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466场线下活动(步步高分场)总第497期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我能解决问题——冲突解决方法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到步步高拆书场,我是李皖,我的三个标签是,二宝妈妈,心理学考研讲师,和今年要实现的三级拆书家目标。今天我拆解的是3-2。

【分组】为了方便我们在后面的讨论,我们现在进行分组,巧丽和旁边的小伙伴一组,这边两位小伙伴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通过本次学习在遇到与人相处出现的困难的时候(where),能够使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澄清),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该如何思考(行为),并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界定)。

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

前几天出门带孩子玩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觉得自己的玩具不好玩,别人的更好,于是想要别人的玩具,但是遭到了拒绝,所以他非常生气,把自己的玩具摔了,同时还在那里大喊大叫。

【提问】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面,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了大喊大叫或者委屈不敢说,你们之前又是怎么处理的? 给孩子提出各种建议,比如让孩子忍一忍?让孩子打回去?让孩子去告诉老师?或者自己和对方的家长沟通?

【影响】

如果在孩子出现社会矛盾和冲突问题时,总是给孩子提各种意见,或者通过说教等方式要孩子按照你说的来, 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遇事总想找家长帮忙。同时还会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把责任甩给你,不能为自己负责。

【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让孩子自己主动思考去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我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想帮助孩子自己探讨思考事情的后果,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那恭喜你,今天来对了哈。

【学习目标】

我希望今天在完成拆书学习后,大家可以解决在孩子遇到与人相处出现的困难时(where),引导孩子使用“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澄清),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该如何思考(行为),并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界定)。

【A1量表自测】

在学习今天的拆页内容之前,大家先一起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大家平时是不是总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

阅读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你的情况为自己打分(1分表示很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

满分30分,大家得了多少分?

通常得分越高,说明你越喜欢对别人说教。

得分大于22分的小伙伴请举手,不错哦,今天没有22分以上的。因为22分以上的,都非常喜欢说教。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可能分数在15分到22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我看到有一位举手了,还有人得了14分,得这些分数的家长还是比较喜欢说教,不怎么擅长让孩子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但是对于22分以上的小伙伴,程度会轻一些。

得分低于等于14分的小伙伴请举手,我看到有3位小伙伴举手了。你们是比较尊重孩子想法的,希望能和孩子共同的探讨,思考。更善于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更能走进孩子内心。

这个测试结果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给我们做个参考。成绩不理想的小伙伴也不用担心哈,那用今天的《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和孩子通过探讨,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你也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我能解决问题( I CAN  PROBLEM  SOLVE)

我们从研究中知道了些什么呢?首先,那些在学龄前学过“我能解决问题”技巧的孩子与那些没有学过的孩子相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次,那些“我能解决问题”技巧较高的孩子表现出的冲动行为和压抑行为都减少了,并且在一两年后测试时依然如此。第三,那些没有表现出什么行为障碍的幼儿。如果接触了这种方法,在幼儿园里出现行为障碍的可能性就更小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表明不论一个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都可以变得更强)

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极其积极的效果,于是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引入了家庭中。我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彻底调整,使它适用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不过,家长也可以对多个孩子使用这个方法)。我们了解到,不仅家长可以在家里成功地向孩子传授这个方法,而且据这些孩子的老师说,孩子们还会把这种新学会的技巧。用在幼儿园里或学校里。

我们最新的研究表明。除了行为的改变之外,受过“我能解决问题”训练的孩子,甚至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更好了。这可能是因为一旦行为通过“我能解决问题”技巧的进步而改变,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学校的要求,从而提高成绩。事实上,那些学会如何考虑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的孩子,在生活中普遍做得更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都看完了!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问题1:上面的拆页中讲到了我能解决问题的好处,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避免不良行为,甚至学习也变好了?大家对这种方法好奇吗?(what)

回答:好奇

拆书家互动:

其实文中的方法就是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让孩子自身主动思考去解决问题。

互动问题2: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种方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呢?(WHY)

