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NO.68南宁清澄分舵线下【过级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接纳感受 管教行为 培养高自尊的孩子

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拆书帮南宁清澄分舵拆书现场活动,我是TF3-3拆书家春华。我带领的拆书学习预计70分钟左右,分为拆书家讲解引导和小伙伴现场练习拆为己用两大部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为了方便学习交流讨论,我们先进行分组。今天有6位小伙伴到场,我们从我的右手边开始,顺序过来,相互临近的两两为一组。

技能点1【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使用接纳感受的三个方法,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在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用管教行为的三个方法,不打不骂不惩罚,让孩子知错就改。

技能点2【场景法介绍图书】

分享两个发生在我家的故事。

场景1:一天孩子放学回来,气呼呼地说:“我讨厌新来的教练!只不过迟到了两分钟,他就不让我参加训练了。”孩子爸爸说:“那是因为你错了,你本来就应该准时上课,你不应该生老师的气。”“我就是生气,讨厌他!”砰,进房把门关上了……

场景2:有一天,孩子跟我说:小时候有一次我把一把伞弄丢了,爷爷骂我,我那时候都想离家出走了……

提问: 大家跟孩子的相处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景呢?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情况怎么样?

在第一个故事中,是不是没有想到我们本来是想劝解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讲道理,反而引发孩子跟自己的冲突?

在第二个故事中,是不是家长原本想让孩子反省、长记性,而孩子实际却反抗、逃避,完全没有反思解决问题?

影响: 这样的情况发生多了,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不爱他,发生事情不愿意跟父母说,青春期容易叛逆,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带来家庭冲突、动荡。

解决: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亲子沟通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上介绍了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使用接纳感受的三个方法,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在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用管教行为的三个方法,不打不骂不惩罚,让孩子知错就改。这本亲子沟通圣经的方法也适用与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沟通。

技能点3【量表自测】

以下5个题目,请大家根据自己跟孩子的日常互动,按照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 1分表示很不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根据现场情况提示:没有孩子的伙伴,可以把题目中的孩子换成家人、朋友。)

【解释自测题】

这个自测表测试结果,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对孩子的感受的接纳情况。

如果总分高于20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棒的父母,能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你和孩子关系融洽,亲子沟通顺畅。期待你今天跟大家分享经验。总分在11~19分之间,那么说明,你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孩子,愿意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继续努力加油哦!总分10及以下的,可能你因为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跟孩子沟通不太顺畅,还可能发生争吵,今天的学习对你来说价值最大,好好应用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现状。以上仅供大家参考。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技能点4 不包含how的拆页

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时间2分钟,请读完的伙伴给我示意。摘自《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的第24-25页

扮演孩子(角色练习)

I.医生说你体质过敏, 需要每周都打针,才能止住打喷嚏。

打针有时候很疼,有时候几乎感觉不到。今天,你觉得打针很疼。离开医院后,你想告诉父母你的感觉。

父母会用两种方式回应你。 第一种方式是否定你的感觉。 但是你还是要尽量让父母去理解你的感受。 对话结束后,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和扮演父母的一方分享。

场景开始,你捂着胳膊说:“医生今天给我打针时疼死我了!”

II.场景一样, 只不过这次父母用不同的方式回应。同样, 对话结束后,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对方分享。

场景开始,你捂着胳膊说: “医生今天给我打针时疼死我了!”

两次场景练习后,你也可以换个角色, 站在父母的立场体验一下。

扮演父母(角色练习)

I.你每周都要带孩子去打过敏针。你知道孩子害怕打针,也知道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就疼那么一小会儿。今天带孩子离开医院后,他向你抱怨打针太疼。

你在这个场景中演两次。第一次是通过否定他的感受来让他停止抱怨。用下面的表达形式(你也可以根据自已的意思发挥)

“得了吧,哪至于那么疼。”

“你就爱虚张声势。”

“你哥哥打针的时候就从来不抱怨。”

“你最好能适应打针。反正每周你都得来。”

对话结束后,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扮演孩子的一方分享。由孩子来开始对话。

Ⅱ.场景一样。不管孩子怎样表达他们的感受,都去倾听并接受。例如:

“听起来还真疼。”

“哦,这么糟糕啊!”

