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30秒)
大家好,我是奉凰。我的三个标签是:主持人、培训师、学习者。很开心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进行分享,为了更方便之后大家参与分享,今天我们就按照座位的顺序,两两分为一组,请大家明确自己的搭档是谁,方便后续的讨论与交流。谢谢大家。
学习目标(30秒)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可以完成以下目标:
通过拆书法的讲解了解知觉检核的三步,并知道如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FAB法介绍书籍(2分钟)
F:今天拆解的片段,是来自罗纳德.B.阿德尔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合著的《沟通的艺术》。书中分为:“看出人外”、“看人之间”和“看入人里”三个部分,即沟通者自身在沟通中的影响,信息传送过程中影响沟通的因素,沟通者之间的关系这个三个方面,揭秘沟通的艺术!
A:这本书是一本权威的沟通教材,兼具深度、广度与完整性,同时它还是一本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教科书,书中对于重要沟通概念或沟通技巧除了有实例说明以外,因此被誉为人际关系最佳读本。
B1:在各种关系中,比如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你有没有遇到沟通的困难?你知道如何改变现有的沟通困境吗?《沟通的艺术》将会从“看出人外”“看人之间”“看入人里”三个角度,帮助你找到解决沟通问题的方法,让沟通不再是难题
B2: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你有没有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从而草草的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判定,结果导致你们的沟通存在误解?通过今天对知觉检核三步的学习,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身边人的真实想法,减少因为认知的误解带来的冲突
(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阅读完毕的小伙伴,请向我举手示意一下)
P114-115
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所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 种诠释 )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
What:
(一般的做法)
知觉检核是什么呢?知觉检核其实是帮助你了解别人的一种工具,今天的片段通过对知觉检核三步的描述,帮助你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真实意思,减少因为认知误差带来的误会。。
Why:
(不那么做的坏处)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生活中,对待同一个行为,同一件事,大家很容易有不同的的理解和看法。如果我们不了解知觉检核的步骤,只用自己先入为主的主观理解去作为判定行为的依据。就很容易产生理解的误差,甚至会因为这种误差导致自己与他人之间产生不愉快或者争执,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举一个反例)
比如有一次我和我的老公说让他去收拾一下他的电脑桌,说了两遍,他都没反应,我看到他一直在手机打字,于是我很生气,我说让你去收拾,说了几次你都听不见,一直玩手机。当下我老公就生气了。他说我哪里在玩手机,我是临时工作上有事我在回复消息,我没说不做啊,我只是要晚一点点做。因为这次不愉快的沟通,我俩还冷战了两天。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做到知觉检核的反例。在这个反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误会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我在说我老公的行为时我没有客观的描述行为,而是加入了我对这个行为的主观的判断,
(结合片段,提炼正确步骤)
针对类似的情况,片段中的知觉检核三步法告诉了我们正确的处理方法,具体怎么做呢,我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第一步:客观描述行为。这里的重点是只要客观描述,不要说感受观点。比如说,“我看见你一直在玩手机”
第二步,给出自己的诠释。列举出你猜测的两种以上的对这个行为的解释。比如我看到你一直玩手机,我猜测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你完全不想收桌子,所以玩手机,第二个原因是你现在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所以暂时不能去收拾
第三步,陈述需求。明确陈述出自己的需求:需要了解对方真实的感受。比如询问对方:你真正的感受是怎样?
(将反例转化为正例)
所以,结合知觉检核三步法,我其实应该这样说:老公刚刚我和你说收拾电脑桌,我看到你一直在看手机,完全没有理我(描述客观的行为),我想知道你是不想去收拾桌子,还是说你现在有紧急的事情要在线上处理,想晚一点做,(给出自己的诠释,至少两种)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陈述需求)。
通过知觉检核三步法,不仅可以让彼此能心平气和的沟通内心真实的想法,还可以减少对表面行为的误解,让双方可以相处的更加融洽。
Where:
是否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用到知觉检核呢?这个方法它其实是有适用边界的,比如对于完全不愿意沟通的人,用什么方法你都很难和他沟通。除此之外,知觉检核三步的步骤和流程其实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A:学习者拆为己用(4+1分钟)
提一个显性的问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对同一个行为和他人出现理解误差的情况?比如老公关门很大声,你认为他是在发脾气,可实际可能只是他关门时刚好后一阵风,导致关门声比较大?或者你的孩子在你工作时一直围绕着你说话,甚至试图按你的电脑,你认为他是在捣乱,其实他只是单纯想陪着你,然后对电脑充满好奇。又或者在公司里,你很开心的和同事分享你的新发现,结果发现同事没有理你,你认为她是不想理会你,但实际上可能她只是比较忙碌,注意力高度集中,确实没听到你说的话?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想一想,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发生了什么事,当时你是怎么做的?这件事的结果是解决了问题还是激发了矛盾呢?请在小组内和大家分享一下,稍后我们将会邀请代表来分享。时间两分钟,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1:刘慧
以前有出现过朋友给我发微信,我以为我回复了。结果最后发现我一直没回复,因为我没回复,朋友就发了一连串的消息来追问我的原因,最后我直接通过电话和对方联系,化解了误会。
学员2:李雯
我儿子每天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发现很不专心,一下喝水,一下弄其他的事,作业写的非常慢。我就想这么简单的作业为什么要写这么久?
A+:(2-3分钟)
根据问题想结局办法
非常感谢雯子分享的经历。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之前我们学习的知觉检核三步,思考一下,如果让你再次面对同样的情景,如果按照“知觉检核”的沟通方法,你会怎么做?大家思考并在小组里面讨论,稍后我将邀请小组的代表的分享。时间3分钟左右,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2:李雯
如何使用知觉检核三步法,我可以这么说:儿子,我发现你今天写作业一直在东张西望,你是因为今天的作业完全不会写,还是因为你现在有其他的事情要处理,所以要晚一点再继续写,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吗?
结束:(1分钟)
今天小伙伴们带来的分享都非常的精彩,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关于知觉检核三步的学习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