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20160316小蛮腰分舵线上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习惯二“以终为始” 学习目标: 习惯二“以终为始”

开场: 今晚我们拆解的片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史蒂芬•柯维博士,这本书被很多高效能人士捧为圣经,里面有太多的精华和宝藏需要我们去慢慢挖掘。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各个章节模块不是我想象中的随意堆砌或可以独立存在,它们是成系统有结构,很强的逻辑性和心理学底蕴。

在准备拆解过程中,我特别难取舍,每个模块在理念、方法和关联上有太多的精彩和启发希望能深入展开和大家分享的,单单“以终为始”这个习惯,我就想过“任何事情都经历两次创造、个人使命宣言、原则为中心”等角度拆解的。今晚就从其中一点切入,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共同思维碰撞,获得更多的精彩~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是个客观的原则,我们做任何事先在头脑中构思,这是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这是体力上即第二次创造。但“第一次的创造”未必是经过有意识的设计。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环境的压力。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戏,那么这些人的人生剧本就源于早年的经历,所接受的教育或外界条件的制约.

这类剧本大多源于个人爱好,不符合客观的原则,之所以会被接受,那是因为某些人内心脆弱,依赖心理过重,渴望被接纳和获得归属感,向往他人的关怀和爱护,而且一定要让别人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是否能够控制,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着第一次创造。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第二次创造,或者是自己主动设计的,或者是外部环境、他人安排、旧有习惯限定的。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这些人类的独特天赋让我们能够审视各种第一次的创造,并掌控自己的那部分,即自己写自己的剧本。换句话说,习惯一谈的是你是创造者,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凡事有两次创造,第一次是心智创造,第二次是实际创造与实践。
2.低效能的人被动接受,所以经常随波逐流地活着。而高效能能主动设计规划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人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大家回忆一下过去:有没有因为“没有主动规划/设计”而造成的尴尬经历?

郑璇:儿子感冒打喷嚏觉得是小事没预防,结果半夜发烧了。
谢婷琳:考专八没主动规划导致专八没过
影子君:某次出游没有任何准备,想着跟着家人一起就什么都不用管,结果谁都没有预定酒店,露宿街头了。。。。
大树:没有规则好人生,结果小三乘虚而入了。。。(电视上看到的)
子涵:我们家大女儿读幼儿园很顺畅,所以两个小的也没特别留意和找关系,谁知报名后半个月被告知幼儿园今年内部报名人数特别多,没有名额。这个时候才赶紧找关系,还被人家院长批说其他家孩子读书通常都提前一年准备的~~ 没有主动设计让我们措手不及、将近半个月时间都为这个烦恼着的~
石娜:没有主动锻炼身体,结果身体欠佳
黄明超:在展览会上客户问了一个专业单词,我问了三遍都没有听懂,客户走了。后来才知道这个是我们经常卖的产品!
————————————————————
哈佛大学做过一项个人目标设定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
没有目标的人有27%(30年后:社会底层,失败中挣扎)
目标模糊的人有60%(30年后:没有大抱负,疲于奔命)
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30年后:白领,社会中上层)
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百万富翁、行业领袖、精英人物)
可以说他们30年前的目标设定情况决定了他们30年后的生活状况~
————————————————————
大家用10分钟一起做个小实验:
假如现在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抵达之后,你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和你告别。这可能是发生在若干年后,但现在请你好好想想,你希望家人、同事、朋友和其他社会人士是怎么评价你的?他们怎样评价你的人格,你的成就和贡献,还有你对周围的人的影响?
大家可以直接在纸上写,然后拍照分享:)

谢婷琳:
我希望被这样评价:谢婷琳是一个稳重可靠的人,她一生帮助无数人获得高品质的健康生活方式。她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她周围的人关注自己的健康,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且注意保持健康家庭事业的平衡!让很多人重新思考幸福的含义,从而获得幸福!…


子涵:
1.希望家人对我的评价:
人格:充满爱,积极进取,有智慧;
成就贡献:孩子都很独立、幸福,家人都很开心的生活
施加的影响:为大家营造了一个愉悦上进和互助的家庭环境
2.希望同事对我的评价:
人格:以身作则,有目标能合作可追随,遇问题不屈不挠,有创造性
施加的影响:能不埋怨外界,凡事从自己出发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3.希望朋友对我的评价:
人格:真诚,值得信任,乐于助人
施加的影响:大家愉悦相处,有需要帮忙时能慷慨相助
4.社会人士对我的评价:
人格:有爱,积极进取,有创造性
施加的影响:力所能及帮助其他人,能在创造思维或创造行为方面对社会有贡献

