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亲爱的观察家、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们上午好,很荣幸大家陪伴我一起冲刺3-3,这是拆书练级的最后一关。首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重庆的新湖南人董玲玲。三个标签:两个男孩的妈妈,孩子的家庭教师,学习促进者。
【分组】接下来我们分一下组,分为2-3组。 (按实际情况分组,新人、拆书家、爱好者混搭,尽量让每组都有不同的人群。
在高铁和飞机上,你的孩子跑来跑去,偶尔还大声尖叫、踢别人的椅背,周边的人投来了异样的眼神,你叫孩子停下来,孩子答应得好好的,可过一会儿又开始了。
晚上8点了,你的孩子还坐在课桌前东摸摸西摸摸,一点点作业总是做不完,你恨不得冲上去帮他写完或者干脆不准写了让老师骂一顿吧。
跟孩子说了这个事情不能做,他非得要去,不撞南墙不回头,你心急火燎,他淡定自若。
你会不会也这样生气上头过?或者看别人这样生气过?面对孩子的各种拖拉、磨蹭、逆反、或是屡教不改的不良行为,你生气、打骂、甚至忽略、贿赂孩子,去找朋友诉苦,让伴侣去管,各种方式都试过了,可是孩子的行为为什么还是一如既往呢?你也会觉得非常挫败是吗?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做得更好呢?
一直和孩子沟通不畅,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能会逃避责任、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形成讨好型人格、不愿承担责任和挑战,甚至会叛逆,用“报复”“自暴自弃”等方式回应家长和社会。
今天我拆解的《正面管教》这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博士提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教给大家如何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自律、合作、责任感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的正面管教之旅就开始啦。
先来设定整体的学习目标,跟随我学习完两个片段之后,在和孩子或他人发生冲突矛盾时,学习者能学会运用“和善而坚定四步法”创建安全沟通环境,与对方积极沟通,提升亲子关系;在和善而坚定的前提下,运用“启发式引导三步法”引导他人思考问题的原因、后果及行动从而引导他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先花一分钟看一下第一个片段,大家看完可以举手或者眼神示意我。
片段很短,大家都看完了哈。
这个片段的学习目标是,在和孩子发生冲突矛盾时,学习者能运用(行为)“和善而坚定四步法”创建安全沟通环境,坚持和善坚定原则与对方积极沟通,提升亲子关系(界定)。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要不就很专制,孩子什么都得听我的,要不就无限妥协、宠溺孩子。那孩子呢,要不就被家长压制得不能发表意见,没有自己的主见,或是阴奉阳违;要不就是仗着家长的宠爱无所畏惧,各种越界要求层出不穷。
长此以往,家长越来越没办法和孩子真正达到心灵的沟通,甚至形同陌路、见面如仇敌,进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用到“和善而坚定”这个黄金准则啦。
【提问互动】
拆书家:这个片段里,作者提到了两个关键词,是什么呢?
学习者:和善、坚定
拆书家:嗯,就是“和善”与“坚定”,那拆页中还有两个与此相反的词是什么呢?
学习者:专断、骄纵。
拆书家:很好啊,回到原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和善”的重要性在于什么?
学习者: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拆书家:“坚定”的重要性在于什么呢?
学习者: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拆书家:是的,“和善而坚定”就是一种正面管教的方法,它不是专制也不是骄纵,而是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的一种积极的正面管教方法。和善和坚定包含了三个要素:1.和善;2:坚定;3:以尊重为前提。
【概念与案例折返】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们来看下这个情景。
【背景】孩子周五放假了,晚上想找小伙伴玩儿,第二天再做做作业。妈妈想要他当晚做完作业第二天再去找小伙伴玩儿。
1.第一种做法:妈妈命令孩子必须先做完作业,第二天才能去找朋友玩儿,孩子很不情愿地去做作业。
拆书家:这是和善而坚定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这是专制,不和善。
2.第二种做法:妈妈不想让孩子不开心,就说好吧,都听你的,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请问这是和善而坚定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这是骄纵,不坚定。
3.第三种做法:妈妈态度温和且坚定地跟孩子说教:孩子啊,妈妈要你先做完作业再玩,是希望你有一个好习惯。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如果没有好的习惯你就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这一辈子准备怎么办呢? 吧啦吧啦吧啦
请问这是和善而坚定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虽然妈妈很和善,表面看也坚定了,但是这样不停地说教,没有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这也不是和善而坚定。
4.第四种做法:孩子一听说要先做作业,立马很大声反抗。 于是你跟孩子说,我们俩现在情绪有点激动,都各自冷静几几分钟再聊可以吗?然后过了五分钟你回来了,跟孩子说,哦,你今天很想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却要让你先做作业,你肯定有点失落、生气吧?我理解你的感受。 妈妈是想让你养成先做作业再玩儿的习惯,我们俩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有冲突,要不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冲突呢?请问这是和善而坚定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是的,这里家长表现出了和善,也表现出了坚定,等心情平复再来沟通,这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了孩子的感受,还尊重了情形,陪他一起想办法解决冲突。 这就是和善而坚定。
那具体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和善而坚定呢?
