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 第316次 练武场【线下 佛山场】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高级学习者如何提问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Rainbow,中文名鲜艳的彩虹,艳虹,在佛山顺德。 我身上的三个标签: 支持型二胎宝妈,追求身心灵合一的内向型营销人,知行合一践行者。

【分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与探讨,我把现场分为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今天的主题是「高级学习者怎么提问」。

【图书介绍】

拆页选自《这样读书就够了》:

F(feature):

作者赵周,拆书帮创始人。在面临信息爆炸时代,大家普遍面临读书读不完、记不住、看不懂的窘境时,《这样就读就够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RIA便签法的学习工具,提升反思和追问、学会分析和整理信息,内化和运用知识等学习力三大要素,并且提供了非常多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帮助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助力个人成为学习专家。

A(advantage):

-相较于其他学习力书籍,它对于成年学习者的价值更高。以成年人遇到的学习问题,作为出发点,强调了成年人的五大学习公理,【以我为中心】进行学习,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较于其他学习力书籍,它实操性更强。不仅是以下的学习片段,书中覆盖的案例,都生活化,另外,提出来的建议,也是非常容易上手。

B(Benifit):

B1:当你学习了这本书,你会了解成年人学习的五大公理,并基于RIA便签法,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B2:跟随我学习完本拆页后,你会作为一个高级学习者,去促进对方的思考,用“如何”来提出好问题。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如何』来提问,从而引发对方的思考。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衔接】

好,那接下来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今天的拆页,请大家看完后点头示意一下哦。

片段来源:《这样读书就够了》P87-88

【R】高级学习者怎么提问

我们提问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提出能真正从中学习的问题。而在回答别人(孩子、学生、下属等)的提问时,提醒他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促进他思考自己的提问。

一种提问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另一种提问是为了进行有效学习。前者常问“是什么”“为什么”,后者常问“如何”“你都考虑哪些方面”。比如,女朋友说要跟你分手,你现在若还想给这段爱情加一个错误,那就去问“为什么”吧,这样你得到的八成是“结论”(最明显或最近期的单一理由)。虽然这“结论”也不能不算是正确答案,但除了痛苦和困惑,你一无所获。怎么做才不会白白受苦呢?除非你通过提问得到真正有意义的“解释”(较系统或较有逻辑的系列行为),这样才可能得到一些虽然未必能挽回这段感情但是可以从中学习的回答。较好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善于学习的人在反思和追问时,会尽量用“如何”来取代“为什么”。例如:把“为什么客户说我的产品不实用”的问题,换为“客户是如何对我的产品形成不实用的印象的”;把“你为什么在外面找小三”的问题,换为“你是如何变得有家不愿回的”;把“为什么我找不到喜欢的工作”的问题,换为“我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和能力的”……善于学习的人还习惯在标准的层面向对方提问。不是问对方如何看待当下这件事,而是问对方面对这类事务时都考虑哪些因素;不是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而是问“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不是问“你不同意去九寨沟旅游,那你认为去哪儿好”,而是问“关于部门年终旅游的活动,你通常从哪些方面考虑”……

提出好的问题不仅是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加以引导后还会极为有效地提升学习能力。就像表达是你的情绪反映一样,表达方式反之也会影响情绪。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衔接】

好,看到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了(如果还没看完的话也没关系),下面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作为高级学习者,什么是好的提问呢?

不过度关注正确答案,而是启发对方自己去思考,从而提升学习力的提问,才是作为高级学习者好的提问方式。

【why】作为高级学习者,为什么要具备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呢?

高级学习者,提出好的问题,一方面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同时,加以引导后,也能反向促进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how】具体步骤是什么?

(细化步骤)

(1)作为高级学习者,明确提问的需求,是为了引发思考,促进学习,而不是获取正确答案。

(2)使用“如何”进行提问,引发对方的思考,还原思考过程。

比如,男女分手,“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3)待得到单一场景的答案后,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提问。

使用“如何考虑同类场景”,“针对这类型问题,你都有考虑哪些要素”?

(举例)比如说,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威胁孩子不要哭,否则就严打或者厉声训斥。但小凯的家长却不怎么做,他任由孩子哭,等孩子情绪相对稳定下来了以后,他们才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孩子最终得以安抚。

如果我们想了解小凯的家长是如何看待孩子哭闹,这个问题,而采纳与别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那很重要的就是:

(1)明确提问目的:想了解小凯家长如何考虑孩子哭闹的,希望他还原他的思考过程。

(2)用“如何”进行提问。

(正面案例)

当你问“在这样的场景下,你没有责备孩子,你当时是如何考虑的呢?”

你可能得到的回复是“他那个时候心情不好,本身孩子也不擅长情绪管理,当我再去厉声呵斥的时候,不是雪上加霜吗?这种时候,我更多应该是去理解安抚他才是啊”。

(反面案例)

如果你问“在这样的场景下,你为什么没有责备他?”,你多半回听到“打骂不一定有用啊,而且孩子有什么错呢?”这样简单的回复。

「how」提问方式,能真正看到,作为孩子的父母,他看到了孩子情绪失控背后的情感需要,以及解决孩子公共场合发泄情绪背后真正的思考路径。

(3)针对同类场景的提问:

遇到小孩子哭闹的情况,你的应对通常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这样的提问,让我们从解决一个问题,升华到解决「一系列问题」上,作到真正的问题越解决越少,而不是问题越来越多。

【where】适用边界

”如何”“你都考虑哪些方面”这样的问题,

适用于:

高级学习者引导对象进行自我思考与学习。

不适用于

(1)本质探寻、深挖原因(why)

(2)只需要先有结论的场合,比如,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下属向领导汇报的场景。

简单的直线问题(比如:你的鞋子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衔接】: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阅读完以后,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我们有请两位小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

【场景设计】

有一天,妈妈带儿子去佛山妇幼,看完病走出来医院已经是接近中午了。太阳正辣,走出医院大楼,是一条长长的有玻璃天花板的走道。

儿子望了一眼天花板,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这个问题,背后的原理,家长其实也不清楚不了解。

但作为家长,家长也不想草草应付儿子,或者让他丧失提问的好奇心。

在这个场景下,家长「妈妈」如何去回答孩子的疑问,从而让他自主思考,并且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呢?

【衔接】

我看到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那接下来请小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追光扮演家长,松波扮演儿子。

【记录学习者的扮演过程】

(明确家长与孩子的属于引导思考的场景)

儿子:爸爸,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

爸爸:儿子,你真棒,你发现了这个点慢慢都爸妈妈爸爸都没有发现,做得非常棒。

(用【如何】进行提问)

那你觉得怎么样可以找到这个答案呢?

儿子:可以问造玻璃的制造商。

爸爸:那怎么找到造玻璃的制造商

儿子:可以找造医院的人?

爸爸:那怎么找到造医院的人呢?

儿子:可以问门口的保安。

……

(针对解决类似问题的标准进行提问)

爸爸:以后遇到不懂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去问专业的人,可以去找相关的书,或者上网找,对不对?

刚刚大家学习了针对不同的目的,如何使用「如何」「是什么」来进行提问,同时,通过提问,把解决一个问题,变成解决一些系列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的,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拆书片段,感谢大家的参与,也希望大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多加践行。后期也欢迎大家多多参与我们的拆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