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考核点】:2个学习目标,均包括学习者课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2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总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学会整理收纳中,学会控制物品的总量,用”七五一“原则进行收纳,可以使用“必要.合适.愉快”的维度来对物品进行断舍离。并完成课堂练习。
【拆页一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遇到整理收纳难题时,能够应用“七五一”的方法,整理和归纳时限制物品的数量。
【拆页二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整理收纳过程中,纠结物品是否丢掉时,按照“必要.合适.愉快”的标准来进行正确取舍。
【学习目标的逻辑关系】:
两个学习目标的逻辑是递进关系。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的现场学习后,(拆页一目标),大家能够掌握是整理收纳七五一原则,根据空间来控制物品的总量整理收纳有序美观。
(拆页二目标)能在整理收纳时,需要对物品断舍离时,用“必要.合适.愉快”的标准进行取舍。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欣艾,我今天挑战的级别是2-4。我的三个标签:(1)社群运营(2)正在学习整理收纳宝妈(3)一级拆书家
【考核点】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F】:今天的两个拆页片段选自《断舍离》这本书,作者:山下英子,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她把瑜伽里的“断行,舍行,离行”的概念引入到整理收纳中,创建了以断舍离为概念,人人都可以操作的整理术。
【A】:她是断舍离概念的第一人,整理收纳行业的鼻祖,影响了和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
其中稻盛和夫、宫崎骏、杨澜、等名人都是断舍离的推崇者~
【B1】:如果你在生活中看见打折的物品还是想买,如果你家里有很多的物品没有用,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家里及办公室就会变的很乱,说明你还不会“断、舍、离。这本书会教你如何断舍离来清理生活及内心的杂物,进而达到轻盈、美好的人生。
【B2】通过今天的两个拆页,我们学习如何控制物品总量让空间更加的整洁美观和如何做才是对物品的正确的断舍离~
【考核点】2个拆页的【R】,至少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没有超过4页图书内页。
今天学习的两个拆页是递进的。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的现场学习后,(拆页一目标),大家能够掌握是整理收纳七五一原则,根据空间来控制物品的总量整理收纳有序美观。(拆页二目标)能在整理收纳时,需要对物品断舍离时,用“必要.合适.愉快”的标准进行取舍。
片段一:《断舍离》P75(1分钟)
物品总量限制的“七、五、一”法则:
看不见的收纳七成:比如衣橱、壁橱、橱柜、抽屉、冰箱;
看得见的收纳五成:比如有玻璃门的餐具柜、书架等;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一成:比如摆设嗜好物品的空间,或是陈列自己所喜爱的装饰品等的平台。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阅读拆页一,1分钟来看一下,看完请抬头示意我。
这个拆页很短,我看大部分同学都看完了,没有看完也没有关系,大家可以跟着我的拆解来。
【考核点】:2个拆页的【I】,涵盖了二级的4中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拆书家引导:
【what】这个拆页是介绍控制物品总量的"七五一”法。就是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计,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物品总量控制在7成、5成、1成。
【不那么做的坏处】我们习惯整理收纳时,要不就是把东西塞得满满当当,没有一点空间。要不直接把现有的物品分门别类整理好。但是如果不先控制总量的话,那在一定空间的限制下,是很难做到整齐和美观兼顾的。
【how】那么怎么收纳才会更舒适美观呢?那就是用拆页中的“七
五一法则” :
第一步,将需要整理或收纳的区域分类:分成三类。
看不见的收纳:比如衣橱、抽屉;
看得见的收纳:比如书架、有玻璃门的餐具柜;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比如摆设嗜好物品的空间。
第二步:根据分类按“七五一法则”逐一整理:
七、看不见的收纳,容量为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五、看得见的收纳,上限是要留下五成的空间。
一、要让人看见的收纳,物品的摆设约占空间的一成。
七成、五成、一成、这样限制物品的总量,才能让居所的各个地方产生留白,用于创造更加有内涵的美的空间。
【适合边界】:适合生活和工作的整理收纳,不适合仓库的整理。
【预防异议】1
可能会有人说,为什么不能100%利用,7:5:1的比例过于浪费,7成其实为了建立物品的进出口的通道,也许有人觉得反正看不见,塞得满满当当的,放成乱七八糟的样子没关系。
但是很多人都碰到过,想拿柜子最里面的东西,不得不先把前面的东西拿出来再重新找。
5成,是为了让从外面看起来更美观,既不炫耀又不隐藏,空间才能流露出整洁美好的印象。
