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Nana,欢迎来到我的拆书家2-3练武场。
我的三个标签是:多年家电行业销售管理专家、终身学习实践者、知行合一探索者。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与探讨,我把现场6个人分为2组。今天的主题是「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F特征: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里克森学院创始人及院长、成果导向的教练模型创造者玛丽莲•阿特金森。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通过各种精彩案例及方法工具用高效能的聆听和提问,洞悉身边人的真实想法,打破“假共识”,开启“真合作”。
A优势: 本书可以说是学习教练技术的入门书籍,是教练的艺术与科学培训指定教材之一。豆瓣评分高达8.6分。它没有讲太多的理论,而是给出了很多的案例和练习,通过案例,你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书中的哪一种对话方法。
B利益:
你是否有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身边人的吐槽觉得很想帮助他但又感觉无助?工作中是否有时跟同事或上级需要做一些积极主动的必要沟通,但又怕弄巧成拙?我们深知沟通的力量却又无法通过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被赋能的高效对话》这本书将教会你,如何通过高效能的聆听和提问来解救自己、帮助他人,同时还可以通过本次拆页片段中的度量式问题法来量化指标明确问题采取措施。
【学习目标】
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将学会使用度量式问题简单明了的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改进方法。
【R】度量式问题的种类
教练对话中典型的度量式问题有哪些呢?引入的短语通常是相似的,比如这个例子:
想象一个从1到10的度量尺,1是对项目满意度最低,10是完全满意。注意一下你现在在哪儿。当下,你把自己放在哪个数字上?
1 10
用这样的入门,我们谈及了教练的议题。度量式问题有许多有用的探索方式,其中一些最常用的在下文会列出来。
度量尺让我们看到开头、中间和结尾,看到现在的对于迄今为止的成长的意义。再提升一分需要什么,最合适的改变会是什么,以及别人看到我们的行动,会在刚才提及的所有领域中给多少分。我们会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度量式问题的例子吧。
【行动步骤】
在你的度量尺上,从5分提到6分,你需要采取哪些行动?
要从5分提到6分, (其他同事、项目领导、团队成员)会建议你做什么?
从6分到7分的过程中,你要做些什么不同的事儿?7分到8分呢?或者甚至到9分?还可以做哪些事?
到了9分,你的 (同事,其他团队成员)会注意到你有什么不同?你周围的人是怎么知道你已经到了9分了呢?还有什么?
【What】度量式问题是一个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象化的过程。这就像我们在感冒发烧时量体温的温度计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清晰的辨别当前什么情况、测量发生变化后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改善情况。
【Why】
如果我们无法具象的明确自己当前的状态,也就很难判定接下来是否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及如何做。
〈一般做法〉:
上学期末学校组织文化活动会演,女儿报名参加了跨学科读书分享会上台分享,写完分享的内容后开始陪她演练,但总觉得她有些动作不到位,肢体语言不够自信大方。我纠正几次后,变化不大,收效甚微。
〈一般做法的坏处〉:
虽然我也用自己上台的方法来展示,同时强调她哪里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变,但很难用更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我表达的内容她很能感受到,而且有些改变她也并不完全认可。练习几次后,她有些烦躁,还想打退堂鼓,说以后不报了。
【How】
有没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呢?这时我想到了简单有效的度量式问题法,可细化为四个步骤:
【细化步骤】
第一步:明确具体目标。具体想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比如写作、演讲等;
第二步:评估现状打分。如果按满意度最低分1分,最高分10分,对自己当前的现状会打几分呢?
第三步:逐步提高分数。如果想要满意度不断提高,需要做些什么,你的分数才可以逐步提高呢?
第四步:期望值和衡量标准。你的期望值是几分呢?怎么判断已经达到你希望的分数了呢?可具体描述一下。
〈正面案例〉:
【明确具体目标】
女儿和我明确表达了她想要提升上台演讲水平的想法。
接下来再辅导的时候,我鼓励她大胆放开演练,然后用手机把她演练的全过程录制了下来,演练结束后,我陪她一起看了一遍自己的表现。
【评估现状打分】
我:“如果在讲台上的表现最好是10分,最低是1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她:“7分”,我感觉自己上台的步伐有些急促,话筒离自己太近,有些紧张的喘息回音听的很清楚。
【逐步提高分数】
我:“如果再提高1分,你觉得需要做些什么?”
