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青青,我的三个标签是拆书家,个人成长赋能,一位小学生的妈妈。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杭州分舵的活动,希望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分享,能让大家有收获。
因为等会会有讨论,所以我们先进行分组,现场的小伙伴们,我们3个人分成一个小组。
【图书介绍(2分钟)】
事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想要减肥,可是看到美食就忍不住想吃,结果越吃越多,吃完后又后悔,索性不减了;想集中精神看书,总是忍不住打开手机,一会刷下视频,一会看下微信,半天过去了愣是一个字都没看进去,干脆把书扔一边再也不想看了。
提问:
想问下大家,你们有过类似管不住自己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以勒:减肥 ,定看书的计划没有实施,经常发生。感觉很受挫,因为看书没有看完。
影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很容易懊恼后悔、破罐子破摔。一方面情绪状态不好,另一方面目标也实现不了,时间久了人也变得不自信,面对这些情况怎么办呢?
解决:
《自控力》这本书就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我们了解管不住背后的真相,帮助我们提高自控力。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遇到挫折或者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如何避免破罐子破摔,重新找回信心。
【学习目标】1分钟
今天我们会有两个拆页的学习,这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第一个拆页,我们学会识别日常容易忽视的“那又如何效应”,第二个拆页,我们学会打破“那又如何效应”,避免破罐子破摔。
通过第一个拆页的学习,学习者在现场演练时,会使用识别那又如何效应两步法(澄清),识别出那又如何效应(界定)。
通过第二个拆页的学习,学习者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会使用自我谅解三步法(澄清),复盘调整受挫后的情绪(界定)。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一个拆页的学习:
第一个RIA:
【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在开始学习前,我们先花1分钟的时间来做一个测试。请大家仔细阅读表格中的题目,根据实际情况打分,1分代表非常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做完后请大家把总分加下,然后举手示意我。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好的,我看大家已经做完了。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我们简单的了解面对挫折、管不住自己后的反应。
得分在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
得分在20分以上的小伙伴,可能我们在遇到挫折、管不住自己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放弃,被“那又如何效应”影响。
得分在20分以下的小伙伴,相对来说,自控力会更强些,不太会被“那又如何效应”影响。
当然,这个测试结果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给我们作个参考。分数高的小伙伴也不要担心,接下来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避免受挫后“破罐子破摔”。
下面我们来阅读下原文拆页,时间是2分钟,大家可以在边看的时候把关键词圈出来。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下我。
欢迎关注世界范围内意志力的最大威胁:“那又如何效应”。第一次提出这种效应的是饮食研究人员珍妮特•波利维和皮特•赫尔曼。这种效应描述了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恶性循环。研究人员注意到,很多节食者会为了自己的失误,比如多吃了一块比萨或一口蛋糕,而感到情绪低落。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整个节食计划似乎都落空了。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们会说:“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把它吃光吧。”
不只是吃错东西会让节食者引起“那又如何”效应,比别人吃得多也会产生一样的罪恶感,会使节食者吃得更多或后来偷偷暴饮暴食。任何挫折都会引起这种恶性循环。在一次不是很理想的研究中,波利维和赫尔曼让节食者想象自己增重了5磅。节食者对此感到很沮丧,产生了罪恶感,并对自己感到失望。但他们并没有下定决心去减肥,而是立刻吃下了更多的东西,以此来抚慰自己的情绪。
减肥者并不是唯一受到“那又如何”效应影响的人。任何意志力挑战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人们观察发现,想戒烟的烟民、想保持清醒的酒徒、想节省开支的购物者,甚至是想控制性冲动的恋童癖,都会经历这种循环。无论是什么样的意志力挑战,模式都是一样的。屈服会让你对自己失望,会让你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那么,最廉价、最快捷的改善心情的方法是什么?往往是做导致你情绪低落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刚开始你只想吃几片薯片,最后却连油腻的空包装袋底部的小碎渣都不放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赌场输掉100美元会让你想下更大的赌注来赌一把。你会对自己说:“反正我的减肥计划(支出计划、戒酒计划、各种决心)已经失败了,那又如何,我还不如好好享受人生呢。”关键是,导致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一旦你陷入了这样的循环,似乎除了继续做下去,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当你(又一次)责备自己(又一次)屈服于诱惑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更多意志力的失效,会造成更多的痛苦。但是你寻求安慰的东西并不能中断这个循环,它只会给你带来更深切的罪恶感。
【I:讲解引导】6分钟
【互动提问】
好的,我注意到大家已经看完了。
提问1:问下大家,片段中提出的那又如何效应是指什么?
学习者:管不住自己后放纵,后悔,然后恶性循环。
提问2:那是什么导致那又如何效应呢?