回答:想。

因为我能解决问题是孩子自己主动思考,自己做出的决定,所以激发了孩子的自我成长的能力,从而激发她的成就感,但是家长的说教或则代办却会让孩子丧失这种自我成长的能力,让孩子以为就是家长的附属品。(why)

【How】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具体该如何做:

1. 了解事情的发生:

参考话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如果孩子拒绝回答,我们可以进一步可说,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这会帮助我更好的理解问题。

……

在这个冲撞发生之前,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

2. 问感受:一方面要了解别人的感受,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感受

当你(打/推/抢或者被打/推/抢)……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当别人(被打/被推/抢或者打/推/抢)……的时候,你觉得他有什么样的感觉?

3. 找到可替代的解决方法 :

你能想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让你俩都不会生气或者你也不用动手打他就可以拿到玩具。(双赢结果)。

4.考虑可行性:

这是不是一个好主意(判断标准:自己独立思考或者父母引导孩子思考:那你觉得,如果这样做,她会同意吗?)?

如果是一个好主意,“那就去试试吧”

如果不是一个好主意:“哦,看来不行哦,看来你还得想个不同的方法”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问,你这些问题在一次事件里我需要按顺序全问下来吗?答案是不一定。加入我们就是看着事情发生的, 我们可以从第二部直接开始。

也有的人可能会说,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对父母的依赖,想不出来解决问题的答案该如何处理呢?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需要,所以不要纠结太多,先去试试。最后,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来,那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头脑风暴的游戏,鼓励孩子多想,和孩子一起想,或者请求其他人的帮助都可以的,多试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慢慢发生改变的。

【where】

本片段除了适用于探讨孩子们之间的社交问题,同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事情也是适合使用,以及和同事、朋友也一样适合。不过当孩子实在很小沟通能力有限,大人可以做给孩子看,并且做的时候,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一时无法想到解决方法时,也可以大人帮忙解决想一下。

举个例子】

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女儿气鼓鼓的跟我说,:“妈妈,高子钰我俩今天吵架了”。(认识了4年多的好朋友)

我说:“发生什么事情,你俩就吵架了”【了解事情的发生】

女儿说:“她把我一支铅笔弄丢了”

我说:“哦。他弄丢了一支你的铅笔,你就生气了?”【问在铅笔丢失之前还发生了什么事】

女儿说:“你不知道,那支铅笔,是谢老师奖励给我的,然后我自己都没舍得用,她给我弄丢了,我当然生气了”

我说:“原来是这样啊。看来这只铅笔对你很重要,所以才心疼。那你是怎么对子钰说的呢?”

女儿说:“我说我以后再也不和你做朋友了”【了解事情发生的完整过程】

我说:“那你觉得,高子钰听到你这样说,他会有什么感受”【询问感受】

女儿说:“她很生气啊,因为他说她以后也不和我做朋友了”

我说:“那你听到高子钰不愿意和你做朋友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继续询问感受】

女儿说:“我也很生气。”

我说:“看来,你俩都很生气。那你现在能不能想到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让高子钰生气,也不让你生气呢?”【寻找解决方法】

他想了好一会。

女儿说:“我明天给他解释一下,这个铅笔很重要,但是丢了就丢了吧,我以后再努力学习,争取赚一支铅笔”

他其实说了很多内容,比如以后别人借我铅笔,我借其他单位给他。

我说:“这个方法听起来还不多,可以试一下哦”?”【考虑可行性】

备注:在这里,女儿直接想出来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所以我引导他去做,但是如果他想出来一个不可行的方法,比如,以后就不和高子玉做朋友了,那我肯定还会继续沟通,引导她想其他办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3】【促动参与】

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我能解决问题”四步法去引导孩子思考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做一个角色扮演的练习。

请大家设想一个这样的场景:

5岁小明脸上受伤回家了。因为他在幼儿园抢别人的玩具,和别人打了一架。

。一人扮演小名,一人扮演妈妈,运用今天学到的“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自己做出明确的选择。稍后我们请小伙伴给大家现场表演一下。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演练如何解决。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反馈】

妈妈:崽啊,你的脸怎么了

小明:可疼了。

妈妈:可疼了,发生了什么事?

