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531期线上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解决孩子之间冲突的“没有输家”方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清灵,坐标湖南湘潭,是一个刚投身P.E.T.家庭教育的二宝妈妈。今年3月我带着满满的焦虑和困惑奔赴成都参加了为期三天的P.E.T.工作坊,这个学习不仅解答了我关于孩子养育过程中的各种困惑,还让我体会到“做真实的自己”的自在与喜悦,走向了自我接纳和爱,通过训后的不断践行我收获了与孩子关系的质的飞越。“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我想为你撑伞”,P.E.T.是就我想送出去的那把伞。

我今天分享的拆页来自《P.E.T.父母效能训练》

【F特征】这是一本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于1962年推行、传播了61年之久的、至今仍被广为流传的家庭教育手册。

【A优势】这本书系统全面,用四个象限囊括了亲子沟通中的所有类别,书中有通俗易懂的理论、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丰富贴合实际生活的案例,让每一位父母都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B利益】学习本书,首先你可以在养育过程中轻松锚定问题归属进而选择匹配的应对方法,走向轻松育儿,不断改善亲子关系。其次,本书提供的养育方法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主独立、富有责任感和爱心。再次,本书不断引领父母做真实的自己,通过“向内探索、向外绽放”,你将获得重新生长的力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拆页。《解决孩子之间冲突的“没有输家”方法》

本拆页来自《P.E.T.父母效能训练》第224-225页,讲述的是在孩子之间有冲突时,父母怎么做更好。下面我们花1分钟来读一下原文片段。大家看完了请在公屏上扣1。

“妈妈,吉米在取笑我——让他不要这样啦!”

“爸爸,麻吉不让我用电脑“

“我想睡觉,但是弗兰基一直在说话。让他闭嘴“

“他先打我的,是他的错,我没有对他做任何事”

这些“诉诸权威“的情况在大多数家庭是很正常的,因为父母允许自己被卷入孩子的战争。

在P.E.T.中,我们需要说服父母,把这些战争视为孩子之间的战争,这些问题应当归属于孩子。大多数孩子间的战争和冲突处于“孩子拥有问题”的范畴之中。

如果父母能记得这些冲突属于哪个区域,他们就能用合适的方法处理这些冲突:

1.完全置身于冲突之外

2.沟通之门开启法,邀请孩子开口谈话

3.积极倾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本片段讲述的是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不卷入孩子之间的战争,以“没有输家”的方法协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冲突。

Why: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大多数父母让自己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介入其中,通过了解事情经过、判定谁对谁错、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措施试图解决眼前的冲突。就拿孩子争抢玩具这件事来说,我们父母往往会要求把玩具让给“占理”的或者“弱小”的那方,要么就干脆都别玩了免得你们抢来抢去,结果搞得鸡飞狗跳。而实际上,父母以的介入剥夺了孩子为自己的冲突负责、并学习如何用自己的努力解决冲突的机会,这使得孩子无法成长、成熟,也致使孩子会继续把所有冲突带到父母面前。

而“没有输家”的解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寻找可以满足他们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既可以让父母轻松应对,还能让孩子学会共赢。

How:那么,怎么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协助孩子解决他们的冲突呢?

第一步 置身冲突之外

当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保持平和心态,让自己置身冲突之外,不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介入其中。

第二步 邀请孩子开口

置身于冲突中的孩子往往情绪比较激动,执着于眼前的输赢结果,父母可以邀请孩子开口,帮助孩子从输赢思维中跳出来,进而开始思考其他解决方案。

第三步 积极倾听孩子

在孩子寻找解决方案时,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倾听来鼓励孩子,扮演信息的传递者,促成双方获得“共赢”结果。

举一个我自己实践的例子。有一次,我崽因为他要好的玩伴没有经过他同意就骑走了他的单车,而他自己也想玩,两个人发生了冲突。这个时候,我就尝试运用“没有输家”方法。

第一步,置身冲突之外。我没有以问题解决者身份介入他们的冲突,想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第二步,邀请他们开口。看到他们为此争抢要打起来了,我就走到他们中间,并问到“你们两个都想骑单车,你们看一下有什么其他解决办法吗?”

