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叫王启明,启明星的启明,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启明星是代表爱和美的维纳斯女神,但在中国古代启明星是太白金星。就像我的职业一样,有的人希望一辈子都不要找律师,认为找律师准没有好事。但有的人认为律师是帮助其解决困难的天使,可能很感谢律师让他得到了应有的权利和利益。我是王启明,是一名准拆书家,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一名从业11年的律师,大家如果有法律方面的咨询可以联系我,我很乐意给予帮助,谢谢!
【拆书帮介绍】2分钟
“拆书”是一种适用于致用类书籍,并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工具,如果你只是为了熟记这个知识点那么这个工具并不适合你 ,如果你是希望可以提升能力、解决现实生活困难,并且希望可以举一反三的,那么这个工具十分适合你,可以让你读书的效果等同于一场培训。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拆书工具就是便签法,可以更好的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应用于实践;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是通过现场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人更好的吸收知识,应用知识,“拆书帮”是一群有个人成长需求和有大爱的愿意帮助他人成长的学习爱好者的集合社群,全国各地均有拆书帮分舵,他欢迎所有爱好学习、乐于分享并且追求自我成长的你的加持。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分享。
《可复制沟通力》P133-134
找出对方的真实目的,塑造共同目的
当双方的真实目的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时,协商出一个共同方案就可以了。这里的关键在于,你要理解对方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外在的目的和心里的目的并不完全一样。
举个例子。周末,妻子想去商场买衣服,想叫丈夫陪着去,而丈夫难得休息一天,想在家看球赛。这时候两个人表面上的目的看上去不太一样,如果再继续沟通下去难免会出现矛盾。
妻子:“你难得休息一天,就不能陪我出去逛逛吗?”
丈夫颇有怨气:“正因为难得休息一天,我才更想好好在家放松一下。”
这时两个人心里都有些不高兴。
妻子很聪明,她知道再继续说下去,并不会有好的结果,于是她先做出让步。
妻子试着问:“亲爱的,你是不是想好好放松一下啊?”
丈夫缓和了一下,说:“是的,这段时间工作有些累,想好好放松一下。”
妻子说:“亲爱的,我其实也不是想上街,就是想出去转转,最近照顾孩子我也很累。”
把孩子也带进来,这时丈夫就会心有所动。
妻子继续说:“趁孩子不在家,咱们不如开车去郊外兜兜风,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放松放松。”
丈夫思考片刻:“嗯,这个建议不错。”
到这里,我们已经清楚了,夫妻二人一个表面想去逛街,一个表面想在家休息,其实真正的目的都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放松放松。经过上面的沟通,双方的共同目的就达成了。
无论是逛街还是在家休息,夫妻二人的真实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很容易达成一致。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总结出塑造共同目的的三个
步骤:
第一步:先一步做出让步。
当双方沟通的观点不一致并进人关键对话时,你一定先要暂停争议话题,并且主动说出愿意和对方进一步找到彼此都满意的办法,来给对方营造一种安全感。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看上去我想去逛街,你想在家里休息,我们再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时对方的态度就不会再强硬了。
第二步:进一步了解对方的真实目的。
气氛缓和之后,你再去了解对方真实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你可以问:“你为什么想在家里休息呢?”
对方答:“这一段时间工作累,就想好好休息一下。这时你就找到了对方的真实目的,就是想放松一下。
第三步:塑造共同目的。
如果两个人的真实目的有相似之处,那我们就可以塑造一个共同目的。
比如,你说:“其实我去逛街,也是想放松一下。”这样两个人最后的真实目的就一致了,都是想放松。接着,两个人再协商一个具体的方案去实施就可以了。
【I重述知识点】5分钟
WHAT:
什么是共同目的?
