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琳洁。一名爱拆书、爱探店、爱旅游的支付行业从事者。我的主业是一名从事10年+支付类运营项目经理,我的副业是一名亲子探店、亲子旅游分享博主,乐于分享吃喝玩乐省钱好玩的攻略,我的兴趣受好是一名爱折腾的学习者,参加拆书帮升级打怪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认识更多同频的人。今天很高兴认识大家。
【书籍介绍】
今天分享《PET父母效能手册》这本书,专门向父母传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他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被称为“沟通之父”,曾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据统计,本书以33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销量高达500多万册。豆瓣评分9.1。本书跟其它家庭教育类的书籍相比,它的结构很清晰,方法很简单。
【分组】
我们一会有分组讨论,所以我们简单分个组,左边小伙伴一组,右边小伙伴一组,谢谢!
R原文片断:
下面我把原书片段发给大家,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片段,看完之后请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 《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
【页码】P52-53
【主题】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积极倾听
当问题归属于孩子时,还有另一种更好的回应方法比仅仅邀请孩子开口的敲门砖更为有效。后者仅仅打开了孩子的谈话之门,但父母需要学让这扇门保持敞开。
积极倾听远比被动倾听更有效,它是使信息的“传送者”与“接收者”建立关联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接收者与传送者同样积极。但是,要想学会积极倾听,父母们通常需要更多地了解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一些图表将会有所帮助。
不论何时,当一个孩子为某些事难过;他遇到了问题,孩子决定谈话。比如说,孩子肚子饿了。为了去除饥饿,这个孩子成为信息“传送者”,要想与爸爸沟通他的饥饿。这个选择过程被称作“编码”一一孩子选择了一个编码。
假设这个孩子选择的编码是:“晚饭什么时候准备好,爸爸?” (心理活动)
当父亲接收了这个经过编码的信息后,他必须经过一个解码过程,这样才能明白它的意思,进而了解孩子内心正在发生着什么。
如果父亲能够正确地解码,他就会明白孩子已经饿了。但是,万一父亲把这个信息解码为孩子是着急要吃饭,以便能在睡觉前出去外面玩,他的理解就是错误的,整个沟通过程便中断了。但是,矛盾就在这个地方一一孩子是不知道这个情况发生的,正如父亲也不知道,因为孩子无从知道父亲内心的想法,就像父亲无法看透孩子的想法一样。
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经常产生问题的地方:接收者错误理解传送者的信息,而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误解的存在。
然而,假设父亲决定检査一下他的解码是否正确、以便确定自己是否有误解孩子。他只需把自己的想法,他解码过程结果,告诉孩子就可以了,“你希望在吃完饭后出去出去玩。”现在听到了父亲的“反馈“后,孩子就可以告诉父亲他的解码是不准的。
孩子:“不,我不是那个意思,爸爸。我是说我真的饿了,希望晚餐早点准备好”。
爸爸:“哦,我明白了。你是真的很饿。要不你先吃点饼干充饥怎么样?我们必须等妈妈回来再吃饭一一大约还得等一个小时”。
孩子:“这个主意不错。我吃点饼干”。
当父亲第一次“反馈”给孩子他所理解的孩子的原始信息时,就是在进行积极倾听。
在上述例子中,他一开始误解了孩子了,但是他的反馈使他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送出另一个解码,最终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信息,如果他一正确解码,这个过程就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积极倾听”时,信息的接收者试图了解信息传送者情绪或信息的含义。 然后他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反馈给传送者进行求证。接收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他只是把传送者的信息含义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
I拆书家讲解引导:
1. 原文阐释
【what】
亲子在沟通时,会不会有时一言不合就停止了沟通,或是孩子想主动跟你沟通时,你的回应让孩子没有继续沟通的意愿,也就是孩子嘴中说的,“你不懂我”,那怎么做孩子才会愿意跟你说呢?
本片段主要介绍了亲子沟通时,通过积极倾听的方法打开亲子沟通的这扇门。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这么做的好处)
想让孩子多说,主动说,积极倾听非常重要。如果不认真倾听,或是带情绪听,听完后带情绪的沟通,那孩子就不会说,不愿说。亲子沟通长期处于不沟通状态,小孩子就会沉默,严重的就抑郁。
【how】具体步骤如下:
那怎么做到积极倾听呢?
