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3年7月6日拆书帮线上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区分感受和想法,充分表达自己化解矛盾

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陈梦莉,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注册造价工程师,从事房地产成本管理工作;

爱好运动健身,每月健走40KM;

终身学习者,每天坚持听得到APP。

【技能点】分组

为了便于待会学习时讨论、分享,我们先分一下组,今天学习者较少,我们就分一个组。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在练习中学会应用表达感受三步骤清晰表达自己。

【图书介绍】【技能点】场景法介绍图书: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事件场景】: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

我和婆婆常常因为做饭咸淡、炒肥肉、菜炒多了剩菜多的事情争吵,刚好周末我在家,婆婆做好饭正准备吃饭。

我就对她说:妈,你怎么总是炒这么多菜还放肥肉,说了多少次了就是听不进去?”

婆婆听到很不爽:“多了你也说,少了你也说,反正我总是错的”,说完饭都没吃就走进房间关上门。

此后,我们几天都没说话。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这种情况呢?在家里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一说话就家人闹得很不愉快。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呢?之前的处理效果怎么样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学习者回应: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老公做饭,量很大。我就跟他说:每次都做这么多,每次都吃不完。

拆书家提问:你这样处理后,感觉效果咋样呢?

学习者回应:我老公屡教不改,然后他觉得他辛苦做了饭不仅没得到夸奖吧,还被说了一顿。效果挺不好的。

拆书家提问:也就是跟老公之前也会存在想法不一致,小小的矛盾是吧?

学习者回应:对,是的

拆书家提问:有没有想过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既能达成你的目标,还能让你们达成一致呢?

学习者回应:我想过一个方法,我来控制菜的分量,当我控制的时候就还好,但当我不控制的时候,就又做多了。

【影响】:就像刚刚说的故事,本来是好意但表达时夸大事实还带着指责的味道,对方不仅无法理解,因为觉得被批评了还会反击,最后双方都很不愉快,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发酵。

【解决】:那么如何缓解这种紧张关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沟通方法,基于客观事实表达感受不谈想法,这样对方会感受到你的好意,因为理解也会心平气和的跟你交流下去,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原文片段【技能点】【R】所选拆页,不包括how内容(致用类图书)

选自《非暴力沟通》P43-44页

在一次工作坊上,一位大学生提到他的室友在夜晚将音响开得很大声,一整夜他都无法入睡。我询问他对此事的感受,他说:“我觉得晚上把音乐放得这么大声是不对的。”我提醒他,虽然他用了“觉得”这个词,但他所表达的是他的想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次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我觉得,那样做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一个想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激动地大声说:“我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感受可言!”

很明显,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受。遗憾的是,他体会不到感受,更不用说表达了。对许多人来说,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对律师、工程师、警察、企业经理人、军人尤为困难,流露情感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而在家庭中,家人之间无法交流情感,是很悲哀的。乡村歌手瑞芭·麦克英特尔(Reba Mc Entire)在父亲过世时写了一首歌,名为《我未曾认识的伟大人物》。许多人渴望与父亲建立情感连结,却从未能做到,她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份感伤。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下我。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大家都看完了原文片段,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拆页的解读。

【what】(概念辨析)

这个片段讲述了一个大学生在遇到打扰时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只能选择隐忍默默承受,让自己很憋屈。

片段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感受”,感受指的是接受外界的刺激(事情、语言、行为动作等)自发产生的情绪波动或身体感觉,包括心理情绪和身体感觉,如快乐、欣喜、悲伤、失落等。

而大学生一直在表达想法,但想法≠感受。想法指的是接受外界刺激(事情、语言、行为动作等)后经过大脑思考加工出来的评价、判断、观念等,比如你很懒、你总是迟到等。

那么“感受”和“想法”有什么区别呢?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个对比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我们来练习几个例子

案例1:朋友比约定的时间晚到,对她说:你怎么总喜欢迟到呢?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

提问:请问这是感受还是想法呢?

学习者(浩然):这个是想法

拆书家回应:为什么呢?

学习者(浩然):他是在评价。

拆书家回应:对的额,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是对朋友的评价

案例2:同事提交的成果出现数据错误,上级对他说: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啊,真笨。

提问:请问这是感受还是想法呢?

学习者(浩然):这个是想法

拆书家回应:对的,这是想法,“连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是在夸大事实,不够客观。

案例3:孩子在客厅白墙面涂鸦画画,你说:宝贝,你刚才在墙上画画,墙面变花了不好看而且很难清理干净,妈妈很生气?

提问:请问这是感受还是想法呢?