我总结了一下,分为以下四步:
1. 平情绪 等自己情绪稳定下来再来进行后续沟通,这是尊重自己。
可以用离开一会儿、深呼吸、约定暂停等等方式来平复心情。
2. 表理解 尊重孩子,用语言、表情、行动等表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态度一定要诚恳。这就是和善。可以用“看到的事实+我理解你+感受”的句式。
3. 表态度 对孩子表示出家长坚定的态度以及描述出和孩子的冲突点在哪里,这就是坚定。 比如“妈妈/爸爸想要的是什么,和孩子的冲突点在哪里”这样的句式。
4. 表意愿 表示出愿意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意愿。
【正例】
开头讲到的高铁上乱跑、踢椅背的故事就是我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当时前排的乘客明确表示出了对我和孩子的不满,我跟孩子说了好几次保持安静,他过一会儿又开始了。然后我就有点脾气地对他说:请你就坐在座位上,哪儿都不要去。孩子一下子情绪很不好,哭了起来。
我先自己深呼吸了五下,冷静了下来。(平情绪)
然后抱着孩子让他面对着我坐在我腿上,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你很喜欢坐高铁,在高铁上很兴奋,妈妈理解你开心的心情。妈妈刚才让你必须坐在座位保持安静,你觉得不开心、不服气是吧?(表理解)
孩子可能会不愿意听,那就耐心多聊一会儿,或者先拥抱、平静陪伴,等他平静点再聊。
孩子点了点头,停止了哭泣。
我接着说:妈妈认为你在公众场合这样影响到别人是不行的,我们俩现在的冲突点就在于妈妈想要你不打扰别人,而你想要玩得开心(表态度)
然后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能不能让你不打扰到别人又能玩得开心好不好?(表意愿)
和善而坚定四步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用于亲朋好友间的沟通,尊重双方是积极有效沟通的基础。 如果孩子小于三岁,还不太能理解情绪,就不适用啦。
要注意的一点,如果遇到像孩子都翻过栏杆快要掉下河了或者孩子的手立马就要被火苗烧到了这样的情况,一定先制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来进行“和善而坚定四步法”。
学习知识还是为了应用,下面我们来尝试规划运用。请大家参照纸上的格式编写一个剧本,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背景和经过、结果及双方的对话等。
设想一下, 我们一周或一个月后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冲突需要沟通的场景呢?
比如:孩子看上了玩具不买就不走,在商场撒泼打滚; 伴侣答应了孩子一件事情,结果临时又偷懒不想兑现了,你对伴侣这个行为有点火大。
刚刚我们学习和善而坚定四步法,-----平情绪、表理解、表态度、表意愿。请问你将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和善而坚定四步法”来和他们进行沟通?
请大家思考1分钟后,然后用4分钟时间各自写下自己的剧本,自己一个人写,写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分享剧本,然后之后我将邀请1-2位小伙伴来分享。
时间到,我们先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你的剧本
灿灿分享的剧本:
谢谢灿灿的分享哦。
接下来再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你的故事剧本
星星老师分享的剧本:
谢谢星星老师的分享,应用得非常好,剧本很清晰哦。
【小结1】 相信通过以上的演练,大家对于和善而坚定四步法已经运用得很熟练了。
【逻辑关系】
我们刚刚第一个片段学习了用和善而坚定的黄金准则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第二个片段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片段是承接关系。
在开始拆解片段二之前,请大家做一下自测量表,自测量表只是了解下大家引导他人的能力,放轻松,不是给大家评判,请大家按直觉回答就好。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做完了。
分数在20分及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
恭喜你们,这意味着你引导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棒,在引导过程中能给对方安全感,引导对方思考原因、结果。那今天的学习或许可以给你新的视角,继续迭代优化。
分数在10-2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
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区间哈, 这个分数意味着你引导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错,但还想要更加出色,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你升级技能。
分数在10分以下的小伙伴请举手,
如果你在10分以下,意味着你自认为还不太能引导他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今天的学习对你来说就太合适啦。
接下来我们花1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如果看完的可以举手或者眼神示意我。开始。
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在开始拆解前,我们先明确下学习目标,在他人遇到问题时,运用(行动)“启发式引导三步法”引导他人思考问题的原因、后果和行动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界定)。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提到帮助孩子探讨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谁参与进来?
