宝宝呀?” 在这种场景里,发言的长辈也是在自说自话,与其忍耐一场无聊的对话,不如主动破局: 直接表达! “姑姑,我不是很开心老是听你说结婚的事,好不容易回趟家,哪天去你家蹭饭?” 以上就是在面对一场“沉闷”对话时,我们可以尽力去做的2步改善: 1/ 提醒他人,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 直接表达,我对这场对话的期待
【预防异议】 我个人的感受,有时候改善“沉闷”对话的关键,并不是需要我们去想段子、逗对方哈哈大笑。 而当我们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听到大家在对话中的期待和需要,避免自说自话、无意识地自嗨。这样的对话,就不会显得沉闷…… 这也是我们在理解和运用这段拆页时,需要明确的异议,摆脱沉闷对话的关键,是倾听心声。
A2-催化应用
未来一周,会遇到工作、家庭里的“沉闷”对话么?跟谁、在哪里、谈什么?为什么你会觉得沉闷?
(催化)大家可以先记录一下,对应场景下的关键词
A2+催化应用
那再进一步,围绕你刚刚写下来的这个对话场景,结合今天改善对话的2个步骤:
1/ 提醒他人,说话者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
2/ 直接表达,你在对话中的期待和需要是什么?
请你思考一下,在这个对话中,你会再做哪些调整?
(有请1位学习者,分享一下自己的计划)
今天通过这二十分钟的分享和练习,希望有启发到大家,如何更自如地去应对一场“沉闷”的对话,接下去,希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家可以多多尝试,至少从我做起,让不沉闷的沟通流动起来~
谢谢大家,今天的分享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