第三步,积极倾听。两个小朋友听了我的话都不做声,我知道他们情绪还没有平复,我就静静的看着他们。过一会后,我崽提议“要不我先骑10分钟再换你骑?”,那个玩伴没说话,我理解他是不赞成这个方案并有些拒绝讨论。我就跟我崽说“他觉得10分钟有点长,看看还有其他方法吗?”,我崽又说“那就5分钟换一次”,那个玩伴还是没说话,我就鼓励他参与进来,问他“你是不是不想等那么久,那你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案吗?”那个玩伴提议“要不你骑五圈换我,可以吗?”,我崽思考一下就同意了。然后,他们按自己商量的方案玩去了。

Where:不管是家里二宝之间的冲突还是孩子与别家的孩子发生冲突,都可以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协助孩子解决冲突。有时你甚至会发现,当你还没到第三步的时候,孩子们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好了冲突,因为父母的不介入实践上就是让孩子在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太小无法表达的时候此方法不能应用。同时,我们也需要告知孩子,如果对方在冲突中故意进行身体伤害,尤其遇到校园霸凌,果断寻求老师和父母的介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5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往孩子之间有冲突时,你是怎样处理的?我们邀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玉米老师分享】

我家两个孩子都比较小,大的6岁,小的2岁。以往没有用过这么专业的方法。

小的下午睡足了,大的从幼儿园回来后又想睡觉,大的就会跟小的说“你不要再吵了”,有时候就会来找妈妈说“弟弟怎么这么吵,我都要睡觉了,他一直说话”。

这个时候,我考虑小的没有办法完整的沟通,所以大部分这个时候我会说“要不你去隔壁睡,要不你就在这睡忍受一下”,就是直接给建议了,而大的不愿意独立睡觉,就忍受在待在边上,我就一边哄着小的,一边去安抚大的。

【清灵反馈】

通过玉米老师分享的案例,我们知道玉米过往的处理模式是直接给建议,孩子也遵从了建议去实施了,当下问题解决了。这里可能需要考虑到的是,如果孩子长期习惯有问题找父母、父母给建议的这种模式,那么孩子会慢慢慢慢的在面临问题时不会自己去想方法,更多的会来找父母。当将来小的再大一点的时候,这种冲突就会相对更多一点,然后我们父母就会疲劳,这份疲劳会导致我们对孩子的耐心会越来越少,亲子冲突会相应增加。

〔A2催化应用〕7分钟

接下来,请各位小伙伴结合今天分享的三个步骤思考一下,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孩子再发生冲突时怎么应对?我们邀请1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玉米老师分享】

说一下我们家经常发生的抢玩具的场景。

老大经常拿了老二的玩具,老二就会上前说“这个是我的,你不能玩我的玩具”,老大就会火很大“这个是我小时候的玩具,怎么就会是你的呢”,其实这个冲突马上就要升级了,像今天下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那下次,我不会去充当裁判的身份,我会这样做:

第一步,明确这是孩子之间的冲突,我完全置身冲突之外

第二步,我会走过去,邀请老大来跟我说一下“你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呢”,然后我会邀请比较大一点的老大来想想有什么其他解决办法。

第三步,在这个过程中,我先听老大说出自己的想法,老二虽然语言能力不够,但是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会充分尊重他们,让他们表达完自己的想法。我也能预测到孩子们会有些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了。

【清灵反馈】

从玉米老师的分享中,我能感受到玉米老师是基本上抓住了这三个步骤了。

第一步,你会把自己放在冲突之外,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自己处理这个冲突。

第二步,你考虑到老二年纪比较小,你会跟老大了解发生了什么,也会邀请他们去想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冲突。

第三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给孩子表达的空间,并且会积极的倾听,并对这个结果也做了一定的设想。

我想跟你分享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不需要过多的去了解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它是怎么由来的,因为在了解这个由来的过程中,我们父母很可能会被带到“谁是谁非、谁说的更符合实际情况”,就会容易跑偏。我们重点是明确他们的冲突需求点是什么就可以了,这样就更能引导孩子去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孩子去跟父母去证明谁做的更对谁做的更错这种情况里。

同时,我们在听孩子表达的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老二表达的信息不是很全面,老大又在情绪里,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做一个积极的倾听,把老二的信息进行翻译转化为老大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方式阐释出来,这样的话就让过程更顺利,更能找到双方能够同时接受的结果。

我们通过玉米老师的分享,也进一步理解和固化了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的没有“没有输家”的方法。它包含3个步骤:①置身冲突之外、②邀请孩子开口、③积极倾听孩子。也邀请大家在今天结束后能够刻意练习,真正达到“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