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无行动,不幸福》 所属活动: 常州龙城分舵练级2023第27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帮助大家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开场:

一、自我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来自镇江凌荷仙,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云端。我的三张标签是:教育工作者,从事语文20多年,曾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二级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正在向一级拆书家精进的积极的学习者。为了方便今天的讨论学习,我们先来分个组吧。希望大家在组内积极发言。

好,一起开启有意思的学习活动吧!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增强“自我关爱”的意识,掌握“关爱”三步法来进行“自我疗愈”。

二、图书介绍

拆页选自《无行动,不幸福》这本书。作者赵昱鲲,是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这三张标签描述这本书:积极心理学的专业书籍、科普读物,倡导“行动出幸福”的行动指导手册。

下面我们来一起阅读片断。给大家2分钟,阅读完在聊天区扣“1”。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无行动,不幸福》电子书

今日行动:关爱练习

1963年,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做了一项了不起的心理学研究,他们记录了76个婴儿从出生起到30岁的成长经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验证了依恋模式对人的持续影响。

我在看他们的研究记录时,注意到了一个名叫“尼克”的男孩。他从小就得到了父母充分的回应和照顾,他的关爱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最终形成了安全型依恋模式。

他也记得爸爸经常钻到他的被窝里哄他睡觉,给他讲故事,两个人一起编幻想的故事,一起玩拼图游戏。虽然爸爸不喜欢体育,但他尊重尼克的爱好,尼克每年生日的时候,爸爸都会带他去看一场球

赛。

在访谈记录中,尼克爸爸提到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所有东西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爱的感觉’和‘在家很安全的感觉’,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家里的事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童年时期形成的依恋模式会变成烙印在你身体、情绪中的记忆,影响着你一生中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为过去曾经受过伤的自己做些什么,但是,我想发起一项叫做“关爱练习”的行动,让你有机会为现在的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它一共有三步:

第一步,回想一下最近一年来,你受过的一次委屈、挫折或伤害。

第二步,扮演一次安全型的父亲或母亲,把自己当成孩子。

第三步,面对这个难过的孩子,你作为一个安全型的父母,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我希望你可以像尼克的父亲一样,为自己内心的小孩塑造“我是安全的”感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都阅读完了,我先来分享一下我对拆页的理解和感受。

【What】

这个拆页,要重点关注的赵博士提出“今日行动:关爱练习”。“关爱练习”,就是希望我们要增强自我关爱的意识,并且需要立即行动起来,自己对自己进行关爱练习,也就是自己对自己做有意义的事。

【Why】

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会形成依恋模式,对人的一生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得到父母充分关爱形成的安全型的依恋模式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而回避型、焦虑型的依恋横式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过去形成的依恋模式无法改变,我们也无法回到过去,再去为曾经受伤的自己做些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当下,通过刻意练习去关爱自己,进行自我“疗愈”,让自己内心的那个受伤“小孩”感受到爱,获得安全感。

【How】

“关爱练习”分为三步,我把称它为三步曲:

第一,回忆经历。回想自己近期或是一年内曾经遭遇过的一次让你印象深刻的委屈、挫折或伤害。

第二,定位角色。同时扮演两种角色,一个角色是扮演安全型的父亲或母亲,他是理性的、温和的;另一角色就是把难过的自己当成孩子。

第三步,想象对话。想象安全型的父母与难过的孩子进行对话的场景,可以是自言自语式的口头交流,也可以是写在纸上的书面交流。重点想象安全型的父母会对孩子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让内心那个难过的小孩子得到安慰,感受到爱与安全感。

【Where】

这个“关爱练习”适用于你受到了伤害或是挫折却没有人对你进行很好地抚慰的情况。

现学现用。我来举个自己例子。

第一步,回忆经历。我想到去年7月初,经过考虑,我决定换个单位。有一天,我把调动申请书交领导。领导看了,冷冷地说:“你是一个没有定性的人。你想想,这几年,你调了几个学校?”调动,其实有好几次调动我都是“被调动”,我也很郁闷。真没想到领导居然会说我是一个没有定性的人。当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站在老师面前接受批评,很是难堪。现在回想起来那冷冷的表情、话语,还是觉得不是滋味,有些难受。

