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平安!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拆书。
在我们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来分下组,按我屏幕上的显示,野人大叔、晶晶、Helen、吕李红、Wendy、冯玉莲老师为1组,其他小伙伴为2组,请大家把自己的昵称改为组别-姓名,例如1组-山花。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3个标签:IT主管、拆书家、声音爱好者;
IT主管:服务上市公司10年+,通过信息化、物联网、数据应用,打造智慧工厂、助力公司生产和经营;
拆书家:一切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我们一起拆为己用;
声音爱好者:声音是我们的第二张名片,好声音是一场修行,修声即修心。
以上就是我的自我介绍,
今天和小伙伴们一起拆解的书籍是《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
F:核心是书,包含作者+专业性+核心内容或观点
作者是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都是美国著名的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人际沟通领域的研究。这是一本寓教于乐的沟通学权威教材,极具操作性的健康关系指南,全书通过“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在沟通中的自我觉知,倾听和沟通关系的重要性。
A:比较
相比于一般的沟通类书籍,这本书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8大专栏、超100篇文章、多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分析,让你轻松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技巧,验证沟通原则,更让阅读充满了趣味性。
B:解决什么痛苦、突破哪些障碍、实现什么梦想、获得什么价值……
你是否有这样的问题: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说话过于委婉,达不到目的?因为不善沟通倍感挫折,因为不会说话导致负面评价,面对众多的沟通技巧不明白更不会应用,推荐你阅读这本好玩又易用的沟通教科书。
当我们处于情绪低谷时,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减少不良绪带来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行为和语言?如果你想解决这2个问题,今天这2个互补关系的拆页学习可以帮到你!
我们来明确下今天的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拆书学习后,
拆页1:当有伤心、生气、难受、紧张等负面情绪时,学习者可以改变对事情的诠释来重新评估情绪。
拆页2:在与人交往时,学习者能运用知觉核检方法,验证自己对他人行为或言语的诠释是否正确;
接下来开始我们第1个拆页的学习,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如果大家已经阅读完,可以在公屏上,聊天区域回复1。
片段选自《沟通的艺术》第五章 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P154
(案例)我注意到当我演讲时我会冒汗,因此我推论自己是焦虑的。假如它时常发生,我甚至可能会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焦虑的人”。一旦有了这个标签,我接下来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是焦虑的?”然后,我开始去找寻一个适当的解释。我会注意到有一些学生起身离开,或者心不在焉,那我就会为我的演讲是否不够精彩而焦虑。而这的确令我焦虑。我又如何知道这场演讲不精彩呢?因为我让我的听众觉得索然无味。我焦虑的是我想成为一个演讲高手,但实际上我是一个乏味的演说者。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演讲,也许开家速食店都要比现在好。然而,不久之后有个学生跟我说:“这里太热了,我一直在流汗而无法专心听你的演讲。”霎那间,我不再是“焦虑的”或“令人乏味的”了。
津巴多发现改变对一件事的诠释会影响他感受这件事的方式。社会科学家认为这个过程是重新评估(reappraisal)的过程——通过改变情绪的影响方式,重新思考富于情绪化事件的意义。研究表明,重新评估要比压抑自己的感情好得多,它能减轻你的压力、提升你的自尊、增加工作效率等。
好的,大家都已完成阅读了,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
拆书家: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压抑、爆发还是疏导?
Helen:压抑。
玉莲:疏导。
野人大叔:有限度地去爆发。
冯杰:疏导。
宁宁:有时候会爆发。
拆书家:其实这个和大家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有关,我觉得比较睿智的话,应该是像玉莲和冯杰老师说的去疏导。可以肯定的是,压抑、爆发都是不利于健康的人际关系,唯有疏导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我们的情绪实在太激烈的话,我们也要去适当爆发释放下。
【知识点和相关概念What】
这个拆页讲的是如何提高我们的情绪掌控力,作者通过自己如何克服演讲紧张的案例分享,进行了详细的诠释,这就是重新评估情绪的过程。
【前因后果说明Why】
【这么做的好处】
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诠释,来疏导自己的情绪,可以让自己快速并有效地走出负面情绪。
【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How】
我们一起来看下具体的步骤:
1. 察觉情绪反应:我们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可以留意自己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例如呼吸加速、身体些部位颤抖、心跳加速、身体发热……
2. 注意引发事件:思考下是那件事情引发了这种负面情绪,越具体越好,例如一件或连续发生的事情,特定的场合、人物或时间引起的。
3. 改变对这件事的诠释:可以继续细化
(1) 你对这件事的第一诠释是什么?
