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今天我很荣幸花30分钟时间为大家带来一场拆书活动,主题是《移情聆听--如何让对方更有意愿沟通》。我是吴优,我通过3个标志性标签介绍我自己。
1. 培训师,企业培训师
2. 职业生涯规划师,从事相关的培训和咨询工作
3. OH卡爱好者,OH卡作为辅助培训和教练的工具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辨别移情和同情有什么区别,并在活动现场运用移情聆听3个步骤编写一个故事。
【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
有一次我儿子很不开心地告诉我,这次成绩考得很不好,于是我就安慰他:没事的,下次考好一点就行了嘛。他听完后依然皱眉头,我感觉安慰并没有起到作用。
【提问】
大家回顾下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与人交流时,当对方提出一些困挠、抱怨时,你的回应导致沟通无法持续下去的情景吗?
【影响】
当对方心情不好,说出一些困挠或抱怨的事情时,我们通常用安慰的语气,或者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这非但没有起到畅通沟通的效果,还可能会导致他的排斥,最终变成一次失败的交流。
【解决】
要如何有效与他人沟通呢?本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沟通方式,今天为大家带来其中一个,帮助你在沟通时,让对方感到被理解,被关注,建立起安全的空间,愿意更深入的交流。
【R片段】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移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I讲解】
这个片段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移情。片段也解释了移情和同情两个概念区别。
我们聆听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移情,另一种是同情。
【辨析概念间适用边界的 I】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也就是说聆听过程一直是围绕在对方身上,不断感知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做能让对方感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所以聆听过程都是跟对方相关的内容。
同情则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
也就是说同情往往站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去聆听,对方表达了什么让我感到如何,通常有两种回应方式,一种是对方说了什么让我感到怎样,我会用安慰的语气回应;另一种是让我感到有必要做些什么来帮助你,就会告诉你要怎么做,后者往往会产生依赖。聆听跟自己相关,这是与移情最大不同之处。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为能更好理解移情和同情的区别,下面我3个例子。
1. 我的朋友向我倾诉和另一半分手了,这时我说:你跟你老婆分开了,真是太可怜了。
【回应与反馈】
这是移情还是同情?假如你认为这是移情,请 在公屏上打1,假如你认为是同情,请在公屏上打2,我看看大家选择哪个?
假如你是选同情,我表示同意。
认为和老婆分手很可怜,这是我的主观判断。往往是站在高人一等的角度看待看待对方,会令对方感到不舒服。这时我们可以问发生了什么事会更好。
2. 我的孩子告诉我他迟交作业被老师罚抄写。我就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去跟老师解释下。
【回应与反馈】
这是移情还是同情?假如你是选同情,我表示同意。
同情的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告诉对方,这样对方会觉得你并没有考虑我的感受,直接就告诉我怎么做。要么对方会觉得你说的不是我想要的,要么觉得你说得对,照你说的做就好了。这时比较好的方法是我有在关注他的感受,将他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被老师罚抄你感到很委屈,是这样子吗?
3. 我的妈妈说不小心打烂了碗,说自己太蠢了,这么不小心。我就说:打烂碗这件事让你很生气,你是想要我们认为你是个有用的人是吗?
【回应与反馈】
这是移情还是同情?
假如你是选移情,我表示同意。
移情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理解他人,让妈妈觉得我是在了解她、在乎她的需要。当她觉得我一直关注在她身上时,会觉得氛围是安全的,不容易和我发生冲突。
【预防异议】
在沟通过程我们更倾向于用移情聆听进行交流。可能会有伙伴认为,同情也可以嘛,不一定非要移情。有这样想法可以理解,平常我们都是这样交流的。从刚才我分享移情和同情的区别时,大家就已经注意到,同情聆听更多的是在乎自己,容易忽视对方,你给出的判断和建议并不是对方想要的。为了能更好的交流,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关注、被理解,有安全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意愿。
【行动步骤】
根据刚才的讲解,我们可以归纳出移情聆听的三个步骤。
1. 陈述你知道的事实部分。
要站在对方角度,可以表达我听到的、看见的事实的部分,而不是用主观判断你是怎样的。如我听到你说和另一半分手了,能说说具体情况吗?
