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及拆书主题】
大家好!我是徐风,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家庭教育促进者,我支持父母轻松养育,父母支持孩子面向未来。
第二个标签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第三个标签未来的三级拆书家
今天是我的TF1-2过级,拆书主题是《使用“门把手“法破冰亲子沟通”》,大约12分钟的时间。
【图书介绍】
今天的学习片段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本书主要教授父母如何养育自信、自律、自我负责的孩子,如果您有亲子沟通问题,在这本书中都会找到答案。
【R阅读拆页】1分钟
下面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简单的门把手法》,读完的伙伴请抬手示意我。
片段选自《P.E.T 父母效能训练》P 44-46
【R原文片段】《简单的“门把手”法》
回应孩子的感受或是困扰他的问题,最有效且建设性的方式之一是使用“门把手”法,或者说“邀请对方多说一些”。这些回应中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而是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其个人的想法、判断或情绪。它们为孩子开启了一扇沟通之门,邀请他们开口说话。其中最简单的是以下这些不带任何意见的回答
⊙“我明白了。” ⊙“真的。”
⊙“哦。” ⊙“你还真别说。”
⊙“嗯哼。” ⊙“不是在开玩笑。”
⊙“怎么样?” ⊙“你这样做了,哈。
⊙“有意思。” ⊙“真的呀?”
还有一些回应方式,更加明确地传达了邀请对方继续谈话或说得更多的讯息,例如:
⊙“给我讲讲。” ⊙“愿闻其详。”
⊙“告诉我更多情况。” ⊙“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我们来讨论一下吧。"
⊙“我们听听你有什么想说的。 ⊙“前前后后都说给我听听。”
⊙“继续说吧,我听着呢。”
⊙“听起来你似乎对此有什么要说的。”
⊙“这似乎对你很重要。”
这些谈话开启法或谈话邀请,能很好地帮助对方与你沟通,鼓励人们打开话匣子,或继续交谈下去,还能“把球留给对方”,且不会使你把话语村从说话者那里夺走,正如用你自己的信息侵占对方的谈话那样,例如问问题提建议、安慰、说教等。这些开启法使你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和意见保持在沟通过程之外。儿童和青少年对这些开启法的反应会令父母吃惊。孩子会感受到鼓励,与父母更加亲密,敞开心扉,并倾诉他们的情绪和想法。与成年人一样,年轻人也喜爱交谈,并通常在有人发出邀请时开口讲话。
父母运用这些开启法,也表达了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它们可以传递这样的讯息: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觉。”
⊙“我尊重你以及你个人的想法和情绪。”。
⊙“我可能会从你那里学到些什么。"
⊙“我真的想听听你的观点。”
⊙“你的主意很值得一听。’
⊙“我对你很感兴趣。”
⊙“我希望和你建立亲密的关系,希望更多地了解你。"
面对这样的态度,谁的反应会不好呢?当你感到自己充满价值、受到尊重、备受重视、被人接纳、引起他人兴趣时,哪个成年人不会产生良好的感觉?孩子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同。向他们发出一个口头邀请,他们就会一跃而起,尽情表现。在这个谈话过程中,你还有可能会了解到关于他们或关于你自己的一些东西。
【I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
好,我看到大家都抬手示意了,阅读完毕
【WHY】我曾经碰到一位妈妈,她说看到我和孩子一路说不完的话,很是羡慕,他们家两个孩子,在家都不爱说话,问了也没用,后来干脆你不说我也不说,家里气氛总是很清冷。
如果没有人主动破冰,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会让家里的爱停止流动,没有爱的地方只能说是房子不能称为家,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今天片段里提到的“门把手”法,可以帮助我们破冰亲子沟通,让爱重新流动。
【WHAT】
在孩子遇到难题或者有了负面情绪时,作者建议父母聚精会神的听,不评判、不建议,鼓励孩子多说,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关注和关爱,这就是“门把手”法,这是一把打开沟通之门的钥匙。
【HOW】具体如何使“用门把手”法呢?有两种方式
1、 理解性应答
在孩子心里不爽的时候,父母只要做个好的倾听者就够了,不发表任何意见。比如只发出“嗯”“奥”“明白”“有意思。”“你还真别说。” “不是在开玩笑。“你这样做了,哈”。等简单的词语。
2、主动邀请。
发现孩子遇到问题又不想多说,这时父母主动发出邀请,比如“可以跟妈妈讲讲”或者“你是什么想法?” “告诉我更多情况“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继续说吧,我听着呢。” “前前后后都说给我听听。”这些句式把话语权还给孩子,引导他继续对话。
这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举例】(自己的案例,通常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STORY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讲一个我的故事。一天放学后,姐姐妹妹在楼下玩,我在家里做饭,一会妹妹自己回来了,满脸不高兴。
我:妹妹,怎么了,撅着嘴?
(妹妹直接无视,进自己房间了,我跟了进去,伸出手抱了抱她)
我:妈妈很爱你,愿意和妈妈说说吗?(主动邀请)
妹妹:我再也不和乐乐玩儿了,给她自己数的快,故意给我数的慢。
我:奥,这样啊(理解性应答)
妹妹:总是她制定游戏规则,都是对她有利的
我:真的?(理解性应答)
妹妹:轮到她抓,她不喜欢抓,老让我们抓
……
慢慢孩子说出了整个经过。
反思:在这个故事中,我首先表达了我的关心和关注,然后使用门把手法,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WHERE】
门把手法不仅适用亲子关系,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时,也会让关系更融洽。但是也有一定局限性的,它适应于一场谈话的开始 ,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如果想要继续探究问题的前因后果和解决方案,这个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分组】
接下来是我们的分组讨论环节,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们先分一下组。费老师你们这边一组是1组,卡卡你们三位是是2组。
【A学习者拆为己用】5分钟
【A1激活经验-拆书家提问设计】4分钟
【A1激活经验-学习者案例】
通过对片段的学习,大家回想一下最近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家人或朋友被情绪困扰,想帮助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开口?或者你的谈话反而让他们更加封闭?联系今天的内容,你是否有过相关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每个人在小组内分享一次自己的经历,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分享,然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公开分享。
好,时间到了,现在请静静用1分钟的时间为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
故事 静静发现最近一个周,老公情绪不佳,总板着个脸,不爱说话,静静想是工作遇到了问题?还是我哪里做错了?
静静:你咋了?
老公:没咋
静静:那没事板着脸给谁看?
老公:媳妇,你让我静一静吧,我就想放空一下我自己。
反思 故事中静静用质问、责备代替了关心关爱,激发了老公的自我保护、逃避的本能。
如果静静能先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关心,然后运用门把手法可能效果会不一样。
【A2催化应用-拆书家提问设计】1分钟
好,静静的分享很精彩。下面我们要运用“门把手”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午放学,一向叽叽喳喳的孩子沉默不语;爱人下班回家,表情沉郁;朋友约你喝茶,明显情绪不佳,却什么也不说。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哪些类似情景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呢?
请选定一个场景,用我们今天学的“门把手”法,每人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和计划,开启一场谈话,并写在便签上,行动要有具体步骤,可执行、可观测和时限性。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
…..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写完了,因为时间关系,就不邀请大家分享了,一会儿结束后我会收大家的便签。
【A2催化应用-学习者案例】
安吉的目标与计划
目标:这两天发现儿子有些闷闷不乐,我计划在明天晚上使用“门把手”法与儿子进行一次谈话,了解一下情绪低落的原因
行动:具体行动如下
1、 明晚晚饭后泡壶茶,约儿子在书房聊天
2、 首先表达一下我的担心和关心
3、 使用“门把手”法与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