第二步,角色定位。我把一个自己当成安全型的母亲,把那个受了委屈的自己当成孩子。

第三步,想象对话。

我会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静下来。我会选择写一写的方式,让两个角色进行深度对话。首先安全型的母亲,鼓励让那个受伤的小孩把心里话全都说出来。在耐心倾听的过程中,母亲及时表达适当的共情。比如说:妈妈知道你觉得很委屈,很难受。接着,妈妈再讲讲自己相似的经历,让孩子明白:对于不尊重、不理解你的人,完全可以敬而远之。不必为不值得的人耗费时间与精力。然后,妈妈再表达对孩子的支持:“你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支持你。” 最后,再给予孩子信心:相信生活中更多的是美好,让我们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妈妈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礼物。

经过这样的一番内心对话,我有了一种释怀的感觉,不再纠结过去那些人,那些事。 WQ`6> �XZ��q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看了拆页,听了我的故事分享,你有没有想起类似这样的经历,比如,近期或是近一年来,遭遇委屈或挫折或伤害或打击的经历。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当时情景和你当时的应对方法,分享时间总共3分钟,开始吧。

现场案例(小组内):

张老师:我觉得今天凌老师讲得特别好,我瞬间想到很多这样的经历,最近就有一个。公司管理层有个人事总监,常会在晨会上刷存在感,不管对方是谁都拿来说说。一天晨会,他就点到了我,就因为我请了一个假。我很委屈的,因为在我的原公司,如果外出培训请假的话,是不会因此而扣年假的。我以为新加入的这家公司也是如此。最近我就提交了一个培训申请,以为是不算的假,结果给算了。我很奇怪,就向总监的手下人咨询。了解清楚后就把那个申请撤销回来,我以为这事就了了。结果总监手下的人可能跟他做了汇报,他在第二天晨会上就当众点我名,指出外出培训是好事,但是不能用公司的假,得用自己的年假。我当时一听就火了,特别火,还顶了两句。之后,我找到总经理,忿忿不平地把这事给说了。总经理跟人事总监沟通了一下,当然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一想到这事,我就特别生气。我想:我也是一个经理级别的。他虽是总监,但怎么能当着这么多人面为一点已经不存在的小事去点我呢?好的,当凌老师分享完后,这件事情的画面瞬间就出来了。谢谢!

时间过得真快,3分钟到了,让我们回到主会场吧,点击右下角的退出讨论,回到主会场。

现在我想邀请一位伙伴,用2分钟时间来简单分享一下你曾经“受伤”的经历。

现场案例(主会场):

张老师: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5月初,我去成都做了一次口译。现场的律师跟我说,之前翻的笔译文件里面有差错。他说,因为我是在现场做口译的,了解情况多一点,所以让我回来修改一下。出于好心,我答应了。但是他们现场说的签约时间很紧,大概也就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修改笔译文件时,我想着客户时间紧,所以就赶紧做。因时间紧,做得比较匆忙,结果不仅没有改掉一些错误,反而还产生了更严重的错误。客户很生气。这个我是能理解的,但我自己心里也挺委屈的,其实我的心里想的就是要想改掉错误,并且还要把时间给“抢”出来,结果没弄好,好意办了坏事。好,我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

【A2】催化应用2分钟

今天,大家学习了“关爱练习”三步法,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用“三步法”对过去那一次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中那个受伤的自己实施“关爱行动”。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写下你的“自我关爱”的具体方法。注意分步骤写,做到明了清晰。

总结

童年时的经历,我们无法改变。现在的我们也会受到伤害,我们可以自己对自己进行“关爱练习”,呵护好自己。还记得三步曲吗?对,通过“回忆经历——角色定位——想象对话”这三步,与自己内心的那个受伤的“小孩”进行对话,让她获得爱,获得安全感。
小伙们,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