(2) 多角度评估刚才的诠释是否正确:比如,向对方确认、换位思考、反向思考……
(3) 发现并记录新的诠释方式
4. 重新调整情绪,防止恶化
【意译案例】
上周日7:00,我在视频号直播讲书,讲着讲着,我发现自己在不停地重复口头禅了。我推测自己应该是很紧张了。我开始去寻找一些合适的原因。我看到我的忠实粉丝网友小蜜蜂进直播间后,都没在直播间发一句话。我想是不是今天讲得不好,小蜜蜂觉得无聊,才不在直播间发表评论和我互动。我觉得我自己可能不适合做直播,或许是因为我挑战了新的话题,准备还不够充分,也有可能是我第一次用电脑端直播,之前我都是用手机来直播,操作方式的改变带来一定的不适。我越想越紧张,越讲越在重复几个关键字,让大家在评论区打出来,还重复着,方便的小伙伴可以来连麦分享下。一会,我发现小蜜蜂在公屏上回复道:我住院了在医院输液,不方便打字和连麦哈!瞬间,我发现不是我的问题,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预防异议】
小伙伴可能会问,重新评估情绪是不是要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受呀?
不是的,当我们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相当于把自己关在了一个迷宫里,要先知道自己在哪里。这就要我们学会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在迷宫里一直不能走出来,我们就会长期处于负面情绪,这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应该是积极尝试赋予这些情绪的新的意义,让自己尽快走出负面情绪!
【适用边界Where】
这个方法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情绪问题,但可以带来明显的改变,减少负面情绪影响,这本身也是情绪管控能力的体现。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来看一组词汇:生气、伤心、紧张、焦虑、沮丧、愤怒……哪个词你最有感触?请写下这个词,回想一下最近一次有感受这个负面情绪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事情,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请在小组内分享,5分钟后我们2组各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你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Wendy:大家好,我是1组的Wendy。今天跟大家分享焦虑的心情。我家小孩每天的作业比较多的,语文要写作文,要背诵……反正我个人看起来比较多。人家白天时间抓得比较紧,作业做得比较快的话,晚上8:00应该也能做完。另外一个,孩子的错题,我要去帮他辅导改正。这样的话,我家的孩子,每天作业做到晚上10:00都做不完,一堆错题就只能堆积在那里,根本没时间处理。这就导致我非常非常焦虑。后来,我就引导自己怎么去重新诠释这件事情……
拆书家回应:对不起,我打断一下,现在只要分享这个场景就可以了,下个环节会给大家专门的时间来分享怎么去做调整。我们邀请2组的的小伙伴来分享。是宁宁么?好的,我们邀请宁宁来分享!
宁宁:在我上班2个月的时候,出现了我第4个黑历史。以前我的工作效率都很高,一路飞升的感觉,但那天我的工作效率特别的低,于是,我就在不停的骂自己。“今天怎么回事,今天的表现实在太差了,你怎么那么慢呐!“好了,分享完了。
拆书家:非常感谢我们刚才2位小伙伴的分享。
【拆书家提问设计】
想想看,根据我们刚才拆页学到的方法,如果再回到当初的场景,你会怎么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诠释,来疏导自己的情绪呢?我们邀请刚分享完案例的2位小伙伴Wendy和宁宁,分享下如何做自己负面情绪的调整。
【学习者案例记录】
Wendy:我这边先讲么?
拆书家:可以的,欢迎我们的Wendy老师来分享!
Wendy:一开始我觉得我自己很焦虑的(察觉情绪反应),但是我对孩子作业写不完这件事(注意引发事件)进行了反思,如果我孩子上课时效率不高没有学会,他又不是专心去想学,我在家里再怎么辅导,也不可能有2个小时的时间把他8个小时的学习内容给做好。所以,我决定先不管,也就是说先去引导他怎么去学习,但我不再参与进去了,让他慢慢去改变他的学习方式(改变诠释)。通过这个方式,我放掉了对这件事的关注了,我也就不再焦虑了(调整情绪)。
拆书家回应:是的,我们通过改变对这件事的诠释来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件事应该是孩子自己要去负责,而不是我们要去帮他去承当这个结果。感谢Wendy老师的分享!好,接下来邀请宁宁老师来分享。
宁宁:我先是感到自己的情绪很糟糕(察觉情绪反应)。今天一直在看大脑屏幕,工作迟迟没有完成(注意引发事件),工作效率低,做不好能怎么滴,呵呵!没做完,我的日子还是照样过的。那就反思今天的工作,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分心、效率差,而不是关注在骂自己身上(改变诠释),这样一想,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调整情绪),相信我会在未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拆书家回应:感谢宁宁的分享。重新评估情绪的核心是第三步,多角度去评估我们对事件的诠释是否正确,因为我们自己第一时间所认为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改变了对事件的诠释,往往就能疏导我们的情绪,让我们从负面情绪里面走出来。
一起来看下拆页2的内容!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完成阅读的小伙伴可以在聊天区回复1.