1成空间放一点的思维去装饰空间时,即使不起眼的日常小物件也会带出空间的美感,形成别具一格的装饰品。
只要杂物的总量减少后,就不会觉得没有完全利用空间就会浪费,甚至觉得7:5:1的比例很合理,并且享受取舍的过程。
【预防异议】2
可能还会有人说,我能不按50%的比例来吗?我觉得看得见的空间摆放50%空间浪费了。书中建议我们摆放50%,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一下。每个人对这个整理收纳的结果要求及美观程度不一样,可以做个调整,不是规定死的。作者核心强调的是注意控制物品的总量,预留出拿取方便的余量,比满满当当的整体效果要好。
【反面案例】
上个月家里来客人,我提前就把客厅收拾了一遍,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收拾到抽屉里,所有的书和文件都摆到书架上,客厅的展示架也摆满了东西。表面上非常干净。但感觉不美观,到处都是满满的。而且上周日,要找一个文件,把书架都翻乱了而已没找到,为了找东西,很多书和文件都堆在客厅的地上了,家里又变的凌乱不已。
【反例变正例】
后来学习了《断舍离》,知道了整理收纳的“七、五、一”法则,控制物品的总量。
按照书中步骤来操作
第一步:将客厅各区域分类:
看不见的收纳:书架上的抽屉、茶几下的抽屉、电视柜下面的抽屉;
看得见的收纳:书架摆书的格子、茶几上层;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电视柜上的桌面及展示柜。
第二步:根据分类按“七五一法则”逐一整理:
各个抽屉和带门的橱柜容量为七成,剩下的三成空间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书架上的格子留下五成的空间;
要让人看见的收纳,电视柜上摆设约占全部空间的一成,每个格子上摆一个物件。
这样整理收纳后,控制了物品的总量。整体空间没有像之前满满当当,拿取方便。显得整洁有序,焕然一新,和原来感觉像两个屋子。心情也变得不一样了。
【考核点】: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假如再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拆书家引导】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我们来做个练习:
请大家想一想,在过去一个季度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物品数量过多的情况呢?
1.比如每次打开冰箱想放新买的食物时,却发现已经没有地方放置了;
2.明明记得家里有某种物品,寻找时确发现收藏室满满的,非要将所有物品拿出一件一件查看才能找出来;
3.周末觉得客厅堆满东西,想整理收纳下,发现收拾完了看起来还是不简洁美观
4.还有塞满衣服、鞋子的衣橱和鞋柜,即使整理后,总感觉没有想象中的整洁美观,有空间感;
我们分个组,这边一组,那边一组,小组分享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只分享场景。2分钟后续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琳琳:特别爱买化妆品,屯很多,家里的化妆品柜子都装不下,很多化妆品都过期了。
琛君:买了很多衣服,装不下,后来还丢了一部分衣服。屯衣服
【考核点】: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回应与反馈】
对,我们做为女同胞特别理解,我也是爱屯化妆品,趁着打折屯不少。
刚才讨论说,这个物品比较多如何取舍,我们在下个片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谢谢琳琳同学的分享,我们既然学习了这个“七五一法”。如果运用今天学习到的“七五一法则”再回到刚才分享的场景中该如何做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2分钟以后我会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好的,大家思考的差不多了,哪一组想分享一下?还是邀请刚才分享的琳琳同学再做一个分享哈。
学习者案例分享:
琳琳:我先把总量控制下。把常用的放在柜子里,把不常用的化妆品放在看不见的柜子里,其他的放在咸鱼上。
【反馈与回应】:
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们刚才重点分享是控制总量的7:5:1法,是要先把您的化妆品柜分成三个区域,看不见的放7成,看见的放5成,让人看见的放1成。我们控制好总量后,再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来分类放在不同的区域里。
琳琳:是的,我的意思也是,把不常用的放在看不见的柜子里,常用的放在看见的柜子里,再有几个放在展示柜里。
【过渡语】:
刚才的分享,有同学频繁提到货品多,要扔掉,那怎么扔,哪些需要仍还是不扔?有什么样的规则,下面的这个拆页给到了我们方法。
大家看一下第二个拆页,如果看完抬头示意我。
片段二:《断舍离》P67 —P68
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进行断舍离,形成良性循环
美登利女士读了很多遍书籍,她抑制住兴奋的情绪,在心中做出了断舍离的清单。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她开始实践断舍离。OL时代的套装、别人送的自己却不怎么喜欢的大牌包。忍着脚疼穿出去的高跟鞋、婆婆给的辟邪用的钱包、因开始亲自洗碗而不再使用的洗碗机……她从“必要.合适.愉快”这三点开始断舍离。
妻子兴奋地处理她自己曾经颇为喜欢的东西,这让她先生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当看见不需要的杂物被整理出来能占一卡车的量时,听到自己的妻子提议搬家到市区的公寓里时,总是疲于长途上下班的先生爽快地答应了。搬家后没过多久,某一天,美登利女士听先生说“可能不需要电视机”—之前在独栋独院里用的60英寸大电视搬进两室一厅的小公寓里,确实大得很不合适。美登利女士吓了一跳,没想到原本以“犹豫的时候就买两件”为口头禅的先生,居然会说“墙壁又白面积又大”,咱们买个小型投影仪就行了。
