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晚上好,我叫钟佩萦 ,居住在广州南沙区,我今天是要过我们拆书帮的3-3。我先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吧
第一:有2娃的宝妈,爱看育儿书籍
第二:9年淘宝店主,
第三:也是一名拆书家。
【学习总目标】
我今天一起是有2个片段的学习,我们的总目标就是,学会表达感受的方法,区分出想法和感受,把感受情绪表达出来。表达情绪后 还要学表达需要的方法,提出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
【片段1的目标】
在自己有情绪的沟通场景时,我们能够运用表达感受的3个步骤,区分出想法和感受,把感受情绪表达出来。
【图书介绍】 1-2分钟
场景: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和我老公的沟通场景, 他是那种你要叫他 陪你逛街,他会怼你说:“网上买不行吗,逛一下午就为了买件衣服,逛得不累吗,”。你要叫他出去吃个饭,他会说:“如果不想做饭,我们楼下吃就可以了,叫美团送上来也可以,去哪吃还不是差不多一样”
提问
不知道你们家里有没有家人,喜欢宅家里,比较随意,没什么仪式感, 大家有的可以回应一下
那遇到这种情况你有没有像怼起来的冲动,或者憋得有点内伤。
那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对方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
你们彼此知道对方的感受吗?你的想法是怎么样的
影响
其实,情绪就像2个瓶子,一个瓶子装的是好情绪,一个是坏情绪,坏情绪装得多的时候,就像感染了炎症一样,会把病毒传染到你的好情绪瓶子里面,最后都装不下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爆炸。
解决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非暴力沟通》,就提很多方法去 解决隐藏在沟通背后的问题,不仅给我们的坏情绪消炎,还帮助我们装入更多好情绪。
在家里 增进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工作中能跟同事相处更融洽。
接下来用一分钟来阅读一下这个片段
R原文片段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根据我的观察,对于从事律师、工程师、警察、经理等职业的人来说,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无法表达情感,那是很悲哀的。西部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瑞芭﹒麦克英特尔在她父亲去世后写了一首歌《我所不知道的最伟大的人》,这首歌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们渴望与父亲沟通情感,却又做不到。
【I】拆书家讲解,4-8分钟
what
看法,想法:对应的是通过大脑想出来的评价、判断 观点。比如我认为,我觉得等等
感受:是自己的情感,情绪 和内心活动。比如常见的有开心 兴奋 难过 伤心
这个概念看上去不太难,但是我们通过案例加深理解一下
【举例对比】
1.事先跟孩子约好了,看两集动画片就不能再看了,可是到时间后他还是不舍得关 ,最后你大声的吼他:“你看你,说话不算数,说好了看2集不能看了”,
【问题】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是想法还是是感受?
【回答】是想法,
【原因】这是评价孩子说话不算数
2.我们换一个说法:
如果你说:“妈妈看到你看完了2集还没有关电视,我有点生气。”
【问题】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是想法还是是感受?
【回答】这个是感受。
【原因】生气是我们的情绪
这2个说法,你们喜欢哪一种呢,如果换位思考,你是孩子,你希望妈妈用哪一种方式来说呢,为什么呢?
第一种更像是指责,贴说话不算数的标签
第二种更包容,引导我自己去做到说话算数。
案例二:
1.小丽辛苦下班回来,看到老公抱着手机在沙发上,好像把小丽当透明人,几分钟后还没有说一句话,小丽就说“你根本就不在乎我”
【问题1】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是想法还是是感受?
【回答1】这是想法,不在乎是小丽的判断
2.我们换一个说法:
小丽说“看到你没有跟我说话,本来工作就累了,而我现在有点身心疲惫”
【问题1】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是想法还是是感受?
【回答】这个是感受。
【原因】身心疲惫是我们的感受 感觉。
这2个说法,你们喜欢哪一种呢,如果换位思考,你是老公,你希望伴侣用哪一种方式来说呢,为什么呢?
