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飞卫,王春雨。今天来的人比较少,我们就作为一个小组来讨论学习吧。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还是日本知名杂物师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心灵篇》,杂物师大家可能不知道是干啥的,具山下英子老师说目前全世界就她一名杂物师。但其实我说啊,杂物师就是日本干家政的,家政公司的。《断舍离》这本书呢,大家可能都有一定了解,因为断舍离这个理念最近这些年来也比较火,要我说啊,说白了,断舍离就是一种扔东西的技术,主要就是讲怎么能把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扔掉,然后怎么能整理好家务,让居家环境变得更舒适一些。那么《断舍离,心灵篇》又有什么不同呢,心灵篇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咱们可以通过断舍离的方法来整理家务,断了又断,舍了又舍,离了又离,同过对于这种方法的强化训练,时间长了会怎么样呢?会得到心灵上的提升,在心理层面对于事物的看法会有所改观,书中最后提到一个名词,叫俯瞰力。有了俯瞰力,我们会变得相对更自由一些,更果敢一些,更快乐一些,也更自信一些。
《断舍离~心灵篇》,4页。
R,扫除的步骤:
一,收拾
1,重新审视与物品的关系
2,反复进行断与舍,筛选物品
(只有彻底收拾了,才能进入整理和打扫)
二,收纳术在这一阶段才能进行
1,整理:移动物品,整理、收纳、分类的阶段
2,打扫:扫、擦、刷
(不过,只要能彻底实行物品筛选,就不需要收纳术了)
扫除的程序应该是“先扔后理”,即先进行断舍,除掉更多多余,然后再进行整理打扫。家里乱做一团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扫除,但是扫除整理一次后过一段时间就又乱做一团了,这是因为杂物依然存在的原因,因此正如文中所说的,如果能彻底实行物品筛选,就不需要收纳术了。换言之,多余以及杂物都被清理了,就没有收纳的必要了,因为杂物少了就不会显着杂乱了,并且是持久的不会杂乱。所以我们在扫除之前应该先进行物的筛选,把物品分为可以扔的,需要留下的两大类,然后尽可能多的扔掉多余的杂物,然后在进行收纳整理。这在家庭、办公室,车辆大扫除时很适用。今年端午节我在家扫除,同时进行新一轮的收纳整理,我先是进行收纳,把书籍,电子产品类,首饰装饰类,文具类,证书合同文件类,谷物类,干货类,洗漱类,出差类,夏装类,冬鞋类等等进行了分类收纳,东西很多,我足足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干这些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收纳好之后房间变的整洁有序了。可是过了不到半个月,屋子又一团糟了。这是因为杂物还在,过不多久它们就又出来作乱了。学会这招以后,我对我单位的抽屉重新进行一番整理(抽屉满满的,乱成一团了),首先我把所有的东西都翻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分为“可以扔的”和“不可以扔的”两大类,然后把可以扔的统统扔掉。剩下不可以扔的在进行整理。首先我会挑选需要扔的东西:没用的包装纸,各种小票,发票,写错的单据,废纸,写不出字的笔等等。然后留下需要存档的东西:通知,文件,新制度,新台账等等。把需要存档的东西进行分类,安全类,制度类,数据类等等,然后放到相应的存档盒子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刚刚我说了一下我对原文片段的理解,也就是I。那么现在请大家根据我所表述的I来回想一下自己的相关经验并分享给大家,具体就是关于收拾整理这些事,可以是居家方面的,工作方面的,学习方面的等等。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类似的经验。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01:工作四年多,办公桌面/抽提积攒了很多东西,定期收拾仍然会乱。回想一下确实是东西太多了,虽然每次都理一理,但保持不了多久。就是不舍得扔,觉得每一样都有可能会被用到。直到快离职的时候,下了狠心仍动心,桌面重归整洁。同时也发现那些扔掉的东西,其实并没有被用到。
学习者02:汽车后备箱里放置牛奶箱子等各种杂物,有一半是可以扔掉的。
学习者03:小铁的衣服,夏天收起来,冬天拿出来。每次都重复同样的工作,那些穿小的衣服总是被拿出来又被放出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刚刚大家分享的经验都很好,比方说某某某的案例,说是.......,这就是我对原文的理解,一定要先扔在理,不扔东西的整理是徒劳的整理,最后还是混乱。那么下面请大家根据刚刚回想起的经验在重新规划一下将来的事情,“明天后天,下周一等等这样,我要在哪儿对什么进行一番怎么怎么样的整理。”形成文字,写成便签,一会分享给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01:回去整理之前收藏的用完的笔芯,化妆笔,眼线笔,先扔掉,再整理。
学习者02:选择一个周末的下午,整理书房的五百本书,通过扔、送的方式断掉,然后分类存放在书架书柜。
学习者03:把小铁的不能穿的小的衣服,单独打一个包,把剩下的衣服再清洗、分类、存放。
学习者04:下午回去整理一下练习视觉记录的笔,回去先扔掉那些不合适的,没有多少油的笔,然后再进行整理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