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12月1日相约虹口拆书,极致做好一件事!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 学习目标: 学会在自己表现不完美时,能体谅自己,而避免陷入自我惩罚。

开场: 大家好!我叫朱冬玲。我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是:我是一名培训师 ;第二个标签是:我是在二级路上的拆书家;第三个标签是:摩羯座吃货。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带领大家做一个现场的拆书学习。通过学习,今后在遇到挫折时,大家能够谅解曾表现不完美的自己,而避免陷入自我惩罚。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原文片段取自这本《非暴力沟通》。
F: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早年从师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现了一种神奇而和平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的方式。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它能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进行真诚、顺畅的沟通,让爱自然流露。由于卢森堡博士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A: 全球每年新增近千万名非暴力沟通的学习者。它的实践篇出版近三年,始终在美国亚马逊沟通类图书中排名前3!
B: 这本书能改变你那些容易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让你能够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冲突;还能让你学习爱自己。我读这本书的收获是:我能够倾听对方想要表达的需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我们成长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的影响中,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培养自己在各种情境中都专注于生命的需要及价值观,也许已经太迟了。然而,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我们一样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例如,如果发现我们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们马上就可以问:“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旦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很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不再感到羞愧、内疚和沮丧,而开始体会到别的情感。不论它们是忧愁、失望、恐惧、悲伤、挫折感或别的——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我宽恕

接着,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我相信,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

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及所处社会,使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在各种情境下,都能关注于生命的需要及价值观而只会对行为进行评判。所以当我们表现不完美时,我们通常就会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这样做不仅无法满足需要,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那么怎么做才能使我们在表现不完美时,也能体谅自己,避免自我惩罚呢?

当我们一旦觉察到我们在自责时我们就马上进入以下步骤:

1.寻找尚未满足的需要---自问“我自责....,是我的什么需要没有

得到满足呢?”    

2.体会此刻的感受。(情绪是信息,是能量)

3.理解过去的行为--自问“我做......,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呢?”

4.原谅曾表现不完美的自己 

我分享我的一个经历,上周一去公司开会,预定是16:30结束,实际结束时已经是晚上5点半了。我很急,因为早上我和老公说,我晚上大概6点左右到家,他已经准备好饭在等我了。我就马上发微信给老公告诉他我大概到家的时间。当我赶到地铁站台时,我看到有一列车停在那里,我就立即跑上车了,心里很庆幸,可以早点到家了。然后就浏览手机上的信息了,过了几站,我听到报的站名是我完全没听过的,我猛然意识到我做反向的车了。接下来我就开始不停地训斥自己:“怎么这么粗心,上错车了!笨蛋,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过了一段时间,我意识到我在自责,所以我马上就用刚才介绍给大家的4个步骤:1.寻找尚未满足的需要--我就问自己:我责备自己“粗心!笨蛋!”是我的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我明白了,是我想照顾好自己的需要。然后,2.我开始体会此时我的感受,我的感受是:挫折感、悲哀及焦虑。接下来3.我想理解我过去的行为--我问自己:“你没确认就乘车,是想满足你的什么需要呢?”我觉得照顾好家人对我来讲很重要。我心里想着我回去晚了家人一直要等我吃饭,他们会饿的。这时,我就明白了,在我急急忙忙没确认就上车的时刻,我心中充满了要照顾好家人的渴望。这使我忽视了自己的一些需要。4.这时候,我不再责备自己,而是原谅那个曾表现不完美的自己,只要今后我能意识到自己及对他人的两方面的需要,我就能灵活地对应。而没有陷入自我惩罚之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A3现场演练】下来,我设定了一个场景,我来说明一下:

小张的老公带孩子回老家了,就小张一个人在家。有一天小张因晚上要出差,她想这几天家里都没有人,就决定把晾在走廊里的衣服全都收回来。就在她收衣服的时候,一阵风吹过,房门“砰”地一声锁上了。她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惊呆了!等她醒过神来,她就马上开始责备自己:“我怎么没想到门可能会关上呢!把自己锁在门外,这简直太丢人了……!”。因为没有身份证,开锁的人不给开。只好借邻居的电话打给老公,让他把钥匙快递回来。结果老公不但没有安慰她,还责备她考虑事情不周。她很郁闷,

陷入了羞愧、沮丧之中。

    那么请大家先思考一下这个场景,给大家30秒时间。在你脑海里是否有画面感?----好,现在请大家按2-2分组。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在这个场景下,如果你就是当事人小张,你会如何使用刚才学习到的4个步骤,来原谅那个曾表现不完美的自己,而避免自我惩罚呢?想好后请大家在组内进行讨论,并把具体的解决方案写出来,给大家5分钟时间。之后我会请1-2组小伙伴分享下。

具体信息我发到微信群里了,大家可以参考。


学习者案例记录:

 

  1. 周怡:第一步:寻找需求----当前最急迫的需求是进门;第二步:感受是恐惧、难过;第三步:因为急着去收衣服,没有带钥匙就出门了;第四步:原谅不带钥匙就去收衣服的自己。

  2. 高彩云:第一步:没有照顾好自己;第二步:感受是失落;第三步:因为比较着急收衣服,没有考虑那么全面;第四步:原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