片段选自《沟通的艺术》第四章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P131-P132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
正如你在第十一章将会学到的,如果你用一种武断的、自以为是的方式去诠释,那么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也会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perception checking)技巧为你提供了更好地诠释方式。
知觉检核的要素
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反馈,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看完这个片段了。现在我用RIA拆书法带领大家一起拆解这个片段。
拆书家:看到这个词汇——”知觉检核“,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词有点孤僻,很专业,我都听不懂?如果有的话,请在公屏上回复下”是”。
冯杰:是。
野人大叔:是。
Wendy:有。
Helen:有。
拆书家回应:噢,回答有也是可以哈!
宁宁:很高级。
拆书家:是的,谢谢宁宁的回复,很高级。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也感觉好高级,同时也觉得很晦涩,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结合起来就看不懂?这个和作者的背景有关系,跟翻译水平也有关系。但其实不难理解。从字面上看,知觉是看到什么就觉得是什么,检核是检查复核的意思,“知觉检核”就是作者对此流程操作的简称。
【不这么做的坏处-1】
【人们常规的做法】
通常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行为或语言时,大脑会马上做出判断并形成我们的主观看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种不假思索的诠释,会让我们对他人的产生猜忌,引发矛盾,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反例】
给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段工作经历。
公司OA系统上,用户提交的需求是由领导进行审批分配给各个程序员,因这段时间领导工作很忙,好多需求都没分配下来。刚进公司不到一年的小柯,在部门例会上提到了这个问题,领导在会上回复:”那接下来这个OA审批权限我授权给小柯,由他给大家分配工作,大家有没有问题?“大家都表示没有异议。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为什么领导没有让我来审批流程,分配工作,我比小柯来公司早,专业能力也比他强多了。例会上我不敢多问,就默认了这个安排。但接下来的那几天心里总觉得很不平衡。
【行动建议】
面对这个情况,作者在拆页里提供了”知觉检核“的技巧。
【What】
什么是知觉检核呢?它是我们向对方确认我们认知是否正确的一种表达和交流方法。
【How】
那具体如何做呢?
1.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2种可能的诠释
3. 请求对方对此行为做澄清
【Why】
知觉检核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他人,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调整为“我想知道你在想什么”,因为我们的第一感受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际沟通方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2】
【转为正例】
如果用知觉检核的方法,我会在会后到领导办公室,这样子向领导确认:”领导,刚才你在会上说让小柯来负责审批OA流程,给大家分配工作(描述行为),我想知道是我这边工作上出现什么问题,不能胜任审批,还是领导对我有另外的安排(诠释可能)?领导可以告诉我吗?方便我在后续工作中改进(请求澄清) 。“
【适用边界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在面对他人比较复杂,或者可能有歧义的行为或言论时应用,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在使用知觉检核法时,是不是每个步骤都要做到,那岂不是很麻烦?
这三个步骤(描述行为、诠释可能、请求澄清)不是必需的,建议大家结合具体场景和关系亲密度来使用。
a. 针对亲密的伙伴:有一句最简单的知觉检核的话——”你怎么了?“,就是最后一步请求澄清的步骤即可。
b. 但对不太亲密的关系,或者对方语气不太好的情况,这句话可能会被误认为敷衍,建议用完整的3个步骤,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我们刚才学习了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描述行为、诠释可能、请求澄清。
现在我们一起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一个现场讨论和演练。
【场景】:请大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小张是小王平日里很好的邻居兼好友,但最近小张连续三天都没有对小王的“早上好”做出回应。
【指令】: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练下,1人扮演小张,1个人扮演小王,小王要如何运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来完成更好地诠释。
请在小组内讨论和演练,6分钟后,我们邀请每组的2个小伙伴来演示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欢迎大家回到主会场!大家感觉怎么样,小张和小王有没有很好地避免了彼此间地误解呢?
冯杰:太有趣了。
拆书家回应:是的,我们拆书法就有这个魅力,大家在实战中演练这个事情,那在接下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去用这个技巧。我们1组哪个小伙伴扮演小王,哪个小伙伴扮演小张,我们有请他们!