学习者(浩然):这个是感受,因为小孩把墙画花,妈妈基于客观事实在表达情绪。

拆书家回应:你说的对,这是感受,“生气”基于客观事实产生的反应,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

通过刚才的练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感受”和“想法”的差异。感受的三个主要特点:基于客观事实,跟自己有关,表达的是自发情绪或者身体感觉。

【how】怎么表达感受呢?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暂停,察觉情绪。察觉到自己有情绪波动时,深呼吸让自己冷静。

第二步:梳理事实及原因。在心里回顾刺激情绪的客观事实及情绪背后的原因,具体描述,避免模糊描述及评判。

第三步:表达感受。结合客观事实及影响,表达内心的感受。

参考句式:XX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产生XX影响(若有),我感到XXX(描述感受的词汇)

(反例变正例)学习《非暴力沟通》后,我尝试用表达感受的方式跟婆婆沟通,效果还不错:

(1)暂停,察觉情绪:当看到婆婆再次炒菜放肥肉时,我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不说话。

(2)梳理事实及原因:跟她提醒后,第3次放肥肉炒菜,肥肉吃多了长脂肪,对怀孕的我和有高血脂的她都不好,我很担忧。

(3)表达感受:

我:妈,我上周给您说了炒菜别放肥肉,您今天是第3次放肥肉,肥肉吃多了,对我和您的身体都不好,我很担忧啊。

婆婆:确实是,我看到冰箱里还剩下一点肥肉就炒了,不想浪费,下次就不买肥肉了。

我:好的,那我们说好下次就不放了哈。

通过上面这个案例,当我们结合事实表达感受时,对方是愿意接受并理解我们的,并不会引发争吵。

【why】通过案例的对比,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表达感受的魅力了吧?

我们在沟通时如果能直接表达感受,因为感受没有对错也没有恶意,对方会善意的接纳并回应,这样就了沟通的基础,在共识基础上的沟通才会有效的促进问题解决。

【where】

当外界刺激产生不好的情绪时(比如愤怒、焦虑、悲伤等),沟通的对象是家人、朋友或者同事时,发起沟通或者回应别人时可以应用这个方法表达感受,若是上级领导建议慎重适用。

若产生好的情绪时(比如喜悦、开心等),为了让对方知道我们开心的具体行为并鼓励对方保持好的行为,用这个方法达到的效果会更佳,但不是必须的。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能察觉自己有情绪,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准确清晰的表达感受,该怎么应用这个方法呢?

本书的作者考虑到大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障碍,给大家整理了感受的词汇表,帮助大家提升表达感受的能力。当大家不知道怎么描述时,可以参考发给大家的资料。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2】教学习者编剧本。

通过以上的分享,相信伙伴们已经学会了表达感受的3个步骤。接下来,请大家应用表达感受的三个步骤编一个小故事,小故事需要包括事件背景、未来的时间和地点、人物角色、及事情经过(行为动作或者对话)等。大家可以把编写的小故事填写在附件3后面的表格里或者白纸上,也可以参考我为大家准备的范例。

想象一下,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在你的生活中跟家人的沟通中,会遇到什么带有情绪的沟通场景呢?

例如面对回家躺平从不洗碗的老公,爱玩游戏不想写作业的孩子,三观不合的婆婆等等,你会怎么跟他们沟通呢?

给大家5分钟时间,5分钟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小故事剧本!

我看大家都写好了,请问有哪位小伙伴愿意上来分享你的故事呢?

学习者案例:

(1)事件背景:老公不喜欢整夜开空调,他总觉得开空调难受,就算温度调到26或27度不对着他吹,他也常常说吹空调难受。现在武汉很热嘛,如果不开空调半夜就会被热醒很难受,他出差回来就会把空调关掉,我就会热的很难受。我准备等他出差回来,跟他沟通下。

(2)时间:未来一周,老公回来后

(3)地点:家里

(4)人物:我和老公

(5)事情经过:关于晚上开空调,我和老公的对话

第一步:暂停,察觉情绪。我开了空调,他半夜关掉,我热的内心烦躁时,我就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

第二步:梳理事实及原因。天很热,不开空调,睡不着,我很烦躁。

第三步:表达感受: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武汉夏天太热了,晚上不开空调就会热的一身汗整个人很难受,我就会被热醒很翻找,希望你能理解一下我。如果你觉得冷就多盖点被子或者分房睡都可以解决。

(6)事件结果:经过沟通后,老公应该能够理解我,我们可以协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拆书家反馈:浩然的剧本很贴近生活,情节也很生动,谢谢你精采的分享,请大家给于热烈的掌声!

【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表达感受三个步骤

第一步:察觉情绪

第二步:回顾事实和原因

第三步:表达感受

通过刚才的练习,发现表达感受并不难,希望今天的步骤方法能够帮助大家大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能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跟身边人的相处更加和谐融洽。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