2. 反馈对方的感受。
判断对方当下是来自什么情绪,给予恰当的反馈,如:你当下感到的是开心,兴奋,悲伤,愤怒,失望,委屈,喜悦还是其他什么的。
3. 讯问对方的需要。
当你讯问对方需要是什么时,他会感到你一直关注在他的身上,真正能做到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在这个安全氛围下,他会更有意愿和你进行深入的交流。
注意这3个步骤最好以提问方式回应对方,这样能让对方觉得你有尊重他,不容易产生排斥感,也会寻着你的问题更深入的交流。
【适用边界】
移情聆听非常适合与对方进行深入的交流,对方认为被理解,会说出许多真实的想法,包括想要什么,坚定要做什么等。适合时间宽松的时候沟通。如果是时间紧急,比如领导下命令、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交流时,就不要用移情的方式交流。
【举正面例子】我将故事拆成7个要素展示出来,方便大家阅读。蓝色字是7个要素,红色字是运用3个步骤。
我举个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例子,运用移情聆听3个步骤和孩子进行对话的过程。
时间:明天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儿子
背景:最近孩子写作业总是被老师批评,要么写得不够工整,要么笔划写错。老师向我们反映孩子仍然可以写得更好些。
起因:孩子正在闷闷不乐地写作业,这一次又挨老师批评,老师罚他重新抄写3遍。
内容:
我:孩子,你在做什么作业?
儿:我在罚抄呢,要抄写3遍。
我:这次是什么原因要你抄写作业?
儿:老师说我的连笔太多了,写得难看,要我重新写好些。
我:原来是这样啊,因为老师认为你写得难看,所以要你罚抄3遍。(陈述我知道的事实部分)
儿:是的。(很不高兴的样子)
我:听起来,你是不是很不好受?(反馈对方的感受)
儿:(孩子憋着嘴巴不说话)
我:你是不是想要获得我们的帮助?(询问对方的需要)
儿:我总是写不好,我也想写好字的,爸爸你帮我改一下吧。
我:好的,我们一起努力吧。
儿:好的,爸爸,你看看这个字怎样,还有那个……
结果:儿子比以前更积极和我探讨如何把作业写好。
【教学习者编剧本的 A2】
请编写一段小故事,是一个未来极有可能在你的生活、工作当中会出现的场景。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运用移情聆听的3个步骤设计出对话内容,再次重申下,注意这里编的故事的场景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时间五分钟。随后我邀请伙伴来讲讲你的故事。
我把关键信息写在PPT上了,大家可以参考。
时间:
地点:
人物:
背景:
起因:
内容:
结果:
可以编写你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对方向你表达情绪低落的事情时,你可以用移情聆听的方法如何跟他交流。可以是对下属、同事、朋友或者家人等等。
【学员分享:叶子】叶子在拆书活动结束后,在群里分享了完整的故事给我。
时间:明天中午
地点:幼儿园(工作地方)
人物:我(幼儿老师),运运(幼儿园小朋友),小A(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
背景:午睡时,所有小朋友都要在房间里睡觉,老师会安排好小朋友睡觉
起因:运运不喜欢午睡时和小A睡在旁边,运运向我反映不让小A睡在旁边
内容:
运:老师,我不想和小A睡在一起,我不喜欢他。
我:你是说你不喜欢和小A睡在一起,是这样子吗?
运:是的。
我: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运:小A不是我的好朋友,我想要我的好朋友睡在我的旁边。
我:原来小A还不是你的好朋友呀(陈述我知道的事实部分)
运:是的。
我:小A不是你的好朋友,如果他睡在你的旁边,你会感到不高兴,是这样吗?(反馈对方的感受)
运:是呀,我想和好朋友睡在一起。
我:你想要和好朋友睡在一起,是因为你想要有更多的好朋友吗?
运:是的,我想要许多好朋友和我在一起。
我:既然我们的运运喜欢更多的好朋友,能不能把小A也变成你的好朋友呢?
运:(想了一想)好的,我可以和小A做好朋友。
我:我相信运运能和小A做成好朋友的。
运:好的呀,我要和小A做好朋友。
结果:运运想尝试和小A做好朋友,允许小A在午睡时睡在她身边。
【互动反馈】
叶子分享得很好,能够将移情聆听的3个步骤都运用在你的故事里。
首先你跟运运确认事实的部分,她不想和不是好朋友的小朋友睡在一起。
其次你还向她反馈她的感受,小A睡在她旁边她很不开心。
最后说出运运的需要,她想要更多的好朋友,小A可以成为她的好朋友。
【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今天学到的移情聆听3步骤,具体是哪3步骤?
1. 陈述你知道的事实部分,不是说出你的主观判断;
2. 反馈对方的感受,这个感受是对方的,不是你的;
3. 讯问对方的需要,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关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