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分组 0.5min】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参加资江茶社的拆书活动,我是李皖。
我的三个标签是:一位二宝妈妈,一位心理学工作者和正在升级打怪的拆书家。为了接下来讨论和演练方便,我们将现场的小伙伴分为三组,现场我们一共7位学习者人,分为3组,玉梅老师和波波一组,娜姐和康康一组,我这边的三位小伙伴一组。
【主题】
今天我要进行TF2-4的过级,主题是“遇事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总的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和身边的人遇到棘手的问题,能够先使用“积极暂停法”,通过提前解释、提前设置暂停方式、开启暂停三步,让自己遇到情实践时不动怒、情绪平缓下来。再使用“启发式提问法”,即通过平复情绪、问原因、问后果,以及问决定的一平三问法,引导对方重新进行思考。
【图书介绍】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F】《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杰出心理学家、教育学博士,也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使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养成自律、合作、负责任,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A】这本书自1981年初次出版以来,在美国的销量超过400万册,成为美国管教孩子的黄金教科书。在我国呢,豆瓣评分高达8.7,在樊登读书会上更是排名第一的书籍,已经有9千多万的阅读量。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育儿是需要学习的。比如育儿过程中我们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什么?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来培养孩子?正面管教给我们提供了52个育儿技巧。
【B2】通过今天的拆解学习,大家可以在遇到难解的育儿问题时,可以先使用积极暂停四步法,即提前解释,提前设置暂停方式,开启暂停这三个步骤来平缓自己的情绪,平缓情绪之后,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再继续使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即平复情绪、问事情,问原因,问决定四步法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先开始来学习片段一:
【片段1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片段一的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和身边的人发生争吵时,使用“积极暂停法”,通过提前告知、离开现场、自我冷静三步,让自己不动怒、平复自己的情绪。
R原文片段
下面请大家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以下原文片段。
片段一:积极暂停法(这个片段有点长,但是在图书上是没有超过2页的)
1.花时间训练。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于谈谈它的好处。要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在解决冲突之前要等待每个人的感觉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教孩子使用“积极的暂停”或者“重新振作起来的时间”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你要把它用于你自己。家长可以把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幽默书放在卫生间的抽屉里,需要时就到卫生间里待几分钟,以更重新振作起来。在一个教室里,“再振作”区是一个装饰成热带海岛的教室一角(被称为“夏威夷”)。孩子们可以先去“夏威夷”待几分钟重新振作起来。老师并不经常去那里,但她的抽屉里放了一果充气裟榈树,当她需要去“夏威夷”时,她就会把棕榈树拿出来女在自己的桌子上。学生们就会知道,当老师在“夏威夷”时,他应该给老师一会儿时间,以便让她平静下来并且再次振作起来。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让孩子们布置(或至少参与布置)他们自已的“积极的暂停”区,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重要。如果孩子太小,还不能帮着做计划或做选择,那他们就还不到使用“暂停”的年龄。要向孩子解释,“积极的暂停”的目的不是要惩罚,或是给他们造成痛苦。要和孩子们一起做头脑风暴,提出一些在“积极的暂停”时能帮助孩子们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玩儿玩具、休息或听音乐。
很多父母和老师反对在孩子“暂停”时允许他们做些愉快的事情。他们相信,允许孩子玩儿玩具、读书、休息或听音乐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这些人深陷于陈旧的观念之中,坚信孩子要遭到惩罚(感觉更糟)才能做得更好,却理解不了当孩子们感觉更好时会做得更好这一事实。
因为“暂停”这个词已经担了一个惩罚意味的恶名,所以让你的孩子或学生给它换个名字是个好主意。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名为“太空”的地方。他们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挂了一张黑色的网,并且从天花板上垂挂下一些星星。这个角落里放着两个豆子袋,因为有时侯孩子需要带上一位“暂停”伙伴(或太空伙伴)一起进去,还放着一些书、填充动物玩具以及听音乐用的耳机。另一所幼儿园的老师用一些旧的软布填在几件旧衣服里做了一个“暂停”时用的“奶奶”。老师在需要时会问孩子:“你觉得到‘奶奶’的腿上坐一会儿会不会好些?”
