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苏州阅苏分舵拆书练级场(202306 第2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是谁拥有问题

开场:

【自我介绍&图书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今天1-2的拆书练级者安妮,我是2个孩子的妈妈,一名终身成长者,也是一位拆书新人,今天我拆的片段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它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戈登博士还是世界公认的传授沟通技巧与冲突解决方案的先驱者,他创立的“戈登模式”,为家庭教育和各个行业的人们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一套高效的沟通技巧与法则。这本书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也是一本通俗明了、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手册。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拆书环节,我今天给大家拆解的原文片段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中的P22-23页,下面请小伙伴们花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看完之后可以抬头看看我示意一下。

【阅读原文拆页】

主题【问题归属原则】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P22-23

是谁拥有问题

PE . T .父母效能训练模式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问题归属原则。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此众多的父母都落入了一个陷阱,本该归属于孩子的

①"问题"一词在这里是指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谁就拥有问题,问题就归属于他,需要他来解决,不是指谁做错了什么,谁出现问题。-﹣译者注

事情,父母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父母经常告诉我们:

"参加 P . E . T .课程对我最大的一个影响是,我能分辨出究竟谁处在问题区。这毫无疑问是最有价值的事情,真令我震撼。我的孩子拥有问题,我就不需要为此负责﹣﹣要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将它们揽在自己的肩上。"

"当我意识到自己不需要去解决每个人的问题时,这真让我松了一口气。"

当父母了解问题归属原则后,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归属的概念,可以利用前面使用过的"可接纳行为"和"不可接纳行为"的行为窗来区分。让我们看看下图:

问题归属原则三步骤:

第一步:区分行为

第二步:区分感受

第三步:对号入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的,看到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接下来我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和适用场景,四个方面来讲一下我对原文的理解:

(WHAT):什么是问题归属?

问题归属就是寻找问题的主人。首先“问题”一词在这里是个中性词,可以理解为困扰,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拥有情绪,谁就拥有困扰,谁就拥有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权利,并需要为此负责。

(WHY):区分问题归属的好处是什么?

区分清楚问题归属,可以让彼此更好的为自己负责,还可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HOW):区分问题归属具体怎么做呢?(具体步骤)

第一步:区分行为,清晰的区分哪些是你可以接纳的行为,哪些是你不可以接纳的行为。

第二步:区分感受,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需求未被满足?此时有没有情绪?

第三步:对号入座,在区分行为是否可以接纳,孩子的感受之后,在行为窗口的4个区域中对号入座。

(WHERE):适用场景?

该方法适用于2个人之间,例如:你和你的一个孩子,你和你的爱人,你和你的某一位同事等等,适用于一对一,但是不适用于一对多。

案例1:

你下班回到家,看到3岁的孩子在客厅开心的玩着积木,(孩子在客厅玩积木这个行为是你可以接纳的,孩子是开心的,那就是处于“没有问题”的区域)过了一会儿,孩子用积木搭起来的房子,开始摇摇晃晃的倒了下来,这个时候孩子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孩子在哭这个行为,如果是你可以接纳的,但是这个时候孩子是有情绪的,那就是处于“孩子拥有问题”的区域,如果你不能接纳孩子哭这个行为,那就是处于“双方拥有问题”的区域)

案例2:

13岁的孩子在客厅看电视,把声音调的很大,而你这个时候正好在跟朋友聊天,电视的声音让你听不清对方说的话。(孩子看电视,把声音调大,这个行为你不能接纳,而这个时候孩子是没有情绪的,所以是处于“父母拥有问题”的区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组】

接下来,我们是会有分组讨论,所以我们先分一下组,就近原则,左手边的小伙伴一组,右手边的小伙伴一组。

【A1-激活经验】

(过渡语)那接下来我们进入到A1的部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通过拆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行为窗口中的问题归属,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或者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对方做了什么事情,影响了你的需求,是属于你不能接纳的行为,这时在行为窗口中是属于哪个区域?

例如:当父母在赶时间的时候,孩子却在那里磨磨叽叽。

快下班了,你的同事要求你帮他完成一份不是你职责范围内的报表。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小伙伴们可以先自己想一下,然后在小组里分享讨论。

学习者案例记录:当我特别难受或者特别困,我想休息的时候,我的孩子就过来打扰我,说:“妈妈,妈妈,你帮我看看,看我画的怎么样啊?你看一下我这个弄的是不是很漂亮?” 这个时候,对于孩子这个行为,我是不能接纳的,但是孩子认为他是没有问题的,他的情绪是OK的,但我的情绪是不OK的,对于我而言是不可接纳的行为,我认为这是“父母拥有问题”的区域。

好的,谢谢你的分享,让我们又一次清晰了问题归属原则。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那么,我们需要学以致用,接下来进入到A2的部分,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行为窗口中清晰的区分问题归属,来将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权利归还给问题的主人,让我们更好的为自己负责,也鼓励孩子为自己负责。

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在便签上写下未来一周或者某个时间,你使用问题归属的原则,把处理问题的权利交还给问题的拥有者?(可以是你的孩子,也可以是你的家人,同事或者朋友。)可以从发生的事件,按照之前区分问题归属的三个步骤来确定一下问题的归属。

学习者案例记录:我想到孩子写作业, 我家孩子上三年级,他呢也会存在一个写作业拖拉的一个情况,如果在未来还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要按照这个问题归属先对它进行分类,比如说,我看到他在一边写作业一边在发呆或者弄橡皮之类的行为,他的需求可能写作业写累了,我想暂时休息一下,那对于孩子来说他这个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他是没有情绪的,对于他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对于我,对于父母而言,看到的话,这个就是不可接纳的一个行为,对于我而言,要么你就是专心的写作业,要么你可以到其他地方休息一下,但是这样子你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其他的东西,不用心导致作业质量不好,是属于“父母拥有问题的区域”,如果因为这个行为我对他进行责骂,那这个时候可能问题会发生在双方会有情绪,他有情绪,我也有情绪,处于“双方拥有问题”的区域。

好的,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那今天的拆书练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