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苏州阅苏分舵拆书练级场(202305第1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帮忙孩子面对感受

开场:

一、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晚上好,我叫崔倩倩,欢迎大家来到TF2-2的线上练级场。现在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1、一家食品制造企业的HR及内训师 2、两个孩子的宝妈 3、一级拆书家,想通过拆书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从而陪伴孩子终身成长。目前拆解的书籍以亲子类图书为主。

二、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技巧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三、图书介绍

下面我用FAB的方法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F特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由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及伊莱恩.玛兹丽施所著。该书出版四十年长久不衰,被誉为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也是让全球数百万家庭收获亲密亲子关系的家教图书。

【A优势】: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这本书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荣登美国家教类图书榜第一 。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她把育儿这件事,说的很实际、很有趣。无数的场景对话、卡通对话、练习题,都让这本书的可操作性特别强,光看案例,就能找到很多拿来就能用的话术。

【B1本书的好处】:当代社会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辅导作业时候的河东狮吼和鸡飞狗跳,你让他向东他非要向西,你想跟他谈心,他对你爱答不理。如果你想着急找到答案,那么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本书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本书的核心是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让父母与孩子愉快的合作。

【B2本片断的好处】:这个片段的内容教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从情绪中释放出来,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孩子从而会积极主动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四、原为片段:节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中P10-11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告诉我们可以用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处理好情绪、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进而解决问题

【WHY】

当遇到孩子伤心,难过或者生气愤怒的事情时,通常会找父母倾诉,而父母的通常做法是要么否定或忽略孩子的感受要么给孩子讲道理、提建议这样会导致孩子会不愿意跟我们分享,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情志不畅,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如果我们跟孩子产生共情,并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孩子的内心会得到安慰,好的感受会带来好的行为,孩子的注意力也会转移到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HOW】

如何运用这四个技巧呢?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专心倾听:我们需要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倾听,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孩子就更容易表达面临的困境。

2、简单回应:用“哦…”、“嗯…”、“这样啊…”,简单地回应,不打断孩子的思绪,让孩子自己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3、说出感受:可以用“你是不是感觉很伤心/难过/失望/委屈......”?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4、幻想实现: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现实。我们可以用“我真希望我能..........这样你就能够.......这样的句式表达。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给大家举个我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姑姑家拿手机,走的时候姑姑给儿子一包“一根葱”的零食,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就打开吃了,到家后零食吃完了,包装袋还在手里。刚好被妹妹看到了,这时候妹妹就问我这个零食哪里来的,妹妹说:“我也要吃”。我说:“姑姑就给了哥哥一包,被哥哥吃完了”。这个时候,妹妹开始哭闹,我就要吃,就要吃。我当时就火了,大晚上到哪里去给你买,你晚饭不是吃饱了吗?这东西有啥好吃的。再哭就给你仍出去。这时候我想到了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于是,我停下手里活,来到妹妹面前,看着妹妹,抹了她脸上的眼泪,妹妹钻到我怀里,哭着说:“妈妈,我也好想吃这个零食”。我说:“哦”。妹妹说:“我有零食都会跟哥哥分享,哥哥也不知道留点给我吃”。哭声更大了。我说:“原来这样啊。哥哥没有跟你分享零食你是不是感觉很伤心,你本来不想吃这个零食,看到哥哥吃了你也想吃了是吗?“妹妹点点头。你看现在都这么晚了,商店也关门了,我真希望我手里有个魔法棒,可以给变出好多你喜欢吃的零食,让你吃个够。 肚子吃的像西瓜一样圆。妹妹听我说完竟然笑了,然后说妈妈明天在给我买吧,我跟哥哥一起吃。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成人、孩子带着负面情绪找你倾诉、讲述困惑、需要被关注时。但不适应于紧急、危险的事情。

预防异议:

1、有的伙伴会说我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结果弄错了,咋整?

说错了没有关系,孩子会给你纠正,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人感受做出准备判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

2、如果我接受了孩子的所有感受,是不是意味着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呢?我不想成为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

一开始,我们都会担心成为溺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渐渐地会意识到只有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才会变成溺爱。例如:当你的孩子拿着彩笔在墙上乱画时,你对他说:在墙上画很好玩是吧。随后,你要递给你的孩子一张白纸,并告诉他,想画画要在纸上画,墙不是用来画画的。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发现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后,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定发界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六、【A2环节:催化应用-分步催化】

【分步催化1】

在接下来一周或半个月内,你可能会出现的需要帮助孩子面对他的感受的场景。

比如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产生了矛盾,非常生气地跟你诉说事情经过。

比如你的孩子不小心弄丢了自己心爱的东西。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或不小心受伤了等等

你能想到的孩子可能会不开心或产生不良情绪的场景都可以。

然后大家在刚才分好的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只分享自己想到的场景,不必说要如何做。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时间,稍后邀请1-2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想到的场景。

由于是线上练习,我这边没有分组的功能,就不给大家分组,大家可以开麦讨论。

下面邀请舟姐给大家分享一下:

舟姐:我能想到的未来的一个场景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跟我诉说。

再邀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静静:天气马上要变热了小孩子肠胃不是很好,在肚子不舒服的时候孩子也会要吃冷饮、冰激凌,不给吃就哭闹这样一个场景

非常感谢这两位伙伴给我们分享了未来将要发生的场景。

【分步催化2】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你刚才在小组内分享的场景,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这样的场景,结合今天片段的学习内容,你将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准备如何倾听?用什么方式回应孩子?如何表达孩子的感受?怎么让孩子得到满足?然后让他们理顺心情,跟你进行沟通呢?

请将你能想到的内容写在便签上,并在小组内分享,每人约2分钟的时间。之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邀请静静给我们分享一下:

孩子:妈妈,我想吃老棒冰、碎碎冰。

妈妈:停下手中活专心听完后,哦,你想吃吃老棒冰、碎碎冰,想吃各种各样的冰激凌啊。

孩子:妈妈,我就是想吃,一边哭一边说

妈妈:哦,这样啊。你生病了,妈妈就不让你吃冰激凌,你是不是好生气好难过啊。

孩子:他点点头。

妈妈:冰激凌咬下去冰冰凉凉的,肚子也会变的冰冰凉凉的,会肚子疼。我多希望我有超能力可以让你吃各种各样的冰激凌,也不会生病。

孩子:嘿嘿,我还是不吃了吧。

七、结束语:

感谢大家的分享,今天带领大家学习了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专心倾听--简单回应--说出感受--幻想实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拆为己用。我是一级拆书家崔倩倩,谢谢大家的陪伴,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