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会讲故事,让世界听你的》 所属活动: 长沙橘洲分舵9月4日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示弱拉近距离 学习目标: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很高兴能在大家面前做我的第一次带拆,今天我拆解的等级是TF1-1。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三个标签: 准研究生;不安分的旅行者(14年三月份一个人跑去衡山露营结果冻得重感冒,15年骑过海南岛,最喜欢骑累了停下来就大口喝椰子汁的感觉,今年七月初环了青海湖,高原反应在一开始也让我吃尽苦头;志存高远的拆书菜鸟。
【拆书帮介绍】大家既然来到了这个拆书帮线下活动的现场,那么肯定也对拆书及拆书帮是什么很好奇。
(1)拆书:成人学习方法论,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什么说他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呢?因为它强调通过知识关联学习者个人经验,从而来规划具体的应用,分为两种形式,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2)拆书帮: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3)自己的感受:最明显就是以前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最近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去想我该怎么用。我觉得这就是拆书给我最大的改变,而且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你要去接触人的时候,你会面对几个不同的反应,敌视、视而不见、害羞、友善、拥抱,我觉得前两项不是那么常发生,最常发生的还是害羞。

        因为我们是彼此的陌生人,我们无法立刻掏心掏肺地面对面交谈,一方面来自礼貌,另一方面来自我们不了解对方,怎么知道对方之于我们是不是有害的存在?我想这多少还是来自于远古时代在荒野中对未知的恐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拿出故事来。

        圣经里有段故事,耶稣到了一个撒玛利亚的村落,他向一位来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要一杯水喝,妇人很惊讶,因为尊贵的耶稣是不跟撒玛利亚人打交道的,惊讶的同时,她还是给了耶稣一杯水,于是耶稣继续和她交谈,关心他的家人,甚至传了福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其实起初我看这个故事并不觉得如何,直到我去查了这个故事背景才知道。耶稣为什么会去跟妇人要一杯水?因为这个妇人与多个男人同居过,在当时是最被社会鄙视的人,耶稣想去救赎她。那两个陌生人该怎么创造关系呢,耶稣就通过这一杯水。因为这杯水表明在那一刻,耶稣对这个妇人是有需要的。这就好比动物界的示弱,一条狗如果翻身把肚子露出来给对方摸,那就表示很大的信任,因为动物的肚子是最脆弱没有防备的,只要爪子一抓,就马上肚破肠流。当你跟对方要一杯水的同时,就瓦解了彼此间的隔阂。当然就耶稣这个例子而言,更是能扭转尊卑的既定关系,除了创造信任外,更让彼此处在一个平起平坐的起跑点。       

为什么是一杯水,而不是要一大笔钱或者一套房子呢?因为一杯水对方给得起,也愿意给。同时这杯水也不会让对方耿耿于怀说下次一定要我还一杯水。反而会有一种给予的满足。

所以,请求对方举手之劳的帮助,恰当的示弱,可以让彼此间的距离被拉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大一那年暑假我去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乡村小学支教,因为我的一个举动让我迅速地对那片陌生的地方有了一定的熟悉。我们刚到那所小学是凌晨三点,校长带着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抵达,一路上整个人都昏昏沉沉。所以我错过了在车上初步认识那个村子的机会。第二天睡到了下午,我独自一人准备出门走走,正好在小学门口碰到了在玩耍的商店老板的小孩,那个小孩就很天真地问我是谁,我就说:“我是这个小学的老师,你是这里的学生吗?得到了他肯定的回答之后我突发奇想,我就问他:你们这里风景很漂亮,但是我对这片地方不熟悉,可不可以带我去认识一下你们的村子。得到了他家人的默许,那个小孩就很高兴的带着我去了村子的各个角落。后来正式上课之后,虽然他不在我教的班里,但是他也经常会跑过来找我玩。


A2:

1.3号早上我会去东方红广场迎接新研究生,到时候问他们所学方向和导师,并表示对他们的导师不了解希望他们介绍一下,借此拉进彼此的距离;

2.5号下午我们会开土木院的研究生新生见面会,自己故意不带笔,去现场找一位陌生人借笔,并了解到对方的姓名、专业方向、导师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