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请问各位小伙伴都看到我发的拆页了么?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
各位好!我是徐怡芳,我的三个标签是:
1、人生上半场拥有18年的餐饮运营加盟经验
2、下半场44岁从零出发,家庭教育工作者,开启创业之路
3、两个9岁双胞胎女儿的妈妈
【分组】由于今天有角色扮演环节,所以我等会会根据现场人数进行分组。
Feature:特征
《正面管教》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所创作。
这本书重点阐述了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并且帮助家长学会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Advantage:优势
自198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籍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风靡79个国家和地区。连续4年为例亲子/家教类图书销量排行榜,中文版销量超过400万册。
2010年正面管教由张宏武老师引入中国,并且众多专家、名人推荐,其中就有李玟瑾、樊登,这本书与其它育儿类书籍相比,更具备落地可操作性,尤其本书所对应的家长工作坊,能够让家长重回孩子的角度体会和感受当下。
Benefit:价值
本书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育儿观念,里面的许多工具卡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使用的,它不仅可以在育儿中给予家长更多的实际可落地的方法;生活中还可以帮助我们当遇到问题和冲突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发思考,找出最适合我们的需求和结果。
【学习目标】: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完拆页后,大家可以现场使用启发式提问,引发对方思考并参与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结果。
拆解片段来自书籍《正面管教》页码(P127)---本次主题《启发式提问》。
【R:阅读原文片段】
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示意我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
这片拆页展示的是家长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探讨选择会带来的后果,让孩子自己参与进来,自己思考,把事情想清楚,重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
【WHY】
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在遇到事情时常常是习惯说教或者直接告诉孩子大人们通常的做法,这样长期以往孩子们的大脑只是单一的接收信息,大脑并没有深入思考,形成思维单一、缺少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中不能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没有反问和质疑的学习精神;在职场中只会做执行力的工作,缺少管理和沟通的能力。
【细化步骤】
通过拆页的案例,我们可以细化步骤如下:
①平复情绪
(情绪平静的状态下提问,沟通才会持续。)
②找出原因
(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一般问句:“你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说出想法和感受
(说出对事件的想法和感受,一般问句:“你的朋友是怎么说你的?/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④清楚后果
(引出对方思考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一般问句:“那你觉得你怎么想自己呢?/他们怎么想或怎么说?)
⑤获得启发,选择结果
(从提问中思考,获得启发最后选择正确的结果。一般问句:“你现在有自己的答案了吗?/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举个正向成功的例子】
在这给大家举一个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案例:
有一次早上妹妹因为手臂痛迟迟不起床,我开始有点着急上火了,但是我还是缓了缓情绪,轻轻的问妹妹:“能告诉妈妈,手臂痛是怎么回事吗?”,妹妹不开心的说:“妈妈,为什么语文老师总是喜欢布置默写课文?”,我又问了妹妹:“你对语文老师这样布置作业是怎么想的?”妹妹回答:“为什么其它班级就没有这项作业?这有点不公平。”我感受到妹妹的不开心,于是继续问:“那你的手臂痛和作业有关系吗?”妹妹说:“我就是想想还有这么多作业,就心烦,不想上学。”
我再次提问:“你选择不上学,是不是就感觉可以逃避写作业了,是吗?”妹妹此时思考了一会说:“不行,因为我无法左右老师的想法。我还是去上学吧,否则作业又得补做。”
上面我们用了启发式问题五步法:
①平复情绪(有点着急上火,但是还是缓了缓情绪)
②找出原因(能告诉妈妈,手臂痛是怎么回事吗?)
③说出想法和感受(其它班级没有这项作业,感觉有点不公平)
④清楚后果(即使心烦,不想上学,作业还是需要完成)
⑤获得启发,选择结果(因为我左右不了老师的想法,不去上学,作业还得补)
【预防异议】
在这里,肯定很多学习者会有疑问,这样一直提问太繁琐了,为什么不直接给孩子做选择题,告诉她应该做什么?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相信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的父母告诉或者对我们高谈阔论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又开始说教了,烦死了。首先就把心门锁上了,拒绝交流。
如果我们经常用启发式提问,不但可以避免关系紧张,而且可以把焦点聚焦在处理事件上,通过问题不断地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找到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
【WHERE】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教育中,同样也适用于父母、伴侣、职场之间的沟通,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对方了解自己做选择,让我们看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不适用与3岁以下语言表达力弱的孩子。
我们刚才学习了启发式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参与解决问题和梳理我们的真正需求,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情景演练。
【场景描述】
就“为了能玩手机,孩子每次总是快速写完作业,而且作业错误率很高,书写不规范。”这个场景,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如何运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清楚选择的后果。
【A3指令】
现在请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妈妈
1、请每个小组先确认各自扮演的角色,谁扮演孩子,谁扮演妈妈
2、剧本是说妈妈对孩子现在的写作业的态度很生气,妈妈需要让孩子知道这样的学习方法会对自己带来什么后果?需要运用我们
学习的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
3、请大家先组内演练一下,演练时间8分钟
好的,现在开始,8分钟后,我会选小伙伴分享。
在角色扮演前,我们先回顾一些启发式提问五步骤,便于小伙伴们等会演练。
①平复情绪(情绪平静的状态下提问,沟通才会持续。)
②找出原因(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一般问句:“你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说出想法和感受(说出对事件的想法和感受,一般问句:“你的朋友是怎么说你的?/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④清楚后果(引出对方思考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一般问句:“那你觉得你怎么想自己呢?/他们怎么想或怎么说?)
⑤获得启发,选择结果(从提问中思考,获得启发最后选择正确的结果。一般问句:“你现在有自己的答案了吗?/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妈妈:你看你的作业(妈妈平复一下情绪)
孩子:妈妈,我写完作业了,我想玩手机。你说的啊!写完作业就可以玩手机的
妈妈:就是啊,那妈妈看看你写的作业,宝贝你怎么10道题就错了5道题呢?字也写得不公正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今天作业
写得这么急?
孩子:因为我想快点看手机,因为今天有一个球赛8点就要开场了,所以我很着急。
孩子:妈妈,我特别喜欢C罗,今天球赛有他出场。所以我特别着急。妈妈,你能理解我吗?
妈妈:我能理解你,C罗是很自律得人,你这么喜欢自律得、做的有这么优秀的人。那你这样的作业,你感觉明天上学老师会怎么
说?
孩子:我想不了这么多了,我现在就很急迫的想看C罗。
妈妈:太好了,我估计C罗也特别想看到你,你想象一下如果现在C罗看到你,看到你的作业会怎么想?
孩子:他可能会觉得很失望,他的球迷怎么连作业都写成这样,他肯定会很失望。
妈妈:你会这样想,太好了!那你觉得你要怎么办?如果C罗真看到了,这样想,你准备怎么办?
孩子:但是我现在心里很着急,你不是说写完作业可以看手机吗?
妈妈:可以,没问题。哪如果是这样,你有什么好方法既能看到C罗球赛,又能把作业写好,不让C罗失望?
孩子:妈妈,那能不能这样,我先看完球了之后再把作业重新的订正或者重写,可以吗?
妈妈:太棒了,妈妈觉得你是一个特别自律,特别有想法的人,很努力,和你的偶像是一样的。特别好,看去吧!
孩子:谢谢妈妈。
感谢小伙伴们的现场演练,让我们能够清晰的掌握了启发式提问的运用。
【总结】:也感谢观察家和其它小伙伴们的陪伴和赋能,以上就是我今天的TF2-3的拆书分享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