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拆书有2个片段,希望大家学习后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需要,在生气的时候能和谐沟通甚至加大合作可能性。首先,希望通过拆解第一个片段,在大家在沟通中出现分歧的时候、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能够区分到需要与策略之间的差别,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
今天我要进行一次系列拆书,拆书的原文片段来自于两本书。 这两本书都是沟通类的书籍,属于非暴力沟通系列的,都是从美国传进来的。
第一个片段是来自苏拉•哈特和维多利亚•霍德森所编写的书籍《非暴力沟通的亲子篇》,苏拉是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师,维多利亚是非暴力沟通实践者。书中是从家庭角度出发把非暴力沟通带进去,指导家长做赋权型的家长。
第二个片段来自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编写的书籍《非暴力沟通》。马歇尔是国际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书中提到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
我特别喜欢这两本书,是因为这本书较其他沟通类书籍来说有他特有的地方,一是故事性强,书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案例出现,看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让你更能联合自己,能身临其境。二是实践性强,书中会给出详细的实践步骤或者建议,让你可以按照流程更好地运用。
有时候,家长们不愿意听到孩子们想要什么,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也许是,他们不能理解需要和满足需要所使用的策略之间的区别。家长们害怕,如果孩子们的愿望是玩电子游戏、买新玩具或者整晚不睡之类的,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与之抗争,或者无奈的满足他们。
所以,我们首先明确一下:“玩电子游戏”不是一个需要,它只是满足需要的一个方法或策略。真正的需要可能包括放松、能力或者是娱乐。所谓“普遍性需要”,就是指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有的那些需要。很显然,在这个星球上,一定有些人没有电子游戏也活得挺好。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断定,玩电子游戏不是一个需要。同理,每天晚上煲几个小时的电话粥以及早上上学前看动画片也不属于基本需要之列。每天放学后和朋友们泡在一起,同样不是一个需要。
【提问】大家就刚才的片段看到了哪些关键词呢?
【小伙伴的发言】需要 普遍性 策略
大家抓重点的能力很强啊,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要避免或者化解冲突、不快等就要认清楚行为背后的需要。
现在让我们来看下这两个的概念:
需要,是“普遍性”的,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会有的才叫需要。因此是我有你也有他人都一定要有的才可能是需要。
策略,是为了满足到这个需要采取的方法就,我们才叫它为策略。他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比如说,饿了是我们的某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策略可以是:吃饭、吃面、吃汉堡等。又比如说放松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策略可以是:唱歌、打牌、逛街、看电影、跑步、睡觉等。又比如说学习的这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策略可以去报个培训班、参加社团、拜个师傅、泡在网上看资料等。
【技能点: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当与他人意见出现分歧或者冲突,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策略上,忽略掉需要,那时我们关注的是他人做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
这样做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不情愿地妥协放弃,满足对方;二是与之抗争,强制对方妥协。
如原文的,玩电子游戏的分歧,假如我们只把焦点放在对方玩电子游戏上,我们可能会与之抗争,没收他的游戏等,或者实在拗不过就妥协了。无论是哪种,焦点放在策略上解决分歧的话,最终还是导致不和谐,感情受到破坏。
假设我们注意力放在需要上,就能寻求更大程度的合作了。当认识到对方玩游戏这种行为是他的一种策略,隐藏在背后的需要有可能是需要放松或者是提升能力或者只是娱乐一下。假设对方需要的是放松,那我们就可以找到跟多的解决方法来协商了,比如说去散步、看电影、去游乐场等。
当你判断需要不肯定的时候,就像文中提到的,你想想想那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问自己1个问题:这是地球上的人都共有的吗?你跟我能缺少他吗?当然更重要的另一步是你需要从今天开始多积累需要词汇。
最后,我来总结区分需要和策略,发现行为背后需要可以用的套路:1、看,看自己观察到的行为;2、想,想需要,区分需要和策略;3、议,商议方法,寻找最大程度的合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过去一天或者一周内,你经历过双方意见不一致的事件或者某件令你有不好感受的事件,同时想想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比如说,吃完饭,本该老公洗碗的,他却去看电视,不开心;比如说,约会的时候,对方迟到了,生气了;比如说开会的时候,同事或者领导当面批评你了,委屈了。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跟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一个你经历过的事件和感受。
我举个例子:
【事件】周一晚上,我家宝贝摔跤,碰到牙龈和嘴唇都出血了,婆婆让马上去医院,我要在家先急救处理,【感受】我心里特别的害怕。
好了,现在大家向你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你的【事件】和【感受】。大家有疑问吗?
请各派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个案例。
好了,假如上面的时间再次发生,用上拆解引导中告诉大家的套路,一看二想三议。你们会怎么去做呢?