她:“上台前深呼吸几下,步伐可以慢下来并自信坚定,话筒离嘴边稍远一点点,减少口头语“呃”,……”
我:“如果做到这些就能达到8分,是吗?”
她:“是的”
【期望值和衡量标准】
我:“达到几分是你可以接受,感到满意的呢?”
她:“9分”
我:“你觉得9分的表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她:“上台步阀沉稳坚定,对分享内容熟悉不能一直盯着PPT,有自然大方的肢体语言并能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用更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更容易让同学们听下去。”
我:“好的,那让我们继续多练习几遍,争取达到我们的目标9分。”
经过一个下午的练习,她的演讲非常的成功,在随后老师发出来的视频录制我们又共同观看再一次做了复盘与沟通。
【预防性讲解】
这时,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到,我直接拿录制视频给她看就好了啊,看到视频就知道哪些需要改正了,还要这么麻烦干什么?
其实,使用度量式问题看似麻烦,实则非常简单。你想,我们拿着视频给她看,如果没有一些精准性的词语是很难达成双方共识并制定明确目标的。比如她看完后说,还可以啦,就是肢体语言不自然。这时你可能就会说如何做,她不一定全然认可,她的目标你也很难做到非常明白。
当然第一次使用可能会觉得的麻烦,但使用熟悉后你就会爱上它。
比如你问她肢体语言你现在的状态可以评几分呢?如果提高1分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呢?还有哪些调整可以继续提高分数呢?你期望的9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当对方有了一个标准的时候,再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就容易多了,所以度量式问题的魔法就是通过问题就可以找到答案。
【Where】
当然,度量式问题也并非对所有人都适合。它适合对有一定社会经验或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进行提问。如果对方无技能可言,更好的方法是先去培训技能。另度量式提问需要将对方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仅仅站在自己角度用命令式的口吻提出问题,而需要充分尊重对方,通过度量式问题来认清当下的状态,找到提升的方法。
【技能点: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我们刚刚学习了度量式问题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面临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会议,部门的小郑同学有些紧张,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汇报能力很欠缺,而且一紧张就容易结巴,所以就向他的部门领导张经理请教,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汇报能力?
现在,请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小郑,主动找到部门经理请教如何提高汇报能力。另一人扮演张经理,你在听完小郑的叙述后,使用度量式问题来帮助他找到提高汇报能力的方法。
再来回顾一下度量式问题四步骤:
第一步:明确具体目标。
第二步:评估现状打分。
第三步:逐步提高分数。
第四步:期望值和衡量标准。
演练时间3分钟,3分钟后我会选一个小组分享,大家一起听听他们是如何使用度量式问题的。
【记录学习者案例】
小郑:张经理你好,我述职报告的时间快到了,但是我感觉不知道怎么去讲,因为想讲的东西很多,但是不知道哪些东西应该先讲哪些东西后讲,所以想提高一下自己述职报告的汇报能力,希望张经理能够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张经理:你现在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想在述职报告这一块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小郑:对的。
张经理:那我们可以使用度量式问题法来测评一下你对自己当前的汇报能力的打分。如果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是10分的话,你觉得你现在的情况打多少分呢?
小郑:目前我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很满意,我觉得可能只有4-5分还不及格的样子,因为我的逻辑思维不够清晰,框架也不完整,经常偏离主题。
张经理:那你如果想往上提高的话,你觉得你要做些什么?
小郑:我觉得我应该看一些实用的模型或者框架比较好,这可能在我汇报的时候能用得到,因为我手上有的素材,但是怎么把素材放到更完整更有逻辑性的框架里面去,希望能得到经理的指点。
张经理:那我们可以针对逻辑和框架这两点来看看具体方法。那你觉得如果我们做好完整框架之后能达到几分,你会觉得比较满意?
小郑:我觉得7-8分,因为如果有这套框架,我在构思的时候或者是在汇报的时候,我就不会太紧张,会有一个主逻辑线引导,不会偏离主要方向。
张经理:现在你已经知道具体要提高哪几个重点方向,了解怎么去提高了,我相信你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加油!
小郑:好的,谢谢张经理。
感谢伙伴们精彩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使用度量式问题的流程可以快速让对方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通过可量化的目标对症下药。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多多实践应用,助己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