注意“会不会好些?”这种问法。给孩子两种选择是对孩子的极大尊重。“你觉得现在怎样才能对你最有帮助?是去‘冷静角’,还是把问题放到班会(或家庭会议)的议程上?”
3.事先和孩子们(或学生们)商量好一个计划。要向孩子们解释,你们中的一方或双方也许会发现,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做一个“暂停”,直到自己的感觉好起来,是很有帮助的。父母和老师们经常承认,更需要“暂停”的是自己,哪怕仅仅是几次深呼吸。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选择”积极的暂停,如果他们认为这有帮助的话。
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有些父母会说:“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如果孩子因为过于生气而说“不”,父母可以说:“你愿意我陪你去吗?”为什么不呢。也许你像孩子一样需要一些“暂停”。记住,你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感觉好起来,这样孩子才能做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那些反对允许孩子在“暂停”时做些愉快事情的大人,往往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条指导原则。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在解决问题前,如果情绪比较激动,可以选择积极的暂停,让双方感觉好起来再着手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我们称之为“积极暂停法”。
(通常的做法)
很多时候,在遇到问题时,尤其孩子状态不好,比如哭闹、拒绝沟通,不认真学习,父母往往会无法保持冷静,开启咆哮式教育,结果与孩子闹得鸡飞狗跳、不欢而散。
(反例)下面我举一个自己曾经不懂得用“积极的暂停”的反面例子。
女儿每天都要练习写字。记得有一天我回到家,就发现姐姐那天的字写的歪歪扭扭,横是歪的,竖是斜的,大小不一,最夸奖的是,练字帖上竟然还有写错的字,当时就立马想到了,这个作业肯定是着急赶出来的,没有认真写。于是我直接开始咆哮:“你看看你写的这叫字吗?歪七扭八的,你对着字帖都能把字给写错了,你到底在干什么?”噼里啪啦一通训斥。可想而知,孩子也很烦,来了一句“天天练字,天天练字,你怎么不练字。。。。”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
像我上面的反例,不懂得使用积极的暂停,直接把姐姐训烦了,并且还会导致姐姐对练字的排斥,没有解决问题,同时还伤害了两个人的感情。这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HOW】细化行动步骤
不懂得使用“积极暂停法”导致我和孩子不欢而散。那“积极的暂停”具体要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积极暂停的4个步骤。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这四个步骤,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比如我们提前沟通,应该是选择在情绪比较平静的时候,大家提前做好约定,约定之后,可能过一段时间才会使用到,而不是在情绪来临的时候,压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沟通。
阶段一:情绪发生前
1. 提前沟通
找一个大家都平静的时间,告诉孩子关于情绪的一些问题,告诉孩子, 当一个人很生气的时候,就会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做出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在情绪爆发之前,先让情绪缓和下来。比如可以使用一些自己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例子,这样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
2. 约定积极暂停的方式
可以引导孩子选择设置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暂停区,比如买一个小帐篷。或者家里如果有纸箱,然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这个暂停区域。
如果是大人可以选择去洗手间或者阳台呆一会。或者出去走走。
总之,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积极暂停。(小朋友,也可以直接给他们读“杰瑞的冷静太空更易于理解”)
阶段二:情绪发生时,提前告知,开启暂停。
如果是孩子需要暂停,父母可以询问:“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
如果是父母需要暂停,则可以直接说:“我现在非常生气,我需要离开一会。”离开现场,使用自己设置的暂停方式来平缓自己的情绪。
阶段三:情绪缓和之后。
如果问题如果还没有解决,则继续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
(反例变正例)
在我学完积极暂停法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是这样处理的:
学完暂停法之后,和孩子一起沟通,设置我们的暂停方式。
积极暂停的方式,最终通过商量,家里的小帐篷支开,作为姐姐的积极暂停区域;而我选择的是出去走走。
如果在遇到姐姐的孩子的字写错或者写的歪七扭八,肯定是我会生气,孩子无所谓,这个时候需要积极暂停是我自己时,我就可以提前告诉孩子:“我看你的字帖上不仅字写的歪歪扭扭,而且还有几个错字,非常生气,我需要出去走走,暂停一下。”然后离开,到外面去走走,直到情绪恢复之后再回来和孩子沟通这件事情。
【WHERE】
积极暂停法适合亲子产生冲突时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时来使用。在亲密关系、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发生类似情况下使用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理解能力还有限,不适合使用积极暂停。
另外积极暂停适合在一个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比如商场里,只有孩子和自己在时,就不适合选择离开这种方式。
【预防意义】
可能有人会觉得在气头上突然暂停这太别扭了。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习惯而已,而且在开始使用的最初几次可以请身边的人帮忙暂停。所以可以再平常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还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发脾气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啊。是的,如果是小孩子,发脾气缺失缺失可以让孩子被迫解决问题,但是确埋下了叛逆的种子,如果是青春期及以上的孩子,发脾气估计效果就不好了。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再过去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情导致情绪失控,比如家里的玩具撒的到处,再比如已经做饭了,但是喊了三遍,孩子还是不过来吃饭,或者和同事相处的过程中,突然同事让你做一件不属于你的工作等等具体场景。
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来思考一下,1分钟后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一下,当时的沟通是怎么样的?(经历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对话?感受?结果?)
