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512期线下活动(步步高分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避免比较三步法

开场:

【发拆页】

【自我介绍】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TF 2-1拆书,首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重庆的湖南媳妇董玲玲。今天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我自己:2个男孩的妈妈、兴趣广泛的生活美学家、学习促进者。

【学习目标】

今天要拆解的主题是“如何避免比较孩子”。

在跟随拆书家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在其他人做出让你不高兴的行为时不去比较对方,而是应用描述事实、感受和提出请求三步法去和对方沟通解决问题

【分组】接下来我们分一下组,这边几位一组,另一边几位一组。 (按实际情况分组,新人、拆书家、爱好者混搭,尽量让每组都有不同的人群。如果前面已有分组,延续之前的分组就好)

今天我要分享的拆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

【FAB法介绍图书】

【F feature 特征 核心是“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Elaine Mazlish,这两位都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也是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的作者,卖出了超过300w本。这本书是《如何说》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是专门给多子女家庭的父母的一本具体指南,指导父母如何让孩子们和平相处。

【A advantage 优势 重点是“比较”】

这本书的豆瓣评分8.8,它不是一本市面上常见的纯理论书籍,而是通过很多生动案例给到我们非常具体而且有用的方法。

【B benefit 利益 强调的是“学习者”】

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们因为没有得到公平待遇而哭闹不止?或者是因为玩具大打出手的时候?当你自己小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有没有把你和其他孩子进行过比较? 如果有这样的状况,那么你一定得来读一读这本书啦。这本书能让你避开养育孩子的很多坑,让你不再为是否平等对待孩子,是否一碗水端平,是否要介入孩子的矛盾等而烦恼,从而更多享受亲子愉悦时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们花1-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如果看完的可以举手或者眼神示意我。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P65

忍住想要作比较的沖动

不要拿一个孩子与另外一个孩子进行比较,这样会给他/她带来不快(“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哥 哥那样把衣服都挂好呢?"),应该只跟孩子讨论他/她那些让你不高兴的行为。

1.描述你看到的情形。

“我看到一件崭新的夹克被扔在地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这令我很是恼怒。”

3. 描述需要做些什么。

“这件夹克应该放在衣柜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了,大家都看完拆页了。

( what) 这个拆页介绍了如何避免去比较孩子的三步法。

(why)那为什么我们不要去比较孩子呢?

我们成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会在无形中被比较,比较社会地位,比较工资收入,比较外形、容貌等等。当我们自己在被比较时候,我们的心情如何?大概率是不开心,不服气,而且对跟你比较的对象有一些些敌意吧。

当我们面对多个孩子的时候,会不会经常不自觉地对他们进行比较呢?弟弟比哥哥刷牙刷得更认真,哥哥比弟弟的房间更整洁,甚至连吃饭都会被拉出来比较一番。

对孩子来说,经常被比较,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敌对心理,影响到兄弟姐妹的感情以及亲子关系。

先来讲个我的亲身经历吧:

【反面例子】

我有两个孩子,哥哥天性爱好运动,运动细胞也不错,参加了很多的运动项目。弟弟一直是超高超重的,那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爱运动,在三岁之前经常愿意呆在一个地方看书或者玩玩具、画画。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对弟弟说,你看哥哥那么爱运动,所以他的身材就很匀称呢。你呢,都这么多肉肉了,一定要少吃多运动啊,不然越不动就越不爱动,然后就会变很胖啦。

弟弟听我说完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动起来,反而在每次叫他运动的时候更加不乐意了,故意逆反不去运动,对哥哥也有不满情绪。

大家看,刚才这个案例中,弟弟并没有因为我的话而去运动,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这就是我们去比较孩子会带来的不好结果。

【how】

那该怎么办呢?

今天拆页中的避免比较三步法的片段,让我们可以更好去解决类似上面的问题。

第一步:描述事实。

只需要描述事实,就像照镜子一样描述你看到的画面就可以,不要做评价、评判。

例如:我看到你今天把你的书都摊在了书桌上,没有放回书架。

第二步:描述你的感受。

例如:你乱摆的书占用了妈妈的工作空间,我喜欢整洁的书桌,所以现在我有点生气。

第三步:提出具体请求。

例如:请你把你看完的书都放回书架上。

【加工正例】

那回到刚才我的例子,如果能回到弟弟三岁前,我会用上避免比较三步法,我可以这样对弟弟讲:

首先,描述事实:我看到你今天看书和画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啦。

然后,描述感受:看到你今天没运动,妈妈有点担心你身体的活动量不足呀。

最后,提出具体请求:那我们放下书,一起到外面去跑步或者打球吧。

【适用边界】

这个避免比较的方法不只适用于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也适用于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适用于学校的老师们。谁小时候还没听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说过“别人家孩子”的事迹呢是吧? 从我们自己开始,不再对孩子做比较,不管是与自己的其他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另外,在和伴侣的亲密关系中也能用上这个方法,描述事实、感受、提出具体请求,从而让我们和伴侣的关系更加和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

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的想一想,回忆一下在以前有没有过对两个或多个孩子的表现进行比较?

有没有把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或者老公/老婆和别人的伴侣进行过比较?

如果你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也不是老师,你可以回想你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被父母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过呢?

每人想一个场景就好,可以简单记录在我发给大家的拆页空白处,只要记录场景,不需要对场景进行评价或者修正,下个环节我会给大家充足时间来讨论解决方案。等下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场景。

(1分钟后)

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你的场景吧。

学习者分享:我曾经拿我的老公和别人的老公做过比较,我在我朋友家做完客回来之后,看到我老公坐到沙发上一动不动,我就会说我老公。

“你看那谁谁谁的老公,一进门就会擦地、会做饭、收拾家里,你回来只知道一屁股坐到沙发上,什么都不干。”

我老公就特别反感,说那是别人的老公啊,又不是我,我也有我的优点啊。

拆书家反馈:确实,这个案例特别典型对不对,大家都笑了。

谢谢你分享的场景哈。

A1+ 反思加工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避免比较的三步法,那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你刚才写下的场景,你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你当时会如何做呢?

请大家在组内讨论交流,先讲场景,再讲解决办法,要有具体步骤:描述事实、描述感受、提出具体请求。

讨论时间4分钟,讨论结束后,我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4分钟后)

现在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你的场景和你的解决方案。

学习者分享: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哥哥10岁,妹妹3岁多,妹妹比较调皮一点。我有时候会把他们拿来比较,吃了晚饭我们会去遛狗,妹妹就拽着狗不撒手,狗狗被勒得比较可怜。我就对妹妹说:“你看哥哥遛狗溜得多好,他就不会拽着狗狗的脖子。”

如果可以回到当初的那个场景,我可以这么说:“妹妹,我看到你在拽狗狗啦,这是描述事实。 这让我有点担心,狗狗会很难受,这是表达我的感受。 接下来提出具体请求:你可以等狗狗回过头,再轻轻地拉着绳子往那边走吗?”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特别标准的答案呢。

今天我们学习到了避免比较三步法,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去对孩子、对家人、对朋友等等进行比较,只描述事实、感受以及提出具体请求。 祝福大家都能收获幸福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也希望我们自己在被让他人比较时能保持自我。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