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Hello,大家好,我是李琛,木子李,何以琛的琛,湖南湘妹子一枚。老规矩,首先用3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
1. 混迹职场近15年,专注企业员工培训,未来想往HR全模块发展;
2. 长期坚持在减肥一线的宝妈一枚,被朋友冠以“胖瘦自如”称号;
3.企业OKR落地践行者,成功在4000+的港资公司推动落地OKR目标管理工具;
【拆书帮介绍】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自己能加入拆书帮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最初和拆书帮结缘,是因为工作中想要找到一些更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方法,深入了解拆书帮后,发现它不仅能满足我的工作需要,还能增强我的知识储备,提升我的学习力,锻炼我的逻辑思维、演讲表达等综合能力。说到这大家可能会问,我所说的拆书帮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拆书”。拆书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RIA拆书法这个工具,关联和结合学习者的经验,将知识规划到具体的运用中,真正的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RIA拆书法包含了3个部分,R:阅读拆页;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内容,加深理解;A:联系过往经验结合拆页知识进行分析对比(A1),结合自身需要总结方法,规划未来运用计划(A2)。它不仅可以运用到个人学习上,同时还可以运用到组织学习中。RIA拆书法根据技能点的不同,一共分为三级九拆,掌握各个级别的技能,通过闯关升级就可以晋升为对应级别的拆书家啦。
一群基于RIA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们组成了“拆书帮”。拆书帮就是由拆书家们组成的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成立已经有10年了,目前在全国各地组建有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俱乐部),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拆书会,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们成长为拆书家。如果你热爱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分享、渴望成长,欢迎你加入我们,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中,在一次次实践体验中,锻炼出超强的学习力。
【引导过渡】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拆书环节。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中的一个片段。《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一生都在致力于非暴力沟通的研究,他将非暴力定义为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出来的爱。他认为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学会使用爱的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最终实现高效沟通,改进关系,改善生活。
今天我们将学习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观察。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用观察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开端。首先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非暴力沟通》P29-P31
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客观,不做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我们要区分观察与评论。非暴力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语言,它不鼓励一成不变、一概而论的陈述。语义学家温戴尔·约翰逊(Wendel Johnson)指出,用静态的语言来表达或捕捉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会带来许多问题。他说:"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是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着泛灵论的思想,倾向于谈论稳定与恒常,谈论相似性、常态和分类,神奇的转变、立竿见影的疗效、简化的问题以及终极解决方案。然而,我们尝试用语言符号化的这个世界,却包含了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维度、变数、关系、功能、互动、发展、学习、应对和复杂性。不断变化的世界与我们相对静态的语言形式并不匹配,我们的许多问题正是因此产生。”
我的同事鲁斯·贝本梅尔在这段歌词中对比了静态语言与动态语言,由此来展现评论与观察的区别:
我从未见过什么懒汉,
我见过的他,有时在白天睡觉,
在某个下雨的日子呆在家里,
但他不是个懒汉。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真的是个懒汉,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贴上了“懒惰”的标签?
我从未见过什么傻孩子,
这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始料不及,
这个孩子的看法与我不同,
但他不是个傻孩子。请在你说他傻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傻孩子,
还是他知道的事情和你不同?
我使劲看了又看,
却从未看到一个厨师,
我看到的是一个人,为我们的餐食调配食材,
那个人点燃灶火,看着炉子上正烹饪着的菜肴,
我看到的只是这些,而不是厨师。
请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位厨师,还是
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有些人所说的懒惰,
另一些人却说那是淡泊人生;
有些人所说的愚蠢,
另一些人称为看法不同。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在所见中夹杂我们的观点,
我们便可以避免混乱。
可能你还有困惑,
因而,我还想说的是:
我知道这只是我的看法。
好的,大家都阅读完了,通过刚刚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观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让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观察”。
【Why】
都说“刀尖伤人,语言伤心”,语言已经成为了施加精神暴力的一大利器。比如:家长对小孩说“诶,你就不能老实点吗?就没见过你这么多动的”、上司对下属说“这个项目做的太差了,有空多跟人家小李学学”、妻子对丈夫说“你从来都不肯听我好好讲话,我觉得你根本就不爱我”,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呢?