“如果有人能发明一种无痛法治疗过敏症,该有多好啊!”

“一周又一周地来打针真不容易。你一定希望再也别来了。”

对话结束后,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扮演孩子的一方分享。再次由孩子开始对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5【在I与学习者提问互动】

What:拆页给我们提供了父母否定孩子感受和倾听、接纳孩子感受的两种不同情景角色扮演示例,让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去体验作为孩子的感受。

【互动提问】问1:如果你是孩子,当你的感受被忽略或被否定时,你是什么感受?

【学习者答】:不被理解,感觉更生气。

问2:是不是由打针疼生气,到后来变成了生父母的气?

【学习者答】:是的。

问3:当第二种情景,当父母能理解你有多疼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忍受疼痛?

【学习者答】:对。

问4:下周你还会去面对打针这件事吗?

【学习者答】:愿意去。

问5:否定孩子的感受来让他停止抱怨,还是不管孩子怎样表达他们的感受,都去倾听并接受,哪一种沟通方式能解决问题?

【学习者答】:接受感受能解决问题。

Why:是的,我们从书中的角色扮演对话中,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神奇地改变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能面对他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当父母能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父母用关心的态度简单地回应孩子,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让孩子感觉父母理解、接纳自己,就能开始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技能点6【借力上下文引出how】how: 从书中的角色扮演回应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三个技巧:

一是多听少说; 繁体字“聽”,左边一个耳下面一个王字,右边十目一心,很好地描述了如何倾听:以耳朵为王,眼睛看着对方,一心一意地听。可以用“哦,嗯,这样啊……”简单回应不打断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通过叙述整理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说出感受;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并用一句话表达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说:“我讨厌新来的教练!只不过迟到了两分钟,他就不让我参加训练了。”体会孩子的感受:生气;用一句话表达:听起来你很生气!

三是幻想实现。对不能改变的现实,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如果有人能发明一种无痛法治疗过敏症,该有多好啊!”,孩子会觉得你理解、尊重他们的感受,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会自尊,能更快地回到现实中去面对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举例:周五放学回来,孩子抱怨说“我搞不懂老师为什么周末非要给我们布置那么多作业,把我们累垮。”,我一听,孩子有负面情绪了,就帮他接过书包,眼睛看着他说:“哦,作业很多。”孩子说:“是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都有1份试卷,政治、历史2张备书表,语文还要默写古文四篇,化学还要……”“听起来你讨厌这么多作业。”孩子:“讨厌,简直是要累垮我们!”“要是老师一点作业都不布置就好啦。”“怎么可能!不跟你说了,我去写作业了。”

不用说教、不用讲道理,就是倾听并接纳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自己面对现实。是不是很棒?!

Where:当孩子、家人、朋友感到生气、难过、沮丧向我们倾诉困惑的时候,我们带着对对方的尊重,使用接纳感受的三步法去倾听,就能让对方启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技能点7【编写剧本】

想想未来的某一天在什么情景下,我们的朋友、家人生气、难过、失落……,我们应用接纳感受的三步法倾听、接纳他们的任何感受,表达我们的关爱。接下来我们现场做练习。

请大家为今后的应用编写一段小故事,这个小故事要求包括故事背景、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话内容,对话运用到今天学习的“接纳感受三步法”。时间5分钟,为了便于理解,我做了一个案例模板,供大家参考。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玄夕分享

未来的某一天,我老公回家心情很郁闷,跟我有意无意地说他在单位遭遇的事情。

人物:老公、我

对话:

老公:哎……(黑脸)

我:怎么了?看起来脸这么黑。

老公:今天在单位又被××在领导那里穿小鞋了。

我:哦

老公:他就揪着我上次开会迟到的事情,你说有意思吗?