郑璇(调整后):
1.希望家人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优秀妈妈
成就贡献:教授
产生的影响:家和万事兴
2.希望同事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值得深交
成就贡献:敢于带人,创新教育
产生的影响:工作、教育有所建树
3.希望朋友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热心助人
成就贡献:开心果
产生的影响:改变负能量的生活观
4.社会人士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优秀教师,关心学生
成就贡献:教育先锋
产生的影响:教育领头人,教育好其子女

影子君:
1.希望家人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贴心、充满爱
成就贡献:带给他们温暖、快乐和陪伴
产生的影响:共同成长,互相都成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2.希望同事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负责、上进、有想法
成就贡献:敢于带人,创新教育
产生的影响:愿意合作的伙伴,值得学习的前辈
3.希望朋友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友善、热心、值得深交
成就贡献:谈心谈理想,互相鼓励和共同成长
产生的影响:带来很多正能量
4.社会人士对我的评价:
人格品质:乐于助人、乐于分享
成就贡献: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到别人
产生的影响:成为互相帮助、乐于分享的人
……
————————————————
刚刚提炼出来的关键要素其实就是个人使命宣言的关键要素,等分享结束后我会把一些使命宣言的范本发给大家参考。这份初稿大家可以在一周内随身带着,每天写下备注或者根据需要加以修改,这是一个不断进行和完善的过程,会随着时间不断和新成立的个人使命宣言初稿。大家要做的是定期的检查,评估看看每个月就这些问题是否代表了最佳自己。当你看到这份资料时候是否感到有方向有目标有挑战或者动力你的生活是否遵从了这个使命中的价值观和,理想。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心灵演练与确认

施行自我领导不是只要撰写一个使命宣言就成了,它是一个确立愿景和价值观,并让自己的生活遵从这些重要原则的过程。

右脑会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你进行心灵演练。并对正确行为加以确认。这会让你的生活更符合使命宣言,也是"以终为始"的另一种应用。

这个过程是可视的,可以进行心灵演练。比如每天都可以抽出几分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想象孩子们可能做出的各种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反应。我看到了她的不当行为,要在平常,这一定会让我心跳加快,脾气失控,但是这一次我在脑海中看到自己在关爱和自律的作用下作出了正确反应,于是加以确认。我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使命宣言来撰写程序,改写人生剧本。如能每天如此,我的行为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变,直到能完全控制情绪,冷静应变。从此我的生活将以我的价值观为依据的人生剧本,而不是外界环境。

尽管心灵演练威力无穷,但也必须以品德和原则,而不是以性格魅力为基础才行,否则就会被无用或滥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用心灵演练的方式,持续的思考,透彻的思考,我们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看见了它的结果[愉快]
2.我们在反复思考,推敲的过程中,其实通往目标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清晰,好像我们就真的再走了一遍一样。
3.以自己的价值观来编写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而不是受制于外部环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大家用5分钟时间从刚刚小实验中选择一个角色,思考一下:
1.你目前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2.你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如何,中间可能碰到什么问题?
3.请用其中一个问题用心灵演练的方式来处理[强]

子涵 21:18
我选择的角色是同事,在我的理想状态里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目标感非常强的人,但在现实中我有目标,但属于规划性不强,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有些随性的人。

子涵 21:19
那么我需要每天晚上规划好第二天主要需要做的几件大事情。

子涵 21:23
用心灵演练的方法:
1.大目标指导下我需要做哪些事情, 我和客户和同事家人朋友是如何互动的?
2.在做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问题?
3.我采取处理措施和应对的过程
4.如果在哪里卡壳了,我就在那个地方的话多演练几次,直至得到我满意的结果

郑璇-拆书20151125 21:24
我选择是导师,我希望能赶快完成申办手续上课,但是现实中手续烦锁,还打回重办。

子涵 21:24
不仅要想怎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会头脑里面反复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办法,将实现过程的话在头脑里面进行模拟演练。

子涵 21:25
@郑璇 好的,想办法先进行第一次创造…

子涵 21:26
打通第一关,在现实中就会减少碰钉子的几率[强]

郑璇-拆书20151125 21:27
那我要调整我的心情放松且放慢。用心灵方法:1在申报之时,先做课前材料准备。2太在意时就冲泡花茶放松。3和上级沟通下助于进展。

子涵 21:27
会碰到哪些障碍?遇到哪些人?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子涵 21:28
大家也可以演练如何成功拆书打怪[偷笑]

郑璇-拆书20151125 21:29
@子涵(七个习惯:以终为始) [偷笑]打怪我要写成计划。。。

子涵 21:31
@郑璇 不仅仅计划,多几次心灵演练会通过率高很多的[坏笑]