比如我刚才提到我的例子,看到发生的事件后,我会想,婆婆让马上去医院,这是她的一种【策略】,她这种策略背后可能是【需要】安全,因为她觉得宝宝的健康受到危险了,当然也有可能他的【需要】是信任感,觉得去医院的医生专业,能处理得更好。而我要在家先急救处理也是一种【策略】,我很明确自己的【需要】是安全,万一宝宝流血不止,在郊外等我们到医院已经晚了,会危及身体。最后,我争取更大程度的合作,跟她商议,在平安金管家中咨询有资质的医生,在家马上进行急救处理,确认了牙齿有没有松动,假如松动了马上去医院,假如没有松动就在家观察一天。最后我们真的达成了一致。
那在做各位再遇到刚才你们提到的事件的话,你们会用一看二想三议怎么处理呢,给3分钟时间你们相互分享。分享完毕,请一位小伙伴发言。有疑问吗?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起使我们生气了。例如,无意中听到某个人的谈话后,我们认为由于种族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这时,我们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这太不公平了!”“她这是种族歧视!”我们知道,象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于是,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如果我把某个人当作种族主义者,我的需要也许是接纳、平等、尊重或联系。
为了充分地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生气并冲着人们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是很容易的。事实上,我甚至还会觉得高兴。但是,倾听心底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却很可能引发不安。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也许会对那个人说:“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白种人,注意到这些,我的胃有些不舒适,而且很害怕,因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请你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
【技能点:预防异议】看完片段,也许有小伙伴觉得这实在太麻烦了,生气直接嚷出来多么的便捷啊。事实上,不这么做更麻烦,当你嚷完了,你的心情没见得好转,生气的情绪还在的,更可怕的是,你们之间的感情关系受到破坏了,而用这种方式能让愤怒的怒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你与对方能寻找到更大合作的可能性,所以就算这种方式步骤较多,需要更大的勇气去表达,也是值得的。
片段中提到了很清晰的四个步骤,我暂时把他归纳为:一停二想三体会四表达。【技能点:细化原文行动步骤】
1、停下来。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首先,简单地做个大大的深呼吸,就像这样子做个三四下,还不行的话,你找个安静的会议室冷静下,再不然,你可以到天台去吹吹风冷静下。
2、想想是什么使我们生气。具体说是两个步骤:第一,问自己,生气的那瞬间,我们的评价或者想法是什么?常出现的句式是:我觉得/我认为……第二,有这个评价或者想法是看到或者听到了什么?
3、体会我们的需要;就如片段一提到的,你要找出自己的需要,具有普遍性的需要,不确定是需要 还是策略的时候,问自己1个问题:这是地球上的人都共有的吗,你跟我能缺少他吗?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具体做法如片段二中的最后一句,可以参照这个表格听我讲解。
第一,提出你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察,观察应该具有一个客观性,不要带上评价或者批判,只需要把看到听到的事实说出来,比如原文:【“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白种人”】,这就是观察,如果你说我看到你很没礼貌,这就是评价了。
第二,提出你的感受,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主语一定是我,多数情况下是个带着感情的形容词,比如原文说【“我的胃有些不舒适,而且很害怕”】,害怕就是作者的感受,要跟评价区分开来,评价的时候多用的句型是:我觉得你……,主角是你,比如,我觉得你很没礼貌就是评价,并非感受。所以当你发表感受的时候,关注于自己,句式类似于是我感觉到自己内心……
第三,提出你的需要,就如拆页一说到的,需要是具有普遍性的,你我他都具有的。比如原文说的【“因为我很看重平等”】,平等就是个需要。
第四,是你的请求,你请求他人做什么,可以量化的或者可以实现的具体事情,而且别人答应或者不答应都是可以商量的,因为选择权在他人那里,你们可以做的是协商,如原文说的【我想请你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作者的请求是要对方告诉我他的感觉,对方可以选择告诉我也可以选择不告诉我的。
综上所述,张开嘴巴表达的时候记住,简单的8个字: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为了让那个大家更能体会,我举个接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同时请大家记录好4个步骤在刚才给你们的表格上,稍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有天早上起床,我看到客厅满天迷雾,吓了一跳,看到家公在煮东西,觉得这老人家太奇怪了,烟这么大也受得了,但当时我压制住了火气,回房间刷了个牙,想好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再出来对他说“爸,看到客厅那么多油烟,我真的吓了一跳,心里有点担心,这油烟日积月累会让墙壁变黄,我希望客厅的墙壁能保持干净,至少是不带油烟痕迹的。你看这样行不行,煮东西的时候咱把抽烟机开大一些,这样你在厨房也会舒服一点,同时把厨房的门关起来做菜,这样可以保证油烟漂不出客厅,ok?”
大家有记录到吗?请每位来分享一个点。
【A3技能点:根据设定的案例场景演练,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者应用知识点在组内进行角色扮演】
我们刚刚学习了表达生气的四个步骤。现在一起做一次演练的对比。请大家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跟朋友约好去看近期你们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在电影快开始的前10分钟朋友突然放你鸽子,打电话给你说不能来了,你心里不开心、生气了。
现在两两一组,相互演练,用上今天学习的四个步骤来演练,一停二想三体会四表达,用时8分钟。
【互动】请问你和朋友在沟通玩后的感受或者想法是怎么样的呢?心里面的怒火是否还在呢?
【回答】没有了,舒服了。爽了
【记录、反馈】就如原文提到的,用这四个步骤:愤怒的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
【A2技能点:环节提问中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应用场景】
设想一下,未来一周也许出现的场景呢,比如说,你可能被人放鸽子了,你的另一半可能玩到三更半夜才回家,你的孩子可能不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吃饭,你的同事可能把工作都退给你去做,你的老板可能错怪你了,这时候你心里有情绪了,生气了。这时候你想到了今天拆书,运用知识点一停二想三体会四表达来,在便签纸上写下来(看时间)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这一个小时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非暴力沟通的2个知识点。第一是区分策略和需要的差异后,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第二是,运用一停二想三体会四表达生气,将怒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勇敢地说出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