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碎片化时代精进地阅读——拆点橙初登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体察感受的根源 学习目标: 通过表达“我(感到)...是因为我...”来认识到自己的感受

开场: 大家好,我是园芳,在群里叫八爪鱼,今天我要带拆两个片段。第一个带拆片段的学习目标是让学习者通过表达“我(感到)...是因为我...(有...的需要)”来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来源于自身,取代抱怨和指责。这个片段来自于《非暴力沟通》。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又称为“爱的语言”。【F】此书豆瓣评分高达8.5分。2003年出版的《非暴力沟通》至今畅销不衰,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一。【A】在家庭中时常出现的争吵乃至冷战有没有让你疲于应付?在工作中同事和客户的不配合有没有让你焦头烂额?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觉得某些时候自己的社交关系处于一种不受控的状态?如果你在寻求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非暴力沟通》一书可以给你一些让你豁然开朗的启示。【B】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一,《非暴力沟通》,P50

    请注意以下例句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例一: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例二:

    甲:他们取消了合同让我很不高兴。

    乙: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个例子中,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她不高兴;乙认识到,是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鼓励乙进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她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乙可以这样表达她的愿望: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把自己的感受归咎于别人的行为,而别人的行为是不可控的,况且别人并不知道你的真实需要是什么,自然也就很难做到让你满意有时会感觉自己被控制,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你的喜怒哀乐;也很容易指责对方,把气全部撒在别人身上,对方听到不中听的话会自责或驳斥,陷入沉默或者争吵。(Why not)

    那么,怎么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哪些需要、期待或者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并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方式表达出来。你说的越清楚,也越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如果一下子说不出自己的需要,就从批评中去找。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

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你不好好吃饭,我很生气”,家长其实是希望孩子好好吃饭,从深层次来讲是希望孩子健康。

妻子对丈夫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需要丈夫的陪伴。


学习者Q:我觉得这个片段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点远,我们平时不会这样说话。

拆书家反馈:是的,我们中国人都比较含蓄,不大会直接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但很多时候正因为如此,会产生很多沟通上的矛盾。所以我们需要刻意的练习,改变我们的语言习惯。你可以体会一下片段中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乙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不是让你感觉更好?非暴力沟通就是希望通过学习类似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来实现积极正面的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想想,在你身边,有没有一个让你又爱又恨的人?明明很亲近,他(她)却经常成为你抱怨和指责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你的儿子,你傍晚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见儿子的袜子乱丢在地上,忍不住开骂;这个对象可能是你的伴侣,又比如,在公司受到领导批评,给男朋友发信息,他一时半会儿没回,就打电话过去抱怨了通。

    回忆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对他(她)有怎样的期待?请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表达出来。

    5分钟后请每组派一位代表来做分享。


    学习者P:我有一个好朋友,她老是不回我微信,几个人出去吃饭也老是迟到,她每一次有这样子行为的时候我都会很生气,就会跟她讲,讲了几次后就变成沉默,让这件事情过去。今天一下子想到这个事,说明我心里还是多多少少有些不满。冷静下来分析之后呢,我觉得可以这样表达:“我感到很生气,因为在这段关系中我需要被重视。”

    学习者H:我现在和闺蜜合住。我平时有点强迫症,看到家不干净就想去收拾一下。她可能就习惯乱七八糟的。我平时就会跟她讲,你怎么家里都不打扫,怎么每次都是我干的。现在想想,我感到很无辜,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家的环境需要我们一起去维护,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承担。


    片段一的结语:好,刚才大家学习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么,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不可以帮助他人发现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呢?且看我带拆的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二

《非暴力沟通》,P114

    有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这样的谈话是很累人的。它只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而无法帮助我们与他人如何加深联系。这种书面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怎么做才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使谈话生动有趣呢?我的建议是,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

例如,如果一位邻居又讲到她20年前的痛苦的经历——她丈夫抛弃了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我们也许就可以插话说:“听起来,你现在还是愤愤不平。你很需要关心和体贴?”人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和接纳。他们也没有意识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与讲故事相比,更容易得到他们所期待的联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二的I

什么时候谈话会显得沉闷、尴尬,没有意义?

1.一方滔滔不绝,一方沉默不语

2.两个人都说很多,但不在一个点子上,自说自话

大家可能会想,打断另一个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谈话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通过表达来获取别人的理解和接纳,加强联系。

作者曾经做过一个非正式的调查。他的问题是:“如果你说的话别人不想听,你是希望对方假装在听还是直接打断你?”他问了许多人,只有一个人不希望被打断。听到他们的回答,他更确信,打断别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不想被人当作负担。

(预防异议)

那么,怎么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1、通过合理的提问让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你说的某某事或某某人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对方一下子很难准确说出自己的感受,运用封闭式的问题,提供各种描述感受的词汇,例如愤怒、生气、委屈等。  

    “你对这件事(人)的期待是怎样的?”如果对方一下子很难准确说出自己的需要,根据对对方的了解,运用封闭式的问题继续提问。比如原文片段里,你是需要关心和体贴吗?(How)

    2、或者,在提问前直接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我感到...因为我想要...”。鼓励对方主动表达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二的A3

    下面我们分为3个小组(A组、B组、C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对话场景(这里注意一下第一个场景的对话有两种改编形式,由A、B两个小组参与),进行角色代入,改编或设计一段对话,请运用合理提问和主动表达的方法,促使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7分钟后,每组派两名代表进行演练。

 

场景一

(背景:丈夫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无意义,妻子则讨厌现在的生活环境。两人商量好,辞职、卖房、移民去巴黎。之后丈夫得知自己很可能会调岗升职,开始动摇,思考还要不要马上行动)

妻子:你把那工作推了?

