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 第310次 练武场【线下 佛山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关注圈与影响圈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Rainbow,中文名鲜艳的彩虹,艳虹,在佛山顺德。 我身上的三个标签: 支持型二胎宝妈,追求身心灵合一的内向型营销人,知行合一探索者。

【分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与探讨,我把现场5个人分为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今天的主题是「通过区分关注圈以及影响圈,打造个人影响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拆页选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F(feature):

作者史蒂芬·柯维(1932.10.24-2012.7.16),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它也是管理学领域的经典书,这本书的要义在于基于人类四大天赋,清晰罗列了一个人从个人领域到公众领域的「成功」路径,那就是通过打造自己的7个习惯,带领我们走向一个高效能人生,从而走向兼顾事业与人生其他层面的幸福。

A(advantage):

-相比于其他的书本,这本书的观点更符合人的终极需求,摒弃掉了传统观点,成功不是财富名利权力,而是以自己人生原则为导向,覆盖人生多个层面的幸福。

-我此次选择的拆页片段,用非常底层的逻辑去告诉你,怎么通过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去打造个人影响力。而不需要你记住非常多的方法和工具,比起其他书籍里的方法论,它很容易上手。

B(Benifit):

B1:当你学习了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做的,不是围绕着工作上的成就,你的家庭、社交、你个人的兴趣都是你需要关注的领域。

B2:跟随我学习完本拆页后,当你去践行了以后,他会帮助你除了在个人领域 有所突破,包括找到自己的人生原则、变得更积极主动,也可以解决掉人生大部分的烦恼(人际关系,包括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只有自己好了,周围的人也会跟着变好。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并且通过区分这两者,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力放在影响圈上,从而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衔接】

好,那接下来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今天的拆页,请大家看完后点头示意一下哦。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97-98

【R】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

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衔接】

好,看到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了(如果还没看完的话也没关系),下面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弗兰克尔率先提出了“人有选择的自由”,作为一名纳粹人,在二战时与家人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凭借独立的自我意识,成为少数存活下来的人之一。后来,史蒂芬科维由此发展出了在任何环境下都应该具备的高效能人士的首个习惯——积极主动。

【what】那什么是积极主动呢?

在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物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产生行动力,这就是积极主动。

形象一点,为了区分自己能够影响的事情和不能够影响的事情,我们可以用影响圈和关注圈来反映,关注圈以外则是我们兴趣寥寥的事情。

去关注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或者环境、他人弱点,后者纯属已经属于消极被动了。

【why】为什么要积极主动呢?

(一般情况)

我们通常紧盯着别人的缺点、外部环境、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去应对当下遇到的一些问题,不停给自己找借口,仿佛自己是一个受害者,甚至抱怨连天。

(不这么做的糟糕后果)

但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容易让我们产生了情绪内耗、浪费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另外,忽略掉了对力所能及之事从而作出思维上和行动上改变,会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反面案例)

去年,我让新来的抖音运营专员小A,基于消化呆滞赠品的需要,和代运营客户沟通,调整爆品的促销机制。代运营客户拒绝执行,认为现在的方式,消费者更能接受。小A推进不下去,反复沟通了以后,很受挫,并告诉我,自己只是一个专员,没有决策权没有影响力。

【how】具体步骤是什么?

1. 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问自己,这件事情里,哪些是我能力影响范围之内的,哪些是我能力范围之外的。

比如,

2. 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影响圈内,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开始改变,把阻力化为动力

3. 通过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让自己能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

【正面案例】还是刚刚的场景,我们来看看学习了具体步骤以后,我们怎么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没有决策权是真的,但就代表无法打造自己影响力吗?我让小A把过往的商品数据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罗列出客户的顾虑,然后明确我们当下的目标「消化呆滞库存」,罗列出我们可以作的几个动作,反馈给到客户,最终客户在几个动作里选择了2项。事情顺利解决了,整个过程,我只是帮助小A梳理了下沟通思路,让她分析了下当前的数据。但是她比之前做了更多的沟通准备工作,并且明确我们调整了目标。