第一种更像是指责,抱怨 夸大了事实,可能会想要躲避,远离你。
听到第二种,他会心态,内疚,更想去接近你,关心你。
小结
坏情绪就像你手上拿着臭鸡蛋,对方不喜欢这个味,他最多就远离你。
想法就像从自己身上的创口贴硬是要贴到对方的身上去,
why:
如果你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可能对方并不认同你的想法,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凭什么这么说我?这时他可能站在你的对立面,就会容易引起冲突。
如果你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感受无对错,,这时他反而跟你站在同一战线上 ,去容易包容 理解 接纳。
所以我们用这个表达感受的方法,就可以避免冲突 抱怨,促进亲情 友情,改善关系。
如果不那么做
如果只谈想法,不谈感受,你的想法别人不赞同就会 引起别人的反击,双方容易怼起来 有冲突 有争吵。
how:
我根据对片段的理解,提炼了表达感受的3个步骤:
1.挖事实
这件事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对方做的,但是这件事导致了自己情绪有波动,无论当下你的情绪是如何不爽,先暂停一下,想象一下用一部录像机,把当下发生的事情,拍下来,
对这件事的描述里面没有评判、标签、想法。
比如说 儿子你中午吃饭用了30分钟,这就是实际发生的事实,不要去评价他快或者慢。
2.找感受
问一下自己,我当下的感受情绪是怎么样的,情绪没有什么好坏对错之分。找到情绪相关的词来识别出自己当下的感受。
3.说感受
通过:“我感到……”这样的句式,将体察的感受与情绪词表达出来,让对方清楚的了解到你心里的状态。
举例:
前几天我女儿甲流刚好,但是还是咳嗽,周六下午路过超市的时候,她说她想吃雪糕,她咳嗽又想吃雪糕这就是实际发生的事实。(挖事实)(起因)。我听到后,当时觉察到神经都紧绷了,因为2个孩子甲流一个星期没上学,我照顾得都烦了,现在居然还好意思说吃雪糕,当时找到了我的感受真的是又愤怒又担心的(找感受)(经过),最后我跟她说,听到你想吃雪糕,我感到很担心,担心你的咳嗽进一步严重,就可能无法上学。(结果)
【适用边界】
1.适合于带有情绪的沟通场景,如果双方很平静,就事论事,不带情绪,就不太适合这个方法了。
2.适合有沟通必要的场景,如果对方是胡搅蛮缠的,那就没必要浪费时间跟他说话了。
【预防异议】
有人觉得这3个步骤很麻烦,情绪上头的时候,就失去了理智,不会思考,都变成了指责抱怨和评判了。根本就停不下来做不到这3个步骤啊。这个刚开始确实是有点难度,需要刻意练习,但是熟练后就会本能反应,习惯性运用。就像每一个老司机都是新生上路练起来的。
A2编写剧本】 4-7分钟
通过以上的分享,相信伙伴们也学会了表达感受的3个步骤。
接下来,请在场的各位现场运用一下,我们来做个小练习,写个小故事。
想一下 未来一两周内在你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会遇到什么带有情绪的沟通场景呢,你会怎么运用“表达感受”的3个步骤呢?
比如:
现在快要夏天了,如果你看到孩子一天偷偷吃了几个冰激凌,你会不会发怒?然后用这个方法,你会怎么做?
孩子吵闹的时候你心烦意乱,但伴侣对你说:带孩子需要耐心;
你还有一堆家务,非常着急,但是孩子却拉着你的手说,快过来玩。
故事需要包括故事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等。
在那个场景里,其中部分对话体现出我们今天学习的表达感受的步骤(1.挖事实。2.找感受。3.说感受)
写小故事的要求我表达清楚了吗?
第一,这是未来一两周内可能发生的事,这个事会引起你的情绪变化
第二,把表达感受的三个步骤用上去。
第三,故事得写得丰富一点,有人物对话,有情节变化
大家可以先各自思考,然后将剧本摘要写在纸上, 5分钟后我会邀请代表来分享。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可以随时交流。
学习者分享的小剧本:
主题:沟通孩子早睡早起的问题
时间:今天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三五和女儿
背景:
因为每周一上学都很懒床,那就决定早上早点睡,睡够了,才能早起。每次叫她晚上8点半上床,9点关灯睡觉,她都会说不好,我要玩。一听到她这样回答,想到早上起床的困难,我都会很生气。今晚开始我得想办法换方式跟他说
对话:
我:今晚我们早点睡,明天就能早起了,早起就不会迟到,不会急急忙忙。(挖事实)
如果早上急急忙忙上学,妈妈就会很难受,很伤心,也会很焦虑(找感受)
你希望妈妈很难受伤心吗
女儿:我不希望。
我:是呀,每次早上急急忙忙,我就感到很焦虑,很难受。(说感受)我们今晚就一起早点睡,好不好。
女儿:那好的。
拆页1过渡到拆页2:
刚刚这个片段,我们学习了在带情绪的沟通场景时,我们可以用表达感受的3个步骤,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但是有时候别人能够理解我们的情绪,但是我们目的和需求并没有达到,那我们该如何正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呢。那现在我们进一步学习第二个片段,这2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
当与人沟通,但自己有需求未被满足的时候,运用表达需要3步骤,明确说出自己感受背后隐藏的需要
【A1】自测题 1分钟
为了更好的了解在表达需要这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做一个测试,这里有6个测试题
在这份自测题中,“1”代表很不符合实际情况,“6”代表非常符合实际情况;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圈出对应的得分,然后把所有分数加起来。
测试时间是1分钟的
自测题
评分:1分完全不符合--6分完全符合
1.多人点餐时,我会直接告诉大家,我要点什么菜
2.与人沟通时我有需求,我会告诉直接告诉他 我的目标
3.跟人讨论问题时,我会不带感情色彩,就事论事
4.当我有情绪时,我会把自己的情绪告诉对方
5.当我需要帮助时,我会直接告诉对方怎么做才能帮助我
6.我跟别人沟通时,总是能跟对方沟通清楚不会产生误解。
【解释自测题】A1的讲解 1分钟
每个伙伴都已经计算完自己的总分了吧?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得分情况:
24分以上(包括24分)的有吗?请24分及24分以上的小伙伴举一下手:
能够经常向人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以后会用得像老司机一样熟练
请总分18-23分的小伙伴举一下手:
说明你们也有一定的能力表达感受和请求的习惯,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有提升空间。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提升。
R片段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一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都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I】拆书家讲解 5-7分钟
互动
问: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是表达了我们什么?