我:嗯,揪着这点小事真没意思。

老公:好想快点去国企算了,没有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

我:是啊,如果你去国企了,年薪制的多劳多得,累点也值得,那我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老公:嗯,看看有机会吧。我们今晚去看电影吧(看起来心情好了)

谢谢玄夕的分享。

【过渡语】

上面一个拆页,我们学习了接纳孩子的感受三步法,有伙伴提出,孩子什么情况下父母都接纳会不会宠坏了?其实,刚才的拆页接纳的是孩子的所有感受,而不是所有行为。那当孩子有不当行为的时候,做父母的除了责骂、惩罚之外,有没有更好的管教方法呢?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的拆页。

【学习目标二】在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用管教行为的三个方法,不打不骂不惩罚,让孩子知错就改。

【拆页逻辑关系】并列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阅读原文,时间2分钟。《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21

我4岁的女儿玛丽,是个很难缠的孩子。 她经常让我气得发疯。上星期, 我一回家就看见她用彩笔在壁纸上乱画。 我气坏了,狠狠地打了她,拿走了她的画笔。

第二天早上,当我醒来的时候, 我又快被气死了。她用 我的口红在厕所的瓷砖到处乱画。 我真想过去掐她,但我还 是没那么做。
我平静地问她:“玛丽,
你这么做,是不是因为 我昨天对你发怒,拿走你的画笔?”

她点点头。

我说:“玛丽,墙上被画得乱七八糟, 我非常非常生气。 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它们弄干净。”

你猜她干吗了?她拿来抹布, 开始擦瓷砖上的口红。我告诉她怎么用肥皂水来擦,她大约花了 10分钟的时间在擦瓷 砖。后来,她叫我进去,大部分的口红已经擦掉了。我谢过她后,把彩笔还给她,又在她房间放些纸,让她想什么时候画,就什么时候画。

我很自豪。我给丈夫打电话,告诉他发生的事情。

现在一个月过去了,玛丽再没有在墙上画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8【概念讲解:概念辨析或案例强化概念】

【what】拆页讲述了妈妈怎么样在惩罚无效的情况下,让4岁的孩子知错就改的故事。

【互动提问】问1:玛丽在壁纸上乱画,妈妈第一次是怎么做的?

学习者:“狠狠地打了她,拿走了她的画笔”

问2:这是什么行为?

学习者:“惩罚”。

问3:惩罚后,玛丽做了什么?

学习者:“拿口红画瓷砖”

问4:惩罚有用吗?

学习者:“没有”

问题5:第二次,玛丽用口红在厕所瓷砖乱画,妈妈的管教有用吗?

学习者:有用。

【why】孩子犯错,为什么惩罚不起作用呢?惩罚让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对抗、逃避上,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已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管教代替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事做错了不代表人错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变。

【概念辨析】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惩罚,什么是管教,它们有什么区别。

惩罚是打骂、指责、恐吓、体罚等,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实质是对孩子的否定、强制和压迫。

管教的本质是教育、引导,管教的过程就是培养的过程。

惩罚和管教的情感基础不同,惩罚时父母是强势评判者,孩子完全不被尊重;管教时,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孩子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的。

惩罚和管教的目的不同,惩罚是用外在力量控制或强制孩子,管教目的是让孩子从不良行为中吸取教训,得到成长,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和主观能动性。

惩罚和管教的效果不同,惩罚孩子会让孩子逃避责任、对抗、没有价值感,管教能让孩子弥补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建立自我价值感。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哪个是管教,哪个是惩罚。

例1:你太鲁莽了,今晚不许看电视!

【提问1】这是惩罚还是管教?

【学习者答】对,这是惩罚,父母评判孩子“鲁莽”,故意剥夺了他们看电视的乐趣。

例2:你又把妹妹弄哭了,待会我就揍你!

【提问2】这是惩罚还是管教?

【学习者答】对,是惩罚,父母作为强势的一方恐吓孩子,是在想用外力控制孩子,故意增加他的痛苦。

例3:看到水池里都是脏碗,我很生气!你答应收拾的。我希望今晚睡觉前,你把它们洗干净收拾好。

【提问3】这是管教还是惩罚?

