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福格行为模型》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 第329次 练武场【线下 琶洲产业园】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核心习惯培养三步法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年要成为三级拆书家的小媚,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3-3现场拆书,预计50-80分钟。为了后续方便小组讨论,以我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学习目标】

总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这次的拆书,现场伙伴学会从动机入手,筛选自己最想培养的习惯,最后通过微习惯法,更轻松地培养习惯,最终改善自己的行为。

片段一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现场学习动机分析三步法筛选自己最想培养的习惯,并实践运用于模拟场景中

片段二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现场学习微习惯建立的三步法,并在未来实践应用

【图书介绍】

【事件】我有非常多想培养的习惯,比如我希望我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站桩练功,坐灸;我希望我每天能保持阅读30分钟;我希望我每天都能保持运动改善我的驼背;我希望我每天坚持使用水牙线保持牙齿健康;我希望我能保持每天写成功日记的习惯;我希望我每周有两天时间可以练习乌克丽丽等等····

【提问】请问现场有伙伴跟我一样,有多个的习惯想并行培养的嘛?(学习者:有)有哪些伙伴经历过习惯培养失败的过程?(学习者:有,永远在失败)

【影响】我们既要又要还要培养很多习惯,没有错,这样容易分散我们的精力,同时我们的制定的习惯目标总是太难,往往我们坚持两天就失败告终。

【解决】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轻松培养习惯。《福格行为模型》中讲解了一套完整行为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今天我们将通过两个片段,学会厘清我们最想培养的习惯,聚焦资源,用最小模式的微习惯来高效地改变自身行为。

【量表自测】

那正式拆页片段前,请大家可以看第一页的测量表,来先做个简单的测试。一共有5道题,方便你了解自己对于习惯培养的日常表现。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打分。大家做完自测之后,把每道题的分值加起来。给大家1分钟时间。

【解析自测题】

总分在11分及以下的伙伴,恭喜你,你对习惯培养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成功方法;

总分在12-24分之间的伙伴,说明在习惯培养方面有改善空间;

总分在25分及以上的伙伴,那今天的内容对你更有价值;

自测题不是用来给自己贴标签的,而是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我们花1分钟时间先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行为的发生,需要动机、能力和提示3大要素同时发挥作用。

福格行为模型展现了行为的3个通用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模型所依据的原理,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要素共同发生作用、驱使我们采取行动(从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到跑马拉松)的过程。了解了福格行为模型,你就能分析具体行为的产生原因,而不会再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错误的原因(比如性格缺陷或不够自律)。你也可以用这个模型设计出一套能促使自己或他人改变行为的方案。

当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提问互动】

【拆书家提问】文中影响行为的发生的3要素是什么?

【学习者】动机、能力、提示

具体怎么理解这三个词,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你有能力做到这个行为,而提示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当这三要素共同发生作用,就会驱使我们采取行动。关于能力和提示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片段一重点关注“动机”。给大家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解释一下。

【概念辨析】

我最近跟高高去逛街,然后我们在一家店试衣服,换了几条裙子后,高高若有所思说:小媚,你最近胖了,要不要跟我去减肥运动一下。我自己确实感受衣服有点紧了,想想真的是要去减肥了。

(以下从外在动机转内在动机进行提问)

提问1:高高说小媚胖了,要去减肥,是不是动机?

学习者回答:提示

拆书家回答1:是的,但是是高高的动机,不是小媚的。

提问2:听到高高说去跑步减肥,小媚觉得可以一起,这是不是动机?

学习者回答:不太像,不是

拆书家回答2:是的,高高跑步激发了小媚的减肥动机

提问3:小媚发现衣服紧了,要减肥,这是不是动机?

学习者回答:是

拆书家回答3:是的,衣服太紧激发了动机

提问4:小媚太胖了,导致身体有三高风险,再不减重就有生命危险,减肥是不是动机

学习者回答:是

拆书家回答4:是的,这个动机是内心的焦虑、恐惧、担心,这是安全的需要了。

提问5:小媚想成为职业拳击手,要减脂增肌,这是不是动机?

学习者回答:是

拆书家回答5:是的,这个动机属于内在的追求,内心的梦想驱动。

以上哪些是外在动机,哪些是内在动机呢?

外在动机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

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为持久和稳定,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外在动机:高高说小媚要减肥,听到高高去跑步也想去,小媚觉得衣服紧了

内在动机:身体三高要减肥,成为职业拳击手

【提问互动】

外在动机好,还是内在动机好?