晶晶:我们来吧,李红,准备好了么?
吕李红:嗯。
拆书家:好的,欢迎!
晶晶(小王):小张,我发现你连续3天都不理我了。我很沮丧,我想是不是我有哪里做得不周到的地方,惹你不高兴啦?我这个人平时比较大条,然后有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如果有的话,你要跟我说噢!或者呢,你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呀,让你整天都不肯和别人打招呼呀?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帮忙的话,你要跟我说噢!
吕李红(小张):是的,我对你家前天晚上吃大餐没有叫我,感到非常生气!所以我这几天没理你。
晶晶(小王):噢,知道了,平时我们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相互分享,但是前天晚上我家来了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客人,有正经的事情要讲,这个事情还比较严肃。所以呢,我们确实是准备了好吃的,但因为场合的关系,我没有请你,然后你看到了,我也没有去跟你解释,我错了哈!
吕李红(小张):嗯。
晶晶(小王):那么今天晚上我来做东,我来弥补一下,好嘛?做一个非常好的大餐,来弥补下,好不好?
吕李红(小张):这才是好朋友应该处的关系嘛!
晶晶(小王):对对对,确实是我那天想得不够周到。平时都是在你们家吃得比较多(噗呲笑一声),以后我会注意的。你就原谅我一次吧!
吕李红(小张):好,没问题。那今天晚上我把好酒带上,不醉不归哈!
晶晶(小王):好的,好的,走起!
拆书家回应:非常精彩哈,为1组小伙伴们点赞!已经非常好的运用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技巧:描述行为、诠释可能、请求澄清3个步骤。非常感谢2位小伙伴的精彩演绎!接下来我们邀请2组的小伙伴来演绎下!2组的小伙伴,谁来当小张,谁来当小王?
宁宁:我们2组的小伙伴,山花和冯杰有空么?
山花:我们2个吧
宁宁:好,我们2个上吧!这次我扮演小张,你扮演小王吧!
山花:好的。我们从第2次见面开始吧!
拆书家:对,是的。
山花(小王):小张,我上次叫你来着,我们一起去看个电影,你咋回事啊,你都没回应我?我都叫了这么多遍。
宁宁(小张):那个时候,我可能有事情,没有观察到,没有看到你。
山花(小王):不是吧,你看我发个邀请也是好不容易的,我鼓足了勇气,也留足了时间。就凭我们的关系,我感觉我被落一边了。那你看,这个事情,我们怎么再组织一次呀?是不是我这边邀请的不够有诚意,其实上次那个电影真的挺好看的。怎么样?
宁宁(小张):好的,好的。
山花(小王):约下周周天?
宁宁(小张):那我们周日一去看电影吧!
拆书家回应:非常感谢刚才宁宁和山花的分享!哦~是结束了么?接下来小伙伴们分享结束后,可以给我个回应——分享结束,不然的话可能我会不小心打断你。
山花(小王):噢,分享结束。
拆书家回应:谢谢反馈哈!第2组的演绎,我给大家提几个提升点。我们已经描述了行为,第二步的诠释可以适当展开下,比如你是因为……情况,还是因为……的情况导致……,你能告诉我原因么?如果把这个技巧用上,我觉得这个技能点的运用就非常完美了。
山花(小王):好的。
拆书家:再次感谢2位小组伙伴的精彩演绎!
刚才我们通过小张和小王之间的对话演练,避免他们之间的一场误解和冲突,现在请大家设想下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发生因自己主观判断而误解的场景?