一周以后,没有电视的生活开始了。以前边吃饭边漫不经心地盯着电视机的先生居然开始面对面和妻子吃饭了,而且两个人聊天的次数和质量飞速提升。并且,先生毅然决然地与“丰盛的午餐以及吃饱、吃撑的饮食习惯”分道扬镳,上班时带着妻子亲手制作的蔬菜汤当做午餐。坚持两年后,先生成功减重36斤,体检后发现身体健康度也从C级提升到A级。
【考核点】:2个拆页的【I】,涵盖了二级的4中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拆书家引导】
我相信大部分的同学已经看完了,没有看完的可以跟随我的讲解。
【what】:这是一个通过“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对杂物进行断舍离,形成良性循环的一个故事。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整理改变了人生。
【不那么做的坏处】:我们整理收纳时,有时会出现货品不舍得丢弃占用空间,或者过于简单的一刀切丢弃导致浪费。处理物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以“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进行取舍,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断舍离能力。对物品正确的断舍离后,整体的心情也不一样。对生活和环境的掌控度也会提升。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细化步骤)
第一步:看,认清现状:
列出断舍离的清单。(比如要具体整理哪些物品,可以先从一个小的空间开始整理,比如厨房、客厅、卧室等,把所有的物品都归类到一起)。
第二步:选,选择取舍:丢掉坏掉的、过期的、不能用的物品,再用“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来对每件物品进行取舍
1)看必要:想一下这个东西没有的话,对一年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或者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根本用不完?比如同时有微波炉、空气炸锅和烤箱,功能差不多,留一个就可以。文中亲自洗碗而不用的洗碗机。
2)看合适:想一下现在这件还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吗?或者是以前很喜欢,现在不喜欢也不用了呢?
之前上千块钱买的职场套装,现在不喜欢了。文中OL时代的套装。
3)看愉快:这样东西我使用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有压力吗?
这件衣服我很喜欢,但是穿着有点紧,有点不舒服。文中提到别人送自己却不是很喜欢的大牌包
第三步:审,重新审视:留下的物品是否按照“自我轴”和“时间轴”这两个原则取舍的。
留下的东西,可以重新过一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近段时间真正需要的东西?要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物品为中心。时间轴可以是近半年,也可以是近1年。文中也提到重新回到自我轴,留下真正喜欢的东西,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
总结,用眼睛看,用手选,用脑子审来完成物品的断舍离。
适用边界:适用于对自己物品的整理收纳,不适合在家里做收纳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处理物品。
预防异议:
我想小伙伴们使用这个方法,也许会有些疑问:
1、会不会出现我问完这三个问题,答案都是不必要、不合适、不愉快,但我还是觉得扔掉它会很可惜,从而把它留下来的情况?对,我看到有位同学已经点头了。
是会出现觉得扔掉它可惜的这种情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舍弃并不代表要扔到垃圾桶里,只要不留在自己的空间里就可以,所以送人、捐赠或者低价出售都属于舍弃。
舍弃的时候可以和那些物品真诚的告个别,对那些物品说“对不起,谢谢你,感谢你的陪伴,这段时间冷落了你,现在让你去更能发挥你价值的地方,再见”
【分享案例】:
疫情三年,大家都懂的,物流时常不给力,导致很多东西不敢扔。我和老公都属于没有安全感的人,买东西总是买3份起,总是担心万一临时要用没有,或者买不到。
加上有孩子,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从小房子搬到大房子,还是觉得东西堆的满满的。
我是一个不善于整理收纳的人,很多时候只买不扔。有时心血来潮收拾,但总是收拾完了,还是觉得乱乱的,延伸到生活中,有时总觉得工作和生活一团糟,会有挫败感。
每次家里来客人,总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塞到一起,过几天就又乱了。看着家里满满的物品,想着要断舍离丢掉一些物品,但让人比较头疼的是,哪些该扔,哪些该留,无从下手,
后来看了《断舍离》这本书后,抑制住兴奋的情绪。心中充满了信心,在脑子里列好了断舍离清单。先从房间的一个地方开始收拾。比如门口的鞋柜。
第一步:我把鞋柜里所有的鞋子都拿出来,有我的、孩子的、老公的。先把我的鞋子列出来是我断舍离的目标。
第二步:先清理一下坏掉不能穿的鞋子。留下的,针对每个鞋子问自己三个问题。是否必要?是否愉快?是否合适?先进行第一波的整体筛选。
第三步:留下来的鞋子,再问一下自己的内心?这些鞋子,是我自己真心想留下来的,归于内心真实的想法吗?是现阶段用上的吗?