答:需要
问: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 暗示其实我想要什么,可能会达到目的吗?
答:不会
问:案例中的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她自己知道这句话背后隐藏的需要吗?
答:不知道
对的,如果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更没有明确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反而通过批评去暗示别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你的话里还有话。
【回应反馈】
那这里我想问下大家,有没有像原文片段这样,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直接跟对方说,反而通过暗示 批评 甚至指责 这种方式,表达呢。
比如说你有没有指责过孩子不孝顺,其实你当时是又渴又累,只想要孩子给你倒杯水,想要有人体贴而已。但是一开口却说成了孩子不孝顺,不体贴
【回应反馈】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场景?说过一个什么话?
珍珍:我说过我老公“你就只在你单位是一个劳模”
关于这句话,你是想表达什么呢?
珍珍:我想在家也要劳模就好了
大家觉得他这个案例有没有代表性?
那我们先记录下来,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好吗?
那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最后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好吧?
what
这个片段就告诉我们要自己把自己的需要挖掘并表达出来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难,为什么呢?
why:
(一般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通过一些批评 指责来隐藏自己的需求
一般做法的坏处
我们自己都没有明说自己的需求,我们怪别人不善解人意,对方也觉得我们矫情 有点作。这样彼此不理解对方,就容易导致误会、关系破裂。
如果我们自己首先能够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并且真诚、具体地向对方表达,相信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即使对方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请求,但结果也会是可以协商并达成共识的。(好处)
how:
那怎么做才能发现并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呢?我提炼以下表达需要的三个步骤。
1.找情绪
觉察一下当下自己是什么样的情绪
比如午休时,孩子在吵,你大声吼他们:“不要吵了,烦死了”。当下的情绪是愤怒。
2.找需要
因为所有的情绪都是源自于需求,是否被满足。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情绪,我想要什么呢,通过连续的自问自答来找到情绪背后的需要。
比如刚刚愤怒的情绪,为什么会产生,我想要什么呢,其实我想要安静的睡个午觉。
3.说需要
找到需求后,得好意思说出口,直接向对方表达具体的需要,让对方明确接收到。而不是说通过正话反说,暗示别人来猜。
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想要……”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例 :
上周星期一,我也有点感冒发烧,因为她爸爸不在家,就我带两个孩子,晚饭后快8点了,2个小孩一直在打打闹闹,也没有写作业,我当时很累了,非常想早点睡觉,看到他们不去写作业就挺烦的,要是平时我就会说他们:“你们两个一点都不心疼妈妈,你妈妈都发烧了,困死了,你们还不快点写完作业睡觉。”
刚好那天我写完了稿子,我想到了这个方法,就找出了我的情绪是非常的着急 愤怒,其实我的需要就是想要自己能早点休息,当然2个孩子也跟我一起早点睡, 我就打算换一个方式把需要说出来 我告诉他们:8点了还没有写作业,我感到很着急,因为我今天发烧了,很困很累,我想要早点睡觉,你们能不能快点写完作业,一起早点睡。
【where】
表达需要这个方法,适用于我们自己内心有需要,对方也愿意跟我们沟通合作,也有这个能力来满足我们这个需求的场景
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就不太适合。
预防异议】
1.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表达了需要,对方还是没有实现我的需要。
我们不能说我用了这个办法就一定会让对方满足,但是说出来后,最起码可以明确的知道,有进一步协商的可能
我们要根据对方的能力,提出合理的需要
2.我们有些女生可能会说,我就觉得伴侣如果猜不对我需要什么,就说明他不了解我,我就希望心有灵犀的浪漫。但是每一对能心有灵犀的伴侣,都经过了大量磨合后才有的效果,用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磨合了解的速度更快。
A3微行动】
【1、明确问题】
(分组指令)
刚才我们学习了表达需要的三个步骤,这个三个步骤,大家还记得吗,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三个步骤(找情绪,找需要,说需要)中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三个步骤最难的是哪一步呢,或者说表达需要可能还是会面临什么问题困惑呢,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之后我们邀请两位代表进行分享。
【拆书家引导】大家清楚要讨论什么吗,我在确认一下:讨论出表达需要可能面临的一个问题,或者这3个步骤哪个步骤是最难的呢。
【小伙伴分享】
我们2个人觉得找需要最难,但是有一个小伙伴觉得说出情绪最难。
【重述并明确问题】
好的,我们意见有的不一样,但是今天的时间有限,就先少数服从多数,先来统一一下一起讨论找需要最难的这个问题,有时间在来讨论另一个问题,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好,我们就请小伙伴们在组内开展讨论,大家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探讨