【学习者答】是的,是管教。父母描述事实,讲自己的感受,并且明确告知自己的期待。

【how】不惩罚,怎么管教呢?从拆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步骤:

首先,平复情绪。在我们愤怒、焦虑、紧张的时候,容易因此而做出不恰当的惩罚。玛丽妈妈看到口红涂在墙上,气得想去掐她,但她没有那么做,而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第二,讲事实和感受。拆页故事里玛丽妈妈说“墙上画得乱七八糟”是事实,“我非常非常生气”是感受。

第三,表明期望。把你的期望告诉孩子,也就是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拆页中妈妈说要“把它们弄干净”,表明了妈妈的期望,告知孩子要把瓷砖弄干净。

【举例】

举个例子,有天晚上,我看到孩子坐在球场边路灯下玩手机,顿时火冒三丈,脑子里冒出的想法就是:“在那么暗的路灯下玩手机,眼睛都要坏掉了,没收手机!”,在我走到孩子身边的时候,慢慢地让自己平静了下来,跟孩子说:“光线不足看手机会伤害眼睛,我很担心你的眼睛近视。马上不看了,看手机要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灯光下。”“对不起,妈妈,我这就关了,以后如果在小区散步,临时需要看手机,我就到门卫室灯光够亮的地方。”

【where】

在孩子、爱人、下属做了不当行为的时候,使用管教行为的三步法,让他们的行为更符合我们的期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技能点9【微行动学习,明确问题+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明确问题本质+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解决目标、如何行动)+派代表讲自己的解决方案,促成学习者加工出how】,技能点10【向学习者提问的回应式反馈】

【明确问题】

刚才我们学习了管教行为的三步法,现在我们做个练习,请伙伴们回想一下,与孩子、爱人、下属之间,有没有曾经责骂、惩罚对方的事情,请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间4分钟。待会每个组推选一个伙伴分享。

时间到,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分享

组1学习者海燕分享:孩子6岁时,我曾经因为孩子不停地顶撞我,让我很生气,好像我没办法管得了他一样,在他说了几次:“你又能把我怎么样?”时,我一巴掌打在他嘴边,只是轻轻的打,就是想教训他,孩子停了下来,他不敢再继续顶撞我 ,只是这样之后,我们之间需要用“打”的方式才能停下来的次数多了起来,后来我不再打他了,他现在8岁多了。

组2学习者玄夕分享:我家孩子做事拖拉,很多事情总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我忍不住会大吼,要他立刻去做。比如今天上午他要跟同学去上课,我要来拆书,他不做准备,就在看电视,我让他去换衣服,他说他会去的,催了几次他还不动,我生气了,大吼骂他。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案例,哪一个引起了你的共鸣,更有普遍性?请大家选择一个。

现场学习者选择海燕的案例。

好的,那海燕就是我们讨论话题的案主啦,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就海燕分享的案例进行深入讨论,怎么样应用管教行为的三步法解决孩子顶撞妈妈的问题。

【引导讨论问题的本质】

下面我们进入微行动学习方法的共创阶段,大家可以向海燕提问,对你要了解的,你还不清楚的问题都可以提问,在提问时,请大家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这环节我们只提问,不给建议,也不提“是不是……”这样指向性的问题,大家轮流提问,一个接一个。时间8分钟,我来综合。

问题1: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顶嘴,孩子顶嘴让你有什么感受?

案主:孩子顶嘴,不停地说:“你能把我怎么样”,让我感觉他拿定我拿他没办法。他认为我除了说不能把他怎么样,所以我给他掌嘴了,你嘴巴说,我打你嘴巴,看你还说不说。我也是有情绪的。

我:是啊,作为父母,我们也是有情绪的,我们不可能时刻心平气和。没有情绪的是神,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会有情绪起伏。

问题2:妈妈的情绪是被什么顶爆的?

案主:我被吃定了,我没有办法制得了他,这种感觉让我爆了。我觉得我不能让孩子觉得我拿他没办法。

问题3:妈妈有没有想过,跟孩子打嘴仗被孩子战胜了,是什么感受?

案主:...我家孩子太有主见了,不听话(案主回答的不是自己的感受)

问题4:让孩子按他的意见办会发生什么情况?