【where】适用边界

积极主动适用拥有独立意志,良知,想象力,自我意识等成功激发了这4大天赋的人。但凡这这四大天赋没有被充分激发,就难以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打造个人影响力。

比如,我今天提了个我自己觉得很不错的建议,但当下就有人反驳“你讲的这个事情没有意义”,你的心情一下子掉进了冰窟里,难过死了,还怎么积极主动。

但如果你具备自我意识,这句反驳的话,其实是对方不认可你的观点,不代表不认可你的为人,那会启发你去思考,「为什么对方不认可我的观点呢」,倾听和开放是我当下可以选择作的事情,听完之后,我也许可以针对我的观点或者我的描述去作进一步的提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法】

好的,现在请大家回忆下过往你生活或者工作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觉到痛苦的、无能为力的、无助的,甚至让你情绪失控的,或者陷入了长时间情绪内耗的。比如,和孩子沟通中大吼大叫,比如工作上老板让你达成一个你无法达到的目标,还有什么呢?

请大家回忆并列举出来,时间是2分钟,完成了之后,我们每组请一个小伙伴来作分享。

【记录学习者的便签】

苏艳老师

背景介绍:领导在给我的6月绩效中,给了我三个扣分项,我做了反馈申诉后,我依然发现他没有站在公平公正的对事件对绩效去做确认,只是他个人的预测,很吹毛求疵,有一些根本没让我参与的,他也扣了我的分。

我感觉很失望,但我很清晰的认识到:

(1)不管上司怎样对待下属,我需要做好我自己的事情,你要这样子做,我没法控制对吧?我能控制的是什么?我能控制的是我管理好我的情绪,我意识到这个里面是有问题的,我正常反馈,这是第一个点。

(2)我自己确实存在有问题的,我要去改我去修正。

(3)回归到自己的目标上来,我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给你去纠缠于这件小事情。

所以把这个精力放在我自己能够控制的,然后能够去改变的,然后能够去做的这个事情。

好的,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

【衔接】

好,刚在大家都积极分享了自己过去不够积极主动,导致个人影响力缺失的例子。

那么我们现在再一次回顾一下,如何扩展影响圈打造个人影响力的步骤。

1. 课题分离:问自己,这件事情里,哪些是我能力影响范围之内的,哪些是我能力范围之外的。

2. 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影响圈内,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开始改变,把阻力化为动力

3. 通过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让自己能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

想想刚刚写下的关键词和小组内分享的经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当你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如何运用关注圈与影响圈来指导你的行动呢?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将行动步骤写下来,然后在组内分享一下,待会我让大家轮流分享一下。

【记录学习者的便签】

nana根据苏艳老师案例作的步骤补充:

刚才因为苏老师已经讲得非常棒了,那个但是当然还有说如果说从区分关注圈到影响圈之内,我觉得如果要把这个注意力聚焦的影响圈来去改变我们自己能改变的事情的话,还是一点有一点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点,我大概在想到说,因为

(1)区分:

对于领导的整个考核属于关注圈,我们缩小到在我们自己范围之内,就我做好自己,那是我们的影响圈,

(2)聚焦注意力在影响圈:

-改变情绪(转念)她(苏艳)做到了;

-保持积极主动的情绪,并带动周边的小伙伴积极主动,也是自己影响圈之内的做的,

-加深尝试,跟领导沟通,准备多几个方案,让领导觉得你是思考周全的人。沟通的方法场景有很多种,也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一些场景的沟通。

我觉得这是我能想到的,也是在你的范围之内力所能及能做到的,有可能出现的可能性的点。

【总结】

好的,感谢nana的总结,总结得非常好,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精彩分享。今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今天的分享和讨论环节,从大家的谈论和分享中也让我更加相信,拆为己用的学习方式更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拔除我们内心的卡点,通过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事情,把注意力和行动力放在影响圈范围内,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影响圈。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拆书片段,感谢大家的参与,也欢迎大家多多参与我们的拆书活动。如果对我们的组织感兴趣,也欢迎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