共同目的是指在沟通或交流的时候,让对方能感受到你重视他的想法,并让对方知晓你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WHY:
有了共同目的之后就能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可以让对方产生亲近感和安全感,沟通的阻碍就会越少,易于达成双方的目的,实现共赢。
HOW:
第一步:先一步做出让步。抛掉自以为是的想法,放弃想占上风的好胜心,先暂停争议话题,主动说出愿意和对方进一步找到彼此都满意的办法,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
第二步:进一步了解对方的真实目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关注对方的目的。
第三步:塑造共同目的。如果短期没有,就要考虑更远、更大的愿景是否存在。如果双方的目的很难达成一致,就需要我们想办法为彼此塑造出一个共同目的。
如果不先做让步和站在对方角度关注对方的目的的话。就无法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很可能双方会陷入情绪之中,不愿意静下心来沟通,就是你说什么对方都反对,非理性的对待事情本身。只有先让对方知晓你是善意的,你有考虑他的需求,你愿意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那么对方才会敞开心扉真正的与你沟通。
WHERE:
这个适用于可以合作共赢的场景,如果完全是零和博弈的话就不适用了。
【A1联系具体经验】1-2分钟
上个月,因为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家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我希望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可以去上拖班,但奶奶和爸爸都不同意,觉得说孩子还太小,那么小去读书干嘛。我说那孩子总要上学的,你不可能一辈子关家里的。奶奶就认为到了年龄我们就去上幼儿园,别家的孩子也没有去上托班,那么小,都不会吃饭也不会说臭臭了,托班的老师肯定没自己家里人照顾的好。再后面就是我说要去上的,你必须让他自己面对社会,自己去学吃饭等。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大家不欢而散。这可能也是很多别的家庭的日常,现在想想我没有先做出让步,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直接把自己和奶奶放在了敌对双方,双方都在情绪之中,非理性状态,后面的所谓的沟通只是对了发泄情绪。我也没有站在奶奶的角度去想她背后的目的,没有让她觉得我重视她的想法,我只是觉得奶奶就是太宠孩子了,把他关象牙塔,担心以后他不能面对这个社会。当然,我也没有跟奶奶解释我的理由,让奶奶觉得我好像就是个狠心的妈妈,从而拒绝和我沟通。我应该先做出让步,创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了解奶奶背后的真正目的,然后告诉她我的原因,找到双方的共同目的之后,尝试找出一个解决办法。
【A2具体应用】3分钟
目的:10月份在奶奶同意的前提下带孩子上托班。
今天回家后和奶奶沟通下:
第一步:先一步做出让步。
妈妈,不好意思啊,之前我态度不是很好,没有站在您的角度思考。我知道您很爱他,怕老师没有自己家里人那么用心,您的出发点是为了他,我明白的。我是他的妈妈,我肯定也是爱他的,您说呢?我觉得虽然看上去您不想送他去托班,我想送,是完全相对的,但我们能否商量下看看有没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二步:进一步了解对方的真实目的。
您不想他去,是否是担心孩子太小,也不会自己吃饭,说自己臭臭了等,怕托班的老师照顾不好他,让他饿肚子了?或者受欺负?您看抖音上有的老师欺负孩子什么的会有所担心是吗?
第三步:塑造共同目的。
其实我也会担心,虽然我想送他去托班,可我其实也害怕他收到伤害,但我是这么想的,您听听看是不是对,他月龄小,等明年9月上幼儿园基本是年龄最小的孩子,这个年纪的孩子差几个月都差很多,我就是担心以后他上幼儿园会被人欺负,因为我们家的学区幼儿园公立的,老师拿死工资,对孩子不会那么尽心,我担心以后幼儿园万一他不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可能真的会饿肚子,或者红屁股等,还可能被别的同学欺负。我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想在我能力范围内去尽量减少这种可能,托班的话我可以多花点钱给他选好一些的,也会找那些有摄像头可以看的,也可以嘱咐老师多关注下,我想着可以通过托班去教会他这些,那么他以后会少受点苦,您说呢?您看我们要么去报个一个月试试?我了解过有一个托班父母有时间的话是可以在外面看着的,我前面1、2天都在那边看着您看可以吗?如果他真的不适应或者老师不好我们就不去了,或者换别的?您看呢?
【结束语】1分钟
这个片段交了我们如何塑造共同目的,分为三步,先是先一步做出让步,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关注对方的目的,最后是塑造共同目的。
今天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