学习者:孩子
拆书家:嗯,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那探讨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学习者: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
拆书家:嗯,那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学习者: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拆书家:很好,那我们接着来探讨下启发式提问。
【这样做的好处】
运用启发式提问,会让孩子主动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和尊重,让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从而孩子能自发主动地积极行动。
那怎么才能做到启发式提问呢?
我总结了一下,有三个步骤
1. 问原因
在第一个片段和善而坚定的前提下,我们已经表示了对孩子的感受理解和共同处理问题的意愿,这个时候可以直接开始问孩子事情发生的原因。
可以用“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件事的发生呢?”这样的句式。
2. 问后果
接下来问事情可能出现的结果。
比如:你觉得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3. 问行动
引导对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重点是引导,而不是代替对方给出解决方案。 当对方给出方案后,不要评判。 比如:你觉得可以怎么做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继续前面高铁上的例子哈:
前面运用过和善而坚定四步法,孩子已经平静下来,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一直跑来跑去和踢椅背呢,能跟妈妈说一下吗?(问原因)
孩子说:我觉得高铁好好玩儿呀,那么大那么快,就想跑跑到处看看。 踢椅背其实是因为我坐着无聊,就想踢一踢。
我接着再问:那你这样一直跑、踢椅背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问后果)
孩子说:我可能会撞到人,也可能摔跤,踢椅背会让前面的叔叔不喜欢我,还凶我。
最后,就是问行动,那你觉得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问行动)
孩子说:那我想去看看的时候就慢点走,不跑了,走累了我就看会儿书,看一会儿平板,还要注意不把脚踢到前面的椅背。
后来孩子就在高铁上看了会儿书,睡了一会儿,顺利达到了目的地。
启发式提问不仅适用与亲子沟通,伴侣、朋友间也同样适用。我们提问的问题要在他能理解的范围内,不能提过于复杂或者超出理解范围的问题。 同样,太小、还不能理解因果的孩子也不适用。
1. 组内分享场景
刚才我们介绍了如何学会运用“和善而坚定”创建安全沟通环境,与对方积极沟通;然后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他人解决问题。大家有什么想要探讨的地方吗?比如:过去你们出现过发生冲突时不够和善和坚定,或者引导解决问题不成功的场景吗?当时你是怎么应对的呢?为什么那样的效果不好呢?(场景催化)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每个人都要分享哦,时间3分钟。然后每组选出1个案例给大家分享。
(3分钟后)
2.代表分享
好的,现在我们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分享案例,每人用1分钟时间,简短介绍你想分享的场景。
因为时间的关系,本场我们只能讨论一个问题,三组分享完毕后,我们再投票选出一个问题,好吧?
第一组代表:我的孩子22岁大学毕业了,昨天去公司入职,他是软件工程师,入职的是快递公司,昨天入职后公司要他先去上海送一个月快递,他说公司入职前不通知,很不想去送快递。 他昨天打电话给我各种数落公司,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时都是他自己选的公司,好几个可以选,他选了这个,结果入职第一天就跟我各种抱怨,七七八八,二十几岁的人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我就很火大,然后我们俩就发生了冲突。
第二组代表:我的女儿10岁,半寄宿,约定好了周三在学校寄宿,晚上不接她回来。她有时候就想回来,打电话给我。我就用了前面一些之前学到的方法和她共情,发现还是不行,死活不肯,就是要回来。到后来我就不和善,就发挥了家长权威:你今天必须在学校,没得说。然后就挂了电话。事后我和孩子的感受都不好。
第三组代表:我的案例就是我和我12岁的儿子因为上补习班的事情发生冲突。他小升初了,我就说暑假这么长,你要报点文化补习班,他死活不肯,就是很坚定地不报。我内心很想让他去,情绪低落了好几天,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去上补习班?有时候觉得哎,随他去吧,有时候又看到别人这么卷,就很想让他去。
3.投票确定案主
现在三位代表都已经分享了问题,第一组分享的是和刚入职的儿子因为他抱怨工作而发生了冲突,第二组分享的是和半寄宿的女儿有时候会因为回不回家的问题发生冲突,她想好好和孩子沟通,可是沟通不畅。第三组分享的是她很想小升初的儿子去参加文化补习班,可孩子只想玩,两个人因为上不上补习班发生了冲突。哪一个大家会更有共鸣呢?现在我们投票选择。投票规则是:除三位候选案主以外的其他人投票,每人一票。
统计:第一组:0票
第二组:2票
第三组:8票
拆书家:现在我们经过投票,选择了第三组武婷和孩子关于上不上文化补习班发生冲突的问题,大家都明白问题了吗?
