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现在由我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爱与沟通的分享,让沟通更有效。
整个过程大概分成五个部分:相关介绍、原文片段阅读以及RIA三张便签内容。
【自我介绍】
首先呢,问候大家春节快乐,元宵佳节,喜气洋洋!
做个自我介绍,本人姓于名超,干勾于的于,超人的超,大家可以叫我超超或者英文名Joyce都可以。
我的三个标签是
1、终身学习者,拥有旺盛的好奇心,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十分“博爱”,希望能利用好这一点,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2、从艺术圈跑到设计圈谋生的空间设计师,喜欢建筑设计,男神是安东尼·高迪,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去巴塞罗那瞻仰男神大作。
3、拆书家预备役,计划今年完成3大级9小级的拆书过级,成为一名优秀的拆书家,和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拆书帮介绍】
非常荣幸能够加入拆书帮,跟随赵周老师和优秀的拆书家们学习。
“拆书法”其实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经验,帮助学习者去规划应用,从而不断地提升拆书家和学习者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分为两种情况的,一种是拆书家自己应用这个方法,具体的应用工具就是RIA便签法,通过【R】阅读原文片段,提取关键内容,消化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就得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I】便签,然后内化知识,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对比反思完成【A1】便签,最后,根据我们从【I】便签里提炼的步骤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就形成了一张【A2】便签。
这样的一个拆书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把书中的理论、技能进行转换,并贴合自身情况,有效的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另一种是组织学习的应用,以便签法为基础,由一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学习分享,带领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这就相当于一场专业的技能培训。
而“拆书帮”正是由一群爱好“拆书”的拆书家和学习者聚在一起,“拆书”化为己用,互相促进学习的非营利性组织。具体表现为全国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以分舵为单位组织拆书活动,帮助更多的人学习成长。
主题:《非暴力沟通过程》 页码:P007—P008
要达到让双方都能发自内心地相互给予,我们需将注意力聚焦在四个方面——它们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不论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我们只是去观察。要做到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我们的挑战在于不夹杂任何评判。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只是说出人们做了什么。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 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呢? 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觉察,我们清晰和诚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
例如,一位母亲想和正值青春期的儿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说话,她可以这样来表达以上三个要素:“菲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团脏袜子和电视机旁边的三团脏袜子,我很生气,因为我希望在我们共用的空间里能多些整洁。”
紧接着,她可以表达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一个具体的请求:“你愿意把你的袜子放在你房间或放进洗衣机里吗?”我们借助这个要素提出对他人的期许,希望他(她)怎么做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好。
非暴力沟通的一部分是对这四个要素的清晰表达,表达的形式也不拘泥于语言。而另一部分则是从对方的表达中了解这四个要素。我们通过感知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连结,进而聆听他们的请求,来找到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更丰富。
当我们将注意力持续聚焦在以上几个方面,并协助对方也这样做,我们便在彼此的沟通中创造了一种流动,如此你来我往,最终双方都能自然而然地展现善意: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让我的生命更美好,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让你的生命更美好,你的请求是什么?
【What】这个片段给我们说了什么?
今天的这个片段给我们讲述了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按照这四个要素来清晰表达彼此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能够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到语言的背后,正确的理解彼此的表达,理解彼此真正的目的。
【Why】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沟通方式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是不一样的,大家有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模式,这就造成了大家的语言方式的不同。同一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描述词来阐述,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就容易产生误会、产生冲突。
比如我们在原文的这个片段中,看到的这段沟通案例,我相信在母亲这样讲完之后,菲利克斯一定不会认为是母亲在无理取闹的抱怨。面对如此清晰明确的要求,他一定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
这种生活中的小问题,可以说家家都有,文中的例子是“脏袜子”,我们生活中可能会是“脏衣服”“脏垃圾”“钥匙放哪儿”等等的小矛盾。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最常说的是不是类似于“你又把你的脏袜子乱扔,烦死了”?当你这样说完之后,这个问题是不是并没有解决?还会让彼此的心情都不愉快?甚至偶尔会爆发一次小冲突?
因此,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些“小矛盾”,为了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非暴力沟通吧!