邀请分享。
拆书家回应:嗯嗯,……。之前使用了发脾气的方式,导致了沟通的不愉快。那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积极暂停法这个小工具,你准备使用吗?
……
那如果之后再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处理呢?
……
拆书家回应:谢谢分享,刚刚我们想象了一下,以后我们怎样使用这个方法,首先回到家就可以和孩子沟通情绪的事情,这件事情,并且约定积极暂停的方法。如果遇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景时,那就说出自己的情绪,然后离开现场开始积极暂停,最后等情绪缓和的时候,再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好的,感谢……,分享和应用都非常棒!
【小结】
好,我们第一个拆页就学习到这里。我们要记住,遇到冲突时,先使用“积极暂停法”缓和情绪,然后再尝试去解决问题。
【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1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当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使用“积极暂停法”先让双方冷静下来,以避免在气头上做出错误的行为,说出伤人的话等不良后果。
那么双方都冷静后,接下来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思考,引导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2个片段。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片段2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和孩子产生分歧的情况下,学会使用一平三问的“启发式提问法”,即“平复情绪、问原因、问后果、问决定”引导孩子自我思考,重新做决定,避免冲突和争吵。
R原文片段
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原文片段2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在和孩子产生分歧的时候,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思考,并做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决定。我们称之为“启发式提问法”。
(通常的做法)
在平时,很多父母和孩子有分歧时,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一顿说教,批评甚至惩罚,并没有耐心倾听、引导孩子。
【WHY】(坏处)
按照通常的做法,孩子不仅不愿意听,有可能会固执己见,和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最终作出伤害自己的选择。
【HOW】
那遇到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想法或做法有分歧的情况,如何使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呢?具体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步骤:
第一,平复情绪。可以使用积极暂停法。
第二,问原因。向孩子问清楚这么做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了解真个事件。
你为什么想要这样做呢?
第三,问后果。
3.1假如你这样做,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你的(老师、同学、朋友)会怎样看待你呢?
你喜欢被别人这样看待吗?
3.2如果不这样做,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你的(老师、同学、朋友)会怎样看待你呢?
你会如何看待你自己?
第四,问决定。在引导孩子思考可能的后果后,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最终要怎么做。
那你决定怎么做呢?
(意译案例)
有一天,女儿从写字课上回来,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不想上写字了。如果是以前, 我可能会说:“你看你的字都写成那样了,你还不上写字课了”……
但是我想书不是白拆的,方法是要用了才知道是不是有效。
于是我也开始使用这种启发式思考的方法来和孩子沟通
首先,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想去上写字课了”
女儿说:“我那个“家”字写的不好看,老师教了好多遍,我还是写不好看,我不开心”
我说:“原来是有一个字写的不好看,受打击了。那如果你以后都不练习写字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个字能些好看吗?”
女儿说:“我练了都写不好看, 不练肯定写的更不好看了。”
我说“确实。不练字的话,肯定写不好看,并且你觉得谢老师会怎么说呢?”
女儿说“谢老师肯定会说,呦,杨一涵,你的字又变丑了,扣卷面分。”
我说:“那你觉得如果你好好练习,你以后能写好吗?”