大家:对
拆书家:那我们就邀请武婷来做我们的案主,就她的案例来展开讨论,帮她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请案主重新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2分钟)。
案主:我邀请另一位小伙伴和我来扮演下。
案主:孩子,妈妈和你说个事情可以吗?
扮演孩子的学习者(以下简称孩子):说吧
案主:这个暑假有两个多月,你要不要考虑去上个补习班啊?还是你有别的计划安排吧
孩子:好不容易有个暑假没作业,没有考虑。
案主:那你可不可以先玩一段时间,然后去上个文化补习班呢?你现在小升初了,上初一的话,课很多。提前预习下的话对你初一的课有帮助。
孩子:那我不去,我就是要玩儿。
案主:那你每天在家玩游戏看电视也不行啊,也不运动,这样对你身体不好、睡眠也不好啊。
孩子:那我不管。
案主(有点生气):那你这样搞就没意思啦。你看别的孩子暑假都有安排,你这样呆在家怎么行呢?
孩子:不搞文化,我要搞娱乐的。
案主:娱乐啊,那也可以咯。那妈妈带你去我的音乐老师那里上课。
孩子:可以啊,只要不搞文化成绩就行。
武婷:就是以上的场景,接下来就没有沟通了,我就走了。
拆书家:你现在想讨论的问题是,除了娱乐以外,你还是希望你能说服你的孩子去补习文化课对吗?因为孩子如果不去补习你会担心他一开学就成绩落下是吗?
案主:对,最终还是要他上文化课。
拆书家:好的,你想讨论的问题是,你要怎么让孩子在小升初这两个月的时间去上文化补习班从而避免他一上初中成绩被落下对吗?
案主:对。
拆书家:接下来就到大家的时间,大家可以用8-10分钟的时间,继续追问案主与场景相关的问题,把投票问题具象化,所有学习者都可以问,只问问题,不带评判,不给建议。可以结合我们今天学习到的启发式提问三步法来向案主提问,现在我们按照顺时针顺序先一人问一个问题,一轮问完后,还有问题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发问哈。
星星:他的文化成绩怎么样?
案主:不怎么样。
星星:具体一点?
案主:六年级小升初的成绩还没出来,平时就是语文80多,数学90多,英语90多。
史老师:如果他不补习你觉得对会怎么样呢?
案主:不补习就是玩游戏,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我之前上了李林老师的拆课,知道了一直玩游戏看电视对大脑有危害,视力也会下降。
史老师:你并不只是担心学习成绩,还担心他暑假的时间利用不好是吧?
案主:对,这个也有原因。
美美超:你之前跟他沟通的时候用到过启发式提问吗?
案主:好像有吧。
美美超:你觉得他去上文化补习班,会提升多少呢?
案主:其实具体多少我并不在意,只是想有这个氛围和集体
美美超:那你就是想安排他去学习?
案主:安排他每天的时间,合理规划下,跟一群同学在一起会有些成长。不能让他暑假一直一个人呆在家里,这样不好。
亚玲:他以前上过补习班吗?文化补习班,以前是自己主动去的还是你逼着他去的?
案主:有上过。有自己想要的,也有逼着上的,一半一半吧。
亚玲:这次你让他去的时候,他就是完全的反抗?
案主:他就是想玩儿。
拆书家:大家可以结合启发式提问的步骤来继续追问案主。
琼琼:他有没有自己想去的培训班,你会让他去吗?
案主:我就是答应他去吉他,目前也没逼他,让他先玩一段时间。今天拿出来讨论,就是我还是想让他去学文化课。
梦梦:他之前补习了成绩有没有提高?