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
【What】
其实我们常说的摆烂、破罐子破摔就是那又如何效应,这个片段告诉我们为什么会产生“那又如何”效应,我们又是如何被“那又如何”效应操控的。
【why】
那又如何效应总是不知不觉就会发生,大多数人都会深陷其中,意识不到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如果我们能及时识别出那又如何效应,就可以尽早的调整,避免破罐子破摔。
【how】
具体怎么做呢,我总结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关注行为。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又想做什么,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比如明显的摆烂什么都不想做了,或者行为超出日常的标准、频率、范围、时间。
第二步:觉察情绪。找出行为背后的情绪,可以闭上眼睛,问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愤怒、后悔、失望,不满,自责、羞愧的情绪。
这里我为大家分享下自己的例子:
晚上一般等孩子睡着后呢,我就会想刷下视频放松下,刚开始是想看个半小时就睡觉,后来看着看着就停不下来,越看越晚,有时候会刷到凌晨才睡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那又如何效应,现在按照识别那又如何效应的两步法,我会这么做。
第一步:关注行为。我看视频的时间从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再到三四个小时,越来越久,明显超出原来只是放松一会的时间。
第二步:觉察情绪。看视频的时间越来越久,表面上是忍受不住视频的诱惑,其实隐藏着对自己的不满和自责,因为这些时间本来是可以用来学习,或者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可我却在刷视频浪费时间,很懊恼自责,越自责就越焦虑,越焦虑我就越想看视频逃避。
现在了解到那又如何效应后,也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被不易觉察的自责,失望在操控。
【适用边界】
识别那又如何效应,在很多遇到挫折,管不住自己的时候都适用。比如减肥,戒烟,锻炼失败,看书、写作、工作拖延,培养习惯不成功等。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说,我们识别了那又如何效应,可还是会管不住自己啊。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我们要有正确的认知,找到真正的原因,识别了那又如何效应,我们就会明白,真正影响我们的是背后不易觉察的情绪,而不是受不了诱惑或者其他原因,所以要想管得住自己,就要先解决情绪的问题。
【A2:催化学习者应用(教学习者编剧本)】 7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想想,回去后的一周,未来如果你想把这个方法教给家人或者朋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请设想出当时的情景,包括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谁沟通,当时的对话。
我们通过一次对话练习,把【识别那又如何效应】的2个步骤运用一遍,这个环节就是写小剧本。
大家写的时候可以参考下面的模板。现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来编写,之后我会邀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
我这里给了一个范例,大家可以参考下。大家写的时候只要写些关键字就可以了,等会我们请一个人现场对话运用一遍。
好的,我看大家都已经写完了,现在我们邀请JIMI来分享一下。
回应与反馈:谢谢JIMI的分享,她的知识应用能力很强,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讲解 11分钟
前面我们学习了识别出那又如何效应,那要怎么做才能不破罐子破摔呢?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拆页的学习。
学习目标二:通过第二个拆页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的一周,会使用自我谅解三步法(澄清),复盘调整受挫后的情绪(界定)。
下面我们先阅读原文拆页,时间是2分钟,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片段二:《自控力》P152
今年24岁的本是个中学老师,教社会学。他有个文学梦想,希望在暑假结束的时候写完自己的小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每天写10页,每天都得写。但实际上,他每天只能写2—3页。然后,他就会因为进度太滞后而觉得备受打击,第二天索性什么都不写了。当他意识到开学前不可能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个骗子。如果他不趁着暑假有空的时候努力写稿,开学后他还要批改作业、做教学计划,哪还有时间继续写作呢?本没有取得自己期待的进展,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追求这个目标。他告诉自己,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是高产的。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从来不玩电脑游戏,只会一直写作。这么一想,他就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认定自己的东西都是垃圾。
那年的秋季学期,本在我班里上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目标。他来上课只是为了学会怎么激励自己的学生。但当我们讨论自我批评的时候,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他练习在“放弃写小说”这件事上原谅自己的时候,他首先注意到了放弃抵抗背后的恐惧和自我怀疑。如果没有达成“每天写10页”的小目标,他就会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天分或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实现“成为小说家”的大目标。他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挫折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说明自己永远不会成功。他想起以前读过的故事,很多作家在写作的初期都有过挣扎。为了更加同情自己,本想象自己会如何开导想放弃目标的学生。本意识到,如果这个目标很重要,他就会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他会告诉学生,现在做的所有努力都会让他们更靠近目标。他肯定不会对学生说:“你骗谁呢?你写的东西都是垃圾。”
通过这个练习,本找到了重新开始写作的动力,捡起了当时没写完的稿子。他承诺每周抽时间写10页,这对已经开学的他来说还算合理,而且他也觉得这样比较能应付得来。
【I:讲解引导】8分钟
好的,我看大家都阅读完了。
【互动提问】
提问1:片段中,本写作计划失败后有什么样的行为和想法?