留下来自己真正需要的鞋子,按照我这个方法,给老公和孩子选择权,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鞋子留下来。
按照整理收纳的七五一的方法控制鞋的总量,在鞋柜里进行了整理收纳,鞋柜的空间整洁有序了很多。
按照这样的方法,我重新整理了鞋柜、衣橱、厨房、客厅等地方。扔掉了厨房中多余的餐具,我婆婆给的不喜欢的床上用品及小家电,之前一直喜欢其实不适合自己的衣服,还有孩子已经不穿的衣服和不玩的玩具。
我这样兴奋的处理自己曾经很喜欢的东西,让我老公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孩子9月份要到市区上一年级,我提议换一个小一点房子(小两居就够)。原来他觉得必须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一样大才可以,但是他看着我收拾出能占一大车的杂物,就同意了,觉得可以。
在等待搬家,整理收拾东西的日子,我老公突然说,可以把烤箱、微波炉、空气炸锅只留一个,用不了那么多。确实是,因为房子小,放不下那么多,只留1个空气炸锅就能保证基本功能。
因为只留下来一个,用的频率高了,老公竟然喜欢上了做饭,之前他不讲究吃,有时偷懒经常点外卖。现在自己做饭,上班还自己带做的蔬菜汤,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感觉到自己身体状态好很多,公司体检时,轻度脂肪肝没有了,真的让人感到惊喜。
在屋子整理收纳践行断舍离后,我们在生活其他方面也践行断舍离的思想。买衣服和买东西都宁愿少而精而不趁着打折买多套了。延伸到生活和工作,对一些犹豫的事情果断进行放弃,生活变得简单有序很多。全家人也愿意一起整理收拾家,更多的感受到在家的幸福和安心。学会断舍离后,改变生活,人生更加的美好~
【A3促进互动】
使用【A3】技能点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拆书家引导: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用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进行取舍。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做个演练,大家来仔细听演练的场景:
小A因为孩子上学要准备搬家到市区,新家的面积没有那么大,可能需要小A整理收纳现在的物品,进行断舍离。她不善于整理收纳,对那些货品需要丢掉有点纠结。比如衣橱里好久没有穿但是很新的衣服,客厅里别人送的,但内心不是喜欢的桌椅,还有孩子不看的绘本,老想着后续还可能用上,等等......屋里的物品很多都不舍得丢掉。小B是她的好朋友,刚刚读完《断舍离》这本书,给予了她一些建议。
【发出指令】
我们可以分组,一个扮演小A,一个扮演小B,可以选择一个空间(比如厨房、客厅、衣橱)里面的物品,大家可以自行代入具体的物品。等给予小A如何断舍离的建议。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结束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对话。我们还是按照刚才的分组哈。
哪个组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一下?
小A(米岚):我近段时间要搬家,孩子5岁了,明年要上学了。新家没有那么大,现在出现问题了,东西搬不进去。要把现有的东西断舍离一批,我的很多衣服,我舍不掉,不知道怎么弄。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小B(琛君):正好,我前段时间学了断舍离,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一些物品,可以让我们更舒服一些。你想处理衣服,是想先关注冬季的衣服,还是先关注夏季的衣服?
小A(米岚):先关注夏季的衣服吧
小B(琛君),您在筛选衣服时,利用下面三个标准,留下符合必要.合适.愉悦的标准。这些都是以我们自身为标准作为审核的。必要是当下的我必须需要的。比如夏天的衣服穿个一两年就差不多了。合适,符合我现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比如带娃、工作、约会等不同的场景。愉悦,就是我穿上这件衣服,我是特别开心的。留下的衣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有捐赠、转卖等。有个很好的告别仪式,给更适合的人。
小A(米岚)这个很好,给我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我有个问题,我这人很简朴,这件衣服没有坏,即使穿了好几年,我还是不舍得扔。它没坏,我就认为它是必要的。
小B:明白,能理解。这是断舍离刚开始的阶段出现的情况。断舍离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您觉得它没坏,它不该扔,其实是以物品为中心为主导的。这个物品应该是当下我需要的、合适的,愉快的,而不是这个物品丢掉可惜了。我是这样理解的。
小A:会不会产生我把它扔了,后来又去消费去了呢?
