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线上】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301次 练武场【腾讯会议室】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思维转换的力量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是魏秋香,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今天的TF1-1过级。首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保险行业的职场人。保险是一个有大爱送温暖的行业,我非常认可它;

第二个标签是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我喜欢深度思考和研究人的心理,未来想成为一名个人成长导师,帮助那些困惑迷茫的35+中年人解开心灵密码,实现个人成长;

第三个标签是终身学习成长的践行者。我喜欢读书学习,也是拆书法的爱好者,期望让“拆书”成为一项长在身上的技能。

【拆书帮介绍】2分钟

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不是把书拆掉,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是通过“RIA便签学习法”将书中的知识内化吸收拆为己用,以提升个人能力。

R-reading 指阅读原文,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意思,A-Appropriation联系自身经验,规划目标与行动。

拆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个人的“便签学习法”,可以让我们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另一种是用于公司组织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它的作用和价值不亚于一场现场培训

两者都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拆书帮是赵周老师创建的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

全国有50多家分舵,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那现在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片段来源于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63-P64页,主题是“思维转换的力量”。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个人和组织管理类书籍,相信大家应该如雷贯耳。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来阅读拆页,看完后请在评论区扣1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P63-64】思维转换的力量

或许从这个实验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第一印象的影响越深,顿悟的力量就越大,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

“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一词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他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最先提出。库恩在书中阐释,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

• 古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主张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因而激起思维转换。尽管后者曾招致强烈反对与迫害,但转眼间,人类对宇宙万物的诠释完全改观。

• 牛顿的物理学原理虽至今仍是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但是仍然不够完整。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又为科学界带来一次革命,增添了前沿价值以及相关注解。

• 有关细菌的学说出现之前,许多母亲和孩子在分娩过程中死亡,对此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军事战争中,许多士兵死于轻伤或是疾病,而非前线的致命攻击。直到细菌论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当时的情况,现代医学才发生了重大变革。

• 美国的今天也是思维转换的成果。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思想延续了几个世纪,直到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这一思想的出现,才打破传统思维。民主宪政由此孕育而生,释放了人类的天赋和才能,创立了生存、自由、民权的新规范,在世界上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希望。

但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积极的。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人们由强调品德转为强调个人魅力,这种转换反而让我们偏离了通向成功与幸福的轨道。

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不论思维方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曾经体验过一次小小的思维转换。那是个周日的早晨,在纽约的地铁内,乘客都静静地坐着,或看报或沉思或小憩,眼前一幅平静安详的景象。这时候突然上来一名男子与几个小孩,孩子的喧闹声,破坏了整个气氛。那名男子坐在我旁边,任凭他的孩子如何撒野作怪,依旧无动于衷。这种情形谁看了都会生气,整个车厢的人似乎都十分不满,最后我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先生,你的孩子太闹了,可否请你管管他们?”

那人抬起眼看着我,如梦初醒般轻声说:“是啊,我是该管管他们。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过世了,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吧。”

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我的思维转换了,看此事的角度也瞬间改变,想法、感觉和行为都变了。我怒气全消,不需要再克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他的痛苦已经让我感同身受,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原来您的太太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您愿意和我谈谈吗?或者我能为您做些什么?”一切都变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大家已经看完了,那我们来讲解一下拆页。想问一下各位在平时的工作或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What】

你负责的项目因为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同,与同事争执不下?在家里与伴侣因为对一些事情的意见不同经常争吵,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对孩子的行为不满而横加指责和批评,觉得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觉得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是“标准答案”,并强烈企图去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但仔细想想,我们的想法或做法一定正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带着片面的主观色彩,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或全貌。

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思维转换”的概念,告诉我们要破除脑海中固有的旧思维、旧模式,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哦,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和新启发。这种顿悟的感觉好比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

【Why】

思维转换能够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看问题,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看清事实的真相,找出问题的本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如果不进行思维转换,很可能会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单面线性地处理问题,容易对别人或某件事产生误会和偏见,让自己陷入困境。

【How】

思维转换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摆事实列问题。比如,周末的时候,我看到女儿作业还没写完就在玩游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第二步,叙述自己对该问题或事件原本的看法。心里很是不满,觉得孩子沉迷游戏影响学习,很想去说道她几句。

第三步,转换思维,从另一角度重新思考,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感觉。

此时,我转换一下思维,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可能周一到周五学校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让女儿倍感压力,周末回家空闲之余玩玩游戏,放松一下也未为不可。

这样想法改变后,心里原本升起的不满情绪顿时消失了,反而感受到现在孩子们学习的不容易,心生怜惜,对女儿更加理解、宽容和爱护。

【Where】

思维转换适合于日常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中,不论是人际交往沟通,还是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都可以运用。但不适用于公众演讲和商务谈判类的活动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

下面再举一个思维转换的反面例子。

上周六早上,老公说他睡眠不好晚上睡不着。这个问题困扰他很久了。

当他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是有点生气的。因为在我看来,他睡不着觉完全是个人习惯的问题。知道自己睡眠不好,又不喜欢运动,每天晚上家里人都睡了,他还坐在那里刷剧,经常都要11、12点甚至1点才睡,比那些加班族还喜欢熬夜。这么晚睡,第二天当然睡不够起不来,精神状态不好了。

我跟他说了很多次要他早点睡觉,争取10点半上床,睡前不要刷手机而是看看书,改变一下作息习惯,或许会好点。但他就是不听,依然我行我素,一边睡不着一边继续熬夜。所以我很生气。这些都是我一贯的想法。当然,也就没好气地跟他说话,或者有时候直接不理他。

然而,按照“思维转换”的方法想想:

1、 他喜欢晚睡熬夜,睡眠不好,这是客观事件。

2、 我的想法是,觉得他是“自作自受”“恨莫能助”,自己生活习惯不好,又不听别人的意见试着去改变,还天天说自己睡不着,听得都让人烦,不想理他。

3、 换种思维想想,我有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过呢?好像没有。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压力大是自然的。而我却无法感同身受,所以也没能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他跟我说睡不着,我也没有跟他说过体谅宽慰的话。只是一味地埋怨他安于现状,不思改变。

反思:如果我能够这样说,“老公,我知道家里的经济压力大部分都是你在承担,压力大我能理解,虽然工作不是很辛苦,但也要很费心费神,容易疲累。但你睡眠不好又习惯晚睡,这样的状态已持续很久了,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比如每天10点半上床看半小时书,或者周末早上8点起床,去跑半小时步,试着去改变一下,或许会有改善呢?”

这样说出来后,相信老公在精神上会愉悦很多,自然我说的话也更容易接受。而我对待他行为方式的改变,一定是先从我的思维转变开始。

【A2具体应用】

那么接下来一周,我打算再去试行一下这个方法。

【目标】

6月12日-6月18日,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运用“思维转换”的方法思考,并与老公分享。

【行动】

1、从6月12日到6月18日,早上出门上班或晚上吃完晚饭后,一起交流的时间,谈论到家庭中的事或其它某个问题时,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或意见,试着从他的角度来思考,相信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2、做到一次都可以说是一种成功,奖励自己一本《非暴力沟通》的书。如果没能做到,就给他捶背一次。

【结束语】1分钟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讲的是“思维转换的力量”。思维转换就是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从改变自己旧思维、旧模式开始,去看见事物不一样的光点。这样小小的改变,能够让我们“发现新大陆”,改善周围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