学习者回答:都挺好、内在

小朋友自己想做作业,和被妈妈骂了去做作业,(提问)那个更愿意更有驱动力做作业?当然是自己想做。

如果你出门,陌生人不说缘由向你要100块,你给吗?不给。但接下来他掏出一把刀架你脖子上,说给不给,你会给吗?立马给呀。不给命都没了。(提问)这是哪种动机?外在动机。

拆书家回答:外在动机好,还是内在动机好?看情况

无论哪种动机,动机越强,驱动越强,执行力越强

我们会有很多动机,驱使我们想做很多的事情,培养很多的习惯。比如别人一年阅读100本书,我也要;比如自己职场文案不好,我要学;最近肩颈总是很酸痛,我想锻炼身体等等···

我们会被内在,或外在他人或环境所影响,产生各种动机去做各种事情。但我们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这样我们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不如索性聚焦在高动机的事情上,培养自己的习惯,这样更能够帮助我们把资源聚焦,让我们更容易有动力持续行动。那如何可以更好分析出来哪些习惯我们更有动机,更有驱动力呢?

【how】

动机分析三步法:

1、写习惯:写下最近你最想要做的5个及以上的习惯,比如想阅读、运动、写文案、练琴、跳舞····

2、评分数:思考都要在哪些动机,来进行打分,1分完全没动机,10分动机非常强

在评分前解释一下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都包括哪些

外在动机包括:人(谁的表扬,谁的批评、谁的推动)、环境、资源、社会舆论、外部竞争、钱、荣誉

内在动机包括:愿景、信念、价值观、兴趣

3、选最高:挑选出分数最高动机的习惯。

【例子】

我是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就是那个既要又要还要,哈哈哈,非常贪心。我想要运动,我想要站桩,我想要坐灸,我想要阅读,我想要练琴····啥啥都想要。但是结果是什么,我好忙啊,我好累啊,我好多事情啊,但是忙的结果如果有价值,那还挺好的,但是价值并没那么好,因为我把精力都太分散了呀。如果按照动机分析3步法,我该如何做?

1、写事件:写最近我想要做的10件事:坐灸、游泳、阅读、练琴······

2、评分数:开始加分······(参考以下表)

3、选最高:最后敲定我最培养的习惯是坐灸。原因很简单,我就坐就好了,不需要费力,别人说很好用,我自己体验确实有效果,我的体制有一些改善。

【预防异议】

1、为什么要写出来,因为所有想做事情堆在脑子里,大脑会觉得信息太多,无法很好处理,写出来,能让我们更直观、客观评分。

2、每次要像我一样写10条吗?建议写5条以上,写多点是为了方便我们做对照思考分析。

【适用边界】

1、这个方法适合内心既要又要还要,有很多习惯想培养的伙伴;

2、适合对自己习惯培养重要紧急排序不清晰的伙伴。如果你很笃定,很清晰自己要培养什么,那不需要用这个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自编故事

【提问】

刚刚学习的动机分析三步法,“写事件-评分数-选最高”可以帮助更客观地了解最重视的习惯我们哪个更有动机,让我们把资源都倾斜这个事情。为了让大家学以致用,让这个方法在我们脑海中走一边流程。

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的一个礼拜,你的家人、或者朋友、同事,他们有多个习惯想培养,但一直都失败了。他们中一位来找你倾诉或寻求帮助,你将用你刚刚学习的“写事件-评分数-选最高”解决他的问题。

最好是一个很可能会真实发生的场景,可以是过往发生,想象他下礼拜又来找你倾诉了,请大家用这个场景来编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需要包括故事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等。在故事中,我们要成功使用“写事件-评分数-选最高”帮助对方梳理事情的动机情况。建议大家写100字以内

(这里要做个故事表格方便大家快速按模板填写)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稍后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案例】

时间:下周三晚上

人物:我跟弟弟

起因:他兄弟都有暧昧对象,就他还单身,他想培养一些习惯,扩宽女性社交圈,争取早日脱单的机会

事件:所以我就让他思考写一下为了培养异性交友,早日脱单的习惯,他可以在平台刷账号,找一个人聊天;朋友圈找女生聊天;微信朋友圈点赞女生;每周参加对外脱单活动(写习惯)。接下来让他评分(评分数),综合评分之后,弟弟觉得自己社恐,决定在朋友圈找熟悉的不同女生聊天(选最高)

