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线下过级拆——认知红利篇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开场:

大家好,我是Amy,从事IT测试10多年,一位七岁孩子的妈妈。
我在工作和生活辅导娃的过程中深感持续学习的重要性,非常认同终身学习的理念,来参加拆书帮,期待在拆书帮跟优秀的伙伴们一起学习,精进自己。
【学习目标】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练习一下帮助他人面对他们负面感受的沟通技巧。希望在跟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大家能够学会运用了这几个认同他人感受的技巧方法去帮助他人积极面对一次不好的情绪。
图书介绍

  • 实用类图书或理论类图书
  • 在FAB介绍法中,能清晰分辨出聚焦与图书和主题的F、A、B


【FAB法介绍书籍】
今天我选的拆页是来自于《如何听 孩子才会说 怎么说 孩子才肯听》这本书。
【F】书的特征 这本书作者是阿黛尔和伊莱恩,她们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书中讲了从关注感受到鼓励合作,赞赏以及注重解决问题,还有代替惩罚等六个方面亲子沟通话题.
【A】相较他书的优点 这本书是亲子教育中的非常畅销的一本,书中涵盖的沟通技巧可操作性强,任何文化环境当中的父母,都可以学会有效使用,建立和孩子愉快的沟通方式和亲子关系。
【B】B1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六个方面,三十多种技巧,能够提升对孩子的有效沟通,B2 在今天的拆页活动中,大家可以学习到几个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负面感受的沟通技巧,这些技巧能够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进而助力他们积极处理当前的负面情绪.
下面我们先来阅读一下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何听 孩子才会说 怎么说 孩子才肯听》 P10-P11


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差不多都看完了,我来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

【what】
这个片段介绍了父母通过倾听共情孩子,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几个沟通技巧,一般孩子对自己的积极情绪都能处理好,所以相比积极的情绪,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更需要父母运用这些沟通技巧。
【where】
书中介绍这些技巧可以用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帮助孩子去面对他们的负面感受;其实也可以用于成年人之间帮助有效倾听,产生共情,助力他们找到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why not】
我就拿亲子的沟通来说,在亲子关系中,当孩子有烦恼,向父母倾诉时,父母很多时候要么心不在焉的听;要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进而否定孩子的感受;要么急于责问给建议;最后导致孩子的负面情绪会更加糟糕。如果家长运用了这些认同孩子感受的技巧,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愿意跟你吐露更多心声,与此同时,也能助力他们积极处理自己的情绪进而走出困境.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之前和儿子沟通的一个案例:
上个周五,儿子放学进家门,一脸沮丧的说:妈妈,我想和你说一件事。
我说:什么事呀。
当时我搓洗着衣物,儿子看到我没朝他看,叹了口气,就没下文了。

洗完衣服,看到儿子坐在书桌前闷闷不乐。
我说:你刚刚想跟妈妈说啥来着。
儿子说我今天在学校里手工课做了一只小兔子,结果搞砸了。
我说:嗯。。
儿子说:我本来是用彩泥做好了的,可是不小心掉在地上了,一只耳朵刷坏了。
我说:没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是一只耳朵断了吗?

发现儿子看起来更不开心了。我们的对话就儿子的情绪变得更加糟糕而结束了。

之前我一直不明白这个沟通为什么会让孩子情绪更糟糕,因为我本意是想安抚孩子的,直到某天我读了今天的分享的这个片段,原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感受也是有沟通技巧的.
【how】
那技巧具体是什么尼?
好,我们就刚刚介绍的反面案例来看一下拆页中介绍的这几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这里指家长要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叙述,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重视,更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而对于父母,只有认真的倾听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
就刚刚的案例来讲:当孩子想跟我倾诉时,看到我在洗衣服,孩子会叹气,就不想说了。
正确的做法是我应该要放下手中的衣服,正对着孩子,全身心的去观察,倾听孩子的讲述。
认真倾听会给孩子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的用 “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代替责问和给建议.
很多时候,孩子向父母倾诉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而是渴望得到倾听,得到父母的理解。
父母的这个回应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理解他的.
对应案例中:
儿子说手工课的兔子搞砸了.我回应 这样啊.
儿子听到这样的回应,继续愿意跟我分享了更多细节说兔子本来用彩泥做好了的,因为不小心掉在地上了,一只耳朵刷坏了。
其实看出当我们用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会愿意分享更多,并且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情绪会得到缓解,进而自己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比如这次是手里没拿稳不小心摔了,可能下次类似的情况会注意。


3.说出他们的感受。
父母通常不会说出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是因为担心承认或者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我们表达出他们的感受,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有人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进而会去积极面对处理他们的问题。
案例中我说:一只耳朵断了,没什么好难受的,就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这里不要否定而是可以认同孩子感受:一只耳朵摔坏了,那一定让你心里很难过。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这里指我们可以用幻想的方式给予孩子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或者实现不了的事情. 在上述案例中,孩子因为耳朵摔了难过,可以对儿子说:你肯定希望自己有魔法,让兔子长出新的耳朵.
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说到这,关于这几个技巧的应用,我们再稍微总结一下:
这几个技巧的核心原理就是接纳孩子的感受,感受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当父母在倾听孩子烦恼时,需要保持全神贯注的去倾听,过程当中可以适当运用简单语言回应孩子感受或者说出孩子感受或者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技巧去帮孩子实现当孩子对现实中实现不了事情或者东西有渴望,这三个技巧也可以结合起来用,主要视孩子的情绪是否缓解决定。


预防异议: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父母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对于孩子的不正确行为,父母需要及时制止,感受被接纳了的孩子,更容易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置的界限. 比如:当儿子在玩面团,你认同他想玩手工的感受,但拿走面团,建议他想捏东西玩可以用橡皮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激活经验:

那么现在我请大家回想一下之前,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场景:比如当你身边的孩子或者亲人朋友有烦恼,向你倾诉时,你有过心不在焉吗?你有表示他们的所面临的事情不算啥?有过急于责问或者建议?最后你们的对话不欢而散,对方的情绪更加糟糕,
好,请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回想到当时的那个场景,我们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来,我们请这位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经验分享:
辣妹:我想到前几天,我男朋友跟我吐槽他工作中遇到的糟心事,他的搭档总是不主动做任务,把事情留给他做,当时在他说的时候,我边看ipad边在心不在焉的听,大概的get到他说的主要内容,然后在他说完之后,我说:哎呀,这个没什么的呀,你直接让他做呀。说完之后,男朋友叹了口气,也走开了。

A1+反思加工:

谢谢,这位伙伴分享的案例场景非常好,假如我们可以重新回到当时的这个场景,我们来看看结合我们今天学到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感受的技巧方法,看看可以怎么做?
好,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分享一下.
我们再请xx分享一下.

辣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假如场景再现,我会运用今天的学到的技巧,首先认真的倾听他的讲述,并且在过程中给到他一些回应,认真的去体察到他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他会感到安慰,被理解,更加容易积极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我们会加深彼此的链接,增进感情。


谢谢辣妹的分享,就像辣妹提到的,这些技巧的使用,可以帮忙我们加深彼此的链接,增进感情。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今天通过这二十多分钟的时间的练习,会发现在沟通中,认真倾听,认同他人的负面感受是多么的有助于负面情绪的缓解,我们可以在亲子,工作生活中和他人对话中多体会、多练习这几个技巧.
谢谢大家,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