你的领导、同事、家人或朋友,有一天突然对的态度大变,可能是“阴阳怪气”的一句话,或者不一样的动作,或者怪异的表情,或者突然把你冷落了,你都不知道原因,心里想着我最近好像没做啥对不起TA的事……
请大家把类似这样的场景写在便签上,2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已经准备好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发下1,我会邀请你来做分享。
冯玉莲:1
拆书家:好的,有请玉莲老师来分享下自己的经历。玉莲老师,你可以开麦。
冯玉莲:对于我来说,有一个特别惨痛的教训。这是20年前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在做财务工作,负责学生的收费,当时刚刚兴起银行卡,我们的学生必须用银行卡交足6200元的学费。到我这里收费的时候,如果我把6200元的学费刷完,卡就报废了,那就没有办法把生活补助费打进去,所以我当时就做决定,收6100元划卡,再加100元现金,因为家长和学生排着长队,我就直接决定了。我正在收费的时候,我的科长过来了。他跟我说:”谁让你这么做的?,你是科长,还是我是科长?请家长们立马去银行额外再交100元再回来。”我们学校在机场附近,离银行比较远。我当时就懵了,觉得自己太没有面子了。后来去处长那里,处长说:“就应该听科长的话!”处长没站在我这一边,科长也没有听我解释,没有为学生服务,也因为如此,我差不多一周没有睡觉,后来曾经17年失眠、抑郁。
直到我走到樊登读书的时候,17年以后再反思。如果当初我再探究一下:首先科长,是不是那天我有哪些地方没有跟你及时交流惹你生气,其次大家都是同事,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工作,更好的安排学生。也许呢,就不会让自己在这17年在抑郁和失眠中度过。我再去探寻下事实,征求下解决办法,就会有更大的改观。
17年后,我和我的领导——教学院长产生分歧的时候,我是否可以把我的想法更多的沟通交流,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询问对方需求、最后合作共赢,那问题和困难就很轻易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诠释和交流,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只是我觉醒的晚一点,好在我觉醒了。好的,谢谢!
拆书家回应:谢谢玉莲老师的分享,其实刚才玉莲老师已经把应用的步骤也完成了。就是我们沟通上一个技巧:先描述行为、诠释可能,最后澄清一下,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化解误解,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提高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好的,我们直接进行下一步。
针对你刚才写下的可能因自己主观判断而误解的场景的事情,假如在下周你真的遇见这个情况,运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你会怎么处理?
我们继续邀请2个小伙伴来分享自己的案例和规划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宁宁:我有一个问题,我看到你的A2步骤分步催化,有2步,一是激活场景,二是规划应用,这个场景是指向过去,还是指向未来的?我看到你说的是指向未来的场景。
拆书家:对,应该是接下来怎么面对这个情况。因为刚才玉莲老师已经把第二步也做了,所以我直接跳到第二步规划行动步骤了。大家可以举下接下来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用“知觉检核”的方法,怎么去应用?
宁宁:了解了。我来分享下。如果有小伙伴想分享,我来插个队哈。
拆书家:欢迎我们宁宁来分享。
宁宁:我觉得女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很怕被冷落的,包括我在内。在工作中,我也会遇到,领导可能把这个任务是交给别人的,会在别的组讨论规划这个工作,我没有分配在内,我会用这个知觉检核的方法。因为我很怕冷落,我会主动出击,去制造一些声音。
未来如果我有项目没有分配在内的情况,我会通过先描述行为:领导,我手头上的活已经完结了,我没有那么忙,我看到领导有新的项目,我很感兴趣,但是没有和你们并肩作战。然后诠释下可能:领导,你是不是觉得我这方面的能力不够突出,或者是有其他别的活要派给我呢?最后请求澄清:领导,我想了解下接下来是怎么分配这个任务的。讲完了。
拆书家回应:谢谢宁宁的分享,她已经用到了我们关键的三个步骤:描述行为,诠释2个可能,最后请求领导澄清,很完美,给你点赞!这个技能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有用,还有小伙伴要分享么?
Helen:我来!
拆书家:好的,欢迎我们Helen老师来分享!
Helen:大家好,我分享的场景我即将进入假期,我希望我的领导多排点班给我。我要求了,但是没有给我排班,所以其实我挺生气的,完全忽视了我的需求。
下周我会抽个事件跟我领导沟通:Sharon,当时我有请求给我多一点工时,因为我现在工时是每一周16小时,现在我在假期,没有学习任务,我是希望尽可能多工作的,但你没有给我更多的工时,还是以前的班表排(描述行为),我不知道是因为你觉得其它员工排好班后,没有多余的工时给我,还是觉得我当时没有表达清楚,让你了解我是现在其实是假期,我有时间去工作(诠释可能)。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没有这么多的工时。我想了解下有哪些方面可以提高,还是……(请求澄清)。谢谢!
拆书家回应:谢谢Helen老师的分享,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你觉得主管分配工作不合理,我们可以主动去沟通的,用我们刚才的”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我们的主管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合理并满意的回复,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是提升我们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方法。
今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了2个拆页的知识:
拆页1:重新评估情绪的方法(察觉情绪反应、找出引发事件、改变事件诠释、重新调整情绪);
拆页2:知觉检核3个步骤(描述行为、诠释可能、请求澄清)。
非常感谢各位小伙伴们的积极参与,期待大家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以致用,提高掌控情绪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我们一起拆为己用!
下次拆书活动,我们精彩继续,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