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William,大家也可以叫我威廉。
我热爱读歌,喜欢酒酣耳热之时高声朗诵;
我热爱品茶,漫天大雪时节楼上慢品闽北乌龙茶;
我热爱太极拳,青山绿水之间打上一套拳,问天问地问自己。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TF2-2的拆书分享,主题是“知觉核检3步法”,预计时间15-20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分一下组,我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学习目标】(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清晰体验了该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现场完成RIA后,学习者可以在遇到对他人行为有猜测时,通过知觉核检三步法,准确理解他人想法,促进顺利沟通。
【图书介绍:FAB法】(技能点书籍介绍: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F:今天拆解的图书片段来自《沟通的艺术》,作者阿德勒和普罗科特。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沟通场景的解决方案,不是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而是有丰富的案例和研究资料。
A:和其他书籍比,这本书畅销全球40载的美国权威沟通教材,再版15次,超过200万大学生使用的人际关系读本。同时在豆瓣近6万豆友标记,评分高达8.9分。
B:
B1 :这本书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沟通难题,从沟通者、沟通信息和沟通关系3个方面帮助我们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B2:这次我们选择的片 “知觉核检”,可以让你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助力人际关系的融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选择书籍:《沟通的艺术》 拆书主题:知觉检核 P114-P115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Ø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Ø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Ø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很喜欢我所做的,”(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好的,我看大家基本都看完了,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的情景?正通话着,突然对方那边挂掉了电话;发了微信消息给对方,却发现等了2小时没有回复;面对这些行为你是怎样解读的呢?今天这个片段给我们讲的,就是如何通过知觉核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
【Why】(一般做法)(不那么做的坏处)
当对方做出一个行为,我们如果根据自己的想法判断对方的意图,常常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比如对方没及时回复消息,我们会想,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不想搭理自己。那以后自己也不搭理他了。久而久之,就会破坏人际关系。
而如果我们视而不见,自己心里又不踏实,总是在想对方到底什么意思,会让自己很不安。
因此,我们需要向对方询问,获得对方的真实想法,促进交流。
【How】怎样才能获得对方行为的真实意图呢?今天教给大家知觉核检三步法。
1. 描述行为。向对方描述你看到的行为,比如:看到你1天没有回复我的信息;
2. 给出诠释。这里要给出至少2种对对方行为的诠释。比如:是太忙了来不及回复(第1种诠释),还是和我生气了(第2种诠释)
3. 请求澄清。向对方询问,对方真实的想法。比如”不知道是哪种情况呢?还是有其他的事情?“
【案例】反面做法,加工成正面案例
上周给学生上课,课前让他把上节课的作业发给我看一下,结果学生迟迟没有回复。我一看没回复就很生气,说:”都等你5分钟了,怎么还不发过来?是不是没写?“
学生也很委屈,说:”封控在家里,作业落在学校了“。这样一想,我确实冤枉学生了。
看到这个片段后,前两天又检查学生的作业,学生也是迟了一会没发过来,我耐下性子,用知觉核检来回复学生。
我先描述对方的行为,”小王,看你5分钟了还没有把作业发过来“
再给出多种诠释,”是把作业落在别的地方了?还是时间紧张没来得及做?还是不会做?“
最后请求澄清,”不知道你是哪种情况,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老师,不好意思,我的网络断了,现在给你发过来。“
这样我们就避免了一场误会。开启了愉快的上课。
【where】这个方法适合于对自己重要的人和事,比如:工作场景,家庭场景。
如果是不重要的人和事,可以不用确认对方的想法,比如饭店点餐。
【预防异议1】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看到对方的行为后会习惯性根据自己的解读来行动,耐不下心来再去问问对方,怎么办?确实,人都会冲动,那么,想想误会对方的后果,就会感到找对方确认的必要性。因为我们都不想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想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预防异议2】也有的小伙伴会说,万一对方澄清的想法不是自己期待的,怎么办?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情都不能满足我们的预期,我们要根据事实情况来调整,也考验自己的心理素质。
【A2】分步催化
【A2分步催化-场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也会有看到别人行为造成误解的时刻,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有没有你需要他人确认、等待澄清的场景呢?比如孩子看到饭菜嘟着小嘴说不吃,又或者老板没有及时回复你的邮件,又或者工作讨论中有人对你大声讲话,请大家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场景写在便签纸上,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一下,一会我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场景。
大家讨论得很好了,现在请一位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1:
小爱:下周,我需要和孩子沟通他不停玩手机的事情,孩子可能在那里玩手机玩1个小时还不停下来,我得和他澄清一下
A2分步催化2: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遇到刚刚你写下的类似场景时,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觉核检3步法”来确认对方的想法,第1步:描述行为,第2步:多种阐释,第3步请求澄清。请小伙伴先把自己的步骤简要写在便签上。先在小组内分享一下。稍后,我将邀请一位学习者来分享。
大家讨论得很好了,现在请一位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2:
小爱:下周,我看到孩子不停玩手机,用“知觉核检”三步法来和孩子沟通。
第1步:描述行为。“妈妈看到你已经玩了1个小时手机了”
第2步:给出诠释。“你是太无聊了,没事做了”还是“只是想放松一下”还是“还是因为没有安排别的事情”,所以玩手机呢?
第3步,请求澄清,“你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可以给妈妈说一声”
非常感谢小爱的分享。
相信大家对于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可以把 “知觉核检3步法”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拆书活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