案主:现在看来,有些情况也是可以让孩子尝试按他的意见办的,需要我评估一下后果。

【明确问题的本质】

结合刚才大家的提问和海燕的答复,大家认为海燕的孩子不停地顶撞妈妈导致妈妈惩罚孩子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讨论结果:孩子不服从妈妈的意见并顶撞,让妈妈感觉到自己被挑衅,不被尊重,妈妈跟孩子之间成了“输赢”的权力之争是问题的本质,大家认同吗?

学习者:认同。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请各组讨论一下,对于解决“妈妈跟孩子之间成了“输赢”的权力之争”这个问题共创一个解决方案。时间5分钟。

拆书家:要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们今天学的管教行为三步法,最关键是哪一步?

学习者:妈妈平复情绪。

拆书家:对于妈妈情绪平复,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小组里讨论出来吧。

1组分享:

1、发现自己吼骂或者想打孩子时,主动离开;

2、深呼吸最少三次,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肚子的起伏,直到自己不生气;

3、问自己:我为什么生气,什么让我生气?

2组分享:

1、 感觉到自己生气时,先闭嘴不说话。2、 刻意把说话的语调降下来。

【分组讲解解决方案,总结解决方案】

好,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管教行为三步法,不再让"妈妈跟孩子之间“输赢”的权力之争产生亲子冲突,我们给出本组的解决方案。

请1组讲解本组方案:

首先,妈妈让自己从情绪中平复,可以这样做:

1、发现自己对吼骂或者想打孩子时,主动离开;

2、深呼吸最少三次,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肚子的起伏,直到自己不生气;

3、问自己:我为什么生气,什么让我生气?

第二、在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平复后,跟孩子描述他顶撞自己的事实,表达自己感受不被尊重;

第三、表达自己的期望,说出这种情况下,妈妈希望孩子怎么说怎么做。

请2组讲解你们的方案:

首先:妈妈平复情绪可以这么做:

1、感觉到自己生气时,先闭嘴不说话。

2、刻意把说话的语调降下来。

第二、观察孩子的状态,选择时机跟孩子描述事实,说自己感受到被挑衅;

第三、对双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双方讨论约定规则;

第四、表达自己要求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动机,表达自己的期待。

谢谢大家的贡献的智慧,综合大家的解决方案,我们共形成了以下解决方案:

第一步:妈妈平复自己的情绪,可以这么做:

1、发现自己对吼骂或者想打孩子时,主动离开或者闭嘴不说话;

2、深呼吸最少三次,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肚子的起伏,直到自己不生气;

3、问自己:我为什么生气,什么让我生气?

4、刻意把说话的语调降下来。

第二步:观察孩子的状态,选择时机跟孩子描述他顶撞自己的事实,表达自己不被尊重、被挑衅的感受;

第三步:对双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双方讨论约定规则;

第四步:表达自己要求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动机,表达自己的期待。

大家觉得是不是对管教行为的三步法的使用更清晰了呢?海燕,你觉得这个解决方案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吗?有收获吗?

海燕答:有收获,回去试试。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微行动学习环节的整个过程,感谢大家的参与,相信经过这个环节的讨论学习,大家已经对管教行为的三步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希望大家能用起来。

拆书家提问设计:技能点11【布置任务】找人分享

下面布置一个作业,在2天里,跟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管教行为三步法,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运用管教行为三步法,让孩子知错就改。请大家将你分享的情况发到我们的嘉宾群,让更多的人学会这个让孩子知错就改的好方法。

学习者案例记录:坛子反馈,当天回到家,跟老公分享了管教孩子的三步法:老公,如果孩子再把他擦澡的湿毛巾直接扔在我们床上,我们可以用管教行为三步法让他改正错误,具体这样做:先把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接下来,讲事实和你的感受,比如你把湿毛巾扔在我们床上把床单弄湿了,我很生气,最后,告诉他你的期待是什么:擦完澡把湿毛巾放到换洗衣物盆里。

今天学习了接纳感受和管教行为的方法,希望大家在孩子、家人、朋友生气、难过时,我们用“少说多听、说出感受、幻想实现”的三步法接纳他们的所有感受;在孩子、家人、下属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用“平复情绪、讲清事实和感受、提出期望”来管教他们,让他们的行为更符合我们的期待。作为父母,这将助力我们培养一个自尊自强的孩子!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