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终身成长》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463期线下转线上活动(德思勤分场)总第494期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面对挫折三步法

开场:

【开场:3分钟】

【自我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刘琴,大家可以叫我琴子,拆解的级别是3-1。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①成长赋能师

②二级拆书家

③准二胎宝妈

为了更好的进行学习,现场采用两两分组的形式开展后续的讨论。

【学习目标】

今晚的拆书的学习目标就是:在未来当孩子或亲朋好友遇到挫折时(界定),大家能够掌握(行为)成长型思维面对挫折三步法(澄清)这个工具,去帮助其走出低迷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前段时间我小孩的班级进行读绘本比赛,我崽也报名参与了,因此那段时间经常要我陪他读绘本。他在学校比赛那天,讲完了绘本,并没有获得大红花。因此晚上我下班刚进家门,我崽就跑过来抱着我的大腿说:妈妈,今天讲故事,老师只给我发了一颗糖果,但是我的好朋友不仅有糖果,还得到了大红花,我以后不想讲故事给他们听了。 我当时因为手里还提着电脑饭盒啥的,随口就说:不会呀,老师跟我说你表现很不错,还给你发了糖果呢。 但我发现我讲完之后,我儿子并没有因此而好转,反而更加的沮丧了。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小孩遇到挫折,来找你倾诉的时候,你是否也跟我一样说一句“没事,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一点小事而已,不要在意”就过去了呢?那效果如何?

【影响】诚然,我们的出发点是不想打击孩子信心,但发现没有:这些看似对孩子的鼓励言语,不仅没有安慰到他们,可能还会影响到他们的表达欲,更严重的可能造成小孩以后遇到事都不想跟你说。

【解决】如何才能更好的处理和应对这种情况,帮助孩子们找到更好的方法呢?《终身成长》一书中倡导的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终身成长》是一本被认为“颠覆传统成功学观点,影响美国校园教育的创新理念”的巨著。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我今天拆解的片段也来源此书,主要讲应该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去面对挫折或失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1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内容,阅读完了可以抬头或者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终身成长》P219-220

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体操。当然,她对参加比赛有一点紧张,但是她的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她甚至已经想好要将她贏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在第一个项目自由体操中,伊丽莎白第一个登场。尽管她表现得很不错,但在后来几个女孩出场之后,得分出现了变化,伊丽莎白输掉了比赛。在其他项目中,伊丽莎白同样表现得很好,但是依然没能贏得比赛。那天晚上比赛结束时,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她感到很沮丧。

如果你是伊丽莎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1.告诉伊丽莎白,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2.告诉她是裁判的不公平让她丢掉了原本属于她的彩带。

3.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5.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

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存在着一种强有力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护孩子们免遭失败!但是这种做法或许能够暂时防止孩子们失望,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从思维模式的角度看看对刚才五句话的五种可能的反应,倾听其中传达的信息:

第一种(你认为她是最棒的):这种说法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真心的。她并不是最好的——你知道这一点,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这对于她的恢复和进步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二种(她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是责备他人的做法。当事实的真相是,问题的根本在她的表现而不在裁判时,难道你希望她以后变成喜欢将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他人的人吗?

第三种(安慰她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这种说法会教给她,当她有什么事做不好时,贬低这些事情本身就对了。难道你真想告诉她这些吗?

第四种(她有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难道是能力自动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吗?如果是这样,伊丽莎白这次没能赢,为什么下一次就能赢呢?

第五种(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贏)在这种情况下说这样的话的确有些无情。当然,你可以不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表达,不过伊丽莎白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亲基本上就对她表达了这个意思。

下面是她父亲的原话:“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贏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他同样告诉伊丽莎白,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8分钟)

【WHAT】

该片段主要通过一个案例来阐述如何通过成长型思维引导孩子走出失败或挫折带来的沮丧情绪,找到方法实现目标。那在具体讨论前,我们先了解究竟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备注:终身成长核心两个思维:成长型和固定型。今天由于是练级场时间关系的问题,我主要给大家分享成长型思维】《终身成长》这本书给出的定义是: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不是一层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获取。因此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乐于接受挑战、看重努力的过程。他们能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成败得失。

(预防异议)有没有人听完这个概念的解释后仍然一脸懵?觉得不够清晰明了:嗯,你说的有道理,但说了等于没说,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成长型思维。那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更具象化一些去解读成长型思维的话:就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首先TA能够承认现实,也就是不逃避;其次就是能有效内归因,要对内归因,也就是不要找借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场景,四种不同心态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进行成长型思维概念的理解:

【场景】:作为家长,安慰小孩“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80分”的四种引导沟通情况

心态1:儿子,虽然数学只考了80分,但你的语文考了98分呀,很好了。(这种心态显然不是成长型思维的,虽然符合成长性思维的要素一:承认现实,但不符合要素二、三)

心态2:儿子,这次数学考试只考了80分,但不能完全怪你,考试前感冒了,考试没发挥好也很正常,下次好好考就行了。(这也不是成长型思维,虽然有要素一、二,但是在要素二的时候,他有归因,但并没有对内归因,更多是在找借口,逃避问题。)