为什么找需要最难呢?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大家结合过往经验,尝试相互追问,进行深入探讨。给大家5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后还是请小伙伴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伙伴分享】
1.情绪上头就会失去理智,就被情绪控制了
2.没有洞察需求的习惯,自己不会关注自己的内心
3.没目标,自己都很模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拆书家小结】
我们都讨论得很清晰了,已经找到了3个本质原因
1.容易失去理智
2.没有自我洞察习惯
3.没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明确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引导】刚刚你们提出来的这 三个原因当中,哪一个原因最本质一些呢?或者这三个原因背后隐藏了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继续讨论出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来分享
【小组分享】
找需要这么难的三个原因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 没有自我察觉的意识和习惯,不会察觉自己也不会察觉别人
第一个原因 :容易失去理智,也是因为我们被情绪影响,没有自我觉察的意识,情绪失控了也没有发现情绪的异常,任由情绪发展也没有觉察。
第二个原因:没有目标也是因为 自我觉察的习惯,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如果能经常自我觉察,就不会跑偏了目标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觉得本质原因就是 没有自我觉察的意识和习惯
拆书家小结:
根据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那你们确定找到的最本质的原因就是 没有自我觉察的意识和习惯 ,对么?
小组代表回应
是的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结合过往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分步骤讨论 ,可以先讨论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再讨论如何行动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解决到什么程度:
【小组代表萍萍分享】
我自己的观点是:自己和对方至少情绪不会继续发展,能够平复情绪
珍珍的观点是:自己情绪平复了,满足我们的需求就满意了
所以我们进一步讨论结果就是我们觉得双方能暂停情绪,情绪不进一步升级,这个问题解决到这个程度就很满意了
【拆书家小结】根据你们的讨论,你们觉得就是 这个问题解决到 双方情绪能暂停,不会进一步升级,到这个程度就满意了。我理解得对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那现在进一步在小组内 讨论如何行动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要讨论出具体的行动步骤,时间3分钟。
【5、学习者讲解讨论成果方案】
我们讨论的解决办法
【小组代表萍萍分享】
我们小组讨论后 的 解决办法是
1.觉察对方:接住对方的情绪,再澄清事实。
安抚对方或者自己的情绪,接住对方的情绪,并且点破他的情绪,才能安抚好情绪。情绪稳定了,我们才不会被影响,才能去洞察自己的需求
2.觉察自己
情绪不升级后,觉察自己,并且要告诉对方,自己的这边的事实。
3.告诉对方,自己内心的需求。
4.多写觉察日记,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案例都可以写下来,作为行为建模
拆书家:你们觉得用这个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萍萍:我们觉得能。
【A2】催化应用
我们学习,就是为了用上。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至两周的时间内,你计划还会在怎样的情景里用到今天学习的表达需要三步骤(找情绪,找需要,说需要)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思考并写下关键词。提示:计划符合SWART原则(明确、可衡量、可实现、可操作、有时限)。
【学习者现场练习整理】
我计划周末的时候就会用上,因为周末我儿子一起床,就东玩一下,西玩一下,我们看到很浪费时间,内心就会很急,我就计划用这个方法,很平和的告诉他,我们大人内心是怎么想的,希望他起床后快速先去刷牙。
【布置作业】(特定任务)
作业:在未来一至两周的时间里,完成你上面的运用计划,事后复盘把你应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如何表达你的需要记录下来,并通过微信的方式分享给我,到时候会有神秘的礼物,我期待大家的作业哦。
【作业反馈】
珍珍:周末看到他起床不马上刷牙,喜欢东看西看,我们大人就很生气,我们内心是自己想要孩子能自控,能自己安排时间,不浪费时间。我告诉他:我们大人生气是因为看到你起床不马上刷牙,我们想要一个规律的生活,想要想周一到周五一样,能自己安排时间,不浪费时间在这些小事上。
【结束语】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了如何识别感受,如何表达感受和表达感受背后的需要,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1.挖事实。2.找感受。3.说感受)
表达感受的3个步骤:
第一步,挖事实
第二步,找感受
第三步,说感受
表达需要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找情绪
第二步,找需要
第三步,说需要
我希望大家能够将上面的内容、技巧运用到生活中,让我们将书上的知识学以致用。
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