小明:今天小安打了我一拳。

妈妈:为什么他会打你呢?你俩不是好朋友吗?

小明:因为我拿了他的奥特曼。他不给我玩,他就打了我一拳。

妈妈:你为什么要拿他的奥特曼呢?

小明:因为我喜欢。

妈妈:你喜欢,今天妈妈没有给你准备奥特曼,对吧?你看到他的奥特曼,你也想玩,所以你就拿了他的奥特曼,你也想玩,所以你就打了他一拳。那你现在什么感受啊?

小明:很疼。

妈妈:如果你带了奥特曼,但是小安没带奥特曼,然后他想玩你的奥特曼,然后你不想给他,打了他一拳,然后他是什么感受?

小明:应该也挺疼的。

妈妈:如果你带了奥特曼,他没有带,你会给他吗?

小明:我会啊。

妈妈:你会,但是他不给你玩,对吧?那你想一下,因为玩玩具的事情,你上次和小安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对不对?那你想一下,如果下一次还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

小明:自己带。

妈妈:对,自己带,这是其中一个方法,但是如果下次还是忘记带了,你下次还想玩,该怎么处理呢?

小明:找其他小朋友问一下。

妈妈:那今天小安打你,你有给他说你要玩奥特曼吗?还是直接拿过来了?

小明:直接拿过来了。

妈妈:那想一下,如果是你带了奥特曼,但是他没有问你,就直接拿过来了,他会是什么感受?

小明:应该也很生气。

妈妈:也很生气,对不对?那你想一下,如果下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想拿他的奥特曼,你要怎么做呢?要不要提前说一下。

小明:要提前说一下。

妈妈:那你要怎么说呢?

小明:可不可以把你的玩具借我玩5分钟。

妈妈:那下次我们去试一下,也可以问一下其他的小伙伴。如果想好安安借的话,就跟安安好好说。

谢谢两位的反馈。

【A2特定任务】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今天不进行过A2的练习,现在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 想象一个能够在将来使用到这个场景的地方,比如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在孩子,家人,朋友或同事遇到问题向你诉说自己遇到的与人交往的矛盾时,不要说教,不要直接告诉对方方法,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对方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把过程以及结果写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对话动作。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今天不能在现场进行A2的练习了。大家在微信上反馈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

家长:涵涵,你为什么撕碎妹妹的书?

孩子:因为我生她的气。

家长:你为什么生她的气?

孩子:因为她把他自己的书放在我桌上, 还朝我吐舌头。

家长: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我不想跟她玩儿,她的东西乱放。

家长:你跟她说了吗?

孩子:说了。

家长:当你那么说的时候,你觉得她会有什么感觉?

孩子:不高兴。

家长:你觉得那是她为什么吵你吐舌头的原因吗?

孩子:是的。

家长:如果你现在不想跟她玩儿,那你想想能不能说点别的,让她不会因为感到不高兴而骂你呢?

孩子:我可以叫她走开。

家长:你可以那么说。如果你那么说了,可能会发生什么?

孩子:她可能会哭。还会找妈妈告状。

家长:她可能会哭。可能会告状,那看来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你还能做点别的或说点别的吗?

孩子:我不知道。

家长:好吧,你可以再想想。现在说说她的书。你把她的书撕碎了,对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

孩子:我可以跟她说声对不起。

家长:你还能做什么呢?

孩子:把我的书拿给她一本。

家长:好的,去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能解决问题”的沟通模式,在孩子、朋友、同事等遇到社交问题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事情,引导孩子了解感受,鼓励孩子想出解决方法,以及落实行动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从而促进他自己找出解决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好好的运用。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备注

讨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有一位妈妈扮演者,在引导的时候,开始使用说教的方式来引导,拆书家及时和妈妈扮演者来沟通,指出她可以尝试着引小明来主动思考,自己找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