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陈小媚,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2-2线上拆书。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将通过这个片段,学会运用结果对比4步法,在拖延纠结中快速行动。
【F】今天学习的片段来自《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是古典,主要讲述的是在职业生涯中,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职业道路减少障碍,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成长点。
【A】这本书是2010年出版,至今在个人成长类,职场类书籍都位于畅销榜,在同类书籍里面评分是9.2分。很多职场类的书籍教你如何找工作,如何求职,如何减压等,这些方法的确很有用,但是古典老师了解内心的运作,将职场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规则。
【B1】你会发现这本书会打破你原有的思维模式,正如这本书名一样拆掉思维陷阱、条条框框,让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本书适合职场新人,帮助你在遇到困惑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让你有新的思路。
【B2】这个片段将教会我们快速打破拖延的状态,同时让自己内心充满能量立刻行动起来。
接下来我们花3分钟时间先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的伙伴请打1告诉我一下。
我在从深圳到北京的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的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我问她:“去年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
她说,她去年每天大概花4个小时,学习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一下,就差3分。
我又问她:“现在你每天烦这件事请大概花你多少时间?”
她说,从过年到现在(6个月)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烦死了。
我说:“如果用你烦的时间来学习,有没有可能考研就过了?反正是花时间,与其花时间郁闷,还不如花时间学习!顶多就是不过,那也多学习很多东西呢!不学白不学!”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这位女生花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小时。而去年她差3分就过得考研,每天用4小时,3个月,考前突击一周(算每天20小时),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4h x 3 x 30)+(20h x 7)=500h
等待成本:5h x 6 x 30 = 900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看得出来,如果她用纠结的时间来考研,几乎连两个多研都考上了!这压力还不算因为郁闷添加的起痘痘、鱼尾纹以及对学习的信心丧失等损失。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我在一个朋友聚会中谈到了等死模式。听完我这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走出去,10分钟以后满脸喜色回来告诉我们,YEAH,成了!
什么成了?原来这几天,她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打了,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公司还在创业阶段,比较小,对自己印象减分。如果不打,这个客户肯定就没有下文了。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她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开始失眠,和家人发脾气,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她听完故事,迅速计算了一下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她走到外面,心跳加速,打通电话,惊喜的听到对面的客户爽快的答应自己,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为什么现在才说,还以为你找别人了呢。”
她想,早知道这么容易,我还担惊受怕些什么?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穿越过去。因为你等待的成本,远远高于你穿越的成本!
阅读完后,我来分享我的理解。
在生活和工作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很纠结,想做又不想做,自己心里就会琢磨来琢磨去。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感觉我脑子里就会有两个小孩,行动小孩叫我“马上行动”,拖延小孩说“再等一下,就一下”。
【反例】来看一下我这几天纠结场景,比如写拆书预备表、做年终总结、拖地、阅读等等······拿阅读做例子,脑子里A声音说看一会书吧。B声音说,我刷10分钟手机。实际上,我刷手机花了30分钟。那时我就有点懊恼了。然后我A声音说,那既然这样现在去看书,可是手指一不小心就划去淘宝界面,B声音说那就再看10分钟淘宝,我就立马去看书。然后又花了30分钟刷淘宝。这时,我就不是有点懊恼,而是非常懊恼,觉得自己这么简单的一个小事都做不好,白白浪费了1个小时,如果拿来看书多好。接着我的内心非常内疚,自责自己是一个不自律的人。这里不知不觉又花了15分钟,为了平复我的不开心,我又刷了20分钟手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这种情况,我们想做一些未来很有价值,但此刻做觉得有困难,有阻碍,它不属于及时享乐事件。在这个时候就容易跟我一样容易拖延、容易纠结,知道不对但就是不立刻行动。
回到拖延看书的我,发现刷了1小时手机不对,便开始懊恼,内疚,自责自己,我所耗尽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我所忽略的,同时我还抨击我自己,认为自己不好。
根据原文,我们可以采用结果对比4步法,将拖延等待的结果和立马行动的结果写在同一张纸上写出来进行对比,给予自己行动的建议。方法是:1、写纠结;2、列左右;3、做选择;4、促提醒。1、写纠结:是把你此刻在纠结或拖延的事情,用一句话描述。2、列左右是左边列拖延结果和收益,右边列行动结果和收益,一直写,知道写不出来。3、根据左右两列对比结果做出你的选择;4、贴在醒目位置提醒自己。
大家来看一下刚才我阅读拖延的案例,用这个结果对比4步法进行了实践。
【反例改正例】
对比之后,我一目了然清晰自己的得失,我立刻放下手机阅读1小时,很有效吧。
所以大家记得这4个步骤:1、写纠结;2、列左右;3、做选择;4、促提醒。
【预防可能的异议】
那生活中我就是事事都是拖延的人,那不是一天到晚都分析?那不是很麻烦,感觉这样很难做到。如果你真的是
这类型的人,更需要在拖延中使用上面这个方法,当形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也许3分钟之内你已经做了一个结果对比法,但你拖延了至少30分钟时间。那我为什么一定要那么费事的写下来呢?写下来的好处就是:看得见就不会思绪在脑子中反复跳跃导致思维混乱,看得见对比,会让我们更加清晰。
【适用边界】
如果这件事你一点都不拖延那这个方法肯定不适用了;如果这件事让你觉得困扰,并造成了拖延的现象,可以立马采用,早用早见效。
【分步催化1: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我们学习了如何在拖延纠结中快速做出行动的结果对比四步法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实践了。未来你可能会经常遇到哪些拖延的场景?比如:
1、朋友圈有人又在坚持每日打卡,今天他晒“每日学英语”打卡第68天了,还说等打卡100天就可以学习更高阶的英语了。看看自己计划的早起打卡,学习打卡就最多坚持了一个礼拜,心里好自责呀。
2、今天要给那个难缠的客户打电话沟通工作上的事情,哎,想象她嘴不饶人的画面,一张嘴就哔哔哔,一句都插不上话,一想要跟她打交道就脑子嗡嗡响,哎,这已经要下班的节奏了,还是不想打电话,心里好烦啊。
请大家想想,在未来的一周,你可能会遇到的是怎么样拖延的场景?请大家在本子,或者电脑上写下来自己可能会遇到的拖延纠结的场景是什么?比如我就是做家务搞卫生。时间3分钟。大家想到的可以直接开麦讲一下。(我的指令清晰吗?提醒一下只需要想到并写下场景就可以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小红书图文制作;学习者B:做家务;学习者C:早起;学习者D:备课;学习者E:写1-2预备表。
【分步催化2: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大家回顾结果对比法4步法:1、写纠结;2、列左右;3、做选择;4、促提醒。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刚才未来一周很可能遇到的拖延场景案例中。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先按照结果对比法的4步骤写下自己的具体行动步骤,然后我们邀请小伙伴发言。(我的指令清晰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写纠结:在两天内完成(1月1日前)小红书图文制作;
2、列左右:
2.1拖延结果和收益:1)这是所有事项的第一步,如果完成不了就会影响后续一切;2)完成不了会陷入抑郁状态;3)已经公开承诺,如果完成不了会自我打脸;4)影响小红书IP打造进度;
2.2行动结果和收益:1)学会图文制作这个技能,可以起号成功;2)开启输出内容的习惯;3)做成之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有更多的动力;4)可以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有效。
3、做选择:选择行动
4、促提醒: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
非常感谢大家,我们今天了解了如何用结果对比4步法(1、写纠结;2、列左右;3、做选择;4、促提醒),化解拖延状态的自己,让自己更好更有动力去行动。希望大家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可以灵活使用,减少拖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