案主:英语还是有提高,稍微有点提高,不明显。
月新:你觉得他暑假不上任何补习班,后果会怎么样?
案主:不可预知。
月新:孩子之前有没有主动提出过,比如,我语文成绩不太好,我想要去补习下语文,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案主:有是有,不多。
月新:也还是有这样的情况哈。 那你觉得你安排他去上补习班以及他自己想上补习班有什么区别吗?
案主:肯定有区别,他自己想上的时候,积极性、主动性就很高,不想去的时候就拖拉,早上不想起,拖拖拉拉,爱去不去。
月新:那你觉得为什么当你安排的时候他拖拖拉拉爱去不想去呢?
案主:上补习班也要早起,放假的时候就不想早起。 我觉得他还是就想玩儿。
月新:那你觉得在假期里他会觉得玩的意义要大于补课是不是?
案主:是的。
拆书家:请问在假期之前你给他安排课程,你有没有曾经用到过启发式提问里的问原因,问过他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吗?你和他聊过他这么不想去补习的原因是什么?
案主:聊过这个问题,上次孩子生日来了很多同学,他们在一起讨论,就说烦死了,暑假各种夏令营、补习班,一点都不想去。我听到之后觉得,哎,原来孩子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我就没有强制压迫他要去上课。
月新:我的理解是你又想尊重他,但是你又没办法说服自己,是吗?
案主:对。
月新:你有试着带他规划过自己的暑假生活吗?
案主:没有。
月新:你是不是就是想安排他上课,但是他又想玩儿,你想引导他去,他就是不愿意?
案主:对。
拆书家:那你最终想解决的问题是:你希望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前提下,又能引导孩子主动去上补习班,是这样吗?
案主:我的初衷就是想激发他的内驱力,让他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拆书家:所以,你想讨论的本质问题是:我要如何引导去让我的孩子能够自主爱学习,激发他的自驱力,是这样吗?
案主:对对对,就是这个问题。
拆书家(对案主):我跟你确认下哈,你的本质问题是:你希望能学会如何去引导孩子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自驱力、让他主动学习,你以前就做过一些努力,结合今天学到的启发式提问三步法,你想探讨下在哪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是这样吗?
案主:是的,就是这样。
学习者:对的,认同。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大家都认同了问题本质,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具体解决方案。分两个步骤讨论。
第一步,请问案主,关于你引导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到什么样子算是满意?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者有什么标志来衡量你的引导是有成效的?
案主:就是主动。
拆书家:那什么样算是主动呢?可以具体一点吗?
案主:孩子自己能积极自主完成学校和培训班的作业,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可以先玩儿也可以先做作业,但是一定要安排好,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就OK。
第二步,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要有行动步骤。
拆书家:案主再次明确了问题,她希望孩子能自己积极主动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和培训班的作业,不需要家长催促。 如果要帮助案主达到目的,应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呢,请就这个问题本质,在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刚才的本质问题呢?请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个解决方案哦。大家讨论后请在纸上记录一下。
稍后再请每组派代表现场交流探讨。
5分钟后
拆书家:现在看到每个小组都已经讨论出了解决方案,现在请每组代表进行分享~
一组代表分享:
第一是让孩子做一个暑期行动规划,你想要玩什么,学习什么,让孩子列清单出来,你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根据孩子的计划,我们再来和孩子沟通,在沟通前一定要平静自己的心态,不要带着怒火。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把想要孩子做的事情想办法引导他来做。尊重孩子是前提,接着来和孩子沟通。
第二,问原因,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又为什么不想做那些事情,了解原因。
第三,问后果,比如可以问他如果你整个暑假都玩游戏会有什么后果。
第四,跟孩子沟通后,引导孩子来对他的行动计划做一下修正,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引导他自己修正。
第五,问下孩子需不需要父母的支持,暑假这么长的时间他如果不能自己监督自己的话,看他需不需要父母帮助支持他完成目标。
二组代表分享:
正好可以用到今天拆书家给到我们的方法。我觉得案主的情绪还是很稳定的,汹涌是在自己内心,没有传递给孩子。
第一个方法就是表示理解:充分地真正地更深入理解下孩子,小升初了,6年了才有这样的暑假,玩一下也很正常,是真正可以理解的,我觉得这是你和他沟通的前提----无条件接纳孩子,和孩子共情。
第二是:可以问孩子后果,整个暑假都只是玩会有什么样的自然后果,因为前面通过理解,我们了解了他背后的原因。可以这样去问他:可不可以有别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更有质量地度过这个暑假呢?
