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牛小财,财经爱好者。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领英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实体书《你从未真正拼过》,内容主要是关于职场与职业发展的精选文章,作者均是领英中国的签约作者。在本书中你会读到很多跟自己职场重合的多个场景,比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碎片化时间和时间碎片化”就是我们职场中最容易混淆的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一个高效一个低能,正确理解时间和碎片化的关系,也是高效工作的第一步。等公交、等朋友、等电梯等的间隙利用时间同一个5-15分钟的干货内容,是不是比闲等更加充实;在做一个报告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中断,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感觉你狠忙碌,但其实你的效率很低,最后没有完整做成一件事,很是懊恼。上面说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呢?有没有?那么我们应该去主动认知碎片化与时间,今天牛小财带领大家走进时间的旅程。
时间是珍贵的,生命是有限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利用好时间,管理好时间,做好个人管理,在相同的时间里活出生命的长度跟宽度。
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和将工作时间碎片化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前者是充分了利用了可能会被浪费的小块时间来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而后者则是将本来整块的工作时间人为的割裂成多个小块时间再穿插着处理不同的事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等电梯的时候用手机回复了一封工作上的邮件,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工作。有的邮件需要回复的内容可能很简单,用手机打几个字就可以,这种工作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没有必要一定得到自己的电脑前去回复。
但是如果你本来计划下午有三个小时要整理一份报告,但是在做报告的过程中你一会去看看朋友圈,一会微信聊聊天,工作时间总是被很零碎的私人事情打断,这就是将工作时间碎片化。或者是写一会报告又去回复邮件,再写一会又去打个电话,跟人讨论一个问题,即使看似是一直在工作,但是这同样是一种将工作时间碎片化的行为,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所以看得出来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使自己看上去很忙是一种高效率人士的工作行为,这些人能对哪些工作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有很清晰的判断,这些人的能力通常都不会差。但是将工作时间碎片化后使自己看上去很忙则是一种低效率人士的工作行为,他们工作的时候不聚焦,容易被外界干扰,有拖延症,所以这种忙是由于方法不对,是一种瞎忙。
——摘自《你从未真正拼过》
自从2014年移动互联网席卷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后,碎片化的获取信息成为了现代人的常态。那面对碎片化,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弄清楚两个不同的概念:碎片化时间和时间碎片化。
碎片化时间是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最大化的利用了空闲的碎片时间,每一小块时间都被充分而有注意力集中地完成;
时间碎片化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工作方式,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 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感觉自己很忙,但其实没有一点效率。
A1
对于上面表述的问题,是自己先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去有意识的认识碎片化的不同工作方式。
比如说每次当自己安静的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打开word,打开音乐软件,才开始构思与写作。在开始写的时候,因为听到某一首音乐不好听,就停下正在构思的文章,打开音乐播放切换歌曲,这样一来一去,5分钟就过去了,再切换会去写作,那会儿的灵感可能已经不在了。
再比如,平时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手机放到旁边。原本打算认真的读一个小时的书,因为老是有微信消息,不断的打断读书的节奏,结果是读了很久,不见翻书页。读书计划随即夭折。
再比如,平时在等公交车、电梯、等朋友或者步行上班回家的时候,要么是看微信要么是看“风景”,基本上属于把许多的碎片化时间浪费了。
A2
针对上面出现的诸如此类的影响工作效率的行为,我做了如下的改变。
一 在用电脑进行写作的时候,主动关闭电脑网络,切断写作时候弹出一些影响思考与注意力的窗口;不打开跟写作无关的任何一个多余窗口。
二 读书的时候,将手机静音或者放置到别处;再一个就是用kindle读书,这会避免因为有弹出信息而中断阅读的问题。
三 购买喜马拉雅的付费音频,收听诸如《奇葩说——好好说话》、《罗辑思维》、《理财音频》《吴晓波频道》等很多的音频节目,在上下班的路上不再去听音乐,而是收听实实在在的干货内容。
对于时间碎片化的问题,我比较认同“番茄工作法”,给自己设定一个或几个.25分钟的番茄钟,在番茄钟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所以说,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自己生活节奏的碎片化时间处理方案,对于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都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