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于说话的一切》 所属活动: 【线下 天河区】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 第308次 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回应:极简回应术

开场:

大家好,我们金娟,感恩通过拆书分享活动在此遇见优秀的你们。我的三个标签是:教师、宝妈、终身学习者。

最近我被一本书深深的吸引,这本书就是《关于说话的一切》,是B站知识型Up主汤质看本质作品。本书内容最大的亮点在于,摒弃了简易、肤浅的说话经验与教导,以硬核的语言知识为砖,涉及沟通哲学、语言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的学术内容,堆砌起了一套专业性高、实用性强的说话教学体系,旨在帮助读者深刻地看待、掌握、应用说话技巧,能够把话说到点子上,说进心坎里。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回应:极简回应术
接下来讲回应,我会向你介绍一个很有趣的回应技巧。
很多人迷恋回应技巧,是为了避免冷场。你不会想到,冷场居然有一个学术性的说法,叫话轮转换落空。
语言学家把会话交替活动称作话轮转换,一段连续不间断的表达就是一个完整话轮。它可以简短如“你好啊”,也可以是一段十分冗长的表述。人们之所以能够默契地插话、接话,是因为参与者对话轮转换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种默会共识:在会话中,当前的说话人有指定话轮归属的权力,即某人进行了一段表达之后,他可以选择继续说,也可以指定谁是下一个发言人。话论转换落空是指,当在场所有参与者都预期该你说话时,你却无话可说,这会导致一种不和谐感。有一种学习成本极低的技巧,可以很好地利用话轮转换的特性来避免这种局面,我把它叫作关键词复问。
关键词复问是我自己的概括,这个技巧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谈判专家克里斯·沃斯,他将其称作映射。映射听起来十分简单,甚至显得有些过于简单了:每当对方说完一段话,完成一个话轮,并将发言权归属于你之后,你要做的,只是用疑问的语气复述他话里的1~3个词而已。
我刚刚学到了一个说话技巧。
说话技巧?
嗯,叫作关键词复问。
词复问?
嗯,从对方的句子中找出1~3个关键词,然后用疑问句复述出来。
用疑问句复述出来?
嗯,听上去很简单,但这是让话轮持续运行成本最低的对答方案。
成本最低?
当下一轮发言者没想到合适的回应方案时,就会导致话轮转换落空而冷场,而此时,下一轮发言人只需傻瓜式地拎出几个关键词,原地复问一句,就像是短暂地接球之后迅速传了出去,他就成了有权指定下一轮发言者的那个人,话轮也被续接上了,因此“关键词复问”是让话轮持续运行成本最低的对答方案。
除了符合话轮转换的基本原理,关键词复问还顺应了我们对命题的自然追问—阐释进程。对命题中关键概念的追问与回答,是非常自然的交流方式,也是使之清晰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我认为“关键词复问”这个名字比“映射”更贴切的原因——前者更重视意义的探究,后者更强调一种复述的技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刚刚我们读到的是“关键词复问”这样一种极简回应术,是一种让话轮持续运行成本最低的对答方案。

为什么要介绍这种方法呢?我们也许都经历过对别人抛过来的话题接不住而“冷场”的尴尬,也许都有过想从对方话语中获取更多清晰信息的期待?这样一种有趣的回应技巧恰好可以帮到我们,以让话轮持续运行,让沟通走向深入。

如何应用极简回应术呢?
第一:确定自己在此次交谈中的角色定位。是否以倾听为主?是否是让交谈内容走向深入的推动者?是否没准备好太多要分享的内容又不想冷场?
第二:用关键词复问法推动交谈内容走向明晰和深入。每当对方说完一段话并将发言权归属于你之后,你要做的,只是用疑问的语气复述他话里的1~3个词而已。
第三:对对方的话表示足够的关注和倾听并开始新一轮的关键词复问回应。

举个栗子:有人跟你说他刚参加了一场拆书法学习。
A:我刚刚参加了一场拆书法学习。
你:拆书法?
A:嗯,是将书本知识拆为己用的方法。
你:拆为己用?
A: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书中知识点并关联自己的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
你:指导行动?
A:是的,叫RIA便签法,最后的A便是action,便是指向应用和行动。
……
看,交谈是不是越来越深入了呢?相信这是一次让对方觉得被关注、有成就感,让你收获更多信息、又不会冷场的成功交谈。

只要你还没想好分享什么内容给对方又担心因接不上话冷场,或者关于对方发起的话题你想了解更多,或者你想做一个成功的倾听者,都可以用上这个关键词复问的极简回应术哦。

这个技巧虽然简便好用,可以在很多场合下帮我们避免冷场,但过度使用会让你看上去像个不会思考的复读机。所以明确交谈的目的及交谈中你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当你准备好了主导某一场交谈或计划好了分享的内容,那就尽情分享吧,这个时候,极简回应术可以仅作为避免冷场的适时的补给。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场分组】
为了更好的对拆页内容进行研讨和练习,请现场的伙伴按两人一组进行分组。

【A1提问并引导学习者激活经验】
伙伴们,请大家回顾一下,过去的一个月,你有没有过交谈中不知道怎么接话的经历或者见到过类似的情景?
【学习者经验案例】1.之前有个朋友在谈论说35周就生了,我插了一句:那不是早产?然后就冷场了,当时觉得很尴尬,说那句话还不如不说,显得自己很没常识。是的,有时候会不知道怎么接话才好,觉得自己必须说点什么而强行接话的话,可能会让自己更尴尬,好的回应方式的确很重要。2.身边有些人因为觉得自己不会说话或不知道要聊些什么而害怕交谈或社交,例如自己的孩子前两天说:“我不去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又不知道说啥,很尴尬,不去”。

【A2催化应用】
【提问】你会怎样应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呢?请写下具体的行动步骤。
【学习者规划应用的案例】1.接下来一周找两个人练习,对接下来一周见到的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话题,用关键词复问的方法回应,加深交流,达到避免冷场的目的,又能表达对对方的关注,让自己看起来很会聊天。2.接下来一周跟身边那个喜欢喋喋不休的朋友聊天,用关键词复问的方法,挖掘他话语中更深层的信息,满足一下他的表达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