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拆书帮申活分舵20230204拆书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面对严厉的反馈如何保持韧性

开场:

大家好,我是苗清,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新手拆书家,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经理,在路上的自我探索者。通过和世界碰撞—反馈这种方式来了解自己和认知世界,结识大家加入拆书帮也是一次新碰撞的开始,也期待和大家碰撞后产生的五颜六色的火花。

在开始拆书之前,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社群—拆书帮,在介绍拆书帮之前先介绍一下拆书法。
拆书法是一种基于RIA便签的学习方法论,RIA是由R(Reading):阅读 I(Interpretation):理解; A(Approprtation):应用。这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也就是阅读书里的原文内容,把原文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结合原文联系过去自己的经验,可以是符合原文方法的经验,也可以是做的不好的经验,再规划未来应用原文方法时候的具体行动
也拆书法是也是适用于成年人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什么呢?
因为成年人学习和学生时代的学习之间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为了应试解决统一问题,后者是为了增长并实践知识解决个性化问题。既然是为了应试,那么就要从头到尾把书都翻一遍,而在现实世界中每次为了解一个问题用这种方法效率就不搞了,拆书就是把一本书分解为若干代表着知识点的拆页,每次聚焦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与练习,以实现成年人的高效学习。
清楚了什么是拆书,拆书帮就是拆书法爱好者聚集起来的非盈利性学习社群。
核心价值观是: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目标:
了解面对严厉反馈时候的处理方法:cure法的,
列举场景:
领导说:你都来了两年了就会这些,有些拉胯啊
放假回家,家里,躺着正舒服,妈妈推门,说:你看看你的房间怎么像个猪窝一样,你回来都干啥了,你就是个好吃懒做的大懒虫
遇到这些情况,除了情绪上头,血脉喷张之外,还可以这样处理:

接下来请阅读下拆页,
注:时间不允许可重点读加粗部分
都读完了,那我们继续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关键对话》第10章:面对严厉的反馈如何保持韧性。
从觉得受制于反馈到变成反馈的受益者,有四个工具在TOSA学生的转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工具让他们向内而不是向外寻求安全感和价值感。
这四个工具可以归纳为易于记忆的首字母缩写词“CURE”


镇定(Collect yourself)。
慢慢地深呼吸会让我们感到安全,意识到身体不必进入战斗状态。关注自己的感受也会有所帮助。尽力觉察我们体会到了哪些感受,从而觉察我们的情绪。我们是受伤、害怕、尴尬还是羞愧?如果我们能对当时的感受有所思考,我们就能获得更多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另外,识别、审视和批评那些引发你感受的事情也有帮助(见第5章)。一些学生会有意识地借助令人宽慰的事实来整理情绪,例如重复鼓励自己:“这些话伤害不了我,我很安全”或者“即使我犯了错误,也不代表我整个人不好"。


理解(Understand)。
保持好奇。提问并请对方举例,然后倾听。我们在前一章说过,好奇心可以让我们免于生出戒备之心。专注于理解可以阻止我们沟通时对人不对事的倾向。我们忙着解决疑问的时候,是不会去苛求自己的。最好的“好奇心谜题”是“为什么眼前这个通情达理的、理性的、正派的人会说这样的话?”从对方说的话中抽离出来,就像他们在说别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去评估对方的话。把自己当作一个优秀的记者,只是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复原(Recover)。
有时候,最好在这个阶段请求暂停。控制感会带来安全感。你有真正准备好了再回答的权利,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重新获得一种控制感。跟对方解释,我们希望花时间反省一下,有机会再回复他。像 TOSA 学生那样,把收集反馈和整理反馈的任务分开,先倾听,过后再分辨真假。在评估对方的反馈之前,允许自己感受这个过程,并从这个过程中恢复过来。在TOSA,一些学生有时会回应说:“我会好好想想的。”他们不同意也不反对,只是答应会找时间用心思考一下这些反馈。之后他们会认真反思,直到他们觉得已经把“笔”完全握在自己手里为止。如果对方的意见对我们而言太具挑战性,我们可以这样说:“怎么答复你对我来说很重要。我需要一些时间,好好思考一下你说的话,然后告诉你我的结论。”结束谈话后,使用对我们有用的方法重新建立安全感和价值感。