小B:这个您断舍离之后,再去消费时选择的标准依然是这三个。如果您扔的特别不开心,那就把物品再重新斟酌一下。而不是扔了后再报复性消费。如果是这样的话,愉悦这一点是没有达成的。
【拆书家回应和反馈】
为两位同学精彩的演绎鼓掌啊。我再回答一下,你刚才提到的两个问题。第一个你觉得这个物品是必要的,你想留下来,这个没问题。刚才说了,我们评判的标准是以我为中心。你的感受是最主要的。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你就留下来。所有人说什么都不管用,最重要的是自我的感受。刚才提到,筛完一轮可以再筛一轮,是自我轴和时间轴。
自我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准。如果这个东西很好,但是用的不舒服,就果断的扔掉。如果别人都说这件物品该扔,你觉得需要留下来,你就果断的留下来。这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第一点。
也会出现你说的情况,这两天哐哐一通扔,过两天发现还需要再买。这是刚开始进行断舍离的一个过程。我相信你扔过东西后再买也会三思而后行很谨慎。即使后来再买也会比第一次更加的珍惜它。
如果你判断不了这个东西该扔不该扔,可以把这件物品放在一个角落。呆上几个月,再去看这件物品决定扔不扔。基于我过去的经验,几个月后,大概率还是要扔的。
我觉得琛君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很扎实。
A2:【分步催化场景】:
使用【A2】技能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含情境或场景,由学习着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现在邀请大家试想一下,未来的一个月中,我们有没有用需要整理的空间?
1.塞满不穿衣服的满满当当的衣橱?
2.放着各种各样厨具的厨房?
3.显示电脑硬盘已满,需要整理归纳的各种文件?
4.准备迎接来做客的朋友,急需整理收纳的客厅?
大家只分享场景就好。
【学习者分享】:
琳琳:准备清理衣柜,很多衣服,其实现在已经不适合再穿了。总觉得不舍得扔,觉得可以在家里穿,后来也没有穿。我是计划整理,准备扔掉。第二个是鞋柜。特别贵的鞋,当时觉得还可以,后来走路时有点不舒服,每次也不舍得扔。每次都是用创可贴,或者找块布,或者找其他方法。
【拆书家回应和反馈】:
琳琳说的是,我也深有同感。我们女孩子会有一些衣服,当时买的觉得挺好的,后来不经常穿,但是也不舍得扔。衣服是新的,鞋也一样。
A2【分步催化具体计划】:
未来每个人都有想要整理收纳的空间,我们再结合今天的学习,用“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对杂物进行断舍离,和控制物品总量的7:5:1法则来写下来。我们分组讨论,5分钟后,我来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给大家补充下,控制总量和断舍离,谁先谁后都可以。先断舍离控制总量,再按照7:5:1法则来整理收纳布局。也可以先大概估算总量再断舍离。最终目的是打造一个美的,有空间感的环境。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郑勇:我就集中说一下,我也是刚搬完家。我最主要聚焦书一块。一部分我通过支付宝处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新书。100-200新书,我把这些书收纳到看不见的7成。看得见是放在书架上,还有一部分单独展示。比例不一定按照7:5:1这个。这个1呢,一般是我自己重点看的书,找拆页的书,放在我的电脑桌上和床头,算是重点展示。今天的内容给我参考,很有启发。
【拆书家回馈】
分享的特别好。
有提问者:如何区分书架的区域?
【拆书家回应】:这个书架也是以自我感受为主体,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每个书架是不一样,有的是看不见和看得见的区域很明显,有的书架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置,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比如书籍可以根据郑勇老师提的,根据书的使用频率来放在不同的区域。
我再做个串讲。如果我们想达到一个美的空间感的环境,就需要控制货品的总量,总量7:5:1的整理收纳原则。想要控制总量,就需要断舍离,正确的的断舍离就是必要.合适.愉快的原则。
盼望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拆为己用,断舍离的原则不仅应用在物品收纳中,也可以应用在人生的各个方面。舍掉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舍掉不合适的人,断掉旧的认知观念,生活会进入更好的良性循环,人生会越来越美好。
【考核点】: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最后用书中《断舍离》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了解自己,懂得放下过去的执念,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未来的潜力。祝福大家通过断舍离来重塑自己,过上幸福的人生~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