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陈小。
我的三个标签是:
1、新手拆书家,在拆书帮学习提升我的学习力。
2、架子鼓老师,用艺术的形态做教育。
3、终身成长践行者,和拆书帮一起助人达己、陪伴赋能。
我今天的拆书主题是:如何当场释放负面情绪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让自己生气的场景时,不再只是忍耐或者突然爆发,而是逐步释放负面情绪,学会应对让自己有情绪的场景。
今天的拆页来自《好好说话》
【图书介绍】
【F】《好好说话》出品人马东,由冠军辩手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共同著作,主要从沟通、说服、 谈判、演讲和辩论五个维度剖析说话之道。
【A】和目前市场上的沟通类书籍相比,《好好说话》新鲜有趣、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已有70万+用户深受影响,由樊登、李笑来、蔡康永、高晓松、罗振宇联合推荐。
【B】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学会如何打造自己的话语权,去说服、影响他人。而今天的拆页,带我们学习如何当场释放负面情绪,从而学会觉察情绪,从容应对让我们生气的场景。
首先我们进行下分组,正好可以分成两两一组,接下来我们花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拆页
《好好说话》P68-69
情绪的反应要可预测
首先,一个正常人的情绪应该是有阶段的,从不生气、有点生气,很生气到生气爆了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像绿灯、黄灯、红灯一样循序渐进的。
相反,唯有那些惯于否认情绪的人,才会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突然爆发,从绿灯一下跳到红灯,让旁人不知所措,也就是俗称的“翻脸像翻书一样”。
所以,情绪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察觉情绪、小幅释放、提前预告。
比如,别人跟你开玩笑,你觉得被冒犯了,你可以平静地跟对方说:
“这个笑话让我不太舒服哦,你们再这样说,我可要生气喽。”
这种说法就称为“预告”,意思是让大家知道你已经进入“黄灯区”,有点不开心了,请别再继续了。
但请注意,当你说出这句“你们再这样说,我可要生气喽”的时候,你有没有生气?还没有,对不对?所以,如果对方就此停止玩笑,你就应该能够恢复绿灯,当作没事,大家重新谈笑。
相反,那些不懂预告的人,面对玩笑总是一声不吭、忍了又忍,直到终于忍不住发出类似警告时,他其实已经生气了!情况则往往就会变成这样:
“这个笑话让我很不舒服,你们再这样说,我可要生气啦。”
“好,那……对不起嘛。”
“对不起有用吗?知道对不起你还说!”
你看,懂得察觉情绪、小幅度释放、提前预告的人,与他沟通就会是可预测的、可挽回的,因而也会让周遭人觉得跟他沟通是有意义的。
其次,处于情绪中的你,要勇于坦白说出自己的需要。
要知道,情绪不好需要体谅,和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一样,本质上都是一回事。但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你要直说,不能强行说自己很健康,指望别人发现你不对劲的时候再来关怀你。情绪不好也一样,明明是心情不好想让别人照顾,非要说自己没事,那就难怪会有矛盾了。
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包装成别的东西,要直接说出来。别担心,其实人可以接受理性的需求,也可以接受非理性的需求,但是你如果想把非理性的需求包装成理性的需求,反而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说白了,你讲道理,人家当然尊重;但是你明说你现在不想讲道理,人家也可以体谅;最讨厌的就是你明明不想讲道理,却非要包装成你是在讲道理的样子。
【I】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情绪是有阶段的,要逐步的去释放、提前预告,对方才会接受我们的情绪,从而照顾我们的情绪。解决了大家在遇到让自己生气的场景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的尴尬。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每个周五晚上都有固定聚会,就像我们周一拆书一样。几个好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我们当中有个特别能说的女生,每次她都说很久,关键还是一些重复性的话,导致我们聚会时间延长,结束聚会我回到家就很晚了,我其实对这个事情是有点生气的,因为就我离的最远,但是想着大家都是朋友,而且别人也没说什么,所以我就都是忍忍就过了。
在7月21号的周五,那天因为我有些事情,所以多聊了几句。结束聚会的时候,这个女生居然说今天结束的晚是因为我说的太多了,我瞬间火就上来了,没说什么就走了。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在心里把她默默骂了一顿。
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部分人在遇到生气的场景时,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可能那个时候脑子一片混乱,要么是一片空白。因为从小没有人教我们该怎么应对这样的场景,都是在一次次生气的场景里面总结经验,然后形成惯性反应。
那通常情况下,我们遇到令人生气的场景时,要么是憋在心里,想着忍忍算了,要么实在忍不住了才突然爆发。
这两种反应带来的后果就是,要么对方不知道你会生气,以后还继续。要么你突然的爆发,让对方不知所措,给人留下情绪不稳定、情商低的负面印象,从而慢慢远离你。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具体行动步骤。
具体行动步骤
第一步:察觉情绪、小幅释放、提前预告
1、察觉情绪、停止否认。
片段里面告诉我们,情绪是有阶段的,从不生气、有点生气、很生气到生气爆了的这个过程,我们是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行动的。
首先觉察情绪,就是当我们觉得被冒犯、发现我们心里有不舒服的时候。先停下来,不要一上来就用惯性思维去否认、打压自己的情绪。然后判断一下是因为什么不舒服,是对方说了什么话、还是做了什么事让我们有点不开心了?这个不开心的程度有多少?是处在生气的哪个阶段?
