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李明充,江湖人称“充电宝”,手机充电少不了。我有三个标签: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师、创业培训师和充电宝。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企业战略管理以及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想很美,创业维艰,创业充电宝可以让您的创业更美好。
【学习目标】
我们本次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今天学习和练习,大家将理解并学会用四步法来制订高效的周计划,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争取现场初步拟定一份周计划。
【图书介绍】
F:特征
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时代周刊》《经济学人》以及全球学界誉为“人类潜能导师”、“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是克林顿、奥巴马等4位美国总统的顾问,他的思想和成就与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比肩,辅导了《财富》杂志100强企业中90%和500强中75%的企业家或高管。本书已经是一部永恒经典,里程碑式的著作——高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30年,在全球140多个国家以40种语言出版,影响指导了几代数亿人的人生,是领导和CEO的案头必备,职场精英和学生的必读名著,教育家和父母的必修之课;不分年龄、职业,超越时代、性别和各种生活方式,男女老少“通吃”,简直就是“万人迷”。
A:优势
书中从“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构建完整的思维和行动体系,相比同类书籍,本书更完整、更深刻朗,颠覆我们原来很多的想法、做法,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由内到处彻底的得到升级。相比同类书籍有模型、有方法,该书“用户界面”十分友好,极具操作性,有很多图表(如图1),每章最后都附有“付诸行动”(如图2),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手把手地在教读者如何做一个高效能人士。
图1.“消极被动”与“主动积极”比较
图2.付诸行动
李开复、刘润、吉姆·柯林斯等大咖强烈推荐。(PPT图)
B:利益
【B1】如果您是企业管理者,将极大提高您的思想境界、领导力,打造高效团队(铁军);如果您是普通职员,将重构您的快速晋升通道,实现升职加薪;如果您是宝妈,将极大改善您的亲子关系,帮助您培育优秀的孩子;如果您与另一半处于“战争”中,将帮助“你们化干戈为玉帛”,感情升温。即使以上都不符合,也有助于改变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方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赢得高效的人生。
【B2】
要赢得高效的人生,离不开高效的计划。
或许我们会有这种体会:工作是做不完的。每时每刻我们的手边总会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处理,比如回邮件、写文档、编代码、学知识、开讨论会等等,为此我们常常会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自己能够长出三头六臂。可是为什么成功人士们总能有条不紊、“很轻松”的地完成工作呢,还能把家庭等等方方面面照顾到呢?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用科学的自我管理来划分工作的轻重缓急,有意无意的使用了高效计划制订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
今天的拆页将帮助我们掌握自我管理,制订高效的周计划,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让我们告别每天都在救火状态,照顾到工作、生活、社会、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的事物,帮助我们做一个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四好青年。
【过渡语】
今天要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是其中的“制定高效能的周计划”。
下面我们花1min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请大家看完后在聊天区扣“1”示意一下。
主题:自我管理四步骤—制定高效能的周计划。《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钻石版)P133和P135。
【片段】
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个关键步骤:
确认角色。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个角色。你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然后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
你不必想得太复杂,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选择目标。第二步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要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有几个第二象限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定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安排进度。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起草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两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通常星期天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确定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者因为一个特别约会。
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WHAT:
俗话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要认清和梳理自己的关键角色,明确目标,清楚每个角色该做的事情,并以周为单位进行安排,制订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计划,从而更好的让我们实现自我管理。这里第二类事务是指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务(如图3),比如学习、职业成长、家庭、社交等等,通俗的说就是对你的人生很重要,但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完,需要持续做的事情。
