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很高兴第一次参加拆书过级活动,非常感谢今天的各位观察家老师和各位伙伴们!
我是王颖,颖这个字原意是禾穗的末稍、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所以在有些网络平台上我注册的名字是禾禾。我们现在更多的理解这个字是才华出众、聪慧的意思。
我的三个标签:
1. 大学教师:这是我的职业,作为一名老师,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我也希望我的学生最后都能成为时刻可以脱颖而出的人、才华出众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 乐观:乐观的性格使我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让自己的阅历越来越丰富。
3. 未来拆书家:今天正式走上了拆书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出众的拆书家,能让大家记住:在拆书帮,有一个叫王颖的拆书家。
2023年,我的重要目标,就是成为三级拆书家。
接下来,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
读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知道了“拆书”是一种关于成人的学习方法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其中的“便签学习法”特别适合个人学习,而“RIA现场学习”则是针对组织学习的。
从读书到拆书,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过程,当你会拆书时,你会发现:原来读书可以这么简单!它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这时你会发现,自己拆书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付出的成本。当自己能力提升时,便能影响身边的人、引导一群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自己也就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成为了学习促进者,也就是拆书家。
那么,“拆书帮”是怎样的一个组织、怎样的一个江湖呢?这是一群热爱拆书的小伙伴聚集的地方,是非营利的学习爱好者群体。最方便的是自己的家门口就有分舵,可以随时参加分舵的活动,分舵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把热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培养为拆书家。在未来拆书的过程中,我会实践拆书帮的价值观: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过渡语】
今天,我参加的是TF1-1的过级,拆解的主题是《关注圈与影响圈》,来自于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十周年纪念版)这本书的P99-100。
首先我们共同来阅读一下原文片段《关注圈与影响圈》。
【主题】《关注圈与影响圈》
【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十周年纪念版)
【页码】P99-100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n,图3-3),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What】
这段文字讲述了“关注圈”和“影响圈”这个原则。
我们每天都关注很多事情,例如父母的健康、孩子的学习、天气的变化、物价的上涨、股市的涨跌、工作中能否晋升、中美关系、俄乌战争等等,凡是我们关注的事情都可以归纳为“关注圈”;在关注圈中,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看法、习惯和手段能够解决、能够掌控的,这些可以归纳为“影响圈”。
【Why】
当一个人专注于“关注圈”时,往往不会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总是抱怨环境或者其他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错,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小。
而当一个人专注于“影响圈”时,则会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去抱怨别人,遇到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会全力以赴去完成,而对于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从容、坦然面对。慢慢地会发现,你的“影响圈”在不断扩大,你成为了生活和工作的掌控者。
【How】
如何成为专注于“影响圈”的人,而不是把焦点放在“关注圈”呢
第一步,找出一个在生活或工作中困扰、令你感到挫折的事情。
在我的孩子读初中时,当时,家里到学校的距离有些远,开车单程就要花费30分钟左右,每天早起还耽误孩子睡眠时间,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自己和孩子每天都很疲劳。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不能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
第二步,转变思维。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首先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自己有能力可以解决的,如果是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那这就是属于“影响圈”里的事情,就积极地去面对。
如果总是抱怨,问题依然会存在,且会让你身心疲惫。
第三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停止抱怨每天接送孩子路途遥远,于是,决定在孩子学校附近租房子、搬家,有了想法之后就立刻行动,花费了半天的时间通过中介找到房子、签合同。搬家后,每天孩子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学校,既解决了孩子睡眠不足问题,也不用每天辛苦开车接送,皆大欢喜。
A1
【故事】
2020年4月,疫情严重的时候,孩子在家里上网课,每个老师讲课,家长都能听到和看到,家长会对老师的讲课水平有直观的感受,当时孩子的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受到了很多家长的质疑,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多,家长的抱怨,孩子们自然也会听到,导致孩子们私下总是讨论老师哪里发音不好、哪个方法不对,结果是英语上课的效果越来越差。
【反思】
作为家长,面对英语老师上课时出现的状况,没有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抱怨,甚至影响到孩子们的上课行为,这是没有关注“影响圈”,没能在“影响圈”上下功夫的结果,没能改变状况,甚至状况更糟糕。
A2
【目标】试行“影响圈”原则一周,记录自己的“影响圈”有哪些变化。(见表格)
【行动】
第一步;列出一周内自己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问题:孩子高中的生物老师讲课,大部分同学反应听不懂。
第二步,转变思维。
停止和孩子一起抱怨老师讲课水平不好,改变孩子地学习方式和态度,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想要改变现状,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第三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1. 填写《家校沟通表》,把这个问题反馈给学校;
2. 作为家委会成员,找机会和学校领导探讨学校教师进修的问题,让老师有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学水平。
“影响圈”变化记录表
【结束语】
最后,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哪些事情是属于“关注圈”的,哪些事情是属于“影响圈”的,建议大家用“影响圈”的原则看待和解决问题,过一段时间之后,看一看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不是一点一点在增加,自己的影响圈是否有扩大。
想要改变现状,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我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