积极处理(Engage)。
审视他人的话。如果我们在重建安全感和价值感方面做得很好,我们会从反馈中寻找真相,而不是从中寻找漏洞。筛选反馈,即使对方说的95%的内容都是废话,只有5%的内容有价值,我们也要去伪存真。别人的话中一般总会有少许真相。不断抽丝剥茧,直到发现真相。如果情况允许,再次联系那个提意见的人,告诉他我们对反馈的理解,我们接受哪些意见,有哪些承诺。有时,这可能意味着我们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在潜意识里没有寻求对方赞同的需要,我们就不会表现得戒备心很强或是争强好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拆页中的CURE法是当遇到严厉反馈时采取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看似是伤害的状况中获得益处。镇定、保持好奇、复原、积极处理四个步骤。
【how】
首先,镇定
当听到批评时会激起情绪反应——比如:上面的场景中会有愤怒,抵触,内疚,表现为身体紧绷,呼吸急促甚至忘记呼吸,胸口有点堵。觉察到这里要先慢慢深呼吸,让身体从紧张的攻击状态慢慢放松下来,这也是决定了能否继续进行下一步沟通的关键。也可以用一些口头语言来鼓励自己,比如:换一个人会受到不同的回应,只是你问的那个人的回应方式,和自己是什么样没什么关系。
接着保持好奇。
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捍卫自己的价值转移到对对方这句话的好奇上,去提问为何对方会说这句话。比如你觉得我不好,那么你觉得我哪里不好呢?。把自己从当局者中抽出来,以一个旁观者而非代入者的视角去提问和回应。
复原
如果此时自己的情绪很强烈,无法在短时间内舒缓并且平复。无需立刻回复对方,另一个选择是在此时请求暂停,比如说可以回复:我再去反思下,给自己一个情绪舒缓和复原的间隔。
最后是对反馈积极处理
别人对我们的反馈并不是空穴来风,也并不是完全的是为了攻击而攻击,里面一定会或多或少呈现出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这一步就是打开自己,吧别人说的话和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接受说的真实的一面,丢掉说不不真实的一面。也许有些工作就是没有做到位,进一步沟通哪些要改。但不是拉胯。
自己的房间就是比较乱,但不是猪。
以上就是四个cure法的四个步骤
为什么要用呢?
【why】
为什么用?
这种场景下会瞬间激起情绪。尤其当涉及自我价值层面的,如果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打“,强烈抨击 或者”逃“沉默不语 的方式来应对,关系僵化不利于解决真正问题,处于受害者的角色,用防卫姿态被动应对。
【where】
CUER法不但可以指导我们在职场、家庭、亲密关系里遇到语言打击时积极应对,同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对过去自己经历的语言打击用其中的镇定、保持好奇,积极处理进行,重新解读
实际应用注意:
①如果情绪太强烈无法短时间平复,可直接进入第三步请求暂停等情绪舒缓之后再进行第四步
②反馈也可以不需要采用当面,微信询问也可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我经历过的采用CURE法处理的例子:
微信在和一位同事对接事情,有些问题的细节不清楚和对方再确认,回复是:脑子呢,我明明说的是 。我第一反应是是愤怒,身体紧绷呼吸急促,接着就回了句:我要是不长脑子就不会来问你了,幸好事情也没有进一步恶化,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愤怒之中,很排斥和她沟通,有时候还会影响到正常工作进展
现在:
深呼吸,缓解情绪;
缓解好,好奇去想,为何她会这么说我?是不是她说的很清楚我没有理解到位
没缓解好,先出去走一圈,或者放一个冥想音频,或者先回复个万能的:嗯嗯和好的
积极处理,对照事实,看下聊天记录和之前的资料,是不是自己没有结合前后文的意思理解,只理解了一部分。

A2:

有时候去问问题会遇到回应说:这你都不会。
在接下来的两周,当遇到时候会:
会先保持正常呼吸:
情绪平稳,带着好奇:诶竟然发现自己的盲区
情绪没恢复好,我再看看
当面/微信接受并询问:这个目前有欠缺,谢谢你帮我指出来,那我应该怎么提升一下呀

以上就是应对的严厉的反馈的CURE方法,祝愿大家生活中少一些严厉反馈,有的话,用CURE法疗愈自己,找到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