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杨浩然,杨家将的杨,浩然正气的浩然。我目前在一家国企从事内部监察工作,工作内容是对内部人员违反管理规定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有一点类似于包青天的角色。
在工作中我是包青天,在工作以外我是一个爱学习爱生活的人,我喜欢心理学、中医、职场能力提升相关的学习。希望在拆书晋级过程中,希望我能有杨家将精神的加持,面对困难前赴后继,所向披靡,顺利晋级。
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是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比较好的方式,因为他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Ria便签法,使用到的工具就是一支笔和三种颜色的便签。那具体怎么应用呢,比如说我现在读一本书的片段非常有感触,那么R就是指我阅读很有感触的片段。然后我拿出三张便签,一张写I,I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解描述有感触的那个片段。还有二张便签就是A,就是规划应用拆为己用。一共分二个部分。【A1】写过去我的相关经历【A2】写未来我的一个应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把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或者学习的实践中去,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主题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的拆书法就是现场学习法,它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拆书帮在全国有56个正式分舵,18个筹备分舵,我们武汉珞珈分舵属于其中一个正式分舵,也是全国最佳分舵。
下面请大家阅读我准备的原书片段,这个片段选自《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第86-87页。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大家看完后在评论区扣1示意我一下。
原文片段:对于非做不可的事情,苦恼“怎么办才好”的时间越长,就会越紧张,而且容易被一定要得到好结果的心情所束缚,迟迟不敢开始。因此,趁焦虑还没有那么重的时候赶快迈出第一步,也许就是好好开始的秘诀。如果你总是在茫然的情绪中踟蹰不前,或者因为准备不足而不敢开始,不妨来试试下面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问问自己,如果想做的事情失败,我或者其他人会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吗? 如果问题的答案是“NO”就开始行动吧。
第二步:如果还是在担心,可以先定下苦恼的期限时间以三天为宜,过了之后便不要多想。
第三步:把苦恼的理由写在纸上。人们脑海中的烦恼大多是非理性的,如果平时就是比较焦虑的人,无论想什么都会习惯性地悲观。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想法写在纸上。因为我们把想法整理成文字的时候,理性机制会自行启动,遏制住非理性的胡思乱想。
好,我看到小伙伴已经阅读完毕,接下来我分享下自己对这个片段的理解,这也是RIA的I环节。
(What):这个片段专门用于解决纠结和拖延的问题,作者通过评估事情失败后给自己带来的最坏结果的承受度,帮助自己减少行动的阻力;给自己设定苦恼的最大期限,明白了自己无止境的纠结只会增加焦虑引发更多的错误,帮助自己加快开始行动的步伐;探寻和正视真正引发苦恼的问题,摒弃那些假想敌,发现原来自己的苦恼是有办法解决的,帮助自己增加开始行动的助力。方法简单又容易上手,效果显著,很值得一试。
(Why):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一些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多人往往把时间都耗在了纠结上,并且越纠结越焦虑;因为长时间的拖延缩短了留给行动的时间,会影响事情完成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会导致最终难以完成。次数多了,长期没有成就感,会容易让人产生悲观的情绪,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行为在职场上,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能影响绩效考核结果和工资奖金。如果你告诉你的老板“有一种开始叫做结束”,你的老板可能告诉你“有一种下班叫做下课”。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选择自由,既然不得不做,不如早点行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怎么把事情做好,正向的结果和经验会促使人下一次更快的开始行动。
一般来说,让人纠结的无从下手的原因无非有三个:第一个是害怕失败,如果想一下事情失败后引发的最大损失自己能不能接受,能接受的话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第二个是越纠结越紧张,因为随着纠结剩下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第三个是觉得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困难,那么就把所有的问题都罗列出来,一一进行审视;其实有些问题完全是自己想象的,要么不存在要么是可以解决的,认真判断一下哪些是真正的问题,有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就好了。
(How):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问:问自己想做得事情失败了,最大的损失是什么?
第二步设:设定自己苦恼的期限。
第三步写:把自己苦恼的理由写在纸上。
(Where):这个方法可以用在一切你纠结的无法下手的事情上,可以是工作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苦恼的期限,不管一件事情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有多长,苦恼的时间建议最好不要超过3天,如果一直陷在苦恼里,只会让自己更难开始行动。
A1下面给大家分享下我应用这个方法的一个小故事。
我在2014年3月份接到过一项内部审计任务,审计对象工作内容、方式和公司内部的其他项目都不一样,并且会计核算办法和财务人员进行了多次变更,财务账也比较混乱,带队的副部长了解情况以后直接知难而退,这项工作就交到了我一个人的手上。
刚开始我也觉得无从下手,所以一边寻找并纠正财务账面错误,一边思考解决办法。我当时的思考刚好契合了今天的这个办法,我想如果到期完不成任务,结果会怎样?答案是对我来说最坏的结果也不会被公司开除。因为总体期限只有一个月,所以我给了自己一周的时间做决定。然后把目前存在的问题都列出来,一项一项分析,哪些可以解决,哪些无法解决或者能不能寻求什么帮助来解决?一周后我打定主意先梳理问题,然后对分析出来的问题逐一想出解决办法,对于实在无能为力的部分,到时候向领导做好解释。想好以后,我马上开始动用一切我可以动用的力量,加班加点,最终按时提交了审计报告。
在这个故事中,我假设了最坏的结果,想到最坏的结果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时候,我就放下心来专注于寻找解决办法。然后我为自己设置了思考时间的限制,避免无限制的浪费时间,积压采取措施的时间。最后我把每个问题都罗列出来,反复思考,用理性分析,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后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是我的A2 年前给家里做了大扫除以后,半年的时间储藏间又乱的没办法落脚了,我心里想整理但却动不起来。下面我根据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标:从明天开始3天以内开始着手整理储藏间。
行动:1.思考如果整理储藏间失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结果也是和现在一样乱,这没问题,完全OK。
2.给自己三天以内的时间纠结,三天后必须上手整理。
3.把整理储藏间的困难写出来。目前分析,我一想到整理就感觉很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次整理来解决,可以给自己一周至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其次,我觉得储藏间的有些东西没办法好好归置,这个问题也有办法解决,可以再增加一个收纳柜,把不同的东西分区、向上叠加放置就行。
为了激励自己完成计划,我给自己设定了一项奖励:如果在三天以内开始动手整理,一个月以内整理完毕,就给自己的旅游基金里一次性存入2000元,可以让自己在旅游时住更舒服的酒店,休息好、玩儿好。
以上就是我的三张便签。希望通过分享,小伙伴们已经理解了用1问(问最坏的后果)2设(设置苦恼的期限)3写(把苦恼写出来)这三个步骤,来解决因为纠结和拖延造成的迟迟无法行动的问题。也邀请大家在接下来一周内,亲身体验一下这个方法,期待你的体验反馈。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