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好!我是范月新。
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我运营了一个线下读书社群两年,带着书友们每个月一起读两本书,用“输出”代替纯“输入”的阅读方式,是一名学习促进者;
第二个标签: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转型的作文课老师,是专业教育的践行者;
第三个标签:是希望不断精进的终身学习者。
终生成长,日新月异,心愿都在名字了,也祝福大家。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拆书帮,
首先来说说拆书:
第一次和9岁儿子说起“拆书”,他故意夸张地说:“妈妈,你要把书拆烂啊!”我说我还要把书细嚼慢咽,吃掉呢。玩笑过后,仔细给他解释了。
拆书,是把书中的内容进行拆解,再关联曾经的经验,学以致用,对现实产生影响。所以拆书是拆为己用,通过日常不断练习,慢慢把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这是在成年人离开课堂后,一种非常高效、且适用于成人教育的自我学习方法。
拆书有具体的方法可循。
常用的拆书法有适用于组织培训的“RIA现场学习法”,R代表阅读原文拆页,I代表重述知识,A表示拆为己用。在RIA现场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按照拆书家的指令进行学习,若要自己阅读,需要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完成A1和A2环节,这便是通过重述知识、结合经验、关联行动,且更适用于个人学习者的便签学习法。
拆书帮里聚集了各地的拆书爱好者,大家来自不同分舵,在此练习、升级,在前辈带领下、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中,一步步成长为更高阶的拆书家。
在这个公益性的青年组织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目标:终身成长,不断赋能,助人达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特别感谢麓山分舵带我走进拆书帮,希望未来能为分舵赋能。
接下来我开始现场拆书,首先请大家来看阅读原文拆页。
R 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0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下面我来讲解一下,我对原文片段的理解。首先给大家分享我的I便签。它包括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以及where适用边界四部分。
这个片段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共情和倾听,以及帮助孩子面对自己感受的可操作和学习的方法。
按照以往的方法,当身边的人沮丧难过时,我们往往习惯性给大量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是谈自己看法。但人们在难过受伤时,真正需要的是被倾听、有人能与我们共情。这个方法便是很好的支持和训练,能提升我们沟通 的能力,帮助孩子面对它们的感受。
这个方法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 全神贯注地倾听。
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
全神贯注,而不是心不在焉。我们需要停下手边的事,看着对方的眼睛,让ta知道你再认真倾听。
第二步,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用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说出他们的感受。
有时候父母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被理解。
我们可以说,你是不感觉很难过/沮丧/委屈....
第四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有时候家长无法满足孩子愿望时,往往是给孩子解释,但是常常越解释,孩子越不听。用幻想的方式说出来,孩子会觉得对某种东西渴望的心情得到了理解,这样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当孩子有消极情绪时,我们可以运用上述的四个技巧来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从而有助于他们自己找出解决方案。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朋友、伴侣向你倾诉时,你用来安慰他们。当然如果有人来找你是寻求建议和指导的,可以跳过这部分。
下面分享我的A1便签
经验:
三岁女儿喜欢汪汪队里面的角色。上周去户外玩耍时,她买了一个汪汪队里角色名叫“小砾”的气球。玩了一会,要回家时,发现气球不见了。陪着她找了一圈没找到,失望得哭了,然后又吵着还要买一个。我严肃地告诉她,出来说好了只能买一个,家里还有汪汪队的玩具呢。她说不行,我要小砾,它好可怜啊…我又好气又好笑地把她抱上车,结果她还是一路哭回了家。
反思:
当时我因为着急回去,并没有认真倾听她的哭诉,也没有回应她的感受,所以导致她情绪的奔溃。
这个情况可以应用如何帮助孩子四步法进行沟通。
一、全神贯注地倾听
我停下正在收拾东西的动作,蹲下来,看着她,倾听她的描述。“宝贝,怎么啦”
女儿:小砾(气球)不见了。
二、回应她的感受
“嗯,妈妈知道了”
三、说出她的感受
“你一定很伤心对不对。妈妈知道你真的好喜欢小砾啊。”
女儿伤心地说,“是的,我想把它找回来”
四、用幻想的形式说出她的愿望
“小砾是不是开工程车呢,今天这个气球上的小砾一定是去找它的车了。而且它认识了你,知道我们家里有汪汪队的其他小伙伴,说不定它是回去找它们了呢”
“莱德在总部呼叫它们集合啦。等它完成任务,一定会再来找你玩的。”
我的应用A2便签:
事件背景:
小学高年级的儿子因为课业问题产生情绪,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目标:
在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下,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沟通引导他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任务。
行动:
1、全神贯注倾听
手机放下,书放下,看着他“怎么啦,妈妈发现你很不开心”
2.回应他的感受
“是的,嗯,有这么多课…我明白…”
3.说出他的感受
“你一定很着急,有这么多任务要完成。也一定有点沮丧是不是,因为有的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我也会希望有更多时间和朋友们一起玩的”
4.用幻想的形式说出愿望
“真希望我们能有魔法让所有任务都消失呢!学校也不要存在啦!老师们也不用布置功课了”
“现在有哪些任务在排队等着你呢,我们一个个点名怎么样”
通过充分接纳他的情绪,产生共情,再有积极的行动解决问题。
重新学习和练习这个方法,适用于孩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我们和自己的相处。
感谢大家陪伴与赋能,我们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