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11月24日相约虹口拆书,飞一般的体验!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慎做“评论者 学习目标: 学习者学会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的拆书名号叫做花婆婆。我的名字源自一本美国的著名绘本《花婆婆》,故事中的小艾丽丝爷爷让她答应要去做三件事:1.住在海边;2.去很远的地方旅行;3.做一件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情。艾丽丝选择种无数的鲁冰花来装扮我们这个世界,我选择拆书,拆书就是一件让自己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情。
我的三个标签:1、新手拆书家 2、跨境电商自营者 3、家庭教育探索者。
很高兴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TF1-2的拆书分享。
图书介绍:
今天我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中关于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选择这个片段。这本书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 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一。如果我们依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作者简介: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又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猎。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未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

当他人说一些不中听的话来指责与批评我们时,该如何回应呢?How)我们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与对方争辩。

3,觉察我们自身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去体会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12的关注点都是言行本身,把自我的感受归咎于自己或者他人的言行。34的关注点都是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与需要。也就是说当听到别人的指责和评论时,我们会感到生气或者难过,通常就会把这种感受和别人的指责联系在一起。但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想法,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举个例子,我每次买了新的衣服,我妈妈看到的第一眼都会给予差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很难受,我以前的做法是立马反驳,我一直把我的难受归结于妈妈的评论,认为她就是主谋,现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我才知道,我难受和妈妈的评论有关,但我难受的内在根源在于我需要被欣赏,被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我妈妈的需要也没有被满足,因为她是一个有着几十年经验的缝纫师,她喜欢用她专业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件衣服,她的真实需要是被信任,被赞许,希望我买之前可以参考她的建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在以往的经历中,当听到上司,同事或者家人指责你时,你的反应是什么?现在我们2个人分为一组,讨论2分钟,请大家写下要点,待会请一位伙伴来分享。

现场完整案例:学习者A在一次聚会上,领导当着所有同事的面评判他做过的某件事,他立马拍着桌子与领导争辩,这事闹得很僵,事后后悔当时太激动啦。

分享【A2】便签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刚刚A分享的那个案例,重新出现在下周的聚会中,你会怎么做?请结合我们今天所讲到的方法和技巧,写下你的具体做法,这里面需要包含:具体的时间、具体的选择,而且得有可观测的预期结果。时间为1分钟,之后我们将邀请一位小伙伴出来分享他的A2

现场行动计划:学习者A说拆书结束后,立马给领导打电话,告诉领导他当时觉得特别委屈,受冤枉了,难受,他真实的需要是被信任,被理解,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同时觉察到领导的感受是失望,生气,他真实的需要是尊重与信任,希望学习者A主动向他解释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