2、小幅释放、提前预告。
提前预告就是,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你让我不开心了,不要再继续了”。通常情况下对方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就明白不会继续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走到爆发的那一步。
比如,别人跟你开玩笑,你觉得被冒犯了,就可以平静地跟对方说:“这个笑话让我不太舒服哦,你们再这样说,我可要生气喽。”这里就是在小幅度释放情绪。
那提醒大家,这个时候是还没有生气的,第一步我们已经觉察并判断了情绪,接着就是采取行动、开始逐步释放情绪,做好提前预告。
第二步:如果生气、说出需要。
一旦对方没有接收到我们的预告,最后还是让我们生气了,我们就真的大吵大闹吗?不,我们的目的是要释放愤怒,而不是伤害别人。所以趁着对方理亏,我们可以简单、直接的提需求,这个需求是帮助我们释放愤怒的,而不是要挟对方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我现在有点生气,你先别说话”或者说“我生气了,明天我们再约”。就是明确的告诉对方,我现在需要你做点什么。
用我刚刚的例子来说,如果聚会我聊的多一点,导致结束太晚,这个女生又说类似的话。
第一步,我不再只是忍着了,然后小幅度释放情绪,告诉她“你的话让我觉得我在被指责,这让我很不舒服,你再这么说,我就要生气了!”。
第二步,提需求,告诉她“你可以换一个方式告诉我,因为我不希望下次再听到类似的指责了,可以吗?”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普通朋友,或者亲密的伴侣以及家人这样的平等关系。不适用于陌生人,或者公司里面有上下级的从属关系。适用于没有方法控制负面情绪,但想要控制的人。不适用于有抑郁症等心理、情绪疾病的人。
【A1】显像提问
接下来我邀请小伙伴们回想一下,你和家人或者身边朋友相处当中让你产生负面情绪了,比如妈妈每次打电话都要问你找对象的事,比如另一半总是说你回到家不管孩子,比如朋友总拿一件你失败的事嘲笑你,你最近一次为这些事情生气是怎么应对的呢?
我们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自己过去类似的经历,然后请一位小伙伴来简单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菜汤儿大叔
正好今天单位有两个同事,因为一件特别小的事吵起来了。原因是我给他俩安排了打水,然后双方都以为对方打了水,结果就是谁都没打水,就互相推脱、指责起来了。
然后我想要去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俩还是互相指责,吵的连话都没让我说上,结果我就一下子发火了,把他俩都给训了一顿。训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事情还是没解决。
【A1+】反思加工
那就是说,你在这个过程当中选择了直接爆发。好的,谢谢菜汤儿大叔的分享。那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怎样应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去应对呢?
可以继续在小组分享,然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应对场景。
学习者分享:菜汤儿大叔
第一步:先觉察自己的情绪,听他们在互相推脱的时候,觉得如果自己听不下去情绪要爆发了,就提前告诉他们,先别争吵了,再吵下去我就要发火了。
第二步:明确告诉他们,我需要你们之间可以配合,目的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两个人不愿意配合,那就换方案,你负责1、3、5打水,你负责2、4、6打水。
好的,谢谢菜汤儿大叔的分享!
【结束语】
好,重复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如何当场释放负面情绪”。
第一步:察觉情绪、小幅释放、提前预告。
第二步:如果生气、说出需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