【How】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文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只要我们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就可以了:
第一步:观察——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不夹杂任何评判,只是说出人们做了什么;就像片段中的这位母亲和青春期儿子的对话,这位母亲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不加评论的描述出来“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团脏袜子和电视机旁边的三团脏袜子”。
第二步:感受——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伤心、害怕、喜悦、有趣、心烦);比如片段中,这位母亲很直接的表达出她的感受“我很生气”。
第三步:需求——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比如片段中的母亲,她的需求“希望在我们共用的空间里能多些整洁”。
第四步:请求——提出一个具体的请求,对他人的期许,希望他怎么做。片段中,这位母亲最后提出明确、具体的请求“你愿意把你的袜子放在你房间或放进洗衣机里吗?”。
【Where】知道怎么做之后,我们还要考虑这个方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用?
如果当下的情况十分紧急,是不是就不适合慢慢讲道理?其实从片段中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类似亲密沟通、亲子沟通、职场沟通等情况,我们有需求要表达、有目的想要达成,有足够的时间,希望在一个平和、轻松的氛围下完成沟通时,就可以推荐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比如职场沟通,当你需要你的下属完成某件事情时、当你需要向乙方阐述你的项目需求时、当你需要向你的领导求助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支持时,当你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不妨试着用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这四步,将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体验。
【A1联系具体经验】
故事 —— 说到这,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就是本周三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但事情要追溯到年前,我作为一名设计师,修改方案时需要我同事将他们和甲方领导沟通后的意见反馈给我,我才能针对性的修改。同事A的习惯是跟甲方开完会后,直接把会议录音给我,让我自己听。每次看到他的项目我头都大了,每次都得跟他发火,年前特别忙,他又是这样扔给我一个4小时的录音,我直接炸了,然后想到我正在拆解的《非暴力沟通》,我就尝试跟他沟通了一下,我说:你看啊,你给我的这段录音是4个小时的,我手里现在工作有多忙你也是知道的,对吧?我忙的上火,没时间也不耐烦去听4个小时的会议录音,而且我怕我听完理解的也不对。所以呢,我需要你帮忙归纳一下甲方的修改需求。以图文的形式归纳好以后给甲方确认一下,是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是的话再给我,我们这边工作进行起来更高效一些,你觉得呢?然后他说好,他试试。
反思 —— 这周三他给了我一个很清晰的PPT,这让我不得不反思了一下,在这次沟通之前,他每次发过来语音或者乱七八糟的资料,我都是说他:能不能整理一下,你看那谁谁,你看他们都比你这资料整齐,你这乱七八糟的得我们自己整理半天。他每次都是赖皮的:哎呀你们辛苦整理一下顺便了解的深刻巴拉巴拉的。之前我第一反应就是好烦,这个人工作怎么这么没条理,然后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心情很差。现在想想,在我没有运用拆页的这个方法的时候,我跟他提意见只是发泄情绪了,光抱怨了,并没有具体的行为请求,所以同事知道我不高兴,但是并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或者说,我没明确要求的时候,他就懒得做。可是,当我按照这四步来沟通的时候,他才认真正视我们设计师的心情和需求,结果就是周三给我了一份清晰的修改反馈PPT。我真的很开心。
【A2具体应用】
我决定好好应用一下这个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当下有一些被领导忽视的需求。
目标: 由于疫情影响,公司项目不稳定,没有招聘足够的设计师,在同时有几个项目进行的时候,我们现有的三个人很辛苦,很难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所以,我计划2月13日上午11点,总经理出差回公司后,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跟总经理沟通租借兼职设计师的问题。让他理解我的具体想法和需求。
行动:
1、观察——简单说明我看到的客观事实,那就是:我看到之前跟您提过几次工作量大,忙不过来,希望公司批款租借设计师或者出图公司,您这边一直都没有反馈;
2、感受——要直接一点说明我们当下的困境,让领导明白我们的难处,比如:我很着急,很累,真的忙不过来,很怕耽误工作;
3、需求——要明白的告诉领导我们现在的工作难度在哪里,我们需要怎么解决当下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工作量真的很大,加班通宵都很难解决问题,是真的需要增加人手;
4、请求——最后跟领导明确的指出需要领导具体怎么做,让他非常直接的明白这么做就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比如:我希望您能尽快给采购部门批款,让他们在一个月内谈几个不错的兼职设计师和工作室给公司备用。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的TF1-1的RIA便签分享,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了解非暴力沟通,将这个沟通技巧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沟通体验。
让我们爱上与人沟通,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