女儿说:“能啊,肯定能啊。我要自信一点”
我说:“那你写好之后,你觉得谢老师会对你说什么?”
女儿“谢老师肯定会说,呦,这么难的字都能写好,加5分。”
我说:“哈哈,你还想着谢老师给你加卷面分呢,到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棒?”
女儿说:“肯定啊,我现在都比之前要进步了。我上学期一直扣卷面分,现在有时候还得优呢”
我说:“看来练字对你还是很有效果的啊。那以后,你还去上写字课吗?”
女儿说:“上啊,肯定上啊。我还想得优+呢”
忍住一场说教,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真的很有效果。
【WHERE】
“启发式提问法”适合当双方就某一问题产生分歧时,而其中一人的做法或想法明显不当,另一人可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对方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亲子和成人之间都适用。对于一些比较危险和紧急的情况,是需要家长先处理危险的,比如孩子自己没看到车,准备过马路。
(预防异议)
在实际生活中,有人可能会觉得“启发式提问法”不容易应用,因为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往往会伴随急躁的情绪,而这种方法同样需要提问者也冷静思考。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当时提问者不够冷静,就可以使用片段一的“积极暂停法”先缓解情绪,双方平静下来后就可以进行启发式提问了。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现场演练
【场景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制定“启发式提问”这个方法来商量如何处理事情。接下来请大家学以致用,现在大家来一起做一个演练,我们一起编排一个小话剧。
现在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小明回家之后告诉妈妈,我们班的……暑假作业是抄的,老师还给他了他一个奖励,我认真写,因为有错误,没有奖状。不公平, 以后我也不自己写作业了,去抄别人的。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演练,针对这个问题,使用我们刚刚讲解的的“启发式提问”的方法的,来引导孩子作出更合适的决定。
【小组讨论】
请大家按照开始的分组,两两一组(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孩子),演练一下这个场景。
分享环节
演练步骤一平三问:
平情绪:深呼吸或者其他
问原因: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问后果:以错误出发点得出的消极后果;换一种方式做,效果是什么?
问决定:问孩子最终的决定,并且跟孩子达成一致。
讨论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来进行现场分享。
[A3-当众展示]
好的, 现在已经5分钟了哈,我看小组讨论非常地激烈,那现在就有请一个小组来分享一下。有请A小组做一次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
……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现场演练,大家也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
【A2】催化应用
【A2-设想未来场景】
上面学习到的“启发式提问法”可以应用到两人有分歧,尤其是其中一方做法有问题的情况。比如,亲子之间的话题(男孩沉迷打游戏、女孩过度化妆、孩子想尝试抽烟喝酒、写作业墨迹等),夫妻、朋友或同事之间的话题(项目方案的选择、与邻里或亲戚矛盾的处理、夫妻矛盾等)你在生活中会遇到哪种场景?
下面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周将会遇到的场景,然后进行组内交流。2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邀请……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
分享者:
拆书家引导:
分享者:
拆书家引导:
……
拆书家引导:好的,那你这个场景就设想完了。至于接下来冲突怎么解决呢?这是下面场景应用的内容。可是暂时先不说。好的,谢
谢你的分享。你太棒了!
【A2-在未来场景的应用】
好的,非常感谢这位伙伴的分享。相信其他伙伴也已经想好了自己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那么现在我们就尝试一下在这个场景中把今天学到的启发问题的一平三问法给用起来。同样给大家2-3分钟时间思考和小组讨论,然后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自己的未来应用规划哦。
【学习者案例】
分享者……
拆书家引导……
【拆书家反馈】非常感谢……分享。……清晰地展示了“启发式提问法”的一平三问法:平复情绪、问原因、问后果、问决定。引导对方进行思考,根据可能的后果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强有力的结语】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今天学习了在双方有分歧产生情绪问题的情况下,使用“积极暂停法”缓解情绪,平静后,再通过“启发式提问法”由一方“平复情绪后通过问原因、问后果、问决定”引发另一方主动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重新做出正确的决定。
相信小伙伴们在今后的沟通中一定可以通过使用“积极暂停法”和“启发式问题”来控制好情绪,并引导对方自我思考,重新做决定,实现比说教更好的沟通效果。
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使用起来。谢谢大家!