索性不写了,觉得自己是个骗子,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提问2:本写作计划失败后放弃了自己的目标,这是什么在影响他?
那又如何效应,自责的情绪。
提问3:当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后来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看到放弃背后的恐惧和怀疑,原谅自己,安慰自己,鼓励自己。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如何用自我谅解的方式打破那又如何效应。
【why】
失败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越自责就越不自信,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而自我谅解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失败后的情绪,把挫折看成是很平常的事情,让我们尽快的从失败中走出来。
【强化讲解概念】
很多人会说自我谅解还不容易,给自己找个理由,找个借口就可以了。听起来自我谅解和找借口很像是不是?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看下。
第一个案例:
菲菲制定了每周读一本书的计划,坚持了两周就放弃,她说月底工作太忙了,有个新项目要配合,没有时间读书,大家觉得菲菲是自我谅解还是找借口呢?
找借口
对,是找借口,这里菲菲是给自己放弃的行为找了一个原因来解释,自我谅解呢最先需要关注的是失败后的情绪感受,而不是马上找原因。
不是
第二个案例:
小张最近参加了一次职业考试没有通过,和其他一起考试的人相比分数很低,他情绪很低落,他觉得别人都比他厉害,自己太差劲了,所以考的不好。
小张是找借口还是自我谅解呢?找借口,小张在用否定自己的方式逃避失败。而自我谅解,是要接纳自己的失败,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是不代表我不行,一次失败不能代表所有。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第三个案例:
小美每周都会制定工作计划,可是她总是会拖延到最后一天才完成。每次拖延后她就很后悔没有早点去做,但马上又会自我安慰说,别人也会有拖延的时候,大家都一样,下一次呢她还是会拖延。大家觉得小美是找借口还是自我谅解呢?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这里小美还是找借口,看起来小美是会自我开导,但是她的自我安慰对她没有任何帮助,下次还是会继续拖延。自我谅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自我的视角转换为朋友的视角,鼓励自己去承担责任,继续追求目标。
假如你是小美的朋友,你会对她怎么说呢?你也许会说,拖延确实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习惯,但是你可以慢慢调整,比如从拖延到最后一天,改成提前一天,我们尽量让自己按照原定的计划去完成工作,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相信大家对自我谅解有一定的理解了。自我谅解,需要关注失败后的情绪,接纳自己的失败,并且以朋友的视角安慰和鼓励自己。如果我们想用自我谅解的方法,具体怎么做呢?我总结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觉察情绪——遇到挫折时,你有什么样的情绪,你会自我责备吗?你对自己说了什么?观察并描述自己的感受,不逃避,不给自己贴标签。
第二步,接纳挫折——告诉自己失败很正常,我也是个普通人,这样的失败或失控并不是我本身有问题,可以想象崇拜、关心的人他们也经历过同样的挫折。
第三步,换位鼓励——通过改变角色转换思维,想象如果是你的好朋友经历同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安慰他,说哪些鼓励的话,又会怎么鼓励他继续追求自己的目标呢?
这里我再分享一个自己的例子:
这两年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拆书了,在过二级的时候,最后一个级别是最难的,我总共拆了四次。第一次失败的时候,我很沮丧,第二次尝试了还是失败,到第三次失败的时候,我就奔溃了。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拆书这件事很排斥,不想再拆了。当我了解到自我谅解的方法后,我用这个方法开导自己。
1、觉察情绪。拆书失败,我很难过失望,认为自己很差劲,居然一个级别失败了这么多次,感觉很丢脸。
2、接纳挫折:我前面对自己要求很高,认为最多拆三次就要过了,没办法接受三次都失败。于是我告诉自己,2-4这个级别是很难的,其他拆书家也是拆了很多次才通过,甚至有的拆了五六次,我拆了三次,是很正常的。
3、换位鼓励:假如我的好朋友遇到这件事,我会对她说,拆书失败是会很难过,但你也多 了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可以总结下好的经验,对以后过三级也会有帮助。
经过这样的自我开导后,我慢慢释然了,不会一直陷在自责,自我否定的情绪中,很焦虑。后来我也把原来几次失败的经验总结了出来,在最后一次拆2-4的时候,心情也比较放松,最后也是顺利通过了。
【适用边界】
自我谅解三步法,很适合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挑战,失控,可以自我调整的时候。但是对一些重大挫折,或者很难改的上瘾的习惯,还是需要借助专业的机构和人士来帮忙。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问,用了这个方法,我受挫的时候还是会陷入到那又如何效应怎么办?