【逻辑递进】

从片段一,我们学习了才最想培养的三个习惯中,从动机角度分析自己的驱动力情况,从中筛选自己动机最强的习惯。那如何落地,把这个习惯逐渐培养起来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片段二,让我们在日常中通过培养微习惯来帮助培养我们的行为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ABC三步骤

1.锚点时刻

提醒你去执行新的微行为的关键时点。例如,某个日常习惯(刷牙)或某件必然发生的事情(电话铃声响起)。

2.新的微行为

锚点出现后立刻去执行的微行为。这是新习惯的简化版,比如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或做两个俯卧撑。

3.即时庆祝

完成新的微行为后要立刻庆祝。任何能带来积极情绪的事情都可以,比如说出“我很棒”之类的话。

Anchor 锚点

Behavior 行为

Celebration 庆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片段二的目标是,学习者能够根据微习惯建立三步法写出自己想要培养的新习惯。

【what】

什么叫“微习惯”?微习惯是微行为建立起来的,从最容易、最微小的事开始做出改变。因为微行为足够小,小到不容易失败,不需要消耗意志力,轻轻松松完成。我们以此获得良好的成功感受,又会促进行为的持续发生,最终行为培养成习惯。

【提问互动】

文中微习惯的建立提到三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1.锚点时刻2.新的微行为3.即时庆祝

【how】

具体这三步应该怎么做呢?我重新理解并实操后跟大家分享

1、触发节点:触发某个关键节点的多做,这些动作是已经融入你的生活中,想不都不用想,这些动作都会自然发生,比如睡醒睁开眼,比如刷牙,比如开门,我们会把要执行的任务跟这些节点关联在一起,让我们大脑感觉虽有变化,但舒适和稳定。

2、执行任务:执行的是习惯的最小行动单元,它可以是最开始的一个动作,也可以是最容易的一个行为。因为行为变得容易、简单才能够持续。

3、马上庆祝:做执行任务后立刻给自己语言+行动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大脑感觉,我做的很好,自己感觉很好,让这个习惯更稳定、更持续。

【why】

我们多数人都曾有很多想培养的习惯,比如阅读,早起, 跳舞,学英语,画画,等等,但多数情况都是我们坚持一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很难去真正培养一个习惯。

如何使用微习惯来把习惯养大,就会让我们在轻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例子】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想改善运动的案例。我一直想建立运动的习惯,每次斗志昂扬,两天就泄气的气球一般了,用微习惯三步法怎么做呢?

1、触发节点:我设计了每周三回到家关门的那一刻

2、执行任务:我就换上粉色运动鞋

3、马上庆祝:然后庆祝我在在运动的路上成功一小步,给自己比个yes的动作。

结果是当我穿上粉色运动鞋,我就想一周一次,那就下楼吧。下楼之后我就会想,既然下来了,那就跑一圈吧,跑了一圈我就想给自己加个任务,多跑两圈吧。当然有时候比较累,我就只是下楼了在小区走了一分钟,但即使我穿上运动鞋走了一分钟也是一个成功呀。就是如此简单的最小行动单元,让我在过程中觉得容易、轻松,觉得我有能力改变自己,我就会不自觉做好第一步,甚至第二步。就是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我就更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运动小习惯慢慢会养大。当这个习惯逐渐稳定,我就增加了我的每周频次,再后来我体能好一些,我就增加了我的运动难度。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当我在···的时候,我将·····,完成后立刻给····”

【适用边界】

当你觉得你的某个习惯一直无法建立,那建议你用微习惯建立三步法,从最小行动单元开始建立新习惯。

【预防异议】

1、必须要做足微习惯三步吗?如果这个习惯还没稳定,建议我们按照三步法来做。1)作者已经研究了20年,超12万人的成功,说明这些步骤是科学、有效的。2)当我们的习惯已经足够稳定、日常,比如像刷牙一样习以为常,可以省略第三步“庆祝”。

2、大多数人想,既然那么多人成功了,是不是只要我用微习惯培养三步骤就会很顺利。不一定,可能是触发器不对,可能是行动不合适,可能是庆祝方式不够有效。如果习惯建立过程一次两次没做到,我们调整后,重新开始就好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评判自己。之前的失败,只是一次经历,并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失败的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介绍了微习惯三步法以及我个人的案例,但是实操过程中真的就那么简单就能做到吗?不一定。像我之前建立早起的毛伊习惯,我经常会忘记触发点,我本来是想学作者一样,站立起来的时候对自己说“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向我发生。”然后对自己说太棒了,比个yes。但是我发现我经常会忘记。所以我就重新调整我的触发器,改成睁开眼。这个就比较容易记住了。甚至我想过我手机屏保写上。因为我睁开眼睛,就去摸手机了。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有很多困难和问题...