ོLydiaRo影子君 21:32
现状:对家人,对于我有想法的事情,总是希望他能和我的想法一样、按照我的意愿来做,对于我没有想法的事情,总是希望他能提供方案、帮我去承担了。这样的状态,日积月累,容易让人产生压力、闹矛盾。而我的期望是:我们各自都是可以独立的人,同时可以互相多一些理解和心灵上的陪伴,成为各自的soulmate,共同的去成长。所以首先我需要在思想上更加独立一点,遇事的第一反应要是自己有什么想法、是如何看待的;其次,在沟通中遇到观点分歧时,思考对方差异的原因,共同探究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或解决方案,智慧地去化解,如果处理得好,这个化解的过程应该会是让人享受和珍惜的;最后,大小事情,都多交流和讨论,在自己和家人面前,完全诚实的面对和接纳自己,多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

子涵 21:32
@郑璇 你导师的让我想到我们孩子户口从汕头迁入广州的过程,符合政策,但是过渡时期,大量证明资料准备,两边居委和公安局可能遇到的关卡,这个时候第一次的创造确实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少走了很多弯路的[呲牙]

子涵 21:33
@ོLydiaRo影子君 非常用心[鼓掌][鼓掌][鼓掌]
Jason huang黄明超-子涵拆书 21:34
我现在好像有点懂你的意思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在自己心里进行演练一次,遇到不懂的或者难处多演练几次。是这样吗?

子涵 21:36
@ོLydiaRo影子君 很棒,可以参照书里作者多设置一些场景去想象,遇到分歧的时候大家是怎么应对,会有什么结果,如果这个结果不是导向你最终目标的…那么继续演练,采用其他应对策略,就像事情真的在面前发生的一样……直至演练到结果符合自己的要求

子涵 21:37
@Jason huang 是的,这个说起来大家都懂,但是真正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做的

郑璇-拆书20151125 21:37
@子涵(七个习惯:以终为始) [拥抱][拥抱]

凯晴妈 21:38
做事要未雨绸缪

子涵 21:38
而且当你人生目标,使命和基本处世原则厘清以后,这个心智的第一次创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强]

ོLydiaRo影子君 21:39
恩 ,谢谢。 其实这种心灵演练的方法我经常会做,但是成效并不那么的好,我现在明白原因了,是因为有时候我自己就不是特别的明确目标和原则,也就是价值观有些摇摆不定。所以,我接下来,是要在后者上多下些功夫。 @子涵

子涵 21:39

郑璇-拆书20151125 21:41
这也和我们上台前要排练然后走位意思一样。

Jason huang黄明超 21:41
比如我今天要和客户谈订单。先准备客户要谈的产品和价格。先在自己心里想客户会问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回复。尽量把问题都想到看看自己怎么回答客户。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问题。然后才去和客户谈,这样成功的几率要打得多!

凯晴妈 21:41
影子君是独生女吗?

子涵 21:41
当我们看到了,去做去实践,这时候更容易收获到我们期待的成果[愉快]

子涵 21:42
@Jason huang 是的,最好能场景化,越详细越好,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子涵 21:43
甚至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你跟他详细的对答[强]

Jason huang黄明超-子涵拆书 21:44
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还是找同事一起参与演练一下。有问题一起探讨解决。

子涵 21:44
就像下围棋一样,可以走的棋步很多种,但只有通过一次次在脑海里的排练,在棋谱中消除错误的办法,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子涵 21:45
现在计算机科技这么发达,这次李世石能战胜阿尔法狗一局都非常难得[愉快]

ོLydiaRo影子君 21:45
想起来阿尔法狗

ོLydiaRo影子君 21:45
哈哈,我正想说 [握手] @子涵

子涵 21:46
@ོLydiaRo影子君 心有灵犀呀[拥抱][玫瑰][玫瑰]

总结一下今晚拆书的两个内容:
1.任何事情都是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心智创造或计划第二次是实际的创造与实践,心智创造先于实际的创造,他会规划好我们的,它能让我们在行动前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各方面的期望的结果,和可以努力的方向
2.当我们明确了人生目标和大方向后,我们可以利用人类的天赋想象力,良知等更好进行第一次创造,通过心灵演练,让事情先在头脑中发生一次,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


拆书到此结束,给大家布置两个课后作业
1.小实验的纸不要丢掉,按照表格格式继续完善,看看有什么补充和调整的;
2.找这周需要处理的一件心灵演练,愿意的话可以和大家分享过程和结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