丈夫:还没呢。仅仅是保留一种可能性。那些钱真能让我们的生活从此不同呢,我们能换个大房子,能去旅游。关键是,至少在短期内,我们在这儿也可以很幸福。不一定非得去巴黎才能开心的。

妻子这么说,你已经决定了?

丈夫:没有,没有,就像我说的,仅仅是一个可能性。

妻子:好,咱们假设你说得对,你薪水更多我们的生活可以比现在更宽裕,可是,你不还是一样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辛苦做着你认为荒谬、无聊的工作?

丈夫:那也是我自己的事。

妻子:只是你自己的事?

丈夫不悦,扭头走了。


A小组——改编要求:将自己代入丈夫的角色,妻子的沟通技能和风格不变,丈夫通过合理提问和主动表达,让妻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学员Y扮演丈夫,学员Z扮演妻子

妻子:你把那工作推了?

丈夫:还没呢。仅仅是保留一种可能性。那些钱真能让我们的生活从此不同呢,我们能换个大房子,能去旅游。关键是,至少在短期内,我们在这儿也可以过得不错。不一定非得去巴黎才能开心的。

妻子:这么说,你已经决定了?

丈夫:没有,这只是一种可能。我认为这件事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共同决定的。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机会,我有点犹豫。但还是要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这个事情怎么样?

妻子:好,咱们假设你说得对,你薪水更多我们的生活可以比现在更宽裕,可是,你不还是一样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辛苦做着你认为荒谬、无聊的工作?

丈夫:听你的口气,好像对这个方案不是很认同。我想知道你希望或者你需要的是什么样的。

妻子:我是觉得在这个工作上你做得不开心,每天还要在上面投入那么大的时间,而且我们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就算加了那么点薪水也并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生活。我对这里已经非常厌倦,我不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我希望我们还是去巴黎。

丈夫:我明白了,你对我们现在这个环境感到不满,你希望有一个更好更舒适的环境。你觉得巴黎符合你的需要?

妻子:是的,我对巴黎整个城市的印象非常好,而且我们初期的打算就是去那里,我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一点点薪水把我们自己困在这里。

丈夫:那我们再坐下来讨论讨论。



B小组——改编要求:将自己代入妻子的角色,丈夫的沟通技能和风格不变,妻子通过合理提问和主动表达,让丈夫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学员F扮演丈夫,学员Q扮演妻子

妻子:你把那工作推了?

丈夫:还没呢。仅仅是保留一种可能性。那些钱真能让我们的生活从此不同呢,我们能换个大房子,能去旅游。关键是,至少在短期内,我们在这儿也可以很幸福。不一定非得去巴黎才能开心的。

妻子:是的,你说的也对,升职加薪可以短暂地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你要想想你最初的希望是什么,你希望换工作是因为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所以我希望你再考虑一下。

丈夫:是的,确实是这样子。我也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需要再考虑一下。


场景二

    在一次兴趣活动上,小徐当主持,小默是一个小队的队长,坐在最前面一桌。活动进行到最后,小徐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话筒刚轮到小默这里,小默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小伙伴打算去聚餐,小徐主动清点人数,问到小默的时候,小默还是不说话,其实他是去的。


C小组——设计要求: 将自己代入小徐的角色,与小默展开一段对话,通过合理提问和主动表达,让小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学员B扮演小徐,学员T扮演小默。

背景补充,小默本来想上台当主持人表现自己,但被小徐抢先了,小默内心有些嫉妒。


小徐:小默,有几个小伙伴打算一起去聚餐,你要一起吗?我在统计人数。

小默(沉默)

小徐:你一直在沉默,我知道你是有什么想法的,说吧。

小默(沉默)

小徐:你这样让我很为难。

小默:算了,还是不去了。

小徐:你是不是觉得我哪里做的不到位?

小默:没有,我觉得挺好的。

小徐:你是不是觉得不舒服?有点不开心?

小默:没有啊,还好啊。

小徐:你是大家的队长,大家很需要你在场。

小默:好吧,那就一起去吧。



片段二的A2

    刚才我们在场景中练习了促使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两个技巧,一个是合理提问,一个是主动表达。

    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做一个行动A2。

    今天你会有一场对话,也许他是你好久不见的朋友,突然找你喝酒,见了你却一句话也不说;也许她是你天天打电话唠嗑的闺蜜,她今天又跟你说她男朋友哪里哪里糟糕;也许是你的一个同事,吃饭的时候一个劲的跟你抱怨公司。这会是怎样的一场对话,在哪里在何时进行,和谁,说的是什么事情,请用3分钟的时间在组内分享。

……

    当你听不下去或者对方一再沉默,对话陷入沉闷或者尴尬时,请试着运用合理的提问或者主动的表达,促使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5分钟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分享。


学员Y:我有一个同事,蛮喜欢吐槽的,一方面他很喜欢吐槽一方面又很喜欢接活,活接了以后他每天加班加点地干,然后一边干一边在那里吐槽,就是又爱又恨的那种。然后他经常来找我,他觉得我比较会倾听,实际上我很烦他。有时候听不下去了,我就驳斥他说这是他是自找的。今天我学了这个以后呢,我觉得我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是不是觉得很累?你是不是觉得很辛苦?但是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感呢?”


学员Z:有个同事平时表现出来,很需要我的认同,他老是说:“你看我这样做是不是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如果这个时候我还问他:“你是不是很需要我的认同呀?”这样会多尴尬啊。

拆书家:这个时候,是你听不下去了。你跟他说明你看到了他体现出来的价值,你已经了解并且满足了他的需要,但是现在你希望他转到别的话题上去。此时是你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谁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他就是需要被照顾多一点的那一方。所以这时你应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结语:

    我们的感受来源于我们自身。当我们感受不好时,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主动表达出来;当别人感受不好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表达来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对方的需要。沟通就会变成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