图3.时间管理矩阵
WHY:
【通常做法】通常来说,我们是如何制订周计划的呢?拿张白纸,想想领导在骂“怎么这么慢”,赶紧把领导要的列入下周计划;哇,甲方爸爸第十五次要我修改方案,列入下周计划;孩子学习拉下了,要辅导她作文了,列入下周计划,等等。我们会列很多很多的事项,事无巨细,把它们列成清单,然后放在每天的安排里面。制订完计划(打完收工),哇,感觉信心满满。事实上,计划不如变化,到周末来盘点,发现很多计划都没有完成,让我们有很强的挫败感。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通常做法的坏处】以前那种做法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第一,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第二,急于求成,明明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干完的事,恨不得将计划排成一个星期就能做完;第三,大而全,包罗万象,这些事务没有分类别类,杂乱无章;第三,没有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第四缺乏平衡,顾此失彼,如果都把时间放在工作上,那么老婆和小孩抱怨会陪的时间少,花太多时间在家庭上面,那在工作当中又会经常受到领导的批评,简直里外不是人呀;第五,没有灵活性,日程排得密密麻麻,恨不得每一秒钟都给利用上。99%的情况下都做不到。最终导致我们忙而无效,不断“原谅”自己,下周还是走回老路。
【反面案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有雄心壮志,比如利用别人都在刷剧的时候,给自己充电,来个弯道超车,让自己像黑马一样突飞猛进。春节前,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七天时间看两本书,准备两份拆书稿,看五篇文章,和我侄子进行教练对话,还要去两个地方旅游。结果后来很多都没有实现,比如,书就翻了两页,一份拆书稿都没有写。(见下表)
表1.原来的周计划表
HOW:
那我们该如何制定计划呢,只需要四步就可以了:
第一步,确认角色。写出自己的关键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任务。
第二步,选择目标,思考每一个角色下面自己最想做的一两件事情,用行动、动作去呈现、去丰富。这些事情最好是第二类事务。就像演员演戏一样,比如最近很火的《狂飙》,你不能把高启强的角色演成了安欣,不能把安欣的角色演了高启盛。(法国的思想家蒙田曾说过:“如果一艘帆船没有明确的航行目标,那任何风向对它来说都不会是顺风。”)
第三步,安排时间的进度。把这些任务落到这一周的某一天里面。
第四步,就是每日进行调整,依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图5.四步制订高效周计划
【正面案例】
如果重新来一次春节、放个七天假(你们是不是也想,想得美哈),制订计划的话,我就会这样做:首先,我要想想自己的角色,我的主要角色是孩子的爸爸、爸爸妈妈的儿子、外婆的外孙,当然,还有个人个体等。其次,我会把每个角色需要做的主要事项列一下,在春节这个时候,比如作为爸爸妈妈的儿子,那我要好好陪他们到处走走、说说心里话,作为孩子的爸爸,我要陪女儿去看她喜欢的电影《深海》等等。第三,安排时间,春节嘛,第一要务是要好好陪陪家人,休息一下,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就不要安排学习啊、成长啊等事务,就陪爸爸妈妈到处走走、聊聊天就可以了;初三就可以带孩子去看电影。第四,如果有远房亲戚来拜访,打乱原来的日程安排就做适当的调整。(新计划见下表)
表2.用四步法制订的新的周计划表
WHERE:
不管你是学生,上班族,还是领导,宝妈,自由职业者,想要高效地完成任务,达成目标,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制订周计划。
与此同时,周计划最好做好与月度计划、年度计划的衔接,或者是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的分解。
如果一些小的事情,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做的,就不要列在计划里面,比如打电话,回个信息等等,马上就做了,不要把周计划搞得过分的臃肿了。
【A1】激活关经验(显像提问)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制订周计划的,有没有感觉就是在忙碌各种临时的、救火的事情,不是漏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而自己想做的都没有做,感觉很累,而且没有什么结果。比如一周的时间全部都在处理工作,忘记了家人的生日、纪念日等;比如,原定急需要看的书,到周末发现翻都没翻;再比如,报名了拆书训练营或别的学习营,都结束才想起了自己报了名,等等。
请描述一次你自我管理(制订周计划)的失败经历,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自己的心情如何?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每人一分钟,时间总共为3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1-2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现在大家可以开始了。
学习者恩恩分享:
上一次啊,就是1月份的时候给自己制定过一个计划,就是说要在得到app上面听一些课程,因为平时听课都很经常的听。然后认为很容易完成,听一个民法典的200讲正常来讲呃,如果有兴趣,一天都可以听十几讲,总共200讲分配到这一个月怎么都听完了。然后还有一个想法就是,1月份是一年刚开始,要做一下全年的计划,还有那个工单位的工作要结个尾,有很多事情要忙,就想着给自己立个flag,这个月少发朋友圈,或者是只看朋友圈点赞不发。现在到2月初了,再看自己当时立的计划,基本上是忘记了,《民法典》没有听完这个课程,只听了11天之后第二天就完全忘了,然后那个朋友圈没有少发或者不发的这个计划也没完成。
【A1+】(反思加工)
大家刚才都分享了自己自我管理(制订周计划)的失败案例,下面请各位思考一下,假如现在我们乘着时空机回到过去,你将如何应用今天所学的四步法高效制订周计划,来重启你的计划呢?
下面给大家2min的时间写在便签上。
最后,请1位小伙伴分享和展示一下,时间1min
学习者恩恩分享:
我想可能就是第一个角色是学习者,要去学一些法律知识,因为我也是一直想要考司法考试就是各种原因,拖拉都没有考。都没有去考第二个呢,就是选择的目标,比如说我用一个星期把那200讲的民法。课程它只是一个入门的课程,我把它听完就这么一个目标了,不再增加了。能够保证到它是一两件要做的事不多,还有是和长期目标相关的,这是目标选择第三个进度安排呢,如果说200讲,那每天就至少听十讲。然后第四个呢,就是每日调整。那如果说有空的时候,因为我我这段时间都可以呃步行走路都每天走一个半小时,如果十几分钟一节课的话。呃,想要去听听完实讲课应该是很容易的,就是说每日根据先以实这个数字为基准,然后再去调整,我觉得这样子应该很容易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