任何一种方法运用到自己身上都有反复练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真正影响你的情绪是什么,有时这个情绪是比较隐蔽的,我们要看见它,接纳它。而且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以平常心去面对失败,避免长时间陷入在不好的情绪中出不来。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主持微行动学习)】32分钟
现在我们了解了自我谅解的三步法:觉察情绪、接纳挫折、换位鼓励,针对这个方法,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结合过往的生活工作经验,大家觉得这三个步骤,哪一个用起来是最困难的?为什么难,难在哪里?
【1、明确问题】 6分钟
现在我们开始进行小组讨论,3分钟的时间,讨论完后,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来分享本组讨论的结果。
第一组:我们有两个观点:
第一步觉察情绪最难:没有意识到有情绪,比如刷视频的时候很开心,没有感觉到是情绪在影响我。
第二步接纳挫折最难:因为很容易就会陷入到谴责自己的情绪里,而且还会惩罚自己。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你的意思是,即使你安慰自己挫折是很平常的事情,还是很难接纳,心理很难过这个关,是不是?
第二组:
我们觉得第二步接纳挫折最难,因为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会自我攻击,自我否定,个性好强,好面子,很难接受。
小组分享:
刚刚大家分享了哪个步骤最难,由于时间限制,今天我们只能选择一个问题解决,请大家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怎么样?
接纳挫折很难
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有没有普遍性?
好的,那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接纳挫折很难。
【2、讨论问题本质】6分钟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接纳挫折这一步最难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问题的本质,它是这个问题存在的最关键原因,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意味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有些问题是表象,我们只有透过表象找到本质,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用不断问为什么的方法,来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通过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事件会发生:
比如,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过负荷,保险丝断了
为什么会超负荷呢?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为什么轴承的润滑不够呢?
类似这样的连续追问的方式找到问题的本质。
现在我们开始讨论,时间是5分钟。讨论后要进行分享的伙伴,请记录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3、明确问题本质】5分钟
好,小伙伴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我们请各组小组长分享一下讨论的结果。
小组讨论结果:
1、内心不够强大
2、能力不够
3、心理缺乏韧性,复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4、思维比较消极
5、过往的经历,原生家庭影响
6、社会的评判标准,认为成功才优秀
7、认知思维的问题
8、价值观的问题,认为失败就是不好的
拆书家回应:谢谢大家给出了这么多原因,我归纳一下,一共是4个问题:
1、内心不够强大
2、过往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
3、以社会评判为自己的标准
4、认知思维的问题
拆书家回应:这些问题都非常好,很值得探讨,这几个问题中,大家认为最接近问题本质的是哪一个?如果要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最核心最本质的,大家觉得是哪一个呢?
现在来投票选择下, 我们集中精力解决掉大家最想解决的那个好吗?
拆书家回应:好的,谢谢大家! 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认知思维的问题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6分钟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出了问题的本质,请大家就这个问题的本质讨论一下,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我们分为两步讨论:
首先,我们确定下,解决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算满意了。
接着,我们再讨论如何行动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白纸上,看看可以写出来多少不同的解决方案。
【5、每组派代表讲解成果】6分钟
【提问式回应和反馈】
JIMI:我觉得你这个问题不对,不能说认知提高到什么程度,应该当下什么问题解决就好了。
你觉得问题是接纳挫折的认知思维需要提升,是吗?大家认为应该怎么提升呢?
【回应和反馈】
感谢大家的分享,大家讨论出来我们的目标是提升认知思维,让自己可以坦然的接受挫折。行动的方法可以总结归纳成这几个:
1、各种方式学习,调整对挫折的认知
2、行动,把学习到的方法运用起来
3、和优秀的人链接,打开自己,提升能量
好的,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群策群力,不断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了如何解决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家非常棒。
【A2: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任务)】1分钟
【事后复盘】
通过刚刚进行的现场讨论解决方案,相信大家对“自我谅解三步法”的使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呢即使我们知道这个方法,由于这不是我们一开始的思维和习惯,在遇到管不住 自己、挫折时难免会陷入那又如何效应。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个方法。
接下来的一周,请大家留意自己遇到挫折的各种场景,比如学习拖延,工作不顺利等,把当时的处理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试着按照自我谅解的三步法复盘一遍。
完成以后,大家可以把作业单独发给我或是直接发在活动群里,这也是我这次考级必须完成的任务,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支持,谢谢大家!
作业反馈:
【强有力的结束语】1分钟
感谢各位的陪伴,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拆页~我们一同来回顾下~
第一个拆页:识别那又如何效应,关注行为,觉察情绪。
第二个拆页,打破那又如何效应,觉察情绪,接纳挫折,换位鼓励。
当我们遇到挫折,挑战的时候,不管是什么结果,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先关心自己,只有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安抚,我们才有力量继续前行,希望大家今后越来越有能量,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