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江文玉,微信号竹子鱼。在我身上,有三个维度:
一个正在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和家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全职妈妈;
一个正在努力打怪升级,立志像师父李玲一样用火箭速度过级的初级拆书家;
一个正在探索自我成长,不断自我修炼,期待更好的自己的正能量女性。
你知道吗?你无须读完一本书,却可以得到一场价值上万的培训效果;
你知道吗?你无须做满满的读书笔记,三张便签纸就能轻松地让你把书上知识化为己用;
你知道吗?这种读书方法已经有几十万的小伙伴在用;
想象一下,你再也不用对厚厚的书本望而生畏,而是成为书籍的皇帝,轻松掌握知识,学了马上就能用。
不用想象了,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在拆书帮,学会RIA便签读书法,和众多爱学习的小伙伴一起拆书,从此成为读书达人。
拆书帮学习法的理念,来源于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这种学习法遵循了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内在驱动。
拆书帮的学习活动有三大类:个人学习,使用便签法学习;群体学习,有线上和线下的拆书活动;拆书家俱乐部的升级打怪学习之旅。你们可以从我接下
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第六章 请求帮助 P064-066
提出具体的请求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到:“我请我先生少花一点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在越战期间,我被邀请去参加电视辩论。晚上在家看节目的录像带时,我十分不安,因为我很不喜欢自己的辩论方式。我告诫自己:“在下一次辩论时,绝不能再这么被动。”请注意,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出现什么,而没有提醒自己主动做些什么。
一周以后,这个节目邀请我去继续上一次的辩论。在去演播室的路上,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节目一开始,对手就按其上周的方式展开了辩论。他结束讲话后,大概有10秒,我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按原来的方式进行回应。于是我坐在那里,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我一开始辩论,就发现我回应对手的方式和上次一模一样。这个教训使我明白了:如果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会有怎样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有一幅卡通漫画描述的是一个人掉到了湖里。在湖中挣扎时,他冲着岸上的狗喊道:“快去求助!”在第二幅漫画中,这只狗躺在精神病医生的诊断台上。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帮助”的含义可能存有不同的看法。
此外,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一对夫妇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时发生了争吵。太太对先生说:“我认为你应该让我成为我自己。”先生反驳说:“我没有吗?”太太气冲冲地说:“你当然没有!”于是,先生就问太太她到底想要什么,太太回答说:“我希望你给我自由!”然而,这样的请求还是过于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当她试图澄清她的请求时,她突然意识到了她想要什么。她说:“不好意思。准确地说,我希望,不论我做什么,你都能点头称是。”
有一次,我为一对父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咨询的过程中,父亲对年仅15岁的孩子说:“我只是希望你能有一点责任感。这个要求难道过分吗?“这时,我请他说明,他的儿子怎样做才算是有责任感。于是,他就向我解释他对孩子的期待。最后,这位父亲说:”当我说我希望他能有点责任感时,我实际的意思是,他要听话,而不要固执己见。“他承认,即使他的孩子真的很听话,也不能说明他是否有责任感。
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和这位父亲一样,在使用抽象的语言表达愿望时,我们一般不会提及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例如,为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公司经理对员工说:”我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时,不要有什么压力,什么话都可以说。“这句话反映了管理者希望员工”不要有什么压力“。如果管理者想让他的请求更具建设性,他可以说:”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我,我怎样做,你们在和我谈话时才能放得开?“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提出请求才能让对方明白我们的真正需要。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其次,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第三,避免使用抽象性的语言。
这样的方式,不但适用于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适合于对内的自己与自己的沟通。比如,你希望爱人能够更多关心你,但是对方往往认为自己已经很关心你。如果沟通停留在这个抽象意义的层面,对方会倾向于你在对他进行指责而产生抵触情绪。用具体的请求来代替抽象的语言,比如:“我希望你能够记住我喜欢的衣服品牌。”
对内沟通方面,比如要求自己不要太消极,那么就需要对自己提出具体的请求:比如“每天写5条成功日记。”
这么做的好处是:1.对方能够第一时间明白我们的需求,并知道具体要如何行动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极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2.在自我认识方面,能够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想想看,你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有出现过因为使用否定性或者抽象性的语言,而导致沟通失败的例子?你将如何改进自己的语言,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请求?
我的A 1:
例子一:有一天吃完晚饭,我在收拾碗筷,老公就躺在沙发上葛优瘫玩手机,于是我对他说:“你真是懒!你就不能勤快一点吗?”他回应:“我很勤快啊!”然后继续玩手机。
例子二:我经常会晚睡,但第二天起来精神不好的时候,就会对自己说:“我一定不能再晚睡了!”然而到了晚上,又在重复昨天的模式,开始拖延睡觉时间,要么是在看电视/玩手机等,就是迟迟不愿意躺下关灯睡觉,等到睡下了,脑子又开始各种活跃,导致要比较久才能入睡。
我的A2:
1:当我对老公说:”你真是懒!你就不能勤快一点吗?“的时候,我只是希望他可以主动分担一点家务,例如我希望我去收拾碗筷和厨房的时候,他可以扫一下地。所以,今晚我会改成这么说:”噢,老公,我现在要收拾碗筷了,你能帮我扫一下地吗?“ 这样具体的请求,他就不容易感觉到是被指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更容易响应我的请求。
2:当我说:”我一定不能再晚睡了!“我告诉自己不做什么,但没有明确我应该做什么,所以我很难解决晚睡的问题。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的需求是早点睡觉和充分的休息。所以我今晚应该对自己这么说:”今晚我要早点睡。晚上10点我就要去洗澡,洗完澡泡脚30分钟,在11点之前就要躺到床上,并关掉手机,关掉灯光,闭上眼睛。如果脑子很活跃而无法平静,就要尝试用深呼吸的方式来让思维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