都说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像上面的案例一样,用比较、指责的暴力语气来和他人沟通,可能不仅不会带来想要的效果,还会对双方的情感和精神造成伤害,使对方产生抵触、抗拒的心理,严重的还有可能演变为暴力反抗。所以,为了在一开始就营造一个友爱、舒适的沟通环境,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并且是不带评论的观察来清晰且诚恳的表达我们的状态,和他人建立一个友好的连接。
【What】
不带评论的观察意味着不带任何主观意愿和评判,而是认真仔细的去看、去听,并且把所见、所闻、所触的结果原原本本的表达出来,而不夹杂着任何评论。
【How】
不过要做到不带评论的观察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他人、会不自觉的和他人进行比较、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回避责任。为了改变日积月累的经历中形成的习惯,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锻炼“观察”的能力:
1. 真实的拍摄现场:“观察”好比通过一部摄像机,客观真实的拍摄记录了何时、何地、哪些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陈述事实;
2. 拒绝剪辑和特效: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观点,对事实进行编辑和加工,给事实下结论、定性质;
就像拆页当中的举例,我们不因为别人白天睡觉、下雨天待在家里就评论他是懒汉,不因为小孩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事,就说他是个傻孩子。
【Where】
当我们发现他人的行为影响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或者使我们困惑不解时,我们都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建立和他人之间的连接,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开端,为进一步深入沟通做好铺垫。
【过渡】
通过刚刚的分享,大家是不是对于怎样通过观察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开端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了呢?上周五我就用这个方式有效的化解了和老公的一次冲突,并再次和老公共识了我们的目标,获得了老公的理解。
【A1】
从今年年初开始和老公约定每个月他要存1万块钱在我这里,5月份存了一万,但是陆陆续续又在我这里拿走了四千多,看到这个月的家庭存款目标无法达成,我很想和老公说:明明说好了你每个月存1万给我的,这个月刚到月中你就又要陆陆续续转了你好几千,上个月、上上个月也是,月月都是给我了又要拿走,完全就是走了个过场,那还存个屁啊,不知道你到底在干嘛,每个月要花这么多钱!
如果真的是这样说,可以预见老公第一反应一定是:你说的好像我把钱都乱花了一样,然后就会觉得钱给出去了就要不回来了……
在明白建立良好沟通开始的重要性之后,我尝试着用“不带评论观察”的方法和老公沟通:
我:老公,我们在年初就制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每个月你会存1万块钱到我们的家庭账户中,以备未来的应急所需。1-5月份我们的家庭账户余额每个月都在增加,这点特别棒,让我非常开心,同时我也发现每个月你会从家庭账户余额中支取一部分,1月份用了XXX,2月份用了XXX,……这个月你刚刚说还需要用四千多接近五千元,我想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老公:都是工作上需要先垫付的钱,我也没乱花
我:我每天都和你在一起,你都是公司、家两点一线,我也知道你没有乱花,同时我也想把事情了解清楚,未来是否还会有同样的情况出现,我们的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呢?
在通过陈述观察的事实,建立良好的沟通连接后,最终我和老公达成了共识,愉快的解决了这次可能爆发的冲突。
【A2】
通过刚刚的案例也让我开始反思和女儿之间的沟通,突然发现以前我也经常我一开口说的话,就让女儿觉得被评判、被指责,而没有了表达自己、同理沟通的欲望。
为了避免一开口就责怪、批评女儿,给女儿贴标签,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开端,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到周五,详细观察并记录女儿近一周的行为;在周五晚上对事实进行整理分类,确定要沟通的主题,并提醒自己只能陈述事实,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在周六和女儿进行沟通,了解女儿对这些行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列举事实行为让女儿看到自身的现状,不添加自己的看法、评论,也不做任何评判,让她明白妈妈是希望帮助她而不是控制她。在建立良好的沟通开端后再深入了解她的感受和需要,帮助她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所有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