我们组有两个工具分享给你哈,在规划他的暑假计划的时候,一定是引导,而不是代替,引导孩子去做一个想做的清单。在完成想做清单上的事情的时候,比如我想要学个乐器,也可以引导孩子完成一些具体目标,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在完成他想做清单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自主学习力是不是?
另外一个就是引导孩子做一个责任清单,毕竟还是学生,在妈妈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会有责任感在的。比如:整理房间、做家务、玩电子产品不超过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除了学习语数外,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自主学习力。关于学业方面,可以针对某些特定的方面,比如语文的阅读或者写作哪个板块去提升,一定是你引导他去做这样的清单。
前面第一组小伙伴刚刚提到的,你可以跟孩子讲,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相信两个月下来,他的自主自主力肯定会提升的。
三组代表分享:
第一:今天讨论的长远目标是妈妈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目前孩子和妈妈沟通有抵触心理,妈妈还没说话孩子就知道她要说什么,就不是很想沟通了,现阶段是要先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轻松不带目的性的沟通氛围。
第二:激发孩子的学习自驱力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不是短期的,我们是建议案主先有一个心理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可能会短时间达不到目的。可以用到前面两组小伙伴的建议。
第三:在孩子玩儿的时候,陪着孩子玩儿,而不只是看着他玩儿。比如去学乐器,可以一起去学,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第四:不比较,不跟妹妹比,不跟其他同龄孩子比,不只是表面,内心也要不比较。
第五:我们这组有小伙伴给到的建议,我吃保留意见,他说不要给物质化的奖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内驱力。这个就看案主的选择。
如果家长不能很快达到理想的状态,也要继续保持和善而坚定,不能着急。
拆书家:三组小伙伴分享得太精彩了!!我先说一下,大家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用和善而坚定、引导式提问和其他方法来解决妈妈如何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内驱力的问题。
刚才第一组小伙伴分享的是要引导孩子列行动规划,在和善而坚定的前提下,根据今天学到的启发式提问去问原因,问后果,然后陪着孩子去调整行动规划,表示出愿意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支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第二组分享的是要充分地、真正地接纳孩子,而不只是说说而已,然后问后果。还给到两个工具,一是引导孩子列出想要做的清单,在孩子想要做的清单实现过程中也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自驱力。 二是引导孩子列出必须做的清单,做家务、整理房间、控制屏幕时间,在完成这个清单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孩子更加自主、自律。
第三组提到一个很好的点:培养自驱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一定是以构建好的亲子关系,构建安全的沟通环境为基础的,然后再去进行后续。 给到了三个具体建议:1.融入孩子一起玩儿,不只是做旁观者,2,不比较孩子,不管是和妹妹还是和其他的孩子;3,第三个是你们组内有不同意见的一个建议:不给物质奖励,这个你可以自己再考虑下。
我归纳总结一下大家的解决方案,第一:一定要和善而坚定,充分接纳孩子;第二,意识到这是个长期目标,不急躁;第三:不比较孩子;第四:引导孩子列出想做和必须做的清单;第五,融入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儿。
拆书家(对案主):你觉得这样的方案能帮助你解决之前的问题吗?
案主:可以试试。
拆书家:你觉得你回去之后首先能做些什么呢?可以讲一下计划吗?
案主:首先就是改善亲子关系,然后再沟通。 我可以先陪他一起玩儿,然后列清单、修正清单。我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拆书家:好棒。 案主刚刚自己给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借助他人的力量。
【微行动结束语】 感谢大家的群体智慧,经过讨论,大家给出了非常棒的解决方案,找出了案主的本质原因是孩子的自驱力不够,大家针对妈妈如何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自驱力这个问题给出了更细化的行动方案,案主也觉得,用这个方法后,有可能解决问题,同时她刚刚也有做回去后的行动计划,自己还提出了一个特别棒的点!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一起给自己鼓个掌!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拿笔记录一下。
请大家想想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如果发生需要引导孩子或他人解决问题的场景,用上今天学习的启发式提问来沟通解决问题,你该怎么处理和应对呢?
我会在微信督促你们的哈,要交作业哦
第二天莲花姐反馈:
我今天的分享内容是用“和善而坚定”构建安全的沟通环境,用引导式提问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在育儿中收获尊重和幸福感,也让孩子获得尊重、信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