心态3:儿子,这次数学只考了80分。你们数学老师把你的试卷发给我看了,发了有很多地方是你审题不认真,计算书写不细致导致的失误,这是很不应该的哦。(这也不是成长型思维,有要素一二,但是缺乏要素三)

心态4:儿子,虽然分数不能决定什么,但分数也是你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具体反馈。这次数学只有80分,说明你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是不全面的,存在知识盲区,我们需要想办法攻克掉。今年寒假,我们一起把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不懂的全部理解透彻。(这种心态是成长型思维,符合三大核心要素。)

相信通过这四种心态的对比,大家对成长型思维已经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具象化的理解。

【WHY】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尤其是当下的孩子们,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和环境的压迫,有的时候很难接受自己的不足或失败,而做出一些难以挽回的行为。因此拥有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孩子是家长们的共同愿望。 但如何通过成长型思维去引导孩子,既讲究契机,也讲究方法。 最佳的契机之一就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原文案例的父亲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引出HOW】

从他的表达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性动作:

第1步:安抚情绪、直面结果。这一步需要父母具备比较强的共情能力,以及直面结果的勇气。只有理解孩子,才能获得他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我知道你的感受,输了比赛你一定很难过。)

第2步:肯定过程、分析原因。这一步很重要。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表扬他的一些好的品质,孩子才有代入感。而分析原因中,要抓住他与别人的差异点是什么,这样才有说服感。(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时间比你长,比你更努力

第3步:提出建议、引导行动。注意,这一步非常关键的一点。你一定要带领孩子进入对问题的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引导他思考解决方案。在这样过程中慢慢培养TA的成长型思维。(当个乐趣,还是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反例变正例】

大家还记得我开场时候说的那个案例吗?我崽参加读绘本比赛只得了一颗糖果,找我倾诉的时候,我很敷衍的回答。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这样跟他说:

“今天读绘本比赛,你只得了一颗糖果,很不开心是吗?” 这是安抚情绪、直面结果。

“为了这个比赛,每天都有练习。妈妈觉得你为了目标而努力的样子真的值得表扬哦。……你在练习绘本的半个月时间中,妈妈记得你有四次是读到一半就去玩新买的玩具了……”这是肯定过程、分析原因。

“那崽崽,读绘本比赛活动,你是觉得参加表演就行了呢?还是要取得好的成绩?” 这是提出建议、引导行动。

【WHERE】

通过我们不断的探讨,我们发现这个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亲子教育当中。还适用于成人的相处中,当你的朋友,同事,甚至家人在面对挫折所带来的不好结果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去引导(可能不适合你的领导)。甚至当我们自己遭遇挫折时,也同样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自我修正和调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7分钟)

好的,学以致用是我们拆书法的核心理念。

接下来:就是实践“面对挫折的3步法”。现编一个小剧本(大家写摘要就行了哦)。

有以下3点要求:

1. 剧本包括场景设置、人物设置,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等;

2. 注意,我们设置的场景需要是未来一周或者一月内可能遇到的情况或者场景。比如说:孩子因为输了一场篮球比赛感到挫败,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老公在工作中表现一直不错,升职名额中没有自己就觉得是能力不行,等等都可以哦~

3. 剧本中需要运用“面对挫折引导三步法”去解决问题

第1步:安抚情绪、直面结果。

第2步:肯定过程、分析原因。

第3步:提出建议、引导行动。

我会给到大家5分钟的时间,5分钟后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讲解一下TA的剧本。

【分享者】展示:倩如分享内容

场景:老公在工作中表现一直不错,升职名额中没有自己就觉得是能力不行;

剧本设计:

1-安抚情绪、直面结果:老公,我知道你这次竞选失利,这个结果不好,(我们要认清现实)。我知道你的心里面也很难过,我能感受到。

2-肯定过程、分析原因:你为了这次竞选做了很多努力,第一工作中加班加点;第二还特意做了ppt,进行了演讲。 但通过与你日常的沟通,目前需要在带团队的能力,综合管理多项事物的能力相对欠缺,需要提升。我们不能停留在执行层面;

3-提出建议、引导行动:在这个点上面,我们可以多学一些管理型的视频类课程。先让自己具备了那项能力,再让老板和同事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你有这些值得信任的能力,升职加薪都会随之而来的。

【拆书家】点评:

好的,非常感谢倩如的分享,每个步骤每个点都讲的非常好。其中有两个地方,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第一就是安抚情绪使用“认清现实”这样的词,是需要斟酌的,它无法给人一种安慰感,反而有点“插一刀”的感觉哈,这里建议换一种表达词可能会更好。

第二就是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我们怎么使用“但”这样的连接措辞,这个也是要非常注意的(因为人往往会更关注“但”后面的内容)。

整体来说,今天倩如分享的三个步骤还是很全面的。

【总结】

好的,再次感谢现场所有小伙伴们的积极参与,希望今天的拆书内容对大家有帮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