【明确问题】

微习惯配方的三个步骤触发节点-执行任务-马上庆祝,这三个步骤在根据培养习惯来思考,哪个步骤难度会比较大??我们小组成员一起来共识一下

【小组分享】

时间到,请代表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一组一致认为触发节点比较难

二组一个伙伴认为执行任务,一个伙伴认为马上庆祝

【回应和反馈】

好的,大家已经发生了一些分歧,我们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决定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哪个步骤,好嗎?

学习者:好。

下面我们来表决,希望讨论第一步触发节点的举手;希望讨论第二步新的执行任务的举手。希望讨论第三步的马上庆祝的举手。好的,根据表决情况,我们少数服从多数。

【1.重述并明确问题】

好的,根据大家的投票,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关于“触发节点的难点”,后期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再对其他的难点做延展讨论。

学习者:好。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好,我们就请小伙伴们在组内开展讨论,大家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探讨: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触发节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请各组写下三个原因,它具体困难在哪里? 给大家5分钟的讨论时间,待会请小组来分享

【学员讨论】

【3.明确问题的本质】

好的,大家有总结出来难点的原因吗?请两个小组来分享。

【小组分享】

二组讨论结果:成为专注中的打扰或中断;没有找到;

一组讨论结果:没找到;不够惯性的动作,感觉是习惯中的习惯;内驱力不够;

【反馈和回应】

【大家再次讨论中】

经过大家再次讨论,重新确认一下4个难点,变成一种打扰;找不到;触发器不对,我们来投票吧

一种打扰1票

找不到0票

触发器不对4票

好的,那我们就确定是触发器不对是作为触发节点这个难点的本质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1. 【目标】

我们确定了触发器不对这个难点,那我们要来先确定解决到什么程度,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步骤是怎么样?

【目标:找到我们的触发器

2. 【方法】大家可以从我们日常的案例中,找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中】

【5.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解决方案】

时间到,请各组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一组分享:找到培养习惯的前一个动作,前两个动作,前三个动作--找到最习惯性的动作--然后把这个动作连起来。举例,早睡,前一个动作是洗澡,洗澡前一个动作是脱衣服,脱衣服前一个动作是盘头发。所以我们决定开门,盘头发,洗澡,上床。

二组分享:我们也是早睡。排列睡前要做的是什么事情,找到困难的障碍点,进行评分,发现最大阻碍点,找到固定会做的事情,做作为触发器,那我们组伙伴发现自己不能早上是玩手机容易忘记时间,那梳理之后发现练琴是固定的,那练琴就是一个触发器。

听完两组分享,大家都会去分析前面的步骤和难点是什么,倒推有什么方案可以做。我个人的经验是大家可以做一次,去实验刚才的解决方案,看看这个触发器到底有没有用,试完才知道哪个更有效。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微习惯建立三步法(触发节点-执行任务-马上庆祝),接下来我来给大家布置一个回去之后要实践任务,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以致用,有用是因为有用呀。

现在请大家仔细想想,未来3天内,根据自己想要培养的一个习惯来设计自己的微习惯三步法(触发节点-执行任务-马上庆祝),可以参照一下的格式给我反馈,反馈伙伴有神秘礼品一份。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天习惯反馈:

养成运动习惯,

触发:同事喊我,作运动了(有个定时做伸展运动的同事)

微行动:从工位站起来,迈出一步。

及时庆祝:太好了,那就跟着同事一起伸展运动HYT吧。

第二天反馈:

今天是晚上,给我女儿吹头发,突然想起,还没运动。

吹完头发,拉着孩子一起做HYT拉伸运动。

最后变成一家三口一起做拉伸运动,开心。

【结尾】

那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各位伙伴的培训,希望大家都从动机客观分析筛选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然后用微习惯三步法,把这个事情以最小成本、最轻松的方式培养成为日常行为,最后实现自己想成为的人。以上是我3-3的拆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