1、 专注倾听:亲子沟通时,父母要认真倾听并了解小孩的信息及情绪的内在含义。如放下手头的事情用眼神专注小孩子的说话,有时小孩的表达可能语言很简单,但通过简单的语言可以去体会他是想表达是开心、是伤心、还是郁闷或烦恼,且这个背后的含义。
2、 尝试猜测:通过自己的理解猜测简单语言的含义和需求,把猜测结果转化成小孩听得懂的语言。不要带情绪转化,只对事情进行猜测。
3、 求证正确性:把猜测的简单语言反馈给小孩,与小孩确认正确性。第一次猜测不正确时进行再次猜测,只到求证出正确的结果,其实反复确认的过程就是小孩跟你沟通的过程。
2. 举个例子(书中或者自己的例子)
学了这个方法后,我近期的一次亲子沟通是这样的。
孩子跟我沟通,“妈妈,周五下课我想晚点回家”
1、我会专注倾听,注意他跟我沟通的表情是期盼和开心的眼神,去想他晚回家背后的含义。
2、我会试着猜测,第一次猜测,“他是觉得学校好玩些,贪玩不想回家吗?”第二猜测“他是想去打乒乓球吗?”
3、我试着向我崽发送求证:
“你是觉得学校好玩想多呆一会儿吗?”
“不是学校好玩呀,我是约了朋友一起”
“你是约了朋友打乒乓球吗?”
“是呀,好不容易周末了,想跟好朋友放学后打球半小时,我的球技有很大的进步了,有机会跟你切磋下”
“哇~~那太好了,又运动了,也结交了朋友,妈妈肯定大力支持,期待你技术进步了来挑战我”
母子俩简单对话,我和儿子都参与进来了,经过专注倾听、尝试猜测、二轮的发送求证,亲子进行一轮愉快有效的沟通。
【where】在哪里适用
积极倾听,不光适用于亲子沟通,还适用于夫妻沟通、上下级沟通、平级沟通,需要建立在双方有了解的基础上,不适于陌生人的第一次拜访交流。沟通时三个步骤不能少,往往在生活、工作中大家一般会专注倾听、尝试猜测,但会忽视了发送求证的环节,因此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提问设计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积极倾听在沟通中的魔力。大家回想下,在过去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内,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对方说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是否阻碍了你们的沟通。
如孩子跟你说学校的事情时,你没有专注倾听就回应了个“喔”;如老公跟你说晚上不回家吃饭,你默默地接收信息没做出解码转义,晚上很晚没回又在猜想他干吗去了;还有同事开口要你协助做个事情,你没有尝试猜测、发送求证却接收了任务,但心里又不各种不爽。
每个小伙伴先自己想下过去的一个案例,然后在小组中分享讨论,时间2分钟。
好,小组内分享结束了,下面请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下你的相关经历。
【学习者分享-小伙伴A】:
上级安排改个材料,没有理解清楚就去做,结果做出来后不是领导想要的材料。学习这个片断后,我想到需要专注倾听,了解清楚需要反馈的时间点,再去猜测,材料汇报对象是谁、汇报达到的目是什么,最后与领导去求证理解猜测的正确性。
【A2】催化学习者运用
感谢小伙伴A的分享,我也感受到了这位小伙伴遇到这个问题的无奈,其实倾听无处不在,有可能因为没有积极倾听阻碍了有效沟通。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的方法,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未来一周内或某个时间,当对方跟你沟通时你怎么积极倾听?请大家写下一个包含具体做法,有明确时限和可衡量或可观测预期结果的便签,你写得越具体你的计划就越容易实施。
时间原因,邀请大家之后单独发送我或是发在群里,记得交作业哦。
【学习者案例实录】
我老公经常因很晚回家不愉快。这次他说当天要很晚回家,我会倾听他说什么,猜测他是要去打麻将吗?他是要去应酬吗?最后我会进行求证,“你晚回家去打麻将吗?”“不是”“你又去应酬?”“不是,我们部门搞聚餐,估计要11点多回了”。这次积极倾听后我也打破了自己的猜测,安心等他回家。
【结语】
今天给大家的分享了积极倾听的三步法,专注倾听、尝试猜测、求证正确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