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兰州金城关活动第170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拆页主题:其实我们是有选择的

开场:

一、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好!我是徐怡芳,我的三个标签是:

1、 拥有18年的餐饮运营加盟经验

2、 44岁从零出发,开启创业之路

3、 双胞胎女儿的妈妈,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践行帮助更多的家长在育儿道路上少走弯路,看到家庭教育的初心—家长被滋养成长,才有肥沃的土壤养育孩子

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在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候,告诉自己:努力,就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拆书帮介绍】2分钟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拆书帮晋级的日子,首先给小伙伴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拆书、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首先拆书就是把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拆解、内化、输出的过程,它是以学习者为主导,进行拆为己用的一种成人学习方法

【拆书法】其次拆书法是依据应用人群不同,分为适用个人学习的便签读书法和适用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也叫RIA现场学习法)

阅读R:Reading 理解I:Interpretation 拆为己用A:Appropriation

【拆书帮】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的拆书帮,拆书帮是一个社群,由各地的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组成的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的青年自发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拆为己用,在拆书帮中不断的迭代成长为拆书家;它的愿景是帮助拆书家们升级打怪提升学习力,同时促进身边人的学习能力,扩大影响,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于拆书帮就介绍到这里,现在步入主题,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下我发给大家的拆页,拆页片段来自 《非暴力沟通》P145-146

【R原文片段】“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做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是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

这一片段主要观点是讲生活中我们感觉有很多无趣但又是不得不做的事。但是通过我们整理和反思,看清楚这些不得不做的事,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只是这些不得不做的事并不能让我们直接看出和我们之间的强相关联性。它通过三个步骤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是有选择的。

【WHY】:

这一片段提供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烦恼的时候,换一种角度思考,体会不一样的感受、价值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做事情的心态,从被动性调整到主动性;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事件的关联性,找到并看清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可以改变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跨部门作业的心态和想法

【HOW】:

这一片段给我提供的方案:

第一步:列清单

把你认为不得不做但又没有选择的事找出来,写在纸上,并列出清单内容

第二步:加选择

列出清单后,清楚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找需要

当你认同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WHERE】:

这个片段的方法也可以在以下的情境中使用,并可以帮我们看到背后的意图,让我们改变想法,从不喜欢和无趣的变成自愿和积极的。

情境一:企业之间多部门合作,跨部门作业(有些作业流程是相关性,有些是数据具有关联性

情境二:我不得不每天变着样式给孩子做可口的美食。(因为我爱她们,我希望孩子们营养均衡

情境三:我不得不每天坚持运功(因为我害怕肥胖给我带来疾病

这个方法只能用在看待自我问题上,梳理改变思维,感知链接自己的深度需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过往经历:

看完拆页的内容,我立即联想到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经历(故事):


3月4日早上,因为妹妹9点上舞蹈课,姐姐10点30分上围棋课,妹妹下课的时间正好是姐姐上课的时间,并且姐姐的兴趣班是在小区对面,而妹妹的兴趣班距离小区需要步行30分钟,导致我无法及时吃早饭出门,往往是送完妹妹,回家再送姐姐或者有时候是接了姐姐再送妹妹的状态中,感觉周末的生活一直是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这样的状态让我没有了自己休息和朋友聚会的时间。

【反思】

反思当下现状,我可以选择不给孩子报兴趣班,也可以选择让孩子自己去兴趣班,自然也就没有这样的困惑,但是我担心孩子路上的安全 。

虽然现阶段由于家庭因素,需要夫妻合作,养育孩子。但是这是我选择做的,因为我想要让孩子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至于自己需要的时间可以放在平常日孩子上学时调整。

从思维和感受的角度反思,负面转变成正面思考,就会让我们主动找寻“不得不做的事情背后的原因”,从而“我选择”角度看事情的必要性;从“不愿意、排斥、不喜欢、被迫的感觉”转变成“是自己希望的、自己需要的、愉悦的感觉”。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是我阅读完片段及反思后,制定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目标:3月28日梳理计划本周得不得不做的事

行动计划:

1、3月28日梳理列出让我感觉无趣,但又是不得不做的事项(列清单)

a、每天看半小时关于家庭教育类书籍

b、每天早晚接送孩子

c、每天健身一小时

2、在每一个事项前放上“我选择做………”,来确认这些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不得不做的(加选择)

a、我选择每天看半小时关于家庭教育类书籍

b、我选择每天早晚接送孩子

c、我选择每天健身一小时

3、再体会这些我选择做的事项背后的意图,用“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再次感受、确认这些事项是我选择做的(找需要)

a、我选择每天看半小时关于家庭教育类书籍,因为我想要大量输入与我工作有光的知识,进行知识储备。

b、我选择每天早晚接送孩子,因为我想要送她们,并且安全到学校。

c、我选择每天健身一小时,因为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非暴力沟通》中“不得不”转为“我选择”的片段,这篇片段中提供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易于执行和操作,通过对事件的整理和梳理,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我们的需求,并且免于陷入当下的负面情绪中,还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种角度出发看清我们的选择,从而让我们减少压抑、内疚和羞愧感,